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0:47:40
文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读·书(12分)1.匾额、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式,以凝练的文字、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小语被下面的匾额吸引,下列对该匾额的欣赏和评价,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笔走龙蛇,整体潇洒淋漓。B.用楷书书体,浑厚大气。C.用隶书书写,笔力不足。D.字体方正,笔画平直。2.小晋梳理古诗文,感受到古人美好丰富的情感和品质,请帮她完成表格。(10分)思想感情链接古诗文思乡从前慢,车马信件一切都慢,联络不易,因而远离家乡的人,思乡思亲之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读·书(12分)1.匾额、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式,以凝练的文字、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小语被下面的匾额吸引,下列对该匾额的欣赏和评价,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笔走龙蛇,整体潇洒淋漓。B.用楷书书体,浑厚大气。C.用隶书书写,笔力不足。D.字体方正,笔画平直。2.小晋梳理古诗文,感受到古人美好丰富的情感和品质,请帮她完成表格。(10分)思想感情链接古诗文思乡从前慢,车马信件一切都慢,联络不易,因而远离家乡的人,思乡思亲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读·书(12分)

1.匾额、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式,以凝练的文字、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小语被下面的匾额吸引,下列对该匾额的欣赏和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笔走龙蛇,整体潇洒淋漓。

B.用楷书书体,浑厚大气。

C.用隶书书写,笔力不足。

D.字体方正,笔画平直。

2.小晋梳理古诗文,感受到古人美好丰富的情感和品质,请帮她完成表格。(10分)

思想感情链接古诗文
思乡从前慢,车马信件一切都慢,联络不易,因而远离家乡的人,思乡思亲之情愈显得浓烈。(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雅趣春光美好,当春天将逝,谁人能不留恋?韩愈不写自己惜春,而说杨花榆荚飞舞弄春,富有趣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王维晚年修禅,不慕名利,身心都沉浸在宁静的自然之中,以深林为伴,以明月为友,自得其乐,淡泊超然。(4)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善学人要不断学习,才时时有进步。(5)评价一个人不能仅凭印象,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去审视。(请填写《孙权劝学》中的语句)

孝义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出于赤诚孝心替父从军,在苦寒的战场英勇杀敌,九死一生。她用行动践行着圣人的教诲: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6)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二、读·思(38分)

(一)

班级开展“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①同学们,欢迎参加“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 ②“天下国家”即孟子所说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③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④“小家”与“大国”是同声相应、紧密相连的整体。⑤“天下国家”的思想,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成就国家、守护国家的信念。⑥在华夏儿女的眼里,爱国从来都是本分,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是情之所归。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在活动中重温美好,感怀崇高,致敬家国大义!

3.以上是某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开场白。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语段中加点的“在”“与”分别是介词、连词,“从来”“都”词性不同。

B.第④句中“同声相应”的“应”字读四声,该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小家的安稳幸福”与“国家的稳定兴盛”是息息相关的。

C.第⑤句中“成就国家、守护国家”语序不合理,应互换位置。

D.第⑦句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有号召的意味,意在调动现场参与者的情绪,这样组织语言符合开场白的要求。

4.“爱国名言展示”中,有同学分享了以下几句名言,请你任选一句,参照示例的形式(字数不限),写下自己对“爱国”的理解。(2 分)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 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

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李兰娟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

示例:屈原认为爱国是心存百姓,心忧天下。

5.小萌准备在“爱国诗词朗诵”环节,朗诵闻一多先生的组诗作品《七子之歌》,请你就其中的“”一节,帮她设计朗读。(3分)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啊,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注释】《七子之歌》中诗人把中国的澳门、等七个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比作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

“扑”“啖”“咽”三个字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得入木三分,应该重读,读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朗诵画线文字时,配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背景乐曲最合适;(供选类型:舒缓明朗型、激情高昂型、忧伤凝重型)

朗诵最后一句诗时,语调要铿锵有力,既要表达出对祖国母亲深深眷恋的情感,又要以激昂的语气呼唤民众振兴中华,收复失地。

6.同学们对名著《红岩》进行了阅读和研讨。阅读语段,完成任务。(3 分)

“梆梆梆……” 急促的梆声,突然出现了。

A.“梆梆梆!梆梆梆!”连续不绝的梆声,惊扰着魔窟中的黎明,在浓雾弥漫的深山野谷中四面回响。接着,又是一阵阵急驶的汽车狂鸣。那飞快旋转的车轮,像碾在每个人心上。

“甲! 李青竹!收拾行李,马上转移。”

B.甲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头发。她放下梳子,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拉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

女室里一个年轻的同志,抑制不住,倒在铺位上痛哭起来。“不要用泪眼告别……”甲转身扶起哭泣的战友。

(1)选段中甲是名著《红岩》中的________(填人名)。

(2)请从文段画线的 A、B 两处中任选一处做批注。

我选________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7、8题。

让红色成为青春底色

①春暖花开,青春正好。在中国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如何做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铺好青春底色,值得当代青年深入思考。

