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那些防雷措施?外部防雷系统和内部防雷系统
3、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几何尺寸是多少? 针长1m以下: 圆钢为12mm; 钢管为20mm。 针长1~2m.: 圆钢为16mm; 钢管为25mm。 烟囱顶上的针: 圆钢为20mm; 钢管为40mm。
4、建筑物避雷带的几何尺寸是多少?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烟囱上采用避雷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5、各类防雷建筑物避雷网格的几何尺寸各是多少米? 一类 5*5 4*6 二类 10*10 8*12 三类 20*20 16*24
6、防雷建筑物引下线最少不应少于几根?各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各是多少米?引下线直径不应小于多少毫米?各类防雷建筑物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多少欧姆? 2;12,18,25;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一类和二类10欧姆三类30欧姆
7、一、二、三类防雷建筑建筑物计算避雷针高度的滚球半径各是多少米? 30,45,60
8、北京市毛纪念堂,其建筑物防雷应划为那一类?二类
9、由于对雷电电磁脉冲敏感程度不一,建筑物的防雷保护区一般划分为那几个区? LPZ0A LPZ0B LPZ1 LPZ2
10、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由那几部分组成?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共用接地系统,屏蔽,接地装置内部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安装浪涌保护器,共用接地系统
11、现代综合防雷的基本技术或措施有那些? 直击雷防护技术、等电位连接技术、屏蔽技术、合理布线技术、共用接地技术、设计安装浪涌保护器(SPD)的技术等六大综合防护技术进行设计。
12、雷电电磁脉冲损坏微电子设备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1.雷电感应 2.雷电波入侵 3.地电位反击
13、雷电感应及雷电电磁脉冲入侵电子电气设备的主要通道有那些? 电源,信号,天馈
14、SPD可按主要元件的特性组合成那几类系列避雷器? 开关型,限压型
15、使用以MOV(氧化锌压敏电阻)为主要元件的箝压型SPD,因MOV老化或寿命终止,可能会造成相线对地短路,因此SPD应有那些必备保护功能? 在SPD前安装断路器或者熔断丝
16、什么叫SPD的电压? 即SPD两端的最大电压
17、在电源系统中采用多级SPD进行过电压保护时,要注意各级SPD之间的能量配合,一般要求SPD1与SPD2之间的线长应大于多少米?SDP2与SDP3之间的线长应大于多少米?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10,5,退耦装置
18、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由那些主要设备组成?服务器,交换机,工作站,网卡,调制解调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
19、信息系统的各种箱体、壳体、机架等金属组件与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应采用那两种基本形式的等电位连接网络? S,M
20、EMC耦合途径主要有那几类耦合?电容,电感,电阻,磁场耦合、电场耦合 电容性耦合、电感性耦合、电路性耦合三种。
2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中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 多少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0.03
2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有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建筑物100m以内的管道,应每隔 多少米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多少Ω? 25,20
23、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有: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当全线埋地有困难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排套电费话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不应小于多少米?符合L>2根号P 但是不小于15M
24、在那些区域交界处宜选用I级分类试验的SPD ? LPZ0与LPZA
25、国家级的博览建筑物 、国际通讯枢纽应划为那一类防雷建筑物?二类
26、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应划那一类防雷建筑物?三类
27、闪电中可能出现的三种雷击是?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电磁脉冲
28、人工接地体的敷设中,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 2.5 m,垂直接地体的间距宜为多少米?在土壤中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多少米? 5M,0.5M
29、防雷产品包括那几大类产品?电源,信号,天馈,避雷针,接地装置
30、电源避雷器有那些主要技术指标?标称放电电流,响应时间,电压保护水平,工作电压二、工程技术二、简答题
1、雷电闪电现象发生的空间区域、物理特征、放电特点有那些?雷电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瞬时性和长距离放电的特点。
2、综合防雷设计应坚持哪些原则?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雷电灾害防护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外部防雷系统和内部防雷系统
4、雷电灾害主要的入侵渠道有哪些?电源,信号,天馈
5、现代综合防雷技术包括哪些内容?直击雷防护技术、等电位连接技术、屏蔽技术、合理布线技术、共用接地技术、设计安装浪涌保护器(SPD)的技术等六大综合防护技术进行设计。
6、电源避雷器(SPD)的标称放电电流和最大放电电流的含义和表示符号是什?标称放电电流和最大放电电流各行业有什么关系? In Imax ;标称放电电流 In:能够持续承受通过而不损坏的雷电流幅值。最大放电电流:SPD能够短暂时间承受的雷电流幅值,时间过长则会损坏。
7、勘测一个综合防雷工程应勘测了解那些基本情况? 被保护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形、地物状况、气象条件(如雷暴日等)和地质条件(如土壤电阻率等);需保护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的长、宽、高及位置分布,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各建筑物内各楼层及楼顶需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分布情况;
8、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降低接地电阻宜采用哪些方法? 深埋法,外引接地法,换土法,采用降阻剂等
三、设计类计算题
1、距某计算机机房50m外的建筑物遭受200kA的雷击, 机房建筑物钢筋格栅网格5m, 格栅网钢材半径0.005m;计算机房的中心区磁场强度是多少A/m?
H0 = i0/(2πsa) (A/m)
H0=200/(2π50)
H0=62800A/m
2、 距重要计算机设备机房中心100m远的避雷针遭到150kA雷击, 计算机房建筑物格栅形屏蔽的网格宽10m;格栅形屏蔽导体(钢材)半径5mm;计算机机房中心的磁场强度是多少A/m?
H0 = i0/(2πsa)
H0 =150/(2π100)
H0 =141300
H1 = H0/10SF1/20 (A/m)
H1 =141300 /10 SF1/20
3、某宾馆位于长江河畔,该宾馆高88米,长120米,宽50米;该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0天。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要求计算该建筑物属于哪类防直击雷建筑物? 该宾馆建筑物内装有大量的通信设备、微电子设备;该宾馆属五星级涉外宾馆和标志性建筑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的要求确定该建筑物内部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属于哪一级雷电防护等级?
4、在某配电盘上安装了Ⅱ级分类试验的SPD,其UP(电压保护水平)为1kV,SPD与相线的连线长度为0.5m,截面积10mm2铜线,SPD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连线长度为0.5m,截面积16mm2铜线。此时如有感应雷电电流20kA(8/20μs)通过SPD时,后端设备将要承受多大的浪涌电压?条件说明: 1)、SPD铜线连线电感为1μH/m; 2)、铜线截面积1mm2,长度1m,温度200C时,铜线的直流电阻是 0.017Ω; 3)、SPD工作室温度: 200C。 4)、计算结果保留到伏。
5、在某配电盘上安装了Ⅱ级分类试验的SPD,其UP(电压保护水平)为800V,SPD与相线的连线长度为0.2m,截面积10mm2铜线;SPD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连线长度为0.3m,截面积16mm2铜线。此时如有雷电感应电流20kA(8/20μs)通过SPD时,后端设备将要承受多大的浪涌电压?(精确到伏)条件说明: 1)、SPD铜线连线电感为1μH/m; 2)、铜线长度1米,截面积1mm2,温度200C时,铜线的直流电阻率是 0.017Ω/m; 3)、SPD工作室温度: 200C。
6、 有一土壤电阻率1000Ω.m的土地,需要做一个1Ω的地网,请计算用2.5米长、 40×40×4mm镀锌角钢做垂直接地极,埋设深度3m,埋设间距6m,需要多少根镀锌角钢?垂直接地极埋设间距8m时,约需要多大的地网面积?条件说明:1)、η:垂直接地极利用系数一般选0.8; 2)、不考虑水平接地极的接地电阻;
7、 有一土壤电阻率300Ω.m的土地,需要做一个工频接地电阻4Ω的地网,请计算用2米长,40×40×4mm镀锌角钢需要多少根?直接地极埋设间距6m时,约需要多大的地网面积?条件说明:不含水平接地体; η:垂直接地极利用系数一般选0.8;
防雷资试题
一、选择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1、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几次/a,且小于或等于几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D
A、N>0.6次/a; B、N>0.3次/a; C、0.012次/a≤N≤ 0.6次/a;
D、0.06次/a≤N≤ 0.3次/a。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防雷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A )欧姆。
A、10; B、20; C、30; D、40;
3、用滚球法确定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需要了解( ABC )数据。
A、建筑物的防雷类别; B、防雷装置的高度;
C、被保护物的高度; D、被保护物至防雷装置的水平距离
4、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所具有的长金属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
( B )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A 0.05欧姆; B 0.03欧姆; C 0.1欧姆; D 0.3欧姆;
5、依据我国国家标准,在第一、二、三类建筑物中当高度分别超过( C )m时,应采取防侧击的措施。
A:20、30、45 B:25、40、55 C:30、45、60
6、防雷装置实行(A )制度
A、定期检测 B、不定期抽测 C、五年一次检测
7、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距地面( C )米之间装设断接卡。
A、0.5—2.0 B、0·4—1·8 C、0·3—1·8D、0·2—1·5
8、在TT系统中,UC不应小于( B );在TN和TT系统中 UC不应小于( E );在IT系统中UC不应小于( G )。
A、1.8UO; B、1.5UO; C、1.55UO; D、1.45UO ; E、1.15UO;
F、1.25UO; G、1.15U (UO =220V U为线间电压)
