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与法律法规
课题(项目) | 11.1 概述 | 授课时间 | 2020-2021学年第2学期 | ||
周次 | 1 周 2 次 | 授课地点 | D406 | ||
班级 | 2019旅游管理 3.启发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展示、讨论、点评等环节,及时发现学生行为、思想、观念不当的地方,并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与启发,着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4.合作讨论法。通过 | 授课教师 | |||
教学资源 | 课件、微课、学习通APP、微信等。 | ||||
教学内容 | 一、导游的概念 二、导游的管理主体 三、导游管理立法的历史沿革 | ||||
教学目标 | |||||
知识目标 | |||||
教学重难点 | |||||
教学重点 | 导游的概念 | ||||
教学难点 | 导游的管理主体 | ||||
教法学法 | |||||
教法 | 1.问题教学法 :教师设置思考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法: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任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自主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度。 3.“启发引导”教学方法 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再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或概念。在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与能力的主动构建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4.“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研究现有的案例,来解释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并推动教学内容的发展与完善。 5.理论讲授法 | ||||
学法 | 1.小组探究法:通过组内讨论学习,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位组员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并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2.自主学习法:学生在课前通过超星泛雅平台自主学习微课、完成课前测试等,为课堂学习储备知识。 | ||||
教学过程 | |||||
教学过程 | 活动类型 | 活动描述 | |||
课前 导入 学习 (10分钟) | 教 学 活 动 | 1.通过学习通APP考勤 2.点评上次课程的课后小测和历年真题中错误率高的题目。 3.回顾上节重点内容 | |||
学 生 活 动 | 1.登录学习通APP进行签到。 2.通过学习通APP完成课前小测。 3.反思不足。 根据自己课前测试的错误,反思自己课前学习的不足,重新思考测试错误问题的答案,回答教师提问。 | ||||
新 课 教 学 (70 分钟) | 教 学 活 动 | 教师理论讲解:知识点1 一、导游的概念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条规定,导游是指依照条例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导游的概念具有以下三层含义: (1)依法取得导游证,是担任导游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合格,并取得导游证的人,才能从事导游工作。 (2)接受旅行社委派,是导游的主要特征。只有接受旅行社的委派从事导游活动的人,其合法从业权才能受到法律保护,私自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追究。根据《导游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第44 号令,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为导游自由执业提供了立法空间。 (3)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是导游的工作范围。向导是指引路、带路;讲解是指解说、指点风景名胜;相关旅游服务一般是指种旅行证件和手续、代购交通票据安排旅程等与旅行游览有关的各种活动。 | |||
学 生 活 动 | 【小组讨论】: 小李是从化某旅行社的导游,某天他朋友从广西来找他,他带他朋友游览广州3天,请问小李是导游吗? 通过学习通APP小组讨论模块回答问题,每个小组在讨论题目下面建立一个讨论版块。欢迎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并获得相应的分数,系统会记录得分,作为期末成绩的平时成绩。 【课堂提问】: 导游员小李在考取导游证后,接受某工厂的委托,带领某工厂职工赴五台山旅游。在旅游过中,小李服务周到热情,得到某工厂职工的一致好评。 思考:请问,小李的做法正确吗? 解析:小李的导为没有经旅行社委派,属于违规操作。 通过学习通抢答功能,第一名回答问题,如果第一名回答错误,邀请下一个名次的同学回答问题。回答正确每题加平时成绩1分,回其答错误0分。其他同学通过学习通APP课堂提问模块线上答题,并获得相应的分数,系统会记录得分。作为期末成绩的平时成绩。 | ||||
教 学 活 动 | 教师理论讲解:知识点2 二、导游的管理主体 1.旅游主管部门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旅游主管部门对导游实行分级管理。根据《旅游法》《条例》《管理办法》的规定,旅游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导游的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导游管理的有关、法规;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接受投诉,处罚违法导游;依法保护导游的合法权利并通过相关法律制度对导游进行管理。旅行社(含旅行社分社)、旅业组织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的市级旅游主管部门、县级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导游的管理工作,并根据旅游主管部门的委托行使相应管理权。 对于景区景点导游的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景区景点的导游人员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本条例制定。 2.