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0:44:59
文档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生物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学
推荐度:
导读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生物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学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生物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从事生物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生物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生物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具有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大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及撰写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生物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生物实验能力,熟悉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能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中等和高等生物教师及研究、管理人员。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培养计划要突出个性化培养,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在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计划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公共

学位课

S19999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3621考试必修
S1999903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考试
S1999904-X研究生外语12041,2考试
学位

基础课

S2060101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5431考试必修
S206010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5431考试
S206010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3621考试
学位

专业课

S3080101生物教学论专题研究3621考试必修
S2080201现代生物学进展3621考试
S3080103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与研究3622考试

专业

选修课

S5080101现代生命科学导论3622考查至少选修

2门4学分

S5080102

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3622考查
S5080103

生物教学设计理论与案例分析3623考查
S5080104

生物教学改革与实践专题3623考查
S5080105

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3623考查
公共 选修课

按“每年研究生部列出的公共选修课”中修读2或3

考查至少选修

2学分

必修

环节

S7999901实践活动14或5

考试必修
S7999902文献阅读报告

(不少于2篇)

11-3考试
S7999903学位论文36考试
补修

课程

S6080101微生物学54/1考查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至少补修2门

不计学分

S6080102分子生物学54/2考查
应修总学分至少修满32学分

六、学术活动与科学研究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术热情,扩展学术视野,启发学术思维,锻炼学术能力。硕士研究生选听学术报告至少10次,按《长春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暂行办法》通过考核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有长春师范学院为署名单位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一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

七、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的学位伦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一年,硕士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保证足够的论文工作时间。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有所创新,有学术价值、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新的见解。导师和指导小组要加强对研究生选题的指导。

2.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应在第3学期进行,开题报告论证会由学科教研组组织根据“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审核标准”进行评审。开题通过,记1学分。

3.论文撰写

论文开题结束后,研究生应根据论文工作计划,定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以取得指导和帮助,为学位论文的完成奠定基础。研究生与导师应对论文的最终质量共同负责。要增强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观念和精品意识,保证用于论文指导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4.论文评阅与答辩

评阅和答辩实行单项打分。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实行预答辩制度和“双盲”评定。只有通过预答辩和“双盲”评定,才能进行正式答辩。

八、须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必读书目

[1]崔鸿.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芳宇.生物新课程教学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周续莲.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程.阳光出版社 ,2010.

[4]朱立祥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郭永峰.生物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概论.科学出版社,2009.

[6]胡玉华.生物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胡继飞等.创新生物教学方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郑晓蕙.生物学实验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鲁亚平.生物教学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10]王永胜.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选读书目

[1]达兹因克里维奇.细胞术方法精要.科学出版社,2012.

[2]张文华.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余自强.生物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付必谦.生态学实验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6.

[5]李世明.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6.

[6]胡继飞等.生物教育科研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7]刘佳佳等.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杨群.分子古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3.

[9]赵锡鑫.生物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微生物生態研究会.微生物の生態 / 1 / 方をめぐって.東京大学出版会,1975.

3.期刊

[1]人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现代教育论丛,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3]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

[4]教育研究与实验,华中师范大学

[5]外国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6]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

[7]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

[8]生物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

[9]中国高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10]学科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

九、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

(一)学位基础课

同“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学位基础课课程简介与参考书目。

(二)学位专业课

生物教学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本课程内容以当前生物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为重点,以专题的形式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生物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实践有一个较为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内容包括:生物课程的历史发展与启示、生物课程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物课程目标与科学素质的培养、生物课程内容的改革、生物课程编制与科学探究学习、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生物课程的评价、生物教材的选择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生物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国内外生物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明确生物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任务以及当前生物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并进行实践研究。

参考书目

1.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周美珍,《生物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陆建身,《生物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胡继飞、郑晓蕙,《生物学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陈培瑞,《教育大视野》,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施良方,《教学理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7.国家教育发展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动向和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基础教育发展中心,《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9.基础教育发展中心,《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10.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李香敏,《多媒体教学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基础教育发展中心,《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现代生物学专题内容简介本课程根据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特点,重点介绍了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分子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以及环境生物学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突出反映了现代生命科学中一些理论、观念、学术思想的更新,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及趋势。
参考书目1.张自立、彭永康,《现代生命科学进展》,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与研究

内容简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在我国中学开设生物实验课的目的和意义,了解选择中学生物实验内容的原则,掌握中学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掌握如何开展中学生物实验课、进行中学生物实验课的条件等,了解国外中学生物实验课的开展方式。

本课程要求学生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物学教学论的有关原理,分析和研究如何开展中学生物实验课,并能够设计和组织中学生物实验课的教研活动,培养从事中学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能力。

参考书目1.陈继贞,《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陈德海,《现代植物生物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孙虎山,《动物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邹移海,《实验动物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王永胜,《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6.王永胜,《中学生物学实验技能》,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三)专业选修课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内容简介本课程重点介绍现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研究方法,以及重要学科分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内容,强调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发展的影响、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等)的交叉渗透、相互影响和取得的新进展,以及由此提出的新的问题。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现代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掌握进一步学习生命科学的必要基础知识、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热点和重点课题、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脉络,增进对生命科学的了解,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期望有志于从事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同学,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加入到探索生命奥秘的队伍中来。
参考书目1.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组,《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吴敏、黄诗笺,《生命科学导论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黄诗笺,《现代生命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内容简介本课程以生物科学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的科学事件为主线,使学生对历史上重大科学事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对科学来源于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断探索,有着进一步的认识,并从中了解到生物科学思想的发展历程,领悟到生物科学精神之真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形成一个生物科学发展体系框架,强调生物科学史为生物科学教学和培养人服务的宗旨,突出生物科学是在生物科学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参考书目1.王永胜等,《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汪子春等,《世界生物学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玛格纳(Magner,L. N.)著,李难等译,《生命科学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生物教学设计理论与案例分析内容简介本课程着重研讨生物教学设计的理论及实践,在学习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强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教学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特别强调学生亲身参加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讨论、研究和实践等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当代生物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掌握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并能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进一步增强他们教学工作的理论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书目1.王永胜,《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毕润成、张海珠,《生物学教学设计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生物教学改革与实践专题

内容简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实验研究和讨论、自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理解在我国当前进行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掌握当前我国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了解国外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最新进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和组织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能力。学会将基本的教育学、生物教学论的原理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实践。
参考书目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简介本课程讲授双语教学理论,如双语教学的概念、原则、模式及我国当前双语教学的现状,探讨适合我国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探究中学双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分析双语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双语教学及管理能力。

参考书目1.王斌华,《双语教学的回眸与前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中学生物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档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生物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