9、对低电压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箱)开始
引出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 D )系统。
A TT; B IT; C TN-C; D TN-C-S; E TN-S;
10、等电位联接带之间和等电位联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大于或等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联接导体,则采用( A )mm2的铜线;内部金属装置与等电位联接带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小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联接导体,则采用( D )mm2的铜线。
A、16; B、25; C、50; D、6; E、10; F、20
11、在SPD的安装中,( ABC )。
A、电源SPD一般并接在线路中; B、信号SPD一般串接在线路中;
C、SPD尽量靠近被保护的设备;
D、SPD连线要粗,连线较长时,可打成环形圈以备后用。
12、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时,电压开关型SPD与无限压型SPD之间的线
路长度不宜小于( 10M ),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5M )。
13、在TN-S系统中,SPD可(强制或在需要时)安装在如下 D 保护模式之间
A:相线与相线之间; B:相线与中性线之间,中性线与保护线之间;
C:相线与保护线之间,中性线与保护线之间; D:相线与中性保护线之间;
14、LPZ1指(B )
A 不可遭到直接雷击,本区电磁场得到衰减。
B 不可遭到直接雷击,本区电磁场可能得到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
C 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本区电磁场可能得到衰减。
15、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应采取的基本措施是( ABD )。
A 建筑物或房间的外部屏蔽措施; B 设备屏蔽;
C 静电屏蔽; D 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时,其滚球半径的确立,一类建筑物为 30 m;二类建筑物为 45 m;三类建筑物为 60 m。一类建筑物避雷网格 5*5 m 或
4*6 m;二类建筑物避雷网格 10*10 m 或 8*12 m ;三类建筑物避雷网格 20*20 m 或 16*24 m。
3、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条件要求: 通过电涌时的最大箝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
4、信息系统接至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方法是:① S 型等电位连接网;② M 型等电位连接网。
5、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发生短时首次雷击的雷电流幅值分别为 200 KA、
150 KA、 100 KA。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 20 KA/μs、
15 KA/μs、 10 A/μs。
6、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应根据其 使用性 、 重要性 、发生雷电事故的 可能性 和 后果 ,按防雷要求分为 3 类
8、防雷引下线是连接 接闪器 与 接地装置 的金属导体;接地装置是 接地体 和 接地线 的总合。
9、计算格栅形大空间屏蔽的屏蔽系数时,25kHZ适用于 的磁场,1MHZ适于 的磁场。
10、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设备防雷的需要,浪涌保护器品种、规格越来越多,其主要防护元器件为 压敏电阻 , 气体放电管 , 暂态抑制二级管 等等
11、有一高度50米的砖结构烟囱,应设 两 根防雷引下线,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应不少于 Φ12㎜ ;采用扁钢时,其截面积应不小于 100mm2 ,其厚度不应小于 4mm 。
12、某厂区测得土壤电阻率为400Ωm,用摇表测得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为15.0Ω,引下线接地点到接地体最远端为25.3m,则计算出接地体的有效长度le为: 40m 。冲击接地电阻为9 Ω。 ( A=1.6 )
13、环形接地体和内部环形接导体应连到钢筋或金属立面等其他屏蔽构建上,宜每隔 4-5 m连接一次。
14、雷电防护区应划分为: 、 、 、
、 。
15、地区雷暴日等级宜划分为少雷区、 多 、 高 、 强 。
16、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E大于0.9,小于等于0.98时,应定为 A 级。
17、使用以MOV(氧化锌压敏电阻)为主要元件的箝压型SPD,因MOV老化或寿命终止,可能会造成相线对地短路,因此SPD应有 报警 功能,并应在SPD的前端串接过流保护装置 rcd 。
18、第一级电源浪涌保护器相线连接铜导线的截面积不小于 16mm2 ,地线连接铜导线的截面积不小于 25mm2 ;第三级电源浪涌保护器相线连接铜导线的截面积不小于 6mm2 ,地线连接铜导线的截面积不小于 10mm2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端宜采用的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 2.5mm2 。
19、 接闪器实际上是一种引雷的系统,它包括 带 、 针 、 网 、 线 。
20、电源避雷器按内部限压元件的不同可以分为 限压型 、 开关型 、 组合型 。
雷电科学基础习题库
一、填空题:
1. 晴天大气电场的日变化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主要是简单型;复杂型;海洋极地型。
2. 云中的大气电场和大气体电荷密度分布大致分为无规则电荷分布;正单极电荷分布;负单极电荷分布;正的双极性电荷分布;负的双极性电荷分布;多极性电荷分布六种类型。
3. 不同种类的云起电原因也不同, 目前有关云的起电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
云雾粒子起电,二是_雷雨云起电。
4. 有关雷雨云起电的主要理论有感应起电理论;温差起电;大云滴破碎起电;对流起电等多种理论。
5. 晴天大气电场随高度也因地因时而异,通常晴天大气电场随高度呈(指数衰减)的分
布特征。
6. 观测表明,晴天大气中始终存在着方向(垂直向下)的大气电场,这意味着大气相对
于大地带(正电荷),而大地带(负电荷)电荷。
7. 晴天大气电导率随高度的分布与(晴天大气轻离子浓度)和(轻离子迁移率随高度的变化)有关,总的说来晴天大气电导率随高度(单调递增)。
8. 晴天大气电流可由不同性质的晴天大气电流分量组成, 主要有(晴天大气传导电流;晴天大气对流电流;晴天大气扩散电流)。
9. 根据雷暴云中出现单体的数目和强度,可分成三种:(单体雷暴;多单体雷暴;超级单体雷暴)。
10. 雷暴云的移动和传播机制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移动或平流;强迫传播;自传播过程)
11. 通常情况下的降水电流密度与大气电场以(反相位)随时间变化,即降水电流密度
的绝对值和地面大气电场的绝对值随随时间的变化(同时增大或减小),两者符号(相反),
这种现象称之为镜像效应。
12. 不同类型降水的电流极性有所不同,对于雷暴降水和连续性降水电流密度以
(正)为主,阵性降水电流密度以(负)为主。平均而言,降水粒子的负电荷
绝对值(大于)正电荷绝对值,但荷正电荷的粒子数(多于)负电荷粒子数,所以
其综合结果是平均降水电流密度(正)。
13. 晴天大气电场的日变化受两种因素制约: 一是(全球性普遍日变化机制), 主要取决于(全球雷暴的日变化);二是(地方性日变化机制),主要决定(局地大气状况的日变
化)
14. 大气电导率主要取决于(大气轻离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
15. 晴天大气电导率表现为(单峰;单谷;双峰;双谷)等多种变化,其变化规律随(地点和季节)而异,一般(峰值)位于下半夜到黎明,(谷值)位于上午至下午。
16. 雷暴是(发展旺盛的强对流)现象,是伴有(强风骤雨;雷鸣电闪)的积雨云系统的统称。
17. 降水粒子电荷的大小和极性, 取决于降水的(类型;强度), 以及(云闪的微物理条件),同时与(云下大气电状况)相关。
18. 云雾粒子起电主要是云雾大气的(离子扩散;云滴选择性吸附大气离子)引起的。
19. 扩散起电理论适用于解释(持续时间较长的层状云)起电,如(层云;雾)等。
20. 积雨云中的温差起电机制包括(云中冰晶与雹碰撞摩擦而引起的起电;较大过冷云滴与雹碰撞释放潜热产生冰屑温差起电机制),前一种称之为(摩擦温差起电),后一种称为(碰撞冷温差起电机制)。
21. 在闪电的分类中,根据闪电发生的部位,可分成(云闪;地闪)两类,根据闪电的形状可分为(线状闪电;带状闪电;球状闪电;联珠状闪电)。
22. 云闪指不与大地和地物接触的闪电,它包括(云内闪电;云际闪电;云空闪电)。
23. 一次地闪放电过程,可包括(预击穿过程;梯级先导;回击;直窜先导;继后回击)等子过程。
24. 地闪电流主要包括(先导电流;回击电流;连续电流;后继电流)等, 此外(J 过程;K 过程;M 过程)也形成相应的电流。
25. 地闪电荷主要包括(先导电流输送并贮存在先导通道中的电荷;回击电流输送到地面的电荷;连续电流输送到地面的电荷;后续电流输送到地面的电荷)等。
最新防雷试题含答案
一、问答题:
1、SPD必两个条件?须满足哪两个条件
答:1、抑制浪涌(包括抑制浪涌电压既箝压和分流浪涌电流) 2、切断工频续浪(能熄灭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既能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2、作为干扰源的雷电电流和雷击电磁场主要通过哪几种形式干扰信息系统的电子设备?
答:主要有两种形式干扰信息系统。第一、是通过路(线路)第二、是场(空间)电磁波(雷电冲击脉冲)
3、建筑物雷电防护可分为几类?分别说明,并且举两种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答:建筑物雷电防护可分分为三类:
第一类:国家重要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重大的伤亡及大量的经济损失 如:大型油库、火药库、
第二类、国家级建筑物、一般的易燃易爆场所、如:加油站等。第三类、是除一、二种外属于第三类如:3米—5米一般的建筑场所
4、请叙述防静电措施,怎样防护电磁干扰?
答:防静电措施:主要是防静电地板,地板架与接地采用多点连接,每根线接成环型,房间湿度45—70%
防护电磁干扰:1、主要采取屏蔽 (设备屏蔽 建筑物屏蔽 线路的屏蔽)
2、设备屏蔽采用一点接地。
5、请叙述建筑物防雷设计9个要素。
答:1、避雷短针 2、避雷带 3、避雷网络 4、引线 5、接地基础 6、防侧击雷(均压环) 7、负流接地(电器) 8、等电位连接 9、总电源加装避雷器(SPD)
6、必须安装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场所或者设施有哪些?
答: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
2、石油、化工、易燃易爆物资的生产或者储存场所。
3、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
4、通信设施,广播系统,计算机售票系统
5、法律、法规、规章和防雷技术规范规定的必须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7、《XXX防雷管理办法》对防雷产品要求是哪些?
答:1、建筑物防雷产品要达到(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质量要求,并通过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2、进入的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3禁止生产、销售、安装、使用不合格产品和国家规定淘汰的防雷产品
8哪些行为气象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者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答:1、专门从事防雷装置设计、施工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擅自从事防雷装置设计,施工业务。 2、防雷装置文件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擅自 施工的3 变更防雷装置设计文件、未按原审核程序报批的4、防雷装置验收不合格或未经验收擅自的使用 5、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决绝接受年检或年度检测不合格又决绝整改。 6、防雷装置检测机构未按要求与规定范围和防雷标准进行检测。
9、《XXXX防雷管理办法》中第二十五条精神是什么?
