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了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开始。
提高学习成绩从改变学习行为开始,改变学习行为从了解学习品质开始!
学习品质分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
一、关于学习行为
1、定义:学习行为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活动。
2、组成:行为的效能递进程序依次是环节、秩序、方法、习惯。
3、特征:会不会
4、说明:
关于学习行为的效能逻辑描述:
针对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的要点1:环节的意义是通过秩序来表达和实现的;
针对学习方法的要点2:方法通常是由单个或若干有意义的秩序的最优化的组合;
针对学习行为的要点3:行为总是依据一定的方法或经验进行的;
针对学习习惯的要点4:习惯就是因为行为的不断重复而形成的成本最低的模式化行为;
针对计划型行为的要点5:通过已知的习惯就会获得可预见的结果和获得,这是决定计划型行为的可行性、价值和效果的核心和基础;
关于学习环节:
学习环节分为主环节和辅助环节。
主环节分为三期:接纳期、练习期、巩固期。
接纳期:主要为预习和听课,是了解和接受知识的前期工作;
练习期:主要指作业和考试,是熟悉和掌握知识的核心阶段。练习期主要以家庭作业为主,而考试也是练习的重要方式;
巩固期:主要为复习,是全面掌握目标知识的最后阶段;
辅助环节:玩(娱乐性玩、兴趣性玩、学习型玩)、计划、预习、问题整理、听课、课堂笔记、作业、错题整理、回忆、检查、复习、总结归纳、查漏补缺、针对练习、交流(提问、讨论、思考)、考试、阅读等。
主环节和辅助环节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常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辅助环节不够重视。这是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好比是否能炒出一盘可口的尖椒土豆丝,刀工火候的把握、油盐酱醋的搭配等所起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二、关于学习态度
1、定义: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2、组成:学习态度的组成因子是:学习认识、学习动机、学习情绪;
3、特征:爱不爱
4、说明:
关于学习认识:
学习认识由认知、目标、计划组成;
认知是对学习的理解,目标是主观确认的发展方向,计划是实现的路线图;
关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分兴趣、需求、理想三个层次;
兴趣是感性的,生物性的;需求是理性的;理想是精神性的;前两者都可以转化或消退,而理想才是真正支持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可持久的内在动力。
关于学习情绪:
学习情绪从发生机制上分心因性和生理性。
心因性主要分内因和外因,外因受家长、教师、同学、社会等方面影响,其中家长效能即家庭教育又起关键作用。内因主要受自信心影响,主要缘于学习后获得。
三、关于学习能力
1、定义: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行为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2、组成:学习能力的组成因子是:智力、个性和知识储备;
3、特征:能不能
4、说明:
关于智力
构成的因素为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
关于个性
个性品质的因素为责任心、上进心、自信心、意志力、自制力;
知识储备
知识储备指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其他如情感、动作或交际等知识的储备量;
四、关于态度、能力和行为的关系
1、三方面互相作用影响,互相促进发展的;
2、态度是行为、能力的反映,行为是态度、能力的表现,能力是行为、态度的结果。
3、学生学习不理想至少由于一方面、乃至三方面的不足造成的;
4、分析学习态度和能力的问题一般是通过对学习行为的考察来完成的;
学习四大特征
是理性活动,需要明确的目标——有没有?
是精神活动,需要积极的情绪——爱不爱?
是价值活动,需要基本的条件——能不能?
是思维活动,需要科学的方法——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