②红色成为青春底色,青年方能找准人生方向,树立一生之志。在战争年代,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青年学子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或献身,或渡海求学。先辈、英模栋梁早在青年时期就已将报国之心、奋斗之志融入人生追求。鲜红底色一旦铺就,将流淌在青年血脉里,帮助青年在广阔天地中找到建功立业的舞台。

③红色成为青春底色,青年方能化解消沉情绪,体会成长的快乐。当代青年绝大多数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常缺磨炼。有的青年不愿拼搏,常陷入彷徨和徘徊;有的娇气脆弱,一遇挫折就放弃;还有的存在“咸鱼”心态,得过且过。学习先辈的拼搏意志、吃苦精神,有助于激励当代青年以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④红色成为青春底色,青年方能明辨是非曲直,认清真伪善恶。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让开放、个性、多元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各类声音言论交织涌动,给青年的价值判断带来困扰。当代青年唯有从党史学习中真切把脉历史发展的潮流方向,方能客观理解国家发展现实,保持清醒。

⑤奋斗新时代,青春正当时,让红色真正成为青春的底色。

(有删改)

7.下列材料不适合放在第②段中充当论据的是哪一项?为什么?(3分)

A.王进喜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工业,时刻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B.雷锋工作积极,热心助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C.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坚贞不屈,毫不畏惧,壮烈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

D.海伦·凯勒身残志坚,无惧困难,刻苦学习,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8.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围绕“青春与爱国”展开讨论,有人认为爱国要等我们长大了再去做轰轰烈烈的事情,有人认为,在和平岁月里,没那么多危难,应该享受青春时光。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段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10分)

写作提示:可以同意以上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不少于100字。

(三)

请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第9—12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节选自《木兰诗》)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旦辞爷娘去      通宵达旦

B.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作非为

C.策勋十二转      转瞬即逝

D.赏赐百千强      外强中干

10.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C.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2.《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文中多用排比句、互文句、复沓句等,这些句子很有艺术表现力,或刻画人物,或渲染气氛等。请从以上文段中选取一例,分析体会。(2 分)

齐景公出猎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①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②而不□,一不祥;知而不□,二不祥;用而不□,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殆:大概,恐怕。②贤:贤能的人。

13.为文中的“□”依次选择恰当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知 用 任     B.知 任 用

C.用 知 任     D.用 任 知

14.晏子面对景公的质疑,出于对国家社稷的考虑,他采用婉转的说话方式向景公进谏。晏子借齐景公迷信所说的不祥来阐述真正的不祥;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读·写(70分)

15.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社区开展的“倡节约,我践行”活动中,你作为志愿者,张贴了右边的宣传画。请你说明选择这幅画的理由。(6分)

提示:①说明宣传画的内容及含义;②8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6题。

手艺的江湖

明前茶

①大雨初歇,我拎着要修的鞋子出门,见一位修车师傅正在翻转人家的自行车,准备把漏气的轮胎卸下来。我问他:“师傅,你知道哪里有修鞋的吗?”

②修自行车的师傅打量我手里的鞋,断然道:“你这鞋,一般人弄不好。修鞋多半是挤点502胶,像捏饺子皮似的,用力把脱胶的鞋帮捏拢了,将来还得开裂,想永不开胶,得缝一圈麻线……”听这意思,他才是民间的修鞋高人。

③我索性就坐下来等他修完车,再帮我修鞋。只见他准备了半盆水,将自行车轮胎一段段搁在搪瓷盆里找漏点,找到漏点后,将小片胶皮在喷着蓝火的电上烫软了,再严严实实地补在漏点上。接着,他在补漏点附近细心地锉磨,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让轮胎平滑匀整,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

④修车师傅的脾气并不好。有人来修车,他会先抛出一团白棉线,说:“快去打盆水来,把你的车子擦亮了,我再帮你修。看看你,车子从来不保养,都脏成了什么样。我小时候,一辆二杠凤凰自行车,享受的是家人待遇。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鞋子是鞋子,车是车。要知道,你这么薄情,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那些等着修车的人倒也不恼,蹲坐在小马扎上,擦起自己的车子来。也许,让人服气的不仅是修车师傅那张饱经世事的脸,还有那什么都难不倒他的扎实手艺。

⑤修车师傅的修鞋功夫果然到家,缝牢的鞋没有再开裂。后来我就经常去他那修车修鞋,慢慢和他熟络了。他笑着说自己在这里摆摊30年了。这些年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不仅没有吓退他,反而如对手一样逼他进步,让他有了十八般武艺。

