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经一步扩大,中国在世界贸易的地位已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行列。然而,在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 遭遇国际反倾销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国外反倾销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鉴于此,本文通过现状浅析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反倾销 倾销会计 反倾销
Analyzing the reasons for anti-dumping and measures in China
ABSTRACT
Recently,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hina'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xpansion by step, china’s position in world trade has been among the ranks of world’s largest trading.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the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anti-dumping is also deepening. The foreign anti-dumping has become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obstacles.With this in mind, on paper, the status quo with China and the reasons for anti-dumping measures.
KEY WORDS: anti-dumping anti-dumping account anti-dumping policy
襄樊学院经济与学院学年论文任务书
一、中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及影响
(一)中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20世纪70 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规模不断扩大,以价格低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举进军国际市场,对进口国行业形成了较大的压力。2011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2010年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3.2万亿美元,欧盟为美国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2009年美欧贸易为975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欧盟货物和贸易出口4680亿美元,占美出口总额的21%,位居前五位的出口国分别为英国、德国、荷兰、法国和比利时。我国对外贸易基本处于顺差势态,也使不少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认为,我国扩大出口是在倾销商品。因此,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指控的数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遭受国外反倾销指控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遭受反倾销案件数量急剧增加,90 年代平均每年30.5起, 比80年代年平均增加24 起据树刊统计,自1979年我国遭遇第一起反倾销案以来,美国对华产品立案总数已超过一百多起, 从1995年到2008年来, 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案677,涉案高达上千亿美元。
二是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和地越来越多。据统让在19 9 0以前发生的8 2起反倾销案件中, 发达国家占总数的96允以上, 在此之前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反倾销主集中于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近些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南非、巴西、菲律宾、泰国等也加入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反倾销的行列。到目前, 反倾销指控的国家涉及到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六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遭受反倾销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大,以前我国被诉倾销的商品主要集中在五矿化工产品、钢铁金属等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上,进入90年代, 涉及的产品品种日趋增多。从大宗传统产品纺织品、服装、鞋类扩展到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大屏幕彩电、电脑磁盘、碳化硅等产品。投诉的领域迅速扩大到农副产品、工业产品、日用消费品等4000 多个品种, 几乎涉及了中国出口的所有大类。反倾销案件给中国出口和整个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倾销导致部分产品的国际市场不断萎缩致出口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停产,工人下岗失业。
四是有产品连续被投诉。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同一种产品在几个国家被指控。铅笔1993 年以来分别遭到巴西、欧盟和墨西哥进行反倾销调查;一种产品在一个国家被多次指控,这种情况还相当严重。比如,碳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在国外曾多次遭受反倾销投诉。欧盟1984 年对我国的碳化硅进行起诉,19 年对我国的硅金属进行起诉,到了1992 年,对我国的硅铁进行起诉;美国1990 年对我国的硅金属起诉,1992 年对我国的硅铁起诉,1993 年对我国的碳化硅提起诉讼。对同一产品的反复起诉,使该产品受灭顶之灾;三是同一产品被躲过多次指控。我国的猪鬃制品也先后被加拿大、美国及欧盟起诉。而1992 年欧盟对我国的猪鬃再次起诉, 对我国出口打击极大。
(二) 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影响
大规模的对华商品反倾销狂潮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危害,给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后果。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大量的反倾销调查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使国外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赚取汇、扩大出口,故意从容和支持企业出口倾销,从而导致众多国家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是我国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具体表现在造成我国出口创汇收入下降。出口商品一旦被裁定为倾销,如果征收的反倾销税过高,出口商品就有可能被基础进口国市场,即使税负较低,虽然可以继续出口,但数量也难以增加。造成我国商品不正常回流,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企业遭到反倾销投诉,从立案开始,出口被冻结,由于裁定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胜诉、企业出口还是会受到影响;败诉,企业只好带着商品打道回府,返销国内市场。由于出口商品款式方面的优势必然获得全胜,销量大大高于国内产品,结果造成返产品冲击内销产品,引起国内市场供求失衡,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严重破坏我国的经济秩序。破坏我国利用外资的环境。
(二) 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解决我国在国外反倾销案件中的不公正待遇问题, 我国是有所作为的。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夕和入世之后, 我国应尽可能发挥发展中大国的作用, 通过间的谈判, 阐述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的成果、积极争取、 市场经济待遇,改变我国现有的不公正待遇。与此同时,企业要加速转换,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使企业早日成为完全市场意义上的企业。经过努力, 目前已取得了成效,欧盟在取消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同时, 对中国企业设立了。市场经济5 条标准和分别裁决的8 条标准 ; 美国、加拿大等国也对我出口企业实行 个别对待原则, 这已是一个不小的胜利。今后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防地位的提高, 适时在多边谈判和磋商中, 进一步努力,以彻底解决中国的不公正待遇问题。经过中国的不懈努力,目前有60~70个国家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其中没有美国和欧盟。2005年,澳大利亚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是截至目前惟一一个西方大国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虽然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澳大利亚在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时,却并未放弃替代国方法的适用。目前,尽管美国也表示可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事实上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正如澳大利亚虽然表面上承认了,但其会从其国内法上找依据,声称在特殊情况下,在中国获得的正常价值的资料是不可靠的,需要采取其他的方法获得。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的法律规定,有些是针对市场经济国家的,有些是针对所有国家的,其可以用其中任何一条来加以否决。
