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机座、端盖及轴承检修要求
1.1.1 机座及端盖应清扫干净,并消除裂纹与缺陷,油堵、、防护网罩须安装牢固,各螺孔丝扣良好,电机编号应正确、清晰。
1.1.2 轴承检修 按滚动轴承检修要求办理。
1.2 电机导线检修要求
1.2.1 导线的绝缘不得有油浸变质、老化、膨胀及机械损伤,部分破损者允许包扎使用,但内绝缘损坏严重时应更换。
1.2.2 导线有效导电面积减少不许超过10%。
1.2.3 接线端子应光滑、平整、搪锡完好、均匀,不许有裂纹、松动或过热变色。
1.2.4 导线应绑扎牢固、排列整齐,导线间、导线与机座间不许有摩擦和挤压。
1.3 磁极检修要求
1.3.1 铁芯与机座、绕组与铁芯之间应紧固、密实、无毛刺。
1.3.2 磁极绕组的外包绝缘不许有破损、烧伤或过热变色。绕组引出线端子不许有裂纹,表面应光滑、平整、搪锡完好、均匀。
1.3.3 磁极极性应正确。
1.3.4 各绕组内阻值〔换算到出厂测量温度条件下〕与生产厂的规定值或出厂值相比较,误差不超过10%。
1.4 刷架装置检修要求
1.4.1 刷架不许有裂纹、烧损及变形,紧固须良好,连线应规则、牢固。无破损。
1.4.2 刷架的压合机构动作应灵活。刷盒不得有严重烧伤或变形,压指不许有裂纹破损。
1.4.3 电刷在刷盒中应能上下自由移动,其长度架修机车不小于原形尺寸的2/3,运用机车不小于原形尺寸的1/2。电刷导电截面损失不得超过10%。刷辫不许松弛过热变色,截面损失不得超过10%。
1.5 电枢检修要求
1.5.1 油封、槽楔、风扇、均衡块、铁芯、前后支架及绕组元件等不许有裂纹、损伤、变形和松动,各部绝缘不许老化。
1.5.2 扎线不许有松脱、开焊及机械损坏,扣片无折断,无纬带不许有起层和击穿痕迹。定修机车允许扎线或无纬带有不影响安全运用、且宽度不超过总宽度10%的局部损伤。
1.5.3 电枢轴的轴颈表面允许有不超过有效接触面积15%的轻微拉伤,轴伸不得有裂纹。
1.5.4 均衡块丢失、松动或空转时轴承端盖径向跳动量超过0.10mm的电机电枢应作动平衡试验,其不平衡量应符合原设计标准。容量不足10kw的电枢可只进行静平衡试验。
1.5.5 换向器前端云母环密封应良好,压紧圈及螺栓不许裂纹、松弛。
1.5.6 换向器表面不许有片及严重的烧损或拉伤,磨耗深度架修机车不超过0.2mm,定修机车不超过0.5mm。
1.5.7 换向器车削后,表面光洁度应达到△6,云母槽按规定下刻、倒角并消除毛刺。
1.5.8 升高片处不许有开焊、甩锡、过热变色。各片间电压降与平均值之差不超过平均值的20%。允许用片间电阻法进行测量,但其要求应不低于片间电压降法的水平。
1.6 电机绝缘要求
1.6.1 绝缘不许有老化、破损。
1.6.2 用500V兆欧表在常温下测量绝缘电阻不得低于下列值:
电枢绕组对地1兆欧、磁极绕组对地5兆欧、刷架装置对地10兆欧、相互之间5兆欧、组装后电机整体对地0.5兆欧。
1.7 电机组装要求
1.7.1 电机内部、外部须清洁整齐,标记正确、清晰,导线卡子、接线端子及端子盒等应完整。
1.7.2 各螺栓无松动,防缓件作用良好。油嘴不许松动、破损,油路畅通。
1.7.3 刷盒与换向器轴线的不平行度、倾斜度均不得大于1mm,电刷须全部置于换向器工作面上。
1.7.4 同一电机应使用同一牌号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接触面积不得少于电刷截面的75%。同一电机各电刷压力差不得大于20%。
1.8 电机试验要求
1.8.1 耐压试验。绕组对机壳及各绕组相互间承受50Hz正弦交流电,试验1min,应无击穿,闪络现象。试验电压值:容量不超过1kw的电机为500V,容量超过1kw的电机为1000V。
1.8.2 空转试验。解体检修过的电机须在额定转速下连线运转1小时。运转中不许有异音、甩油,轴承温升不超过40℃。
1.8.3 换向试验。电机在热态下其额定工况和使用工况的火花等级不得超过1级。