旅行社 《旅游法》第3规定,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旅行社对导游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订立劳动合同确立的,旅行社与导游之间不仅存在着劳动合同法律关系,还存在着内部管理的关系。导游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因其过错给法人造成财产损失时,有义务向法人承担赔偿责任;造成的对第三人的损害则由法人承担同时,领队管理由审核制改为备案制以后,其监督管理重心向旅行社转移,根据《管理办法》第25条规定,具备领队条件的导游从事领队业务的,应当符合《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旅行社应当按要求将本单位具备领队条件的领队信息及变更情况,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报旅游主管部门备案。 3.旅业组织 《旅游法》第37条规定,参加导游资格考试成绩合格,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相关旅业组织注册的人员,可以申请取得导游证。所指旅业组织,根据《管理办法》第39条第二项的规定,是指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成立的导游协会,以及在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等旅业社会团体内设立的导游分会或者导游工作部门,具体由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确定。旅业组织承担着导游注册职能,同时也应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会员约束制度,积极协调会员间利益,开展会员培训、权益维护、法律咨询等服务,切实把行业组织建设成“导游之家”。 | ||||
学 生 活 动 | 【历年真题】: 【2017年真题·多选】参加导游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的人员为申请取得导游证应当( CE )。 A.在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登记 B.在旅游主管部门备案 C.在相关旅业组织注册 D.与旅游公司订立劳动合同 E.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动 通过学习通随堂练习功能让全班学生进行练习,回答正确+2分,回答错误0分,课堂积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真题训练,从而加深对知识点掌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 | ||||
教 学 活 动 | 教师理论讲解:知识点3 三、导游管理立法的历史沿革 中国旅游管理法制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相关导游管理的法制建设成为继旅行社之后的重点。1987年,批准国家旅游局发布实施《导游人员管理暂行规定》。 1997年7月1日,经批准,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发布《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2001年颁布《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2002年颁布《出境旅游领队人员管理办法》,同年7月1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2006年4月16日,国家旅游局、事务办公室公布《居民赴地区旅游管理办法》。 2013年,《旅游法》将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上升为法律制度,对导游证的申领(第37、39条)、导游的权益保障(第3)、导游和领队的行为规范(第40、41条)、导游、领队的法律责任(第102、103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保护导游权益规范管理导游队伍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6年9月27日,旅游主管部门发布第40号令,废止《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其规定的导游岗前培训考核制度、计分管理制度、年审管理制度和导游资格证3年有效等制度停止实施。2016年11月7日,全国常委会修改《旅游法》的相关条款,取消领队证行政许可。 根据2017年10月7日令第687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国政崬与法律法规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规的决定》,对《条例》第4条进行了修改,与上位法相衔接,改“登记”为注册,取消临时导游证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为规范导游执业行为,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保障导游合法权益,促进导业健康发展,2017年11月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第44号令,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导游管理办法》。 | ||||
学 生 活 动 | 【历年真题】: 【2020年真题·判断】自2016年9月起,导游年审管理制度和导游资格证书3年有效的规定废止。( A ) A.正确 B.错误 通过学习通随堂练习功能让全班学生进行练习,回答正确+2分,回答错误0分,课堂积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真题训练,从而加深对知识点掌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 |
课
程
小
结
(10
分钟) | 教学活动 | 1.课堂总结 对本课堂中重难点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总结。 2.课堂表现总结 对开展情况、学生团队表现、学生学习态度等进行总结。 3.让学生手绘思维导图 以“今天我学到了什么”为主题手绘思维导图。巩固课堂所学,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 |||
学生活动 | 1.总结反思 对本堂课中知识点的应用掌握程度进行思考,对自己课堂表现进行总结提高。 2.通过课后小测和历年真题,归纳总结本次课的相关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 ||||
作业布置 | 完成学习通APP课后拓展提高模块(课件、课后小测、历年真题、线上答疑、拓展提高)的内容。 | ||||
教学诊改 (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