⑥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后来,有了指纹锁和密码锁,活就少了,这迫使他开始学修自行车。再后来,自行车少了,他又去学习修摩托车和电动车。地铁时代到来,他终于开始学习修鞋了。从前,修鞋子的事情也单纯,无非是鞋子开胶了,要上胶捏拢;或者鞋跟磨歪了,要钉个鞋跟。如今修鞋的活计可复杂了,光是鞋跟就有木质的、水晶的、金属的……鞋面也五花八门,丝绒的、织锦的、牛仔的……修法都不一样。

⑦有一次,一个姑娘拿了一双绣满了水晶钉珠和丝缎花纹的鞋来修。修车师傅一看,是鞋面上剐坏了一小块儿,立刻坐上小马扎,一边手绘图样,一边热情地说:“这得织补,我知道谁的织补手艺最好。”他告诉她去某银行24小时自助点门口,找那个长年蹲守的技艺超群的织补大嫂。我笑着说:“你还给对手介绍生意啊!哪天您也学会织补手艺,您就能把这一带的活儿全包了。”师傅大笑着回应说:“那多没意思!这就好比令狐冲不见了东方不败,没了对手,还有啥意思?武侠的江湖中大家互为对手又相互激励,手艺的江湖也应该是各美其美、百花齐放才对。”

⑧修车师傅有这个胸襟,我完全相信。我亲眼见他的工具柜里放着金庸的《笑傲江湖》,等生意的时候就看看,书都翻得起了毛边儿。我也经常听到他的修车铺在黄昏时分播放贝多芬的作品,有时是《英雄交响曲》,有时是《田园交响曲》。夕阳碎在修车师傅的太师椅上,给它镶上一道金边,习习凉风吹过他平静惬意的脸,有一种别样的肃穆和坦然。

⑨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过起田园生活的凡人英雄。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怵,有一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他从未被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变化击倒过,反而越挫越勇,最终战胜了自己,十八般手艺傍身。

⑩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抵到墙角而气馁时,他的故事总给我无尽的勉励。

16.在班级美文推荐活动中,《手艺的江湖》脱颖而出。

(1)品析下面语段,并做相关批注。(4分)

只见他准备了半盆水,将自行车轮胎一段段搁在搪瓷盆里找漏点,找到漏点后,将小片胶皮在喷着蓝火的电上烫软了,再严严实实地补在漏点上。接着, 他在补漏点附近细心地锉磨,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让轮胎平滑匀整,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要求:针对文字精彩之处做批注)

批注:

(2)文章结尾说“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抵到墙角而气馁时”,修车师傅的故事就“给我无尽的勉励”,请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修车师傅的故事会给作者哪些勉励。(至少写两点)(6分)

示例:修车师傅,能不断努力,充实自我,所以“蝴蝶”自来。别人修鞋用胶粘,他粘了还缝麻线加固;他的服务质量好,而且还真诚暖心,赢得了顾客的认可与追随;他与时俱进,学修各种“车”,满足了顾客多元需求。因为不断努力,他能与好运不期而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7题。

材料一:某市“学雷锋”活动情况统计表

形式活动区域数据
组建“学雷锋”团队

街道社区553支

注册“学雷锋”志愿者

各单位142万名

建“学雷锋”基地

各级各类学校116个

播放电影《青春雷锋》军区46场

材料二:雷锋,在战争前是一名孤儿。战争后,在党和的关怀下,他入学读书。参加工作后,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1960年参军,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立功三次,还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初,他的优秀事迹被公开报道。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刊登了毛的题词手迹。因此,每年的3月5日成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

材料三:雷锋精神的核心体现了“仁者爱人”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我们从雷锋生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他那充实、灿烂的微笑,从他的微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体会到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快乐。雷锋帮助了别人,温暖了他人,也快乐了自己。雷锋之所以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可爱的人,是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体现了人性的纯真与善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大写的“人”,还有美好的“人”,一个把“仁爱”弘扬、光大到一定境界的“人”。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爱工作、爱生活,爱亲人、爱他人,也爱自己。

17.班里召开主题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研讨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观察材料一的表格,简要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3分)

(2)由材料二可知,每年的3月5日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请你为2023年“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设计一条富有诗意的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3分)

(3)阅读下面的雷锋日记,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并在“学习雷锋精神”活动宣传海报上添加一个能概括“雷锋精神”的词或短语。(3分)

(4)研讨会上,同学们就“雷锋精神是否已经过时”的问题展开讨论。请根据材料三的相关内容,针对这一问题写出你的看法。(10分)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18.我们要去的前方,一定有最美丽的风景。前行的路上,总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总会经历风雨与磨砺。但只要怀抱希望,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看到风雨后的彩虹。

请以《风雨之后见彩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5分)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案

一、1. A

2. (1)何人不起故园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3)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4)弹琴复长啸 明月来相照

(5)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6)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二、(一)3. A