(二)我国企业的应诉不积极
我国企业在现阶段反倾销应诉现状主要可概括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在国际贸易争端日益显现的今天,我国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反倾销的重要性,他们积极有效的运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且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应诉的队伍里。以我国山东瑞普生化有限公司为例:2006 年7月13日,欧洲初审就中国山东瑞普生化有限公司“山东瑞普”起诉欧委会对原产于中国的甲酚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一案作出裁决:撤消欧盟理事会
2003年9月21日生效对中国出口甲酚征收最终反倾销措施对山东瑞普的效力。至此,这起中国企业诉欧委会的案件以中国企业的完全胜诉告终。然而,当今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仍表现为第二种类型:他们的观念依然停留在旧的中,在遭受倾销的困扰时不是积极地运用法律武器进行反倾销申诉,而是习惯性地找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国家禁止进口或者对相关进口产品实施配额。以我国轮胎产业为例,有关资料显示,最近五年里,先后有委内瑞拉、秘鲁、埃及、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印度7 个国家对我国轮胎提起反倾销诉讼。而我国众多的轮胎生产企业显然缺乏应对反倾销的经验。对于最初立案的国家,我国企业完全没有应诉.结果均遭被迫退出该国市场的惨痛结果。在现阶段甚至在可以预见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产品成为国外反倾销的主要对象的事实不会改变,它具有客观必然性。
(三)会计准则的国际差异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计价基础,比如固定资产,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成本计量也要符合公允性原则),考虑当前用途的影响,经常对其价值进行重估,以提供营运资本保全方面的信息,而我国会计准则要求固定资产以取得成本入账,虽然也要求确认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但是不允许确认利得。反倾销调查要求应诉企业按国际会计准则调整财务报表,由于物价上涨等原因$重估后非货币性资产价值提高,折旧费用随之增加,分摊到产品后正常价值显然要高于按原折旧费用分摊的成本$而且还可能高于以此成本为基础计算的出口价格,致使企业倾销成立的可能性被提高或被裁定更高的倾销幅度$这是大多数企业没有防备的。 如果企业在日常业务中按国际会计准则作另外处理,随时发现成本计算的差异,及时调整出口产品定价,则可以避免出口价格低于结构价格,起到反倾销财务预警的作用。折旧或摊销方法也经常成为影响成本计算的因素。在反倾销调查中要求按
国际会计准则对原会计报表进行调整,结果是折旧减少,正常价值随着每期折旧分摊的调低而减少,因此对我国有利。
可见,纯粹的会计处理差异也可能导致成本计算的不同,从而改变倾销裁定的结果。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是调整的基础,促使企业全面了解与产品有关的成本和费用,及时调整出口价格以规避反倾销。 同时,系统了解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我国企业参与反倾销案件的应诉工作,有助于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进行抗辩。
(四)应对反倾销问题策略
(一) 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待遇”
解决我国在国外反倾销案件中的不公正待遇问题, 我国是有所作为的。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夕和入世之后, 我国应尽可能发挥发展中大国的作用, 通过间的谈判, 阐述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的成果、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待遇, 改变我国现有的不公正待遇。与此同时,企业要加速转换,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使企业早日成为完全市场意义上的企业。经过努力, 目前已取得了成效, 欧盟在取消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同时, 对中国企业设立了“ 市场经济5 条标准”和“ 分别裁决的8 条标准”;美国、加拿大等国也对我出口企业实行“ 个别对待” 原则, 这已是一个不小的胜利。今后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防地位的提高,适时在多边谈判和磋商中,进一步努力, 以彻底解决中国的不公正待遇问题。
(二) 加强企业观念
对企业而言,首先要端正意识,转变经营观念,高企业应诉积极性。是反倾销应诉的主体,应该积极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主动、觉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着“应诉谁受益”的原则。业要勇于接受国际市场规则的检验,一步强化自我保护, 自我发展的意识, 积极应对, 不断积累经验。企业还要加强内功,降低成本,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变“价取胜”以“以质取胜”。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诉讼, 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以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加强反倾销专业人才的培育,我国目前在反倾销应诉时,聘请外国律师办案,虽有熟悉当地国法律的一面,但聘请费用高昂,不能充分反映我方意图,维护我方正当权益。所以,应从现有的一些从事外贸业务的人员中选拔一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人才,特别是要培养一大批从事反倾销和倾销调查及应诉的高级法律人才,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工作。
(三) 加强反倾销会计学习与制度的完善
建立产业损害会计预警机制,全方位地监测进口产品在我国市场的销售和倾销情况,追踪出口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捕捉进口产品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损害的会计信号。收集产业损害会计证据。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前提是存在倾销和损害以及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对于起诉方来说,收集产业损害的会计证据、证明国内产业受到进口倾销产品的损害是决定诉讼能否成功的关键。我国反倾销调查机构应就反倾销申请中的会计证据进行审查、对进口产品的倾销及倾销幅度以及反倾销调查中有争议的数据进行核查。对反倾销中有争议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产品成本内容由反倾销调查当局委托审计进行权威的鉴定,为反倾销调查机构提供专业的权威认定。在一般情况下,国内反倾销诉讼的终结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裁定国外产品进入我国不存在倾销情况;二是双方达成了“价格承诺”协议,从而中止了反倾销调查程序;三是裁定国外产品存在倾销状况,并开始征收一定的反倾销税。前两种情况,需要我国企业进行持续监控,密切关注国外企业的经营动向,一方面监控其是否存在其他的倾销动机和因素,以便提起新的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监控其对“价格承诺”协议的执行情况。而对于第三种情况,则要重点关注国外企业的反倾销规避和申请复审的会计举证。
参考文献
1.聂雪刚. 倾销会计问题研究. 首都经贸大学,2006.
2.王冬英. 我国面临反倾销问题及对策.现代企业.2001.
3.狄俊峰. 浅析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原因与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05
4.保清扬.陈桃生.透过彩电败诉案谈我国如何有效规避反倾销.市场报.2002
5.郑志宇.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分析.兰州商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