答: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雷击爆炸,人员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等雷击事故的,对直接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进行法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他人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填空题
1、电源SPD参数 起动电压、 雷电通流量、 漏电流、 响应时间 。
2、安全距离包括 电磁安全距离、高电压反击安全距离 。
3、引下线材料规格圆钢φ≥8为 明敷 设置, φ≥10暗敷 设置, φ≥12 为烟囱设置, 设置,材 料规格为扁钢≥20χ4。
4、人工接地体包括 垂直 和 水平 。
5、建筑防雷包括 外部雷电 内部雷电 侧击雷 及 综合雷 。
6、避雷针所采用材料规格分别为:当针高<1m时,采用圆钢材料规格 φ≥12 ,当针高1-2m时,采用圆钢材料规格φ≥16 。
7、当磁感应强度为0.03GS时 误动作 ,0.75GS时 假性损坏 ,2.4GS时 永久性损坏 。
8、第一类建筑物首次雷击时,雷电流峰值为 200KA ,波头时间为 10US ,电荷100C,单位能量 10 ,雷电流陡度为 20KA/US 。
9、防雷分类为 4 区,分别为 LPZ0A LPZ0B LPZ1 LPZN+1 。
10、由于集肤效应, 和 应尽量靠近室内中间。
三、名词解释:
1、磁感应强度: 答:是描述介质中磁场大小和方向的一个物理量。
2、磁场强度: 答:不考虑介质影响时磁场强度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3、磁通量: 答:磁感应强度及与之相垂直面积的积 叫做该面积的磁通。用 表示
4、磁通密度: 答:因为磁感应强度就是单位面积上的磁通,所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5、LPZOA区: 答:本区内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和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电磁场没有衰减。
6、电磁骚扰定义:答:任何可能引起设备或系统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及无生命及无性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7、IECLEMP定义: 答:作为干扰源的闪电电流和闪电电磁场。
8、等电位连接: 答:将机柜、外壳、机架、走线架、大型金属等导体就近连接到等电位连接带上,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9、雷击点: 答:雷击接触大地建筑物或防雷装置的那一点
10、共用接地系统:答:建筑物接至接地装置的所有互相连接的金属装置包括防雷装置
11、接地体: 答:雷电流入地
12、直击雷: 答: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13、信息系统: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控制。
14、短时雷击:脉冲电流的半值时间,T2短于2MS的雷击。
15、等电位连接导体: 答:将分开的装置诸部分,互相,连接以便它们之间电位相等的导体。
16、接地基准点:答: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与共用接地系统之间惟一的那一连接点上。
17、接地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直接接受雷击的部分,以及用作接闪器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的等。
18、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19、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
20、接地体:埋入土壤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21、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总合。
22、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23、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24、过电压保护:用来存在于某两物体之间的冲击电压的一种设备,如放电间隙、避雷器、压敏电阻或半导体 器具等。
25、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地区。
26、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40的地区。
27、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90的地区,以及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
28、集中接地装置: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流散作用,降低对地电压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
29、弱电线路:指电报、电话、有线广播、线路闭塞装置与保护信号等线路。
30、直配电机:不经过变压器而与架空线连接的电机。
31、中性线:(符号N):与系统中性点相连接并能起传输电能作用的导体。
32、接触电压:绝缘损坏后能同时绝缘损坏后能同时触及的部分之间出现的电压
33、预期接触电压:在电气装置中发生阻抗可忽略的故障时,可能出现的最高接触电压。
34、保护线(符号PE):某些电击保护措施所要求的用来将以下任何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
——外露可导电部分
——装置外导电部分
——接地极
——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
35、PEN线:起中性线和保护线两种作用的接地的导体
36、接地线:从总接地端子或总接地母线接至接地极的一段保护线
37、总接地端子、总接地母线:将保护线接至接地设施的端子或母线。保护线包括等电位联接
38、等电位联结:使各个外露可导电部分及装置外导电部分的电位作实质上的相等的电气连接
39、等电位联结线:用作等电位联结的保护线
40、总等电位联结:在建筑物电源线路进线处,将PE干线、接地干线、总水管、采暖和空调立管以及建筑物金属构件等相互作电气联结。
41、辅助等电位联结:在某一局部范围内的等电位联结
42、直接接触保护:是防止人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时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这时人接触的电压是电源系统电压。
43、间接接触保护:是在电气设备绝缘遭到破坏使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的情况下,用来防止触及这些部位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
防雷资格参考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
1、电磁兼容性: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对环境中的其他设备或系统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2、共用接地系统: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3、雷电防护区(LPZ):需要规定和控制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
4、等电位连接: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连接导线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他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5、接闪器 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6、引下线 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7、接地装置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
8、防雷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
9、直击雷 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10、雷电感应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二、填空
1、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
2、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大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最小值确定。
3、基站天馈线应从铁塔中心部位引下,同轴电缆在其上部、下部和经走线桥进入机房前,屏蔽层应就近接地。当铁塔高度大于或等于60m时,同轴电缆金属屏蔽层还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
4、云层对地是否发生闪电,取决于云体的电荷量及对地高度或者说云地间的电场强度。
5、雷电的危害只要分为直击雷的危害和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
6、雷云闪电主要分为哪三种闪电:云内闪电、云际闪电和云地闪电。
7、建筑物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分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8、GB50057-94(2000版)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9、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10屋顶平面图是用来表达房屋屋顶的形状、女儿墙位置、屋面排水方式、坡度、落水管位置的图形。
11、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12、在AutoCAD执行DONUT(圆环)命令时,如果内圆直径为0,绘制的图形为实心圆。
三、分析判断题
1、露天储存烟叶堆场,采取避雷针保护时,滚球半径按60米计算。
答案:(100米3.5.5)
2、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其连接导线截面积应采用不小于50mm2的多股铜芯导线,穿管敷设。答案:(连接导线截面积应采用不小于16mm2 × )
3、因信息系统的室外光缆为非金属通讯线缆,所以光缆不需采取防雷措施。
答案:(光缆的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应在入户直接接地。×)
4、当设置人工接地体时,人工接地体宜在建筑物四周散水坡外大于1M处埋设成环形接地体,并可作为总等电位连接带使用。答案:(GB50343-2000之5.2.7条款 √)
四、单项及多项选择题
1、电子信息系统户外的交流供电线路、视频信号线路、控制信号线路的屏蔽应:
A:金属屏蔽层并穿钢管埋地敷设B:屏蔽层及钢管两端应接地C:信号线路与供电线路应分开敷设D:(答案:A、B、C)
2、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应:
A: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B:浪涌保护器接地C:电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D: 信号线缆的金属铠装层接地
答案:(A、B、C)
3、信息系统电源线路采用多级SPD防护的主要目的是:
A:达到分级泄流B:避免单级防护随过大的雷击电流而出现损坏率高和产生高残压C:通过合理的多级泄流能量配合,保证SPD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设备电源端口的残压低于设备端口耐受的电压范围内D:确保设备安全 答案:(A、B、C)
4、通常雷电侵入室内有三条主要途径:
A.从电源线入侵、信号线(如通讯线路、电视天线、计算机网络)入侵、雷击大地使地电位升高形成的反击
B.从窗户入侵、从阳台入侵、从墙面入侵 (答案:A)
5、太阳能热水器雷击隐患,不仅表现在损坏位于室外的热水器,雷电流还会 被引入室内。
A.通过水管、连接线等渠道 B.通过有线电视天线(答案:A)
6、某弹药库在防直击雷设计时应
A. 设置避雷针;B. 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答案:A)
7、绘制直线的命令是( )
A:LINE B:C C:ARC D:ML (答案:A)
8、AutoCAD中的文件格式是( )
A、 .DWG B、.DXF C、.DWF D、.DOC (答案:A)
9、建筑图样(平、立、剖面)中所标注的尺寸以( )为单位。
A、米 B、分米 C、毫米 D、厘米 (答案:C)
10、电磁感应现象应用的定律是下面哪个科学家研究的成果( )
A、爱尔马 B、法拉第 C、楞次 D、麦克斯韦 (答案:B)
11、下面哪种闪电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对象( )
A、片状雷 B、爱尔马圣火 C、线状雷 D、球行闪电 (答案:C)
12、地面的金属矿物质释放出自由电子主要是因为下面那种原理( )
A、光电效应 B、电磁感应 C、摩尔定律 D、热力学第二定律 (答案:A)
五、简答题
1、为什么避雷针要与被保护物有一定距离?
答:GB50057-94规定在一类防雷中安装的避雷针(包括其防雷接地装置)至少与被保护物之间要保持≥3米的距离,是为了防止针遭直击雷击时对被保护物的反击。
2、画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S型等电位连接示意图
3、某单位考虑到安装方便,将部分信号线路缠绕敷设于避雷带上,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答案:不正确,根据本规范要求,接闪器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
4、有一砖混烟囱,高度为50米,烟囱顶上的避雷针针长为1米(Φ20的圆钢)现有一根Φ16 mm的镀锌圆钢做引下线,接地阻值为2Ω,防雷设计是否合格?
答案:不合格,应设置2根引下线。
5、有一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当其壁厚小于4mm时,是否可不装设接闪器?
答案:不正确,应装设接闪器。当其壁厚不小于4mm时,可不装设接闪器。
6、AutoCAD绘制圆有几种绘制方式?他们分别是什么?
答:5种
1、圆心、半径画圆。
2、圆心、直径画圆。
3、两点画圆。
4、三点画圆。
5、相切、相切、半径画圆。
7、AutoCAD绘图具有哪些特点?
精确、美观
速度快、效率高。
易于修改和更新
易于传送和保存。
无纸操作。
五、问答、设计及计算题:(10分)
1、对于新建工程的防雷设计,应收集那些相关资料?
答:1)被保护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形、地物状况、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
2)被保护建筑物的长、宽、高度及位置分布,相邻建筑物的高度。
3)建筑物内各楼层及楼顶被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分布情况。
4)建筑物内各楼层工作间或设备机房内被保护设备的类型、功能及性能参数。
5)电子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结构。
6)电子信息系统各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信号的传输方式。
7)供、配电情况及其配电系统接地形式。
2、电源SPD在安装时应哪些注意事项?
答:1、安装前做好外观检查,并用万用表测试判断是否无问题;
2、接入电源避雷器前做安全检查,应断电操作,先接地线再接相线连接线。
3、选择连线规格符合规范要求
4、所有接头均应采用焊接线端子并应可靠旋紧,尽量减小接触电阻;
5、金属裸露处应缠以绝缘胶布保证人身安全。
6、第一级和第二级SPD间距大于10m,第二级和第三级SPD间距大于5m.。
7、安装完毕后检查有无遗漏,检查避雷器是否工作正常。
3、信息系统防雷设计题:
有一信息系统机房(面积不大50平米),现场勘查情况:
(1)由微机、服务器、HUB、路由器、MODEM和PC组成
(2)微机服务器通过ADSL拨号MODEM与INTERNET相连;
(3)微机服务器通过HUB、五类双绞线与各PC工作站相连
(4)网络设备供电由总配电箱(电源总进线有一短距的架空)的交流端接UPS提供(配电接地方式为TN-S)。
要求不考虑直击雷的防护设计,内部防护本着经济、安全的原则做出简单设计方案(做图示意也可)。
答案:
1、明确其防雷类别为三类;
2、电源防护两级防护:供电方式为市电(单相)经配电箱后为UPS供电,UPS分别为微机服务器、HUB和PC供电;第一级选择雷电通流量为40KA(8/20)电源避雷器安装在电源闸刀的电源出线端,第二级选择雷电通流量为20KA电源避雷器安装在UPS电源进线端。两级电源SPD 之间距离大于10米。
3、信号防雷措施
网络设备由微机服务器,HUB、路由器、MODEM和PC组成。通过ADSL拨号线MODEM与INTERNET相连;此措施的保护对象主要针对于进出大楼的信号线路,防止雷过电流从ADSL拨号线侵入网吧计算机网络设备。(可不答)
在电话线MODEM前加装避雷器,可采用的避雷器选型为RJ11接口,传输速率4M,工作电平110V通流量为5KA
4、接地系统
A:采用公用接地系统,利用建筑内侧主钢筋作为机房接地,
B:利用16mm2铜芯线作为接地引入线与建筑主钢筋连接;
C:信号避雷器接地线直接与机房接地汇集排相连,
D:接地线规格为6mm2铜芯线;
E:机房接地电阻小于4Ω;
(D、E可不答)
4、简述防雷击电磁脉冲中防雷区应如何划分?
答案:⑴、LPZ 0A区: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和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
⑵、LPZ 0B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直接雷击,但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
⑶、LPZ 1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经各导体的电流比LPZ 0B区更小;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可能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
⑷、LPZn+1后续防雷区:当需要进一步减小流入的电流和电磁场强度时,应增设后续防雷区,并按照需要保护的对象所要求的环境区选择后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
5、某建筑物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高28米,屋顶长50米,宽10米,女儿墙高1米,屋顶架设了一根高8米的避雷针,不设避雷网、避雷带,求避雷针能否有效保护该建筑物?如果不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完善该建筑物的防直击雷性能?
