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环境生理与抗逆栽培单元教案
教师 | 王衍安 | 教学单元 | 植物抗逆生理 | 授课计划学时 | 4 | |||||||||||||
授课时间安排 | ||||||||||||||||||
一、教学内容: | ||||||||||||||||||
知识点: 1、低温与高温对植物的影响。 2、干旱与水涝对植物的影响。 3、盐碱对植物的影响。 4、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 5、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要求: 1、识记概念:逆境、逆境逃避、逆境忍耐、抗性。 2、理解机理 3、掌握灾害的抗性表现。 | ||||||||||||||||||
二、学生特征分析 | ||||||||||||||||||
三、教学内容和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 ||||||||||||||||||
1、技能和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水平的确定 | ||||||||||||||||||
编号 | 技能和知识点 | 学习目标水平 | ||||||||||||||||
识记 | 理解 | 熟练 操作 | 应用 | 分析 综合 | ||||||||||||||
技能 | ||||||||||||||||||
知识 | 1.识记:逆境的概念与种类;植物抗逆性的概念;植物的抗冷性与抗冻性的区别及其生理基础;干旱、盐、涝等对植物的危害;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2.领会:植物抗寒性的生理基础;植物抗旱性的生理基础;提高植物抗寒性与抗旱性的可能措施;抗涝性和抗盐性的生理基础;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以及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可能作用。 3.综合应用:列举提高植物抗寒性与抗旱性可行的农业措施。调查当地环境污染情况和对人、畜和作物的危害. | |||||||||||||||||
态度 | 仔细观察分析 | |||||||||||||||||
能力 | 解释产生灾害的原因 | √ | √ | √ | √ | √ | ||||||||||||
2、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
教学重点:(1)植物抗旱机理。(2)盐碱对植物的危害。(3)植物对病原反应类型。(4)植物抗病性反应的几种类型。 解决途径:讨论、讲述、完成作业、实际观察 教学难点:(1)冷害、冻害时植物体内生理变化(2)高温对植物的伤害(3)水涝对植物的伤害(4)植物抗病机理。 解决途径: | ||||||||||||||||||
四、教学策略 | ||||||||||||||||||
概念获得的学习与教学模式、概念形成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基于概念网络的学习与教学模式、一般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 ||||||||||||||||||
五、教学设施与媒体的选择应用 | ||||||||||||||||||
学习水平 | 技能训练的教学设施条件 | 媒体 类型 | 媒体内容 | 使用时间 |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 媒体使用方式 | ||||||||||||
技能 | ||||||||||||||||||
知识 | 1、抗病机理及表现 2、发展趋势 | 抗性研究 | 课外 | 扩展知识 | 自行学习 | |||||||||||||
能力 | 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 抗性研究 | 课外 | 扩展知识 | 自行学习 | |||||||||||||
六、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语言描述说明) | ||||||||||||||||||
阐述本章主要内容 ↓ 1、低温与高温对植物的影响。 2、干旱与水涝对植物的影响。 3、盐碱对植物的影响。 4、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 5、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与抗逆栽培 ↓ 阐述本章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要求 ↓ 问题1:何谓逆境?逆境有哪些种类?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何影响?植物如何适应逆境而生存? ↓ 第一节 逆境与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 一、逆境的概念和种类 ↓ 图解植物逆境的种类 ↓ 表解各种逆境条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二、植物对逆境的反应: ↓ 1.胁迫与胁变 ↓ 2.植物的抗逆性与抗逆锻炼 ↓ 植物对逆境适应和抵抗的方式:避逆性、耐逆性、御逆性 ↓ 三、逆境对植物代谢的影响 图解:胁迫因子 ↙ ↘ 原初胁迫 次生胁迫 ↙ ↘ 原初直接伤害 原初间接伤害 次生伤害 (质膜伤害) (代谢伤害) (脱水) ↓ 问题2:干旱对植物有何影响?