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东坡文化
弘扬东坡文化
宜兴市丁蜀镇东坡中学
二OO三年元月六日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热 爱 东 坡 文 化 弘 扬 东 坡 文 化
宜兴市东坡中学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东坡中学在1938年创办以来,尽管数易其址,但“真诚刚毅,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没有变。前,就读在这所学校的学子们,如今遍布海内外,有成就有名望者为数众多,如今虽已白发苍苍,但回忆起那段初中校园经历,都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半个世纪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往来不断。尤其是近年来几届同学先后返乡聚会,创办同学会期刊,他们念及母校之恩,几次三番,满腔热情助学助刊和写稿撰文、来校讲演……究其重要原因,与蜀山东坡书院和苏轼其人其事潜移默化的熏陶不无关系。因此,带领学生对东坡文化资源进行调查访问、整合探究,是极具意义的工作。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立志成为“四有”新人,有利于纯化一方社会风气。
由此可知,在本次活动中,东坡文化的内涵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⑴东坡中学文化;⑵蜀山东坡书院文化;⑶东坡先生其人其事。而第一方面与第二、三方面应是子母关系。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对东坡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感受其魅力所在,发挥其育德育才的独特功能;
2、指导学生如何搜集整理文化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分析处理问题的多种能力;
3、形成同学间互相合作探究的氛围,培养具有时代性的团队精神;
4、经过整理筛选,结集成册,为今后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5、为今后校史的编写积累一定的资料。
二、课程内容与级段分工:
(一)开展该项活动的时间:2003年上半年(即第一个学期);
(二)参与该项活动的年级: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
(三)内容及其分工:
1、初一年级:参与东坡中学文化的的搜集整理与探究。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A、东坡中学的历史沿革,突出“真诚刚毅,自强不息”的校训对形成老坡中良好校风学风的重要意义。领略老校友年轻时奋发有为、退休后老而弥坚的精神风貌;
B、老校友几次大的返乡返校聚会的情况搜集,按时序排列,其中包括以助学帮困为宗旨的“阳光工程”的创建经过等;
C、老校友中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如潘曾锡(新华社驻分社原副社长、我国船泊专家)、范虹昆(中华职大原副校长)、范保文(南师大资深教授、著名画家)、鲍岳成(兰州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谈中歧(宜兴市优秀文化工作者、同学会期刊《蜀麓情》主编、关心母校的主要热心人、联络人之一)。每篇写成300 — 500字不等。
这一内容之所以安排在初一年级,是因为这方面资料的搜集比较容易,从老校友的同学会期刊《东坡缘》(三、四届)、《蜀麓情》(五、六届)和本校校刊《东坡园》以及相关《宜兴日报》、老校友捐赠书籍中就可以查找得到,就是老校友代表人物主要事迹的整理撰写,由于资料丰富,应该不成问题。
2、初二年级:参与东坡书院文化和苏轼生平事迹及代表作的搜集整理与探究。主要内容为:
(1)东坡书院文化:
A、院落的建筑布局平面示意图:表明总体长宽和主要建筑物的尺寸(米);
B、主要碑匾的名称、置立书写的时间和作者等,(以朝代为序);
C、“东坡草堂”(宋)——“东坡祠堂”(明)——“东坡书院”(清)的历史沿革;
D、苏轼与东坡书院的轶事。
E、日本友人佐藤房雄几番来访的主要情况。
(2)苏轼生平事迹及代表作:
F、生平事迹:简洁明了,突出主要之点 ,即任途坎坷,仍心情旷达不避现实,“唐宋家”之一的美称,在宜期间如何行善积德之事,无须繁杂蔓伸;
G、代表作:诗词各5首,文章3 ~ 4篇。
这一内容比起东坡中学文化的搜集要困难一些,所让初二年级来做。有关课程资料一由教师提供;二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资料学生手头就有,垂手可到,有些可到书店购买或上网查找(学校微机房)。初二学生应该具备这些能力。
三、组织管理、内容安排及其实施过程:
(一)组织管理网络:
1、考评组成员:朱耀华(校长)、吴开荣(副校长)、芮卫军(教导主任)、袁洪发(村)、范进荣(村)、佘岗明(家长代表)、王国良(家长代表)。
2、课程指导小组:
A、两个年级的任课老师:周留伟(初二)、吴兵华(初一)。
B、各班班主任老师:初二5位,初一6位,计11人。
3、具体分工:
A、吴开荣:主管两个级段的协调工作,兼管初一级段的具体施行;
B、芮卫军:主管初二级段的具体施行;
C、周留伟、吴兵华具体布置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任务,保证落实到位;