答案:本题中避雷针的实际高度为28+8=36m,小于二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45m,屋顶离地高度为28m,用公式计算避雷针在离地28m处的保护半径:
由此可得,该设计无法对建筑物进行有效的防直击雷保护。应在屋面上敷设避雷网并在女儿墙上安装避雷带,才能有效地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
防雷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30分)
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
雷电感应: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电火花。
电磁兼容:设备或系统具有在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保护接地:将电气装置正常时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按系统的接地型式接保护线(PE线)或保护中性线(PEN线),称为保护接地。
浪涌保护器:具有非线性特点的、用以线路中传导瞬态过电压和引起电涌电流、且具有非线性特点的一种器件。
1残压:在放电电流流过SPD期间或放电电流通过后的瞬间端子间出现的电压峰值。
2.信息系统:建筑物内电子装置的总称。
信息系统: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控制装置等的统称。
3.滚球法: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位就得到了接闪器的保护。
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位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的计算方法。
4.雷电感应: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5.雷电防护区:根据被保护设备做在位置,所能耐受的电磁强度及要求相应采取的防护措施而划分的防护区域。
6.雷电电磁脉冲:是一种干扰源。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说引起的效应。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击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干扰。
雷击电磁脉冲: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或建筑物附近时,引起的电磁效应。
7.共用接地系统:将防雷装置,建筑物主要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设备保护接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和信息设备逻辑地等相互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导通的接地装置的金属装置。
8.接地基准点:一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共用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那一连接点。
9.等电位连接: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一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
直击雷: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
信息系统:建筑物内部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控制装置等的统称。
雷击点:雷击接触大地、建筑物或防雷装置的那一点。
雷电感应: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电火花。
接闪器: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等于40天的日数。
共用接地系统:一建筑物接至接地装置的所有互相连接的金属装置,包括防雷装置。
电磁兼容:设备或系统具有在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残压:在放电电流流过SPD期间或放电电流通过后的瞬间端子间出现的电压峰值。
浪涌保护器:具有非线性特点的、用以线路中传导瞬态过电压和引起电涌电流、且具有非线性特点的一种器件。
保护接地:将电气装置正常时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按系统的接地型式接保护线(PE线)或保护中性线(PEN线),称为保护接地。
工作接地:将电气装置导电部分任何一点(通常是电源的中性点)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二.填空(30分)
1、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时,其滚球半径,一类建筑物为 30 m;二类建筑物为
45 m;三类建筑物为 60 m。一类建筑物避雷网格 5x5 m 或 6x4 m;
二类建筑物避雷网格 10x10 m 或 12x8 m ;三类建筑物避雷网格 20x20 m或 24x16 m 。
2、所谓信息系统是指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 计算机 、 通信设备 、
控制装备 等的统称。
3、屏蔽是减少 电磁干扰 的基本措施。
4、对SPD的基本要求:能承受预期通过的电流 ; 通过电流时的最大箝压 和 有能力
熄灭在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 。
5、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 和 房间 的外
部设屏蔽措施,以 合适 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
6、信息系统接至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方法是:① s 型等电位连接网;② m 型等电位连接网。
7、防雷产品的使用,应当接受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 监督检查,禁止使用未经任可的防雷产品。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各级 气象 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安装的雷电灾害防御装置应当符合 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9、国家鼓励和支持雷电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提高
防雷技术 水平,开展 防雷减灾 科普宣传,增强 全民 防雷减灾意识。
10、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实行等级管理制度,资质等级分为丙 , 乙 ,
甲 三级。
填空
1、外部防雷保护系统主要由 接闪器 、 引下线 、 接地装置 组成。
2、内部防雷保护系统主要由 电磁屏蔽 、等电位连接 、共用接地和安装SPD 组成。
3、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原则上应采用 共用接地系统 为主。
5、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时,其滚球半径,一类建筑物为 30 m;二类建筑物为
45 m;三类建筑物为 60 m。一类建筑物避雷网格 5 m X 5 m
或 6 m X 4 m;二类建筑物避雷网格 10 m X 10 m或 12 m X 8 m;
三类建筑物避雷网格 20 m X 20 m或 24 m X 16 m。
6、所谓信息系统是指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 计算机 、 通信设备 、
控制装备 等的统称。
7、屏蔽是减少 电磁干扰 的基本措施。
8、对SPD的基本要求: 能承受预期通过的电流 ; 通过电流时的最大箝压 和 有能力
熄灭在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 。
9、防雷区界面处的最大电涌电压,即SPD的最大箝压加上其 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
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为使最大电涌电压足够低,其两端的引线应做到 最 。宜为 0.5 m。
10、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 建筑物 和 房间 的外
部设屏蔽措施,以 合适 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
11、请写出图一中雷电流的分配比例:分配在信号线、各种管线上和电力线上的雷电流总和的 50 %;分配在接地装置上的雷电流为 50 %。
12、请注明信息系统接至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方法。如上图二中,①是 S
型等电位连接网;②是 M 型等电位连接网。
13、屏蔽层仅一端做等电位联结,另一端悬浮时,它只能防 静电感应 ,防不了磁场强度变化所感应的电压。
14、防雷产品的使用,应当接受 的监督检查,禁止使用未经任可的防雷产品。
15、等电位连接的目的 减少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其它金属导体之间的电位差 。
16、电磁屏蔽的目的 减少电磁干扰 。
17、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击雷电流幅值分别为 200 KA、 150 KA、
100 KA。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 20 KA/μs、 15 KA/μs、 10 KA/μs。
后续雷击雷电流幅值分别为 50 KA、 37.5 KA、 25 KA。雷电流陡度di/dt分
别为 200 KA/μs、 150 KA/μs、 100 KA/μs。
18、GB50057-1994规范(2000版)第六章 6.3.4条 上规定,要子各防雷区界面处做等
电位连接。
19、环行接地体和内部环行导体应连接到钢筋或金属立面等其它屏蔽构件上,宜每隔 5
m连接一次。
20、利用混凝土柱内二根对角线主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其直径不应小于 10 毫米。
21、内部防雷的主要手段是 等电位连接 、 屏蔽 和 安装SPD 。
22、电子计算机房应采用下列四种接地方式:交流工作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 直流工作接地 、和 防雷接地 。
23、引下线是连接 接闪器 与 接地体 的金属导体;接地装置是 引下线 和 接地体 的总合。
24、电子计算机房电源进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采取防雷措施,电子计算机房电源进线应采用 地下电缆 进线。当不得不采用架空线时,在低压架空电源进线处或专用电力变压器低压配电母线处应装设 低压 避雷器。
25、中国气象局3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由当地
气象 主管机构授权的单位承担。
26、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土壤、 气象 环境等条件和 雷电活动 规律以及 被保护物 的特点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及其布置。
27、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雷网的各支架处应至少设 1 根引下线。对 用 金属 制成或有焊接、 捆扎 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
28、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器设备的装置,应在进出处与 防雷装置 连接。
29、计算机房的安全分为 A 类、 B 类、 C 类三个基本类别。
30、采用多根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验引下线接地的连接状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的1.8米处设置 断接卡 卡。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地上的 1.8
米至地下 0.5 米的一段接地线(引下线)加保护措施。
31、雷击在输电线路上感应出的 雷电侵入波 过电压能够沿 线路 进入建筑物,危及建筑物内的 信息系统 和 电气设备 。为了保证 信息系统 与 电气设备
的安全,需要在在输电线路上装设过电压的拟制设备,这类设备就是 避雷器 。
32、防雷建筑物的分类是根据其 重要性 、 使用性质 、发生雷电事故的 可能性
和 后果 ,按防雷要求分为 三 类。
33、在GB50057-94中规定,装设在建筑物顶上避雷网的尺寸要求是: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m)。
34、接地按作用分为两类: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又分为如下四种:即
保护接地 、 防静电接地 、 防雷接地 和 放电蚀接地 ,功能性接地也可
为四种即 工作接地 、 逻辑接地 、 屏蔽接地 和 信号接地 。
三.判断题(1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于1999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 k )
2、防雷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 k )
3、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可以不经气象主管机构的批准。 ( x )
4、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按规定取得资质证书后,即可以从事一切防雷工程的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 x )
5、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不负责对申请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甲级资质的单位进行初审。 ( x )
6、等电位连接网络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建筑物上及建筑物内所有设备间危险的电位差并减小建筑物内部的磁场强度。 ( x )
7、接地基准点是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公共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那一个连接点。
( k )
8、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受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 x )
9、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不超过25米,且高度不超过40米,可只设一根引下线。
( k )
10、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在LPZ1与LPZ2区的界面外做等电位连接。( k )
11、接地不过是以地电位作为参考电位的一种等电位连接。 ( x )
12、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可用于较大的机房,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可用于较小大的机房。
( x )
13、为了更保险更安全,应在总配、分配负载前安装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同一参数的SPD。
( x )
14、雷击电磁脉冲是一种干扰源,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 ( k )
15、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按规定取得资质证书后,即可从事所有防雷工程的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判断题
1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乙、丙级资质审批合格后须报气象主管机构复审。(K )
2、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证在有效期内应当接受年度检查。 ( K )
3、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经销的单位,不得申请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 ( K )
4、防雷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审核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 K )
5、经计算后,建(构)筑物符合确定的防雷等级要求,其中(构)筑物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内,该建(构)筑物不会遭受直击雷袭击 ( X )
6、等电位连接网络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建筑物上及建筑物内所有设备间危险的电位差并减小建筑物内部的磁场强度。 ( X )
7、接地基准点是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公共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那一个连接点。
( K )
8、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受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X )
9、在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受天线及低压架空线。 ( K )
10、双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避雷针高度h小于或等于hr时的情况下,当两支避雷针的距离D大于或等于 时,应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 ( K )
11、移动通信基站的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 ( X )
12、为确定各部分空间的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明确等电位连接位置,将雷电区划分为三级。 ( X )
13、防雷区的划分是以建筑物室外和室内作为划分标准。 ( X )
14、侧击雷实质上是直击雷的一种。 ( K )
15、避雷带支架间距应不小于3米。 ( )
16、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不超过25米,且高度不超过40米,可只设一根引下线。
( K )
17、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在LPZ1与LPZ2区的界面外做等电位连接。( K )
18、接地不过是以地电位作为参考电位的一种等电位连接。 ( X )