1.8.4 超速试验。重绑扎线的电枢在1.2倍额定转速下运转2min,不得发生损坏和剩余变形。
1.8.5 匝间耐压试验。处理电枢绕组后,电机在热态下通以1.1倍额定电压运转15min,电枢绕组匝间不得发生击穿、闪络现象。
2 电器及电线路
2.1 电器及电线路检修的一般要求
2.1.1 导线不许有过热、烧损、绝缘老化现象,线芯或编制线断股不得超过总数的10%。
2.1.2 电器各部件应安装正确,表面清洁,绝缘性能良好,零部件完整齐全。
2.1.3 紧固件齐全,紧固状态良好。
2.1.4 风路、油路畅通,弹簧性能良好,橡胶件无老化变质。
2.1.5 运动件须动作灵活、正确,无卡滞。
2.1.6 标牌及符号齐全、完整、清晰、正确。
2.1.7 绝缘电阻测量。额定工作电压不足50V的用250V兆欧表,50V至500V的用500V兆欧表测量。
2.1.8 耐压试验。凡电器绝缘经过修复或更换的,须进行50Hz正弦交流电对地及相互间的耐压试验,1min内应无击穿、闪络现象。试验电压:额定电压110V的电器为1000V,额定电压36V以下的电器为350V〔参看电气装车试验技术条件中的有关规定〕。
2.1.9 直流电阻值测量。各种电器的操作线圈的电阻值与出厂值比较,误差不得超过其出厂值的10%。
2.1.10 电器测量值的测量与整定
2.1.10.1 各种电器检修后要按规定进行动作值的测量与整定。
2.1.10.2 各种电器的操作线圈在0.7倍额定电压时应能可靠的动作,其释放电压应不小于额定电压的5%。柴油机起动时工作的电器,其释放电压应不大于0.3倍额定电压。
2.1.10.3 电空阀和风压继电器气密试验。在最大工作风压下〔额定风压5kg/cm2时为1.3倍,额定风压9kg/cm2时为1.1倍〕无泄漏。电空阀在3.75kg/cm2风压下应能可靠动作。
2.1.10.4 保护电器各动作参数整定合格后,其可调部分应进行封定。
2.1.11 各电器及电线路装车后须动作正确,作用可靠。
2.2有触点电器检修要求
2.2.1 触头〔包括触指及触片,以下同〕不许有裂纹、变形、过热和烧损。无限度规定的触头接触部分的厚度,架修机车不少于原形尺寸的2/3。定修机车不少于原形尺寸的1/2。
2.2.2 触头嵌片不许有开焊、裂纹、剥离和烧损,厚度无限度规定的应不少于原形尺寸的1/2。
2.2.3 对主、辅触头,有开闭配合要求的电器,其开闭顺序及开闭角度应符合规定。
2.2.4 触头动作应灵活、准确、可靠。同步驱动的多个组合触头,其闭合或断开的非同步差值不大于1mm,但主、辅触头之间的非同步差值,在保证各自的开距、超程下可不作要求。
2.2.5 灭弧线圈须安装牢固,不许有裂纹、断路和短路。
2.2.6 导弧角表面应清洁,不许有裂纹、变形,并不得与灭弧室壁相碰。
2.2.7 灭弧室应安装正确,不许有裂纹和严重缺损,壁板应清洁,灭弧板〔栅〕应齐全、清洁、完整,导磁板、挂钩、搭扣〔卡箍〕等应齐全、作用良好。
2.2.8 转轴、轴销、杆件、鼓轮、凸轮、棘轮、齿轮以及支承件不许有裂纹、破损、变形和过量磨耗。传动齿轮啮合良好、安装牢固、无卡滞,齿面磨耗不得超过原形的1/3。
2.2.9 机械联锁控制顺序正确,闭锁可靠。
2.2.10 线圈不得短路、断路,绝缘应良好,无老化。
2.2.11 衔铁及电空阀杆动作灵活、无卡滞。
2.3 无触点电器检修要求
2.3.1 晶体管元件组装前应经高温储存后立即测试筛选。测定的参数应达到有关标准,并符合电器的性能要求。
2.3.2 电路板上的元件焊点应光滑、牢固、凸起2mm左右,不许有虚焊或短路及金属箔脱离板基现象。
2.3.3 各电阻、电容等其它电器元件须完整、安装牢固、作用良好,附加的卡夹应齐全、可靠。接插件应接插可靠,锁紧装置作用良好。
2.3.4 整机或电子组件应在常温和工作温度条件下整定各性能参数,并达到规定的要求,整定后须作好封闭或标记。
2.4 电阻、电容、分流器检修要求
2.4.1 带状电阻不许有短路和断裂,接头、抽头须焊接牢固,其导电截面缺损不得超过原形尺寸的10%。
2.4.2 绕线电阻不许有短路、断路,管形电阻导电部位的外包珐琅不得严重缺损。
2.4.3 可调电阻的活动头须接触可靠,定位牢固,电阻值整定后要在该位置做好标记。
