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B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3、15年,日本迫使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D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队的斗争
C: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5、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C
A:《原道觉世训》
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6、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C
A:长沙战役
B:北伐受挫
C:天京事变
D:安庆失守
7、19世纪60年至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B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8、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
A:江南制造总局
B:金陵机器局
C:马尾船政局
D:天津机器局
9、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D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洋务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C: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D: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0、旧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C
A:思想文化保守
B:经济技术落后
C:社会制度
D:军事装备落后
11、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C
A:胡适
B:鲁迅
C:陈独秀
D:李大钊
12、1921年8月,中国党成立的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是( )B
A:上海机器工会
B:中国劳动组合部
C:省港罢工委员会
D:中华全国总工会
13、1930年8月,民主人士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 )A
A:中国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国青年党
C:中国民主同盟
D:中华职业教育社
14、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B
A:四川懋功地区
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
C:西康甘孜地区
D:陕北吴起镇
15、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华事件是( )D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6、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的阶段是( )B
A:战争防御阶段
B:战争相持阶段
C:战争阶段
D:战争决战阶段
17、新中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D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18、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是( )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19、在1979年3月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 )C
A:“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C:四项基本原则
D:“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20、1997年7月1日,中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是( )A
A:恢复对行使主权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海峡两岸举行“汪辜会谈”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21、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D: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22、2012年,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D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
23、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A
A:《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C:《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D:《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24、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B
A:人民对于建立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5、十九大确定的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是( )C
A:2020年
B:2025年
C:2035年
D:2050年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1926-27年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和战略方针。
答案:
(1)北伐的直接目标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北伐的战略方针:首先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然后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解决张作霖。
27、八一南昌的历史意义。
答案:
(1)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第一,体现了中国党人为实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事业而前赴后继的精神。
(2)它成为党领导战争、创建人民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3)揭开了土地战争的序幕。
2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势力及争取中间势力的主要条件。
答案:
(1)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2)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29、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答案:
(1)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2)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成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各项社会改革的巨大动力。
(3)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0、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答案:
(1)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答案:
1、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以手段推翻清王朝,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的中国。
(2)民权主义即“创立”。指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2、意义:这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纲领,推动了思想的传播和运动的发展。
3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及其意义。
答案:
1、关于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
(3)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2、关于新中国国体和政体规定的意义:
(1)这项规定是《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2)这项规定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
33、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及步骤的思想。
答案: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3)为此,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