24、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可用于较大的机房,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可用于较小大的机房。
(X )
19、为了更保险更安全,应在总配、分配负载前安装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同一参数的SPD。( X )
20、雷击电磁脉冲是一种干扰源,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 ( K )
21、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按规定取得资质证书后,即可从事所有防雷工程的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 X )
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的规定,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K )
四.选择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5分)
1、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几次/a,且小于或等于几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D )
A N>0.6次/a; B. N>0.3次/a; C. 0.012次/a≤N≤ 0.6次/a;
D. 0.06次/a≤N≤ 0.36次/a。
2、避雷针及其衍生的各种室外避雷系统实际上是一种( c )。
A 防雷系统 B 避雷系统 C 引雷系统 D 消雷系统 E 避雷针系统
3、测量接地电阻时,为保证有零电位区间,应使电流回路的两极有足够大的间距,一般为( b )米。
A 20m B 40m C 60m
4、LPZ1 ( b )
A 不可遭到直接雷击,本区电磁场得到衰减。
B 不可遭到直接雷击,本区电磁场可能得到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
C 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本区电磁场可能得到衰减。
5、等电位联接带之间和等电位联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大于或等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联接导体,则采用( a )mm2的铜线;内部金属装置与等电位联接带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小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联接导体,则采用( d )mm2的铜线。
A 16; B 25; C 50; D 6; E 10; F 20
6、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应采取的基本措施是( abd )。
A 建筑物或房间的外部屏蔽措施
B 设备屏蔽
C 静电屏蔽
D 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
7、用滚球法确定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需要了解( abcd )数据。
A 建筑物的防雷类别
B 防雷装置的高度
C 被保护物的高度
D 被保护物至防雷装置的水平距离
8、雷电过电压波是持续时间极短的( c )。
A 方波 B 正弦波 C 脉冲波 D 谐波
9、对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施工的单位实行:( b )
A资格管理制度
B资质管理制度
多项选择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1、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几次/a,且小于或等于几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D )
A N>0.6次/a; B. N>0.3次/a; C. 0.012次/a≤N≤ 0.6次/a;
D. 0.06次/a≤N≤ 0.3次/a。
2、避雷针及其衍生的各种室外避雷系统实际上是一种( C )。
A 防雷系统 B 避雷系统 C 引雷系统 D 消雷系统 E 避雷针系统
3、测量接地电阻时,为保证有零电位区间,应使电流回路的两极有足够大的间距,一般为( B )米。
A 20m B 40m C 60m
4、LPZ1 ( B )
A 不可遭到直接雷击,本区电磁场得到衰减。 B 不可遭到直接雷击,本区电磁场可能得到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 C 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本区电磁场可能得到衰减。
5、等电位联接带之间和等电位联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大于或等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联接导体,则采用(A )mm2的铜线;内部金属装置与等电位联接带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小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联接导体,则采用( D )mm2的铜线。
A 16; B 25; C 50; D 6; E 10; F 20
6、对低电压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 E )系统。
A TT; B IT; C TN-C; D TN-C-S; E TN-S;
7、在TT系统中,UC不应小于( C );在TN和TT系统中 UC不应小于( E );在IT系统中UC不应小于( G )。
A 1.8UO; B 1.5UO; C 1.55UO; D 1.45UO ; E 1.15UO;
F 1.25UO; G 1.15U (UO =220V U为线间电压)
8、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时,电压开关型SPD与无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D ),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B )。
A 3m; B 5m; C 6m; D 10m; E 15m; F 20m;
9、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防雷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A )欧姆。
A 10; B 20; C 30; D 40;
10、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所具有的长金属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时( B )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A 0.05欧姆; B 0. 03欧姆; C 0.1欧姆; D 0.3欧姆;
11、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应采取的基本措施是( ABD )。
A 建筑物或房间的外部屏蔽措施
B 设备屏蔽
C 静电屏蔽
D 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
12、用滚球法确定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需要了解( ABCD )数据。
A 建筑物的防雷类别
B 防雷装置的高度
C 被保护物的高度
D 被保护物至防雷装置的水平距离
13、接闪器可采用下列材料制成(BCD )。
A 避雷针长1-2m时,圆钢直径为12mm,钢管直径20mm,
B 避雷带(网)用圆钢不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小于48mm2,厚度不小于4mm,
C 架空避雷线用截面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
D 钢管壁厚不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小于4mm。
14、雷电过电压波是持续时间极短的( C )。
A 方波 B 正弦波 C 脉冲波 D 谐波
15、某证券公司设在一般建筑物内,直击雷情况下,可能造成的后果是(ABCD)。
A 消防系统故障导致灭火工作的延误。
B 电气设施的损坏,很可能引起恐慌。
C 由于通信中断造成混乱。
D 计算机故障及数据的丢失造成损坏。
16、建筑物防雷设计接闪器的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是(BD)。
A保护角法 B滚球法 C折线法 D避雷网格
17、在SPD的安装中,( )。
A 电源SPD一般并接在线路中。
B 信号SPD一般串接在线路中。
C SPD尽量靠近被保护的设备。
D SPD连线要粗,连线较长时,可打成环形圈以备后用。
18、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 C )规定的使用要求。
A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
B 省级气象主管机构
C 气象主管机构
D 地方级气象主管机构
19、对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施工的单位实行:( B )
A资格管理制度
B资质管理制度
20、防雷减灾是防御和减轻雷电的活动,包括对雷电灾害的:( ABCD )
A研究
B监测
C预警
D防御
E工程设计
21、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的范围包括:( ABC )
A直击雷防护工程
B感应雷防护工程
C综合防雷工程
22、下类人员必须经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或相应的组织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ABC )
A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人员
B防雷装置检测人员
C防雷工程专业施工人员
23、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范围:( ABCD )
A建筑物防雷设计范围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B石油、化工生产或者储存场所
C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
D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计算机信息等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的主要设施
E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技术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24、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证的有效期为:( B )
A一年
B三年
C五年
25、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证由下列单位统一制作和发放:( A )
A气象主管机构
B省级气象主管机构
C市级气象主管机构
26、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乙级 资质单位可以从事以下防雷工程专业的设计或者施工:( AB )
A无线寻呼台感应雷防护工程
B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感应雷防护工程
C机场、码头防雷工程
D化学品仓库防雷工程
27、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丙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以下防雷工程专业的设计或者施工:( AB )
A短波通讯站感应雷防护工程
B卫星电视地球接受站感应雷防护工程
C无线寻呼台感应雷防护工程
D油、气库防雷工程
28、对不符合防雷标准、规范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方案,以下单位应当按照审核结论进行修改并重新报批。( B )
A建设单位
B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
C工程施工单位
29、甲级资质单位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应少于:( B )
A一名
B三名
C五名
30、乙级资质单位的企业注册资金,不应少于:( C )
A10万元
B30万元
C50万元
31、报审信息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时应提供:(ABC )
A设计资质
B施工资质
C防雷工程方案
D防雷产品销售许可证
32、环行接地体和内部环行导体应连接到钢筋或金属立面等其它屏蔽构件上,宜每隔( C )
m连接一次。
A 3 B 10 C 5 D 8
五.简答题(40分)
1.何谓接地?接地的作用是什么?接地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 将电力系统或电气装置的某一部分经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极上,称为接地。电力系统中接地的部分一般是中性点,也可以是相线上的某一点。电气装置的接地部分则是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导体,一般为金属外壳。
为了安全保护的需要,把不属于电气装置的导体(也可称为电气装置外的导体),例如水管、风管、输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和接地基相连,称为接地;幕墙玻璃的金属立柱等和接地基相连,也称接地。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受到电击、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线路和设备免遭损坏、预防电气火灾、防止雷击和防止静电损害。
接地装置是由接地极和接地线的总称。
接地极是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接地极分为自然接地极和人工接地极两类。
自然接地极有以下几种:地下金属水管系统,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人工接地极宜采用水平敷设的圆钢、扁钢、金属接地板,垂直敷设的角钢、钢管、圆钢等。为了降低接地电阻和增加抗腐蚀能力,工程中也采用铜包钢、铝包钢接地极。
2. 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结构钢筋作防雷网时,为什么要将电气部分的接地和防雷接地连成一体,即采取共同接地方式?
[答] 当防雷装置受到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极上都会产生很高的电位,如果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电线和其他金属管线与防雷装置的距离不够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放电。这种现象称称之为反击,其结果可能引起电气设备绝缘破坏,金属管道烧穿,从而引起火灾、爆炸及电击等事故。
为了防止发生反击,建筑物的防雷装置须与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及其他接地导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在工程中往往存在许多困难而无法做到。当利用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结构钢筋作暗装防雷网和引下线时,就更难做到,如电气配管无法与结构钢筋分开到足够的绝缘距离。
当把电气部分的接地和防雷接地连成一体后,使其电位相等就不会受到反击。
3.什么叫直击雷过电压?
[答] 直击雷过电压就是雷电直接击中房屋、避雷针、杆塔、树木等物体时,强大的雷电流在该物体的阻抗及接地电阻上的电压降。
直击雷过电压的产生过程如图所示。如果一支具有高度为h的避雷针,其冲击接地电阻为R,避雷针单位长度的电感为L,那么雷击避雷针后,其顶端的电位U将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过避雷针的电流I 流过R 时的电压降IR ;另一部分是通过避雷针本身的电感形成的,即Lh(dI/dt)(式中dI/dt 为雷电流的上升梯度)。所以避雷针顶端的电位为U=IR+Lh(dI/dt),由此可以看出,雷击避雷针以后,其顶端电位U的大小就是直击雷过电压的数值。
[例题]设避雷针高度h=30m,I=100kA,R=10Ω,雷电流上升梯度dI/dt=32KA/μs,L=1.5µH,求雷击避雷针后顶端的直击雷过电压为多少伏?
解: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U=(100×10+1.5×30×32)KV=2440Kv,就是说,雷击避雷针以后,其顶端的直击雷过电压为2440kV。
4.避雷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避雷器有哪几种类型?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简单的讲,就是这种装置设置在线路或电气设备上,当工作
电压正常时,装置与地是绝缘的,当雷电侵入或电压增高,装置与地由绝缘变成导通并击穿放电,将雷电流或过电压引入到大地,电压或电流,起保护作用。雷电或过电压过后,迅速恢复原来对地绝缘的状态,准备再次起保护作用。
避雷器一般分四种类型。
(1)保护间隙 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便于自制,但性能较差,一般常用于电压不高且不太重要的线路上或农村线路上。
(2)管型避雷器 结构较复杂,常用于10kV配电线路,作为变压器、开关、电容器、电缆头、套管等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适用于工频电网容量小、线路长、短路电流不大而雷电活动又很强且频繁的农村或山区。
(3)阀型避雷器 结构复杂,常用于3 ~ 550kV电气线路、变配电设备、电动机、开关等的防雷保护。适用于交直流电网,不受容量、线路长短、短路电流的,工业系统中的变配电所、电气设备及线路都能使用。
(4)氧化锌避雷器 是一种新型避雷器,无放电延时,大气过电压作用后无工频续
流,可经受多重雷击,残压低,通流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运行维护简单,常用于0.25 ~ 50kV电气系统及电气设备的防雷及过电压保护,也适用于低压侧的过电压保护。
5、什么叫等电位连接?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方法有几种?并画图说明.
[答] 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SPD)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方法有S型和M型
六.计算(20分)
1、 某市平均雷暴日为40天,市区有一建筑物高28m,顶50m,宽10m,女儿墙高1m,在其顶上安装一支8m高的避雷针,不设避雷网、避雷带,预计这座建筑物每年可能遭受的雷击次数是多少?能否得到安全保护?
解:
又根据
答:预计这座建筑物每年可能遭受的雷击次数是007次/a,在其顶上安装一支8m高的避雷针不能安全保护该建筑物。
2、某山区工厂,工厂所在地土壤电阻率ρ=1000Ω·m,用接地电阻表测得接闪器工频接地电阻为17.5Ω,引下线接地点到标地体最远端长度为25.3m,计算其冲击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规定其冲击接地电阻为Ri≤10Ω)?
