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分数: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得分 |
dù jì xiōng táng duàn liàn cí xiáng
qī fù wéi gān cù yōng xiǎng lè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滋(_________) 炼(________) 锦(_________) 距(________)
磁(_________) 拣(________) 棉(_________) 矩(________)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____)然无味 (____)人不倦 不(____)下问 不求(____)解
一知(____)解 别出心(____) 如痴如(____) 学而不(____)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是词语“_______”的意思。
2.“兴趣盎然”的反义词是_______。
3.“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_______。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因为……所以…… 只要……就……
如果……就…… 即使……也……
①她________说是自己购买的,别人________没有权利获取那笔巨款。
②________工作的原因,他耽搁了归程,________他没能及时兑奖。
③________他有这样的心意,________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
④________他今天不来,我________自己去北京。
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说:“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桂花。”(变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向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相信并佩服。 ( )
(2)意见不一致。 ( )
(3)形容水的明净。 ( )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1)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去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
A.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
C.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七、习作。(2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陌生人……请以”我忘不了他(她)”为题,选取发生在他(她)身上的一两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人物特点突出,中心明确。
②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③字数在400字左右。
习作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一
妒忌 胸膛 锻炼 慈祥
欺负 桅杆 簇拥 享乐
二
滋味 锻炼 锦绣 距离 磁铁 拣起 棉花 规矩
三
索 诲 耻 甚 半 裁 醉 厌 别出心裁 索然无味 不求甚解
四
只要;就;因为;所以;即使;也;如果;就…
五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 村子浸在香气里。 妈妈说:“只要不来台风,她就可以收几大箩桂花。
六
1.(1)信服 (2)分歧 (3)水波粼粼
2. (1)因为母亲老了,身体也不好,用"熬"字比用"度"字更准确、传神。 (2)不能。因为联系上文,母亲本不愿出来,"我"劝说后她才出来走走,"信服"比"同意"更能反映母亲的状态。
3. (1)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2)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4.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