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0:56:34
文档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一、考纲解读:(一)鉴赏文学作品(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形象:是指1、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2、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3、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语言:指诗歌中精妙的词句、语言风格等。表达技巧:之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二)评价文章(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二、考
推荐度:
导读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一、考纲解读:(一)鉴赏文学作品(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形象:是指1、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2、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3、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语言:指诗歌中精妙的词句、语言风格等。表达技巧:之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二)评价文章(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二、考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

一、考纲解读:

(一)鉴赏文学作品(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形象:是指1、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2、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3、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语言:指诗歌中精妙的词句、语言风格等。

表达技巧:之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

(二)评价文章(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二、考点点拨

(一)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例题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诉衷情 

(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简析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本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提示:做该类型题时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之人论世,关注背景;

第二要关注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第三要关注环境景物描写或使用的典故。

答题时,要有条理,一般先概括总说,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的特征,最后再分析形象的意义,例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理想追求。

例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1)诗歌选取了明月、风灯、宿鸟、跳鱼四个意象。

     (2)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么安详;忽然船尾传来“拔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

提示:答题步骤:

1、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简洁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景氛围特点。

描述意境(氛围)特点的常用词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丽、萧瑟凄凉,恬静安谧、凶器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答题参考句式:这首诗通过描写(  ),构成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   )的氛围,从而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心境、心情)。

例3: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为谁表予心。

诗中的蝉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借咏蝉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满腹委屈无处伸冤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

提示: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描写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鉴赏这类诗歌,首先要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找到物与志的“契合点”,再根据背景知识以及诗中的环境景物描写等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参考句式:这首诗中的(   )具有(   )的特点,诗人借此形象抒发(表达)了(    )的情感(追求)。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例1: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如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盐”“冷”。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轻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的景象。

提示:做这类题时的通常思路是:1、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分析表达效果、作用)

答题参考句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例2:阅读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现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低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提示:答题思路是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特色,最后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练、沉郁等。

答题参考句式:本诗的语言具有(   )的特点,本诗通过(   )的描写( 刻画、运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写出来(    )(分析效果、作用)表达(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漂泊引起心中孤独寂寞。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这些描写既凸显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提示: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要准确识别,要能准确把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征,要把表达技巧和相应的典型作品联系起来,切忌死记概念术语。例如借景抒情,要指出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对比衬托,要指出拿什么和什么对比,对比的作用是什么(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籍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子掩门。

这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例二、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

答案:

其一:这首诗通过描写“落日”“秋风”,营造了雄壮、开阔的意境,而“心犹壮”“病欲苏”更明确地表现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其二:这首诗描写了“片云”“孤月”等让人感觉凄凉的意象并称自己为“腐儒”,流露出作者孤苦无依、贫病潦倒、天下之大无处容身的忧怨和愤懑之情。

提示:

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一般不会直接表达出来,往往要借助对景物、人、事的描写间接表达出来,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综合前面的几个方面,把握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弄清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常见的的题材及主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只凄楚、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等等。

答题时,一般要先分析形象特点、手法运用,然后再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表白自己的看法。

例三、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

                             候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将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1、这首词体现了候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案:候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候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画像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去“蟾宫”折桂。候蒙志向高远,最后一句含义:等我到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

2、候词中“夕阳红”意象,与《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比较分析。

答案:候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提示:比较鉴赏是常见的一种题型,即所选诗歌题材(或意象)相同或相近,要求比较具体某一方面的异同。

例如:1、内容、情感比较;2、意象、意境比较;3、语言特色比较;4、手法、技巧比较;5、观点态度比较。

答题时,要注意:

1、看清要求比较的内容和要求,不节外生枝;

2、注意作者、背景、题目、注释中的有效信息,结合诗歌中对景、物、人、事的描写或议论,综合把握诗歌整体或局部的情感态度;

3、答题时可根据赋分的确定要点,最好能分点答。如果分数较多应结合诗句做一些分析。

诗词鉴赏的术语及运用

一、表达方式

概念说明例句赏析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记叙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做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表达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通过议论直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以及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的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互相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直抒诗人情感。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手法

概念解释例句赏析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用比喻的手法,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表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该句用借代的手法,用“绿”“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礼拜《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仗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等高》)从篇法结构来讲,“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浦《山园小梅》)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魂断”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写到了极致。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将一连串的意象排比在一起。构成苍凉寂寞的画面。

文档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一、考纲解读:(一)鉴赏文学作品(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形象:是指1、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2、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3、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语言:指诗歌中精妙的词句、语言风格等。表达技巧:之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二)评价文章(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二、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