解:根据
R~=ARi
L/Le=25.3/63.25=0.4
查表得A=1.8
Ri=17.5/1.8=9.7(Ω)
答:冲击接地电阻是9.7Ω,符合规范要求
3.某工厂在设计低压线路引入机房时考虑采用电缆埋地引方式,实地勘测时土壤电阻率 ,试问该工厂低压电缆埋地的最短尺寸?
解:根据
答:计算结果该工厂低压电缆埋地的最短尺寸为14m,但根据规范该工厂低压电缆埋地的最短尺寸为15m。
4.某市一建筑物上安装了4米高的避雷针,引下线长50米,避雷针和引下线的电感分别为1.2μH/m 和1.5μH/m,接地冲击电阻为4Ω,计算当雷击电流为50KA,波头时间为0.25μs时,在52米和32米高度处的对地电位是多少?
解:根据
答:在52米和32米高度处的对地电位分别是15680KV和9800KV。
5.本市有一民用建筑物长100m,高100m,宽20m,气候统计给出本市雷击日数为35.1天/a,计算其年预计雷击次数?并确定该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取K=1)
解:根据:
0.06次/a≤N≤0.3次/
答:该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14次/a,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6.有一幢二类防雷框架结构大楼,钢筋的直径为16mm,网格宽度为2米,距建筑物60米处发生自云对地闪击,求该建筑物LPZ1区磁场强度和安全距离?
解:根据
二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击电流强度
安全距离
答:该建筑物LPZ1区磁场强度为133GS,安全距离为23m.
7.有一栋15层高的二类防雷综合楼(长30米、宽9米),设有10根防雷引下线,当在楼顶雷击点的雷电流为10KA(10/350μS),计算第14层和第11层的磁感应强度为2.4GS时的安全距离
解:根据 1A/m=0.01256GS
答:第14层和第11层的的安全距离分别是1.667(m)和0.833(m)。
8.接地极的有效长度如何计算?
[答] 接地极的有效长度接地极的实际长度无关,只和接地极周围的土壤电阻率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按下式确定:
式中 L—接地极的有效长度(m);
ρ—敷设接地极处的提纲电阻率(Ω·m)。
潮湿有机提纲的电阻率约为10Ω·m,则接地极的有效长度为6.32m(2 =6.32);岩床的土壤电阻率约为104Ω· m,则接地极的有效长度为200m(2 =200)。因此敷设在潮湿有机土壤中的接地极的有效长度与敷设在岩床中的接地极有效长度相比要小得多。
防雷见习人员防雷考试试题及答案(共40题)
1.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答: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2.什么叫雷电流?雷电流有哪些参数?
答:雷电流是指直接雷击时,通过被击物体(避雷针、输电线、树木或其他物体),而泄入大地的电流。雷电流在流通过程中,变化是很大的,它开始的几个微秒内达到最大值(几十千安),然后慢慢降低,约在几十到上百微秒内降到零。所以,我们称这种电流为冲击电流。
表征雷电流的参数有:(1)雷电流幅值:即雷电流达到最大瞬间值,单位千安。(2)雷电流波头和波长:波头是雷电流由零上升到最大值所用的时间,用微秒表示。波长是雷电流由零上升到最大值,然后再由最大值下降到最大值一半所用的时间。(3)雷电流陡度:即雷电流波头部分上速的速率,单位千安/微秒。(4)雷电流极性:雷电基本属于静电范畴,因此,它有正负极性之分。大量资料表明,75-90%雷电流是负极性,其余为正极性。
3.现代防雷技术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首先是科学的原则,其次是经济的原则和耐用可靠的原则。
4.现代防雷技术通常采取哪些措施?
答:现代防雷技术措施:(1)传导;(2)搭接;(3)接地;(4)分流;
(5)屏蔽;(6)躲避。
5.怎样正确使用摇表?应注意些什么?
答:(1)摇表放置水平;(2)布置电位、电流探捧要与被测物体保持基本垂直,而且要拉开距离;(3)接线正确;(4)摇柄要保持每分钟150转的速度转动,即每秒2.5圈。要务必注意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6.在检测过程中,当发生指针左右摆动,不稳定时,主要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答:主要附近有强电磁场干扰,如电焊机电焊的影响,附近有变压器的影响等均会使指针摆动,无法读数。处置办法:如电焊机影响,应在电焊机停止电焊时检测;变压器的影响则无法消除,只有重新选择地段打探捧。
7.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是何年何月何日开始使用的?
答:1994年11月1日施行。
8.新旧建筑物防雷规范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主要区别有二:一是分类不同。新规范只分一、二、三类;旧规范分工业一、二、三类,民用一、二类,民用一、二类相当于工业二、三类,分类不同涉及到天面网格、引下线间距均不同。二是避雷针保护计算方法不同。新规范采用滚球法,而旧规范采用45°折线法,因而其结果的保护范围不同,hx等值线图形也不同。
9.什么叫雷区,标准是什么?
答:年平均雷暴日数≥40天为多雷暴区,简称雷区。
10.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公式中有哪几个参数,各代表什么?
答:N=KNgAe,见规范P28页附录一。
11.当检测一幢建筑物时为什么最高层的四角是必测点?
答:因为建筑物最高层的四个角,是建筑物最易遭直击雷的部位,所以检测时四个角是不能忽略的。
12.在一类防雷中为什么在安装的避雷针(包括其防雷接地装置)至少距被保护的建筑物之间距离≥3米。
答:为了防止针遭直击雷击时对被保护物的反击。
13.当一类防雷建筑物比较高,难以安装避雷针,而改用安装避雷带时,应如何设计?
答:规范P8-9第3.2.4条。要点:(1)天面设避雷针、带,(2)用网格5×5平方米,(3)沿建筑物设一闭合接地体,(4)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2米,对称均匀布置,(5)设均压环。
14.在一类防雷中对平行敷设地面上的金属管道有什么要求?
答:规范P7第3.2.2条二规定(安全距离、跨接)。
15.如何用摇表四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
答:略。
16.已知土壤电阻率为500Ω·m,则设计防雷接地装置水平地极应多长?
答:已知土壤电阻率为500Ω·m,按le=2 ρ=2×22.4=44.8米,即设计的防雷接地体水平极应为45米左右。
17.什么叫滚球法?滚球法比旧规范的折线法有什么优点?
答:规范P27倒数5行注滚球法定义。滚球法是国际上多数国家应用的计算避雷针的保护方法,只有少数国家用折线法。滚球法比旧规范折线法最大优点是更切合雷击的实际情况,并能科学地解释防止侧击雷问题。
18.在设计避雷针时,高度上有什么规定,为什么?
答:设计针时,避雷针高度不能大于滚球半径的要求。因为在求解rx的方程中,当h>hr时,是一个虚数,不是实数,故方程无解。
19.在设计架空避雷线时,高度上有什么规定,为什么?
答:设计架空避雷线时,避雷线高度可以大于hr,但必须小于2hr。由于避雷线多数用于高压电力线上,而10万伏输电线路多数高于hr,因而安装的避雷线高度往往超过hr,但最多不能高于2hr,此时,避雷线计算可不用rx方程求解,而采用作图法来求解。当h=2hr时,无保护区。故规定h不大于2hr。
20.在什么情况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为最大(以单针或单根线而定)?
答:在h=hr时,避雷针或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为最大。
21.在二类建筑物防雷中对防侧击雷有什么要求?
答:规范P17第3.3.10条。
22.什么叫均压环?在建筑防雷设计时,对均压环的设计有什么要求?
答:均压环是高层建筑物为防侧击雷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雷带。在建筑设计中当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一类30米,二类45米,三类60米),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在设计上均压环可利用圈梁内两条主筋焊接成闭合圈,此闭合圈必须与所有的引下线连接。要求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其目的是便于将6米高度内上下两层的金属门、窗与均压环连接。
23.什么叫跨步电压?
答:跨步电压是雷电击中地面物,雷电流泄入大地并在土壤中散流开,由于土壤电阻率有一定分布,雷电流在地面上各点间就出现电位降,靠近雷击点,电流密度越大,电位降也就越大。如果人站在或行走在落雷点附近,在两脚间的电位降可使雷电流通过两脚和躯干的下部,人就会被击伤。这两脚间的电位降叫“跨步电压”。
24.在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的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米。如小于3米,应采取何种措施?
答:规范P26第4.3.5条。如小于3米,应采取下列措施:(1)水平地极深埋不小于1米;(2)水平接地体部分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毫米厚的沥青层;(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毫米厚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2米。
25.在各类防雷中对引下线和天面网格有什么要求?
答:引下线和天面网格通常用镀锌圆钢不小于φ8。
一、二、三类对应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2米、18米、25米;
一、二、三类对应的天面网格5*5平方米(4*6平方米)、10*10平方米(8*12平方米)、20*20平方米(16*24平方米)。
26.什么叫安全距离?在12层室内安装弱电设备时,距外墙至少应有多少米?
答:安全距离是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两导体之间不会发生危险的火花放电的最小距离。Sa≥0.075KcLx≥0.075*0.44*34=1.12米,即至少距外墙1.12米。
27.对棉、粮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放场,防雷设计时有什么要求?
答:规范P22,当其年雷击次数≥0.06次/a时,宜采取防直击雷措施,一般用针或架空避雷线,滚球半径可取100米。
28.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宜采用什么方法?
答:规范P26第4.3.4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接地电阻可采取下列方法之一:
(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大于有效长度,即le=2 ρ。
(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3)采用降阻剂。
(4)换土。
29.什么叫雷电的反击现象?如何消除反击现象?
答:雷电的反击现象通常指遭受直击雷的金属体(包括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在接闪瞬间与大地间存在着很高的电压,这电压对与大地连接的其他金属物品发生放电(又叫闪络)的现象叫反击。此外,当雷击到树上时,树木上的高电压与它附近的房屋、金属物品之间也会发生反击。要消除反击现象,通常采取两种措施:一是作等电位连接,用金属导体将两个金属导体连接起来,使其接闪时电位相等;二是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30.什么叫爆炸性气体环境?其危险区划分,可分哪几区,属于哪一类?
答:爆炸性气体环境是指可燃气体(如氢气、乙炔、环氧乙烷……)或易燃液体(闪点<45℃)挥发的蒸气在大气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一定的浓度,并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的火花、电弧或高温的环境,叫爆炸性气体环境。
按照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区分0、1、2区。
0区为一类防雷;1区绝大多数为二类,少部分为一类,视情况而定;2区为二类防雷。
31. 什么叫爆炸性粉尘环境?其危险区划分,可分哪几区,属于哪一类?
答:爆炸性粉尘环境是指可燃性导电粉尘(石墨、焦炭、煤、铁、锌、钛等粉尘)或可燃性非导电粉尘(聚乙烯、小麦、玉米、木质、米、糖、硫磺等)或可燃纤维(棉花、毛、丝、人造纤维等)和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达到一定的浓度,并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的环境叫爆炸性粉尘环境。分10区、11区。10区为一类防雷,11区为二类防雷。
32.什么叫火灾危险环境,其区域划分,可分哪几区,属于哪一类?