D、各班主任:主要负责外出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兼做课程内容的指导工作。
(二)各时段具体活动内容与形式:
两个级段的活动均从下学期三月份开始(每两周活动一次),到五月中旬结束,后面再用二周时间在各年级各班上交资料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整理和筛选,印刷并装订成册。
初 一 年 级 活 动 安 排 表
月份 | 序号 | 内容 | 地点 | 调查访问对象及资料 | 活动形式 |
3 | 1 | A(具体内容见上面,下同) | 教室 | 《蜀麓情》、《东坡缘》、校刊等 | 分工查阅 |
2 | 整理A | 教室 | 《蜀麓情》、《东坡缘》、校刊等 | 分工查阅 | |
4 | 3 | B、C | 教室 | 《蜀麓情》、《东坡缘》、校刊方志等 | 分工查阅 |
4 | B、C | 老校友家 | 谈中歧、施全生、周曼心、葛刚复 | 社会调查 | |
5 | 5 | 整理B、C | 教室 | 任课老师作指导 | 交流合作 |
月份 | 序号 | 内容 | 地点 | 调查访问对象及资料 | 活动形式 |
3 | 1 | A、B、C(具体内容见上面,下同) | 东坡书院 | 宜兴、本镇方志、关于苏轼相关资料 | 社会实践 |
2 | 整理A、B、C | 教室 | 任课老师作指导 | 交流合作 | |
4 | 3 | D、E | 东坡小学 | 伍仲何老师等 | 社会调查 |
4 | 整理D、E | 教室 | 任课老师作指导 | 交流合作 | |
5 | 5 | F、G | 教室 | 方志、古籍、课本 | 上网查找 |
●组织发动阶段:(2003年2月底)
分别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课程指导小组和各班班长、组长会议,并下发实施方案。
●具体操作阶段:(2003年3月上旬--5月中旬)具体内容见如上安排表中,以下为工作要点:
1、时间安排:由于参与活动的为两个年级,为了避免相互影响而产生不良效果,所以,活动时间应当交叉开来,不同时进行。就是同一年级,也分为两段进行为好,这样,便于任课老师集中精力,作必要的指导,以提高时间利用率,有关的资料也能周转调用。校内的活动每次为2—3课时,外出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延长,一般在下午进行,上一周应及早作好安排。
2、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每班为50人左右的实际,可分为4—5小组。每小组人数若太少了,有的组里因学生能力相对较弱而难以搞起来——没有了领头羊。为保证一开始上课就进入正常状态,任课老师可以先把任务交代给各个班主任乃至各班班长。须找的材料都应充分准备好。有时一个活动要完成的任务较多,例如初一年级活动中,要整理写作几位老校友的事迹来,就有必要细分到每个小组里,明确×组写××老校友,基础相对好的小组可分派写2位,该小组以拆成两半为宜 ,这样分工合作,才有完成好任务的可能。各小组完成后,及时作全班性交流,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效度。
3、班主任的具体职责:
(1)负责每次工作的组织工作,维持好本班学生的活动秩序;做好每次活动情况记载(见附表一)
(2)指导各小组开展活动,解答有关疑难问题;
(3)组织全班性活动;
(4)与任课老师一起评定学生的等第。
4、任课老师的具体职责:
(1)做好各次活动的准备工作,细化活动内容,及早告知各班主任和学生要做的相关事情;
(2)活动中巡回指导,与班主任一起进行工作,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3)负责各班各小组每次活动的优、良、中、差等第的评定;
(4)负责把各小组每次活动所整理好的材料 — 作业,交至考评小组备查。
5、教导处、后勤处的具体职责:
教导处的职责:
(1)及早安排好各级各班的活动课务;
(2)学校所提供资料、表格等的点数与分发;
(3)有关活动资料的整理存档。
后勤处的职责:
(1)有关活动事宜的联系与接洽;
(2)有关活动资料的复印等。
●总结评价阶段:(2003年5月中旬--下旬)
1、中旬:活动结束后,各班班长做好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材料上主任;
2、中旬:班主任与指导老师一起对学生作出评价,并整理好活动资料上交教导处;
3、下旬:学校对各班作出评价,整合筛选各班上交资料,结集付印成册,以全面反映学校这一活动的具体成果;
4、下旬:学校邀请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对活动的成果作出评价,并召开总结表彰会议。
四、课外探究:
根据初一、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准,活动之余,为鼓励学生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展开更深入的探究性活动,可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要求角度小、立意新,勇于发表自已的观点。这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是极为有利的。通过上阶段的实践活动,他们一定也有不少的感受需要表达。
对初一学生可作这样一些指导:
1、范虹昆老校友身患癌症,几次三番关心贫寒学子给我的启发;
2、“吃苦是一种财富”— 范保文教授的话;
3、我羡慕老校友的同窗情。
对初二学生可作这样一些指导:
1、“橘颂”断碑的启示;
2、我读《后赤壁赋》的一点感受;
3、蜀山为何昔盛今衰?
