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体知识
1.本文作者是 代杰出的政治家 ,本文是他在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 ”“ ”“ ”等观点。题中“谏”的意思是 ,“疏”是古代一种 的文体,属 文体的一种。
2.掌握本文成语:
二、字词句知识
1.古今异义(写出句中加点字词的古义与今义)
句子 | 古义 | 今义 | 句子 | 古义 | 今义 |
①必固其根本 |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 ④则思正身以黜恶 | 确是本人 | ||
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尽情 | ⑤则思三驱以为度 | 认为 | ||
③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走路 |
句子 | 类型 | 意思 | 句子 | 类型 | 意思 |
①居域中之大 | 形作名 | ①则思正身以黜恶 | 形使动 | ||
②择善而从之 | 形作名 | ②念高危 | 形作名 | ||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 形作名 | ③貌恭而心不服 | 名作状 | ||
④必固其根本 | 形使动 | ④乐盘游 | 形意动 | ||
⑤则思知止以安人 | 形使动 | ⑤欲流之远者 | 形作动 | ||
⑥惧谗邪 | 形作名 | ⑥何必劳神苦思 | 形使动 | ||
⑦不念居安思危 | 形作名 | ⑦则思江海下百川 | 名作动 | ||
无因怒而滥刑 | 名作动 | 用刑 | ⑧勇者竭其力 | 动使动 | |
⑨则思正身以黜恶 | 形作名 | ⑨智者尽其谋 | 动使动 |
A.判断句 B.被动句 C.省略句 D.宾语前置句 E.定语后置句 F.状语后置句 G.主语后置句
句子 | 代码 | 将倒装句还原 | 翻译成现汉 |
①虽董之以严刑 | |||
②振之以威怒 | |||
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 |||
④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 |||
⑤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 |||
表1:盖
加点词 | 用法 | 意义 | 加点词 | 用法 | 意义 |
①克终者盖寡 |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加点词 | 用法 | 意义 | 加点词 | 用法 | 意义 |
①求木之长者 | ⑥虽董之以严刑 | ||||
②欲流之远者 | ⑦代百司之职役哉 | ||||
③思国之安者 | ⑧简能而任之 | ||||
④人君当神器之重 | ⑨居域中之大 | ||||
⑤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 ⑩择善而从之 |
加点词 | 用法 | 意义 | 加点词 | 用法 | 意义 |
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 ②虽董之以严刑 |
加点词 | 用法 | 意义 | 加点词 | 用法 | 意义 |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 ||||
③塞源而欲流长也 | ④则思慎始而敬终 | ||||
⑤终苟免而不怀仁 | ⑥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 ||||
⑦貌恭而不心服 | ⑧简能而任之 |
加点词 | 用法 | 意义 | 加点词 | 用法 | 意义 |
①戒奢以俭 | ②虽董之以严刑 | ||||
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④则思正身以黜恶 | ||||
⑤必竭诚以待下 | ⑥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 ||||
⑦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⑧则思知足以自戒 | ||||
⑨则纵情以傲物 | ⑩则思三驱以为度 |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③克终者盖寡 ( )
④盖在殷忧 ( )⑤虽董之以严刑 ( )⑥诚能见可欲 ( )
⑦承天景命 英 ( )⑧则思慎始而敬终 ( )⑨宏兹九德 ( )
⑩则思谦冲以自牧 ( ) |
④终苟免而不怀仁 ( )⑤则思谦冲以自牧 ( )⑥则思正身以黜恶 ( )
⑦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⑧代下司职 ( )⑨宏兹九德 ( )
⑩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 ) |
三、重点段落阅读
(一)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解释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求木之长者( )②必固其根本( )③必浚其泉源 ( )
④虽在下愚 ( )⑤人君当神器之重( )⑥戒奢以俭( )
2.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3.本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比喻来论证?
4.本段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了什么?
5.本段说理上运用了哪些方法?
6.用“//”将本段文字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7.本段文字句式上有何特点?
(二)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解释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求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②盖在殷忧( )③必承天景命( )
④人虽董之以严刑 ( )⑤克终者盖寡( )⑥所宜深慎( )
2.选出对下面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必竭诚以待下 ②虽董之以严刑 ③终苟免而不怀仁 ④苟以天下之大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3.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答:
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答:
③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答:
④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答:
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句,概括了历代君主一个什么样的普遍规律?
5.本段文字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阐述了什么观点?
6.概括本段文字的大意,并用“//”将本段文字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7.本段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从哪两方面对比说明了君主必须“居安思危”的道理?
(三)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④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⑥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⑦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⑧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解释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诚能见可欲 ( )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
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 ④则思慎始而敬终( )
⑤虑壅蔽 ( ) ⑥则思正身以黜恶( )
⑦宏兹九德 ( ) ⑧信者效其忠 (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则思知足以自戒
A.则思三驱以为度 B.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C.戒奢以俭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3.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③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⑤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4.“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其中(把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②是戒 ;③④是戒 ;⑤是戒 ;⑥是戒 ;⑦⑧是戒 ;⑨⑩
A.享乐B.骄躁C.偏听D.奢侈E.怠惰F.偏信G.赏罚无度
5.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找出原句并加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