答:火灾危险环境是指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闪点>45℃的柴油、润滑油、变压器油)或不可能形成爆炸性粉尘的混合物或纤维混合物,但在数量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分21区、22区、23区,均为三类防雷。
33.什么叫易燃油品?什么叫可燃油品?各举一例。
答:易燃油品:闪点≤45℃的油类,如汽油、煤油。
可燃油品:闪点>45℃的油类,如柴油、变压器油。
34.金属油罐在防直击雷方面有什么要求?
答:金属油罐在防直击雷方面的要求:(1)贮存易燃、可燃物品的油罐,其金属壁厚度小于4毫米时,应设防直击雷设施(如安装避雷针);(2)贮存易燃、可燃物品的油罐,其金属壁厚度≥4毫米时,可不装防直击雷设施,但在多雷区也可考虑装设防直击雷设施。(3)固定顶金属油罐的呼吸阀、安全阀必须装设阻火器。(4)所有金属油罐必须作环型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小于两处,其间弧形距离不大于30米,接地体距罐壁的距离应大于3米。(5)罐体装有避雷针或罐体作接闪器时,接地冲击电阻不大于10欧。
35.检测易燃易爆化工金属储罐时,应注意什么?
答:应注意:(1)要了解罐内贮存何物,属哪一类化工危险品,属哪一类防雷。(2)审阅设计图纸,重点了解接地体布局是否符合防雷要求。(3)了解金属罐壁厚度,有何防直击雷措施。(4)如遇易燃液体,在呼吸阀处有否安装阻火器。(5)检查罐区金属管道跨接情况,并检测管道静电接地电阻值。
36.检测易燃地下卧式油罐时,应注意什么?
答:检测易燃地下卧式油罐时,应注意:(1)查阅设计图纸,重点了解地下卧罐防雷接地是否符合要求,(有否设环型接地体)。(2)通气管口离地面高度是否≥4米。(3)通气管口是否安装阻火器。(4)通气管半径1.5米范围内(1区)有否防直击雷措施。
37.检测液化气站时,应注意什么?
答:检测液化气站时,应注意:(1)先查阅设计图纸,了解液化气站总体防雷情况。(2)了解罐壁厚度,如小于4毫米,要有防直击雷措施。(3)注意检查液化气管道及法兰盘处有没有跨接。(4)加压间及充气间,天面有否避雷带,室内设备有否接地,是否符合要求。(5)如果液化气储罐采用阴极保护装置,则应按阴极保护装置要求进行检测。(6)液化气站总电源处有否安装防爆型电源避雷器。
38.检测加油站时,应注意什么?
答:检测加油站时应注意:(1)先查阅设计图纸,了解加油站设备的总体防雷情况。(2)加油站有否设防直击雷措施(针或避雷带)。(3)加油站如有易燃地下卧罐时应按第36题注意检测。(4)注意检测加油机防静电接地。(5)加油站的总电源处有否安装防爆型电源避雷器。
39.采用阴极保护装置的埋地金属罐,检测时应注意什么?
答:采用阴极保护装置的金属罐时,应注意:(1)查阅设计图纸,了解阴极保护装置的设计要求与工艺情况。(2)检查输气管的有关部位有否加绝缘法兰,并用万能表检测绝缘法兰两端的绝缘性能。(3)检测绝缘法兰两端的接地电阻值,必然是不同的,一端是阳极的接地电阻,另一端是管道的静电接地。
40.阴极保护装置通常采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答:阴极保护装置通常采和镁合金或锌合金。因为镁合金或锌合金是比铁活跃的金属元素,当经过特殊加工的镁合金或锌合金块与被保护的金属(铁)储罐连接后,镁合金或锌合金的负离子,通过连接导体不断移向埋在地下的金属储罐,使金属储罐得到一定量镁合金或锌合金的负离子,成为阴极,而镁合金或锌合金不断失去负离子,显示阳极的特性。就是因为这些比较活跃的镁或锌的负离子,连续不断地移向金属储罐,从而补偿了储罐的腐蚀,而镁合金或锌合金经过多年使用后,使自己失去了防腐能力,牺牲了自己,所以这种装置又叫牺牲镁(锌)阳极,保护阴极(罐体)的一种装置。
防雷见习人员防雷考试试题及答案(共15题)
防雷工程是防雷知识、技术、技能最集中体现的一个综合部门,它包括:现场勘察、设计方案、经费预算、工程谈判、签订合同、组织施工等几个方面的环节,所以对防雷工程人员,要求知识面比较广,考核比较全面。
1.什么叫综合防雷?
答:是保护建(构)筑物本身和建筑物内部设备和人员不受雷击损害的一套比较完善的防雷方案,它应包括对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三大部分的防护。
2.勘察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勘察报告应包括对防雷设计对象的现存情况进行检查,测试,取得设计需要的各项目所需的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或设计方案的基本原则。
3.防雷现场勘察,应掌握哪些要素(基本要求21项)?
答:应掌握的要素有:土壤电阻率、地下水位、建筑物四置平面距离、建筑物顶端四置距离、建筑物地极使用情况、建筑物直击雷防护设施(针、网、带)、均压环、天面金属体接地、天面信号电缆接地、高压变压器避雷器、供电电缆入室形式、供电形式、零(地)线工频电阻、防雷地工频电阻、通信地工频电阻、UPS使用、通信电缆入室形式、信号电缆空线对处理、室内通信设备联接形式、计算机调制解调器接口使用情况、安全距离等21项。
4.雷电防护措施包括哪些部分?
答:主要包括:直击雷防护、侧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三大部分,并采用接闪、分流、屏蔽、均压、等电位、接地等技术措施。
5.直击雷防护目的是什么?按现代防雷技术要求,直击雷防护采用哪些措施?
答:直击雷防护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减弱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沿着建筑物泄入大地时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的各种影响。直击雷防护主要采用针(矮小建(构)筑物)。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应采用避雷针、带、网、引下线、均压环、等电位、接地体。
6.什么叫感应雷?感应雷防护的目的是什么?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答:感应雷的防护措施是对雷云发生自闪、云际闪、云地闪时,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所产生雷电脉冲起作用,从而保护建筑物内人员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采取的措施应根据各种设备的具体情况,除要有良好的接地和布线系统,安全距离外,还要按供电线路,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线、馈线的情况安装相应避雷器以及采取屏蔽措施。
7.供电系统有哪几种型式?其接地有何不同?
答:供电系统型式及其接地如下:
(1)TN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中性导体或保护导体连接到此接地点。根据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组合情况,TN系统又有三种型式:
a.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
b.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c.TN-C-S系统:系统中一部分线路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另一部分线路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
(2)TT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于电源端的点。
(3)IT系统:电源端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
8.电子设备的接地方式及接地电阻要求如何?
答:电子设备的接地方式有地和合设地。地的接地电阻值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大于4欧,并采用一点接地方式。电子设备接地宜与防雷接地系统共设,但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欧。若与防雷地分设,两接地系统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防雷专业本科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对于单极性的雷电流和雷电暂态过电压脉冲波形,通常采用幅值、波头时间和波长时间等三个参数加以描述。
2、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时,其滚球半径,一类建筑物为30m;二类建筑物为45m;三类建筑物为60m。
2、屏蔽是减少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
4、单支避雷针地面保护半径在避雷针高度等于滚球半径情况下为最大,其最大值为滚球半径。
5、内部防雷保护系统主要由等电位、屏蔽、SPD、共用接地组成。
6、请写出图中雷电流的分配比例:分配在信号线、各种管线上和电力线上的雷电流总和的50% ;分配在接地装置上的雷电流为50%。
7、信息系统接至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方法是:s型等电位连接网;m型等电位连接网。
8、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在LPZO与LPZ1的界面处做 等电位连接 。当外来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时,宜将若干等电位连接并应就近连到 等电位连接端子 。
9、雷电放电具有重复性,通常第一次放电的电流幅值最高,
10、在雷云对地放电时,下行先导自雷云向地面发展,在先导到达距被击物体的临界定向距离之前,它的下行发展是不受地面物体存在影响的。当下行先导最先到达地面上某一物体的临界定向范围时,它才定向地向这个物体发展。
11、雷电放电的特点:电流幅值大(100-300KA)、电压峰值高(可达数百千伏)、放电过程时间短(几十微秒)、闪电电流波形陡度大、具有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
12、有一座属于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采用以下防侧击雷措施:从 30 米起每隔不大于6 米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
13、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
14、入微电子装置的途径:雷电冲击波通过户外信息传输线侵入、通过电力线侵入、空间电磁感应、雷击引起地电位上升,对设备产生反击。
15、雷电流产生的暂态脉冲磁场在建筑物内的导体回路中感应出过电压和过电流是通过阻性耦合、感性耦合和容性耦合感应出过电压和过电流来影响设备。
16、操作过电压的起因如下:切除空载电力线路(或电容器)、切除空载变压器、不接地电网中的接地故障、低压系统内部本身也可能产生操作过电压。
17、电介质的伏秒特性可用高压实验方法求得,求取时首先要保持标准的冲击波形不变,逐级升高电压。电压较高时,放电时间减至很少,击穿可能发生在波头。在波头击穿时,还是以放电时间为横坐标,但是以击穿时的电压作为纵坐标。这样,每级电压下只有一个放电时间,便可以绘制伏秒持性。
18、为了保证避雷器能够在全时域范围内保护设备不受雷击,它的冲击伏秒特性必须在用电器冲击伏秒特性的下方,这是选择避雷器的原则,
19、电器设备击穿(电介质击穿)可分为电击穿、热击穿、化学击穿三种。
20、避雷器,又叫做电压器,它的作用是把已侵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雷电高电压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用电设备不被高电压冲击击穿。常用的避雷器种类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阀型、放电间隙型、高通滤波型、半导体型。
21、氧化锌压敏电阻片典型的对称伏安特性,大致划分三个阶段:转折区、工作区和上升区。
22、电网的峰值电压应比压敏电压要低,取电网峰值电压为压敏电压的0.7。
23、氧化锌避雷器,由于生产工艺等原因,装上电网后,还应作定期检测。尤其是在装上电网后的第一个雷暴季节,必须重复检测一次。在检测中,当发现阀片漏电流超过20μA时,建议更换。
24、信号过电压保护装置中元件主要有: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雪崩二极管、抑制晶闸管等。
25、放电管的保护可靠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放电分散性、续流、动作截波干扰。
26、放电管在不导通状态下,其极间的绝缘电阻非常大、放电管的极间(寄生)电容非常小这是放电管的一个显著优点。
27、齐纳二极管和雪崩二极管具有相似的伏安特性,该特性分为三个区,即正偏区、反偏区和击穿区。
28、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接地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接地、防雷保护接地、计算机场地防静电接地与屏蔽接地。
29、等电位连接可分为以下几种作用:、显著降低接触电压;、防止因TN系统相线接地及其他原因所引起故障电压的电击;、防止因TN系统PEN线断线而形成危险电压的电击。
30.当采取接闪器保护封闭气罐时,其外表面的2区爆炸危险环境可不在滚球法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二、判断题
1、等电位连接网络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建筑物上及建筑物内所有设备间危险的电位差并减小建筑物内部的磁场强度。 X
2、接地基准点是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公共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那一个连接点。 V
3、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受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X
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不超过25米,且高度不超过40米,可只设一根引下线。 V
5、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在LPZ1与LPZ2区的界面外做等电位连接。 V
6、 经计算后,建(构)筑物符合确定的防雷等级要求,其建(构)筑物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内,该建(构)筑物不会遭受直击雷袭击。 ×
10、 在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 √
11、 双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避雷针高度h小于或等于hr时的情况下, 当两支避雷针的距离D大于或等于2倍根号h(2hr-h)时,应各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 (√ )