如何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 第二节:低温伤害与植物的抗寒性 一、低温对植物的影响 ↓ ↓ (一)冷害对植物的伤害 问题4:冬季“葱不怕冻就怕动”,原因何在? ↓ 结冰伤害类型及其成因 1、细胞间结冰伤害 2、细胞内结冰伤害 ↓ 结冰伤害的机理 1、硫氢基假说 2、膜伤害假说 ↓ 问题5:春季寒潮过后为什么会造成秧苗变白? 黄瓜生长过程中突遇低温出现漂白现象,为什么? (二)冻害对植物的危害 将冷害分为三种类型: 直接伤害、间接伤害、次生伤害 ↓ 冷害的表现 冷害的机理 ↓ 二、植物抗寒性的生理基础(抗寒的生理效应) 1、规律(适应性变化) 2、植物对低温的生理适应变化 3、外界条件对植物适应冷冻的影响 ↓ 三、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 1、抗寒锻炼 2、化学诱导 3、合理肥料配比 ↓ 问题6 盐碱地上种植植物有些不易成活,为什么? ↓ 第三节 热害与植物的抗热性 一、热害 1、喜冷植物 2、喜温植物 3、中生植物 ↓ 二、高温对植物的危害 (一)直接伤害 1.蛋白质变性 2.脂类液化 (二)间接伤害 1.饥饿 2.毒性 3.缺乏某些代谢物质 4.蛋白质合成下降 ↓ 三、植物抗热性的机理 ↓ 四、提高植物抗热性的途径 1.高温锻炼 2.培养和选用耐热作用和品种 3.改善栽培措施 4.化学药剂处理 第四节 旱害与植物的抗旱性 一、旱害及类型 ↓ 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 ↓ 扩充:世界、国内和山东各层次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状况,缺水影响图表资料 ↓ 二、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度量 ↓ 三、干旱对植物的危害 形态伤害、生理伤害 1.原生质膜透性增大 2.破坏正常代谢过程 3.激素的变化 4.水分重新分配 5.使细胞原生质受到机械损伤 ↓ 植物的抗旱性机理 ↓ (一)植物的避旱性——多为旱生植物 ↓ (二)植物的耐寒性 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生化特征 ↓ 四、植物的抗旱性 (一)几种抗旱树种 (二)植物不同部位的抗旱性 1.根系的抗旱特性 2.地上部分的抗旱特性 3.细胞和原生质的抗旱性 ↓ 五、提高抗旱性的途径 选育抗旱品种、抗旱锻炼、化学施肥 ↓ 现代抗旱节水技术 ①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术 ②穴贮肥水技术 ③生草节水技术 ↓ 随堂小结 ↓ 问题3:春夏季植物旺盛生长时突然遇到低温植物会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而植物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仍可健康存活,为什么? ↓ 第五节 涝害与植物的抗涝性 一、湿害 二、涝害 三、植物的抗涝性 ↓ 第六节 盐害与植物的抗盐性 ↓ 一、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 1.吸水困难 2.单盐毒害 3.代谢失调 二、植物的抗盐途径 1.泌盐 2.拒盐 3.稀盐 4.耐盐 三、抗盐植物 ↓ 四、提高植物抗盐性的措施 1.选育抗盐植物 2.播前种苗处理 3.激素处理 4.栽培措施 ↓ 问题7 环境污染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如何? ↓ 第七节 环境污染与植物生产 ↓ 一、大气污染 (一)大气污染物 (二)大气污染物的侵入途径和伤害方式 1.污染物的侵入途径 2.污染物伤害方式 (三)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伤害 ↓ 二、水污染 金属污染物(汞、镉、铬、锌、镍和砷),有机污染物(酚、氰、三氯乙醛、苯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石油油脂等)和非金属污染物(硒、硼、酸类等)。其中酚、氰、汞、铬,砷,通常合称为环境污染的五毒 ↓ 三、土壤污染 1.改变土壤理化性质 2.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 ↓ 四、提高植物抗污染性的途径 1.选择抗性植物 2.培育抗污染能力强的新品种 3.抗性锻炼 4.改善土壤营养条件 5.应用生理活性物质 ↓ 问题8:植物经过抗旱锻炼后,其抗寒性也显著提高,为什么? ↓ 交叉适应 ↓ 本章知识小结 | 10
20
40
50
60
80
90
100 | |||||||||||||||||
七、思考题及习题 | ||||||||||||||||||
1、讲述植物的抗性方式 2、植物受灾害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3、如何改良盐碱土,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4、污染哪些?如何规划减少污染? | ||||||||||||||||||
八、课堂定量分析: | ||||||||||||||||||
1、技能训练学生掌握的程度: 2、学生参与的时间: 3、学生参与的广度: 4、学生参与的形式: 5、效果: 6、时间分配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