4、我看“似蜀堂”书法的妙处。
五、考核评价:(见附表二、三)
1、评价等第:分为优、良、中、差四等;
2、评价的方法做到三个结合:
A、自评与小组评相结合。在整个活动结束后,每位学生自已给自已打等第,小组长给自已小组打等第,促使学生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回顾与反思,也体现了一种民主精神。任课老师与班主任一起磋商,给每小组每位学生打等第。
B、平时考评与终端考评相结合。前后五次分项活动,根据每位学生的纪律秩序、参与程度,由小组长也以等第的形式作好记载,作为终端考评的依据,以体现出学生活动表现的全面性。
C、学校与社会、家庭考评相结合。学校领导对各班的活动成果作出结论,并予以公布,表彰先进。再由学校书面邀请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对经过整理筛选的汇总成果进行评价。这样做,也使社会和家庭对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更多地给予理解和支持,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
3、考评的程序: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一起考评 — 校领导小组考评 — 社会和家庭考评。
4、激励性考评:凡学生写出较有见地的小论文,可考虑在等第后打“★”。有几篇加几个星号。
吴开荣执笔
联系电话:(0510)7431355 7432058
电子信箱:zx-dsdp@163.com
宜兴市东坡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第____次记录表(一)
初_______( )班
时间 | 年 月 日 | 地点 | 参加人数 | |||||||
主要内容 | ||||||||||
参 加 活动 小组长姓名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第四组 | 第五组 | 第六组 | ||||||||
活动 内容 | ||||||||||
主要 过程 | ||||||||||
活动 结果 |
初_____( )班 学生姓名__________ 组长姓名_______
序号 | 评价内容 | 自评 | 小组 | |
1 | 五次活动参加次数 | |||
2 | 服从分工与合作情况 | |||
3 | 查找和整理等是否有效及时 | |||
4 | 加星情况:写出较高质量的体会文章或探究性文章 | |||
综 合 等 第 | 评语: 指导老师_________ 班 主 任_________ |
宜兴市东坡中学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三)
初_____( )班 指导老师__________ 班主任______
序号 | 评 价 内 容 | 班级自评 | ||
1 | 五次活动全班学生出勤情况 | |||
2 | 各个小组的学生是否协调配合 | |||
3 | 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程度 | |||
4 | 活动材料的整理成册情况 | |||
5 | 学生较高质量体会文章或探究性文章篇数 篇 | |||
综 合 等 第 | 学 校 评 | 负责人签字: | ||
家 长 评 | 代表签字: | |||
社 区 评 | 代表签字: |
方案设计思路:
本方案除开头部分谈及课程的由来、意义和范围之外,下面分列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级段分工、组织管理和内容安排及其实施过程、课外探究、考核评价。总的是按课程的时间程序进行设计的,但又根据实际情况作了些灵活处理。从有利于操作入手,分条目以文字表述为主,配之以表格。评价性的三张表则附于方案后面。为使每个角色在活动中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和具体要求,以期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方案从细处作了如下的考虑:
1、单独分条。如二、四、五这三个方面即是。其情形又同中有异。其一,因为该课程分东坡中学文化、东坡书院文化和东坡先生其人其事三块内容,参与者涉及到初一、初二两个级段的学生,故放在顺序之二为好;其二,“课外探究”不属课堂学习范围,也就单列出来,安排在“实施过程”之后了;其三,“考核评价”尽管在“实施过程”里面有所提及,但只是限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方面,没有就等第、方法、程序等作出要求,放在一起讲又嫌繁杂不清而影响操作。
2、在不同处对同一内容作粗略说明和详细说明。这种情形在本方案中主要分布在“课程内容、职责分工和考核评价”之中。表述时尽量注意前后照应,各有侧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3、采用列表法。其好处在于一目了然,克服文字表达的困难,也节省了篇幅。如“初一初二年级活动安排表”中,活动地点、时间、内容、形式等,看起来十分清楚。
4、对某些不易安排的内容则见缝插针。这在第二方面:课程内容与级段分工中就比较明显。如东坡书院平面示意图和主要碑匾置立的时间等具体要求便是。当然,其他有的内容在具体实施时无疑还须细化明确,但在这里用几个字或一句话就顺便交代了也是好事。
在这次新课改东风的推动下,充分利用好我校特有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整合探究,完全符合新时代的要求。综合课程的实施,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必定会遇到困难的。我们这一校本特色的内容,涉及三方面,打算一学期里完成,因此由两个年级来合作是比较适当的。只要全体师生求真务实,紧密配合,相信一定会收到育德育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