13、 移动通信基站的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 √
14、 为确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明确等电位连接位置,将防雷区划分为三级。 ×
15、 防雷区的划分是以建筑物室外和室内作为划分标准。 ×
16、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无需设置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Î
18、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不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Î)
三、选择题
1、避雷针及其衍生的各种室外接闪器实际上是一种 【 B 】
A 防雷系统;B 引雷系统;C消雷系统;D避雷系统;E 避雷针系统
2、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所具有的长金属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 D 】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A 0.05欧姆; B 0.02欧姆; C 0.1欧姆; D 0.03欧姆;
3、GB-50057进行建筑物防雷设计采用的方法是: 【 C、E 】
A 保护角法 B 圆锥法 C 滚球法 D 折线法 E 避雷网格
4、露天粮食、棉花堆场采用避雷针防直击雷时,其滚球半径可取:【 C 】
A:30m B:60m C:100m D:120m
5、在SPD的安装中,(ABC )。
A 电源SPD一般并接在线路中。
B 信号SPD一般串接在线路中。
C SPD尽量靠近被保护的设备。
D SPD连线要粗,连线较长时,可打成环形圈以备后用。
6、在TT系统中,UC不应小于( C );在TN和TT系统中 UC不应小于( E );在IT系统中UC不应小于( G )。
A 1.8Uo; B 1.5Uo; C 1.55Uo; D 1.45Uo ; E 1.15Uo;
F 1.25Uo; G 1.15U (Uo =220V ; U为线间电压)
7、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时,电压开关型SPD与无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D ),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B )。
A 3m; B 5m; C 6m; D 10m; E 15m; F 20m;
8、雷电过电压波是持续时间极短的( C )。
A 方波 B 正弦波 C 脉冲波 D 谐波
等电位联接带之间和等电位联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大于或等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联接导体,则采用( a )mm2的铜线;内部金属装置与等电位联接带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小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联接导体,则采用( d )mm2的铜线。
A 16; B 25; C 50; D 6; E 10; F 20
四、简答题
1、高电压引入的高压源有三种:
其一是直击雷直接击中金属导体,让高压雷电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两边传播而引入室内;
第二种是来自雷电感应的高电压脉冲,即由于雷云对大地放电或雷云之间迅速放电形成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们在各种电线中感应几KV到几十KV的高电位,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传播而引入室内的;
第三种由于直击雷在房子或房子附近入地,因其通过地网入地时,在地网上会产生数十KV到数百KV的高电位,这高电位通过电力系统的零线,接地线和通信线路的地线,也以波的形式传入室内,并沿着导线传播。
2、开关浪涌:
开关浪涌来自电路的闭合、断开的转换操作,来自感性和容性负载的开关操作,也来自短路电流的阻断。特别地,大型用电系统或变压器的断开可能引起对邻近的电子设备的损坏。
3、击穿:将一块电介质(绝缘体)放在电场内,当电场的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该电介质或其局部首先变成了良导体,这种现象叫击穿。
4、齐纳效应:电介质被击穿以后,如果撤销外加电场,它又能够恢复原来的绝缘状态,这一现象,叫做暂时性击穿(或称为齐纳效应);
5、雪崩效应:当外电场撤除之后,绝缘再也不能恢复的叫做永久性击穿(或称为雪崩效应)。
6、电涌对电子设备的侵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电子设备所在建筑物直接受到雷击,建筑物防雷系统引下线和接地体的电位瞬间急剧抬高,引起对电子设备的反击。
(2)雷电放电在输电线路上感应出雷电过电压波并沿电源线侵入电子设备。
(3)雷电放电在信号线路上感应出雷电电涌过电压并沿信号线侵入电子设备。
(4)雷电放电产生的脉冲电磁场在电子设备所端接的空间导线回路中感应出高峰值的暂态电动势。
(5)雷击地下线路附近,雷击点与线路之间的土壤被击穿,在线路上产生雷电电涌过电压并侵入与线路端接的设备。
7、压敏电压(即开关电压)
当温度为20℃时,一般认为在压敏电阻器上有1mA直流流过的时候,相应加在该压敏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叫做该压敏电阻器的压敏电压。压敏电压可用压敏电阻测试仪测量。当压敏电阻通过1mA以下电流时,工程上认为避雷器末开通。
8、通流容量
避雷器的通流容量是指避雷器允许通过雷电波最大峰值电流量。
9、漏电流
将合适的避雷器接到电源上,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没有电流通过的,但是,实际上除空气间隙外,各种避雷器接到规定等级的。电网上总有微安数量级的电流通过,这电流称为漏电流。
10、响应时间
所谓响应时间是指避雷器两端加上的电压等于压敏电压时,由于阀片内的齐纳效应和雪崩效应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后,阀片才能完全导通,这段延长的时间叫做响应时间或时间响应。
11、放电管工频耐受电流
放电管通过工频电流5次,使管子的直流放电电压和极间绝缘电阻无明显变化的最大电流称为工频耐受电流。
12、放电管冲击耐受电流
将放电管通过规定波形和规定次数的脉冲电流,使其直流放电电压和极间绝缘电阻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最大电流峰值称为管子的冲击耐受电流。制造厂商通常给出8/20μs波形下通流300次的冲击耐受电流。
13、压敏电阻损坏形式
当压敏电阻在抑制暂态过电压过程中吸收的能量超过其额定容限值时,压敏电阻将会因过热而损坏。当承受超过其额定运行电压时,也会造成过热损坏,表现为短路。
解决方法:加熔断器或加保护屏法,使周围元件不要靠近压敏电阻,防止压敏电阻本体爆炸时伤害周围元件。
14、回波损耗
由于浪涌保护器中包含了一些容性及感性的元件,如果只考虑防浪涌的作用,而忽略了网络的特性阻抗,则传输的数据通过保护器时,其链路的特性阻抗会表现出不连续性,从而使一些传输量反射回发送端,到达不了接收端,表现出网速变慢。
15、何谓接地?接地的作用是什么?
将电力系统或电气装置的某一部分经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极上,称为接地。电力系统中接地的部分一般是中性点,也可以是相线上的某一点。电气装置的接地部分则是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导体,一般为金属外壳。
为了安全保护的需要,把不属于电气装置的导体(也可称为电气装置外的导体),例如水管、风管、输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和接地基相连,称为接地;幕墙玻璃的金属立柱等和接地基相连,也称接地。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受到电击、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线路和设备免遭损坏、预防电气火灾、防止雷击和防止静电损害。
16、避雷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避雷器有哪几种类型?使用范围是什么?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简单的讲,就是这种装置设置在线路或电气设备上,当工作电压正常时,装置与地是绝缘的,当雷电侵入或电压增高,装置与地由绝缘变成导通并击穿放电,将雷电流或过电压引入到大地,电压或电流,起保护作用。雷电或过电压过后,迅速恢复原来对地绝缘的状态,准备再次起保护作用。
避雷器一般分四种类型。
(1)保护间隙 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便于自制,但性能较差,一般常用于电压不高且不太重要的线路上或农村线路上。
(2)管型避雷器 结构较复杂,常用于10kV配电线路,作为变压器、开关、电容器、电缆头、套管等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适用于工频电网容量小、线路长、短路电流不大而雷电活动又很强且频繁的农村或山区。
(3)阀型避雷器 结构复杂,常用于3 ~ 550kV电气线路、变配电设备、电动机、开关等的防雷保护。适用于交直流电网,不受容量、线路长短、短路电流的,工业系统中的变配电所、电气设备及线路都能使用。
(4)氧化锌避雷器 是一种新型避雷器,无放电延时,大气过电压作用后无工频续流,可经受多重雷击,残压低,通流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运行维护简单,常用于0.25 ~ 50kV电气系统及电气设备的防雷及过电压保护,也适用于低压侧的过电压保护。
五、名词解释
1、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
2、雷电感应: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电火花。
3、电磁兼容:设备或系统具有在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4、保护接地:将电气装置正常时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按系统的接地型式接保护线(PE线)或保护中性线(PEN线),称为保护接地。
5、浪涌保护器:具有非线性特点的、用以线路中传导瞬态过电压和引起电涌电流、且具有非线性特点的一种器件。
6、残压:在放电电流流过SPD期间或放电电流通过后的瞬间端子间出现的电压峰值。
7、信息系统:建筑物内电子装置的总称。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控制装置等的统称。
8、滚球法: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位就得到了接闪器的保护。
9、雷电感应: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10、雷电防护区:根据被保护设备做在位置,所能耐受的电磁强度及要求相应采取的防护措施而划分的防护区域。
11、雷电电磁脉冲:是一种干扰源。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说引起的效应。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击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干扰。
12、雷击电磁脉冲: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或建筑物附近时,引起的电磁效应。
13、共用接地系统:将防雷装置,建筑物主要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设备保护接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和信息设备逻辑地等相互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导通的接地装置的金属装置。
14、接地基准点:一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共用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那一连接点。
15、等电位连接: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一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
16、直击雷: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17、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
信息系统:建筑物内部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控制装置等的统称。
18、雷击点:雷击接触大地、建筑物或防雷装置的那一点。
19、雷电感应: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电火花。
20、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等于40天的日数。
六、综合题
1、设在湖边的某展览中心,其建筑群高30米、长110米、宽40米,其防雷防护应如何考虑(当地年雷暴日为40天)。
答:(1)防直击雷设计(天面部分)
设计说明:
1、按二类防雷设计;
2、二类防雷天面网格应为10m′10m或8m′12m;
3、二类防雷引下线间距为18m;
4、避雷带采用f8mm以上热镀锌圆钢或采用4′12mm以上热镀锌扁钢,引下线采用的规格同上。
(2)防雷电感应设计
(3)地网设计图
1、将地桩内主筋连接起来组成3m′3m网格;
2、将承台内主筋闭合接通;
3、引下线与承台内主筋电气连通。
2、如图所示为某平顶炸药库房,长20米、宽8米、高5米,A、B为15米等高避雷针,问A、B避雷针是否能完全保护炸药库?
答:炸药库为一类防雷建筑,根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滚球半径hr=30米
A、B避雷针针间距为
D=3+20+3=26米
两针相关距离为:
S=2[h(2hr–h)]1/2=2[15(2×30–15)] 1/2
=2(26)≈52(米)>D
计算高度为hx的避雷针在5米高度上的保护半径:
r5= [h0(2hr–h0)] 1/2- [h5 (2hr–h5)] 1/2= [15×(2×30- 15)] 1/2- [5×(2×30–5)] 1/2
=26-16.6=9.4(米)
库房短边长度一半为:8/2=4米< r05
A、B避雷针能完全保护炸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