4. 示例一:詹天佑认为爱国是各出所学,为国家建设尽心尽力。

示例二:方志敏认为爱国是无论何时,都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示例三:李兰娟院士认为爱国是一种责任,不管在什么样的年纪,都要有为国出力的意识。

示例四:黄大年认为爱国是对国家发展的无私奉献。

5. 殖民者对的掠夺与剥削 悲愤(愤激) 忧伤凝重型

6. (1)江竹筠(江姐)

(2)示例一:A 急促的梆声惊扰着黎明,狂鸣的汽车如同在人心上碾压,渣滓洞中紧张、恐怖的气氛被渲染得淋漓尽致,为下文江姐和李青竹被特务带出牢房做铺垫。

示例二:B 从江姐临刑前从容梳头、细心整理衣物的行动中,可见其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更见其刚毅坚定、从容赴死的傲骨与气魄。

(二)7. D项 原因:第②段主要讲述红色成为青春底色对青年的作用,能找准人生方向,树立一生之志。D选项中海伦·凯勒坚强、刻苦、无惧困难的个人品质,与第②段论点不符合。

8. 示例:我认为爱国不需要轰轰烈烈,而是时刻把祖国放在心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并矢志不渝地努力,是爱国的典范;鲁迅先生在留学期间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并坚持不懈地与敌人斗争,是爱国的表率。对我们青少年而言,珍惜时光,努力去学习,就是爱国;面对国旗时庄严宣誓,就是爱国;奋斗新时代,让红色真正成为青春的底色,就是爱国。爱国其实很简单,它就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

(三)9. A 10. B

11. (1)(木兰)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她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2)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12. 示例一:“旦……,暮……,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运用复沓形式,既是对木兰行军经历的叙述,又暗示军情紧迫、行军迅疾的情势,为木兰从军之事增添了传奇色彩。

示例二:“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描述了木兰为出征所做的准备工作,可见其替父从军的主动性和坚决性;排比句既渲染了木兰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准备戎装的气氛,又暗含了歌者对木兰的赞赏之情。 13. A

14. 国家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 知道有贤能的人却不任用 任用了有贤能的人却不信任

【参考译文】景公外出打猎,上山看见了老虎,下沼泽看见了蛇。回来以后,召见晏子问他说:“今天我外出打猎,上山看见了老虎,下沼泽看了蛇,这大概就是所谓不吉祥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件不吉祥的事,这些都不在其中。有贤德的人却不知道,这是第一件不吉祥的事;知道了却不使用,这是第二件不吉祥的事;使用了却不委以重任,这是第三件不吉祥的事。所谓不吉祥的事,就是像上边说的这些,现在您上山看见了老虎,那里本来有老虎的住处;下沼泽看见了蛇,那里本来有蛇的洞穴。到老虎的住处去,到蛇的洞穴去,看见了它们,怎么能算不吉祥呢?”

三、15. 示例:这幅宣传画中画了一位家长抱着孩子,把“节俭”二字存入贴有“良好家风”四字的小猪存储罐中。它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践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的体现。

16. 示例:(1)细节描写再现了修车师傅补自行车轮胎的情形,可见其干活时细心、追求完美的态度;“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突出强调其精湛的技艺和把技术当艺术做的严谨态度。风趣的比喻暗含了作者的赞赏之意。

(2)示例一:修车师傅能积极应对生存压力。面对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他能与时俱进,灵活变通,将业务从配钥匙、开锁拓宽到修车、修鞋等,免遭时代的淘汰,不被社会所冷落。

示例二:同行间虽有竞争,修车师傅却很讲义气,以宽阔的胸襟对待同行谋生者。他自己不能织补鞋面时,热心地将有织补技术的大嫂推荐给顾客,他觉得同行之间互为对手又相互激励的日子很有意思。

17. 示例:(1)某市“学雷锋”活动形式多样,规模宏大。

(2)多一个“雷锋”,多一些关爱。

相约春天,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闪光。

(3)无私奉献;弘扬雷锋精神;互帮互助暖人心;学习雷锋精神(任选其一即可)

(4)“雷锋精神”虽然产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与雷锋生活时代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当时的社会才需要“雷锋精神”。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仁者爱人”“人性的纯真与善良”都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这些也正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会不断变化,但其实质不会变,“雷锋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18. 略。

文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读·书(12分)1.匾额、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式,以凝练的文字、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小语被下面的匾额吸引,下列对该匾额的欣赏和评价,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笔走龙蛇,整体潇洒淋漓。B.用楷书书体,浑厚大气。C.用隶书书写,笔力不足。D.字体方正,笔画平直。2.小晋梳理古诗文,感受到古人美好丰富的情感和品质,请帮她完成表格。(10分)思想感情链接古诗文思乡从前慢,车马信件一切都慢,联络不易,因而远离家乡的人,思乡思亲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