2.4.4 瓷管、瓷架应齐全,不许有断裂和严重缺损。
2.4.5 电容器不许有短路,内部引线不得断路,绝缘子应完整,接线良好。
2.4.6 分流器不许有断片、裂纹和开焊。
2.5 插头、插座和端子排检修要求
2.5.1 插头及插座应完整,插接牢固、簧片弹力正常,插针〔或片〕不许有过热、断裂,定位及锁扣装置须作用可靠,卡箍及防尘罩应齐全、完整。
2.5.2 插头及插座的绝缘件应完整,不许有烧伤,插针〔或片〕与导线焊接须良好,断股超过总数10%时应剪掉重焊。
2.5.3 端子排的螺栓、垫圈及连接片应齐全,接线牢固。
2.5.4 端子排接线应符合图纸规定,排列整齐,无绝缘隔板的接线柱相邻的接线端子不得压迫隔板,隔板缺损不得超过原面积的30%。
2.6 开关和熔断器检修要求
2.6.1 按钮开关、转换开关、自动脱扣开关及脚踏开关须动作灵活、无卡滞,位置指示正确,自复、定位作用良好,各绝缘件不得烧损。
2.6.2 各触头及触指通、断作用应可靠,不许有断裂与变形,其磨耗与烧蚀厚度不得超过原形尺寸的1/5。
2.6.3 刀开关须动作灵活,动刀片与刀夹接触密贴,接触线长度〔或接触面面积〕应在80%以上,加紧力适当。刀片的缺损沿宽度不超过原形尺寸的10%,沿厚度不超过原形尺寸的1/3。
2.6.4 熔断器熔体型号、容量及自动脱扣开关动作值须符合规定,熔断器及座〔或夹片〕应完好。
2.7 灯具及电炉检修要求
2.7.1 前后照灯、照明灯、信号灯等灯具及附件齐全,安装牢固,光照良好、显示正确。
2.7.2 前后照灯应聚焦良好,照射方向正确,反射镜无污损,触发装置作用可靠。
2.7.3 车体外部的灯具有防护罩的,其密封状态应良好。
2.7.4 电炉应配件齐全,瓷盘完整,发热效能正常,防护装置良好。
2.8 绝缘导线检修要求
2.8.1 导线的绝缘层及护套局部过热烧焦、老化变硬、油浸粘软或机械损伤时允许进行包扎处理。
2.8.2 线号应齐全、清晰、排列整齐,便于查看。
2.8.3 线束及导线的固定装置或线卡应完好,并绑扎整齐。
2.8.4 接线端子与导线的连接应良好,线芯断股超过总数的10%时要剪掉重接,其长度应保持在对应连接点间直线距离的110~130%,导线与接线柱间不得拉紧。
2.9 线管及线盒检修要求
2.9.1 线管及线盒应完好、安装牢固。
2.9.2 管口防护装置应齐全、完整。
2.9.3 线盒内应清洁。干燥,导线摆放整齐。
2.9.4 加装改造的电器及电线路须符合上述所有的有关规定,配线应标注线号,并尽量纳入机车的线束、线管或线盒内,布线图要记入机车履历薄内。
2.10 微机控制装置〔包括微机显示屏〕检修要求
微机控制装置〔包括微机显示屏〕无需检修。但电气系统检修前,应将微机控制机箱的A、B插头及微机显示屏的插头拔下,处理好〔防止进灰尘、潮气等〕,特别注意微机显示屏的液晶表面不得与硬物相碰。建议先将其保管起来,待电气系统检修完须通电时再安装上。
2.11 蓄电池检修要求
2.11.1 检修过程中,应防止蓄电池短路。
2.11.2蓄电池应保持在清洁、干燥及通风处,环境温度应在5~35℃之间。避免阳光照射,要远离热源1m以上。
2.11.3 蓄电池排气孔应保持畅通,经常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蓄电池组的连接线是否接触良好,如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
2.11.4 蓄电池存储超过3个月,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补充充电:充电以恒压限流〔0.1~0.2C10A〕方法充电,25℃时的充电电压为2.350.01V/只,温度在10~30℃范围内,均可在此电压下运行。当温度高于30℃时,应进行温度校正,校正系数为3mv/℃/只。充电末期,充电电流降为30.2A,且连续3小时无变化,表明蓄电池已充足电。
2.11.5 蓄电池放电后要立即充电,防止极板硫酸盐化。切忌将安全阀取下。
2.11.6 擦拭蓄电池表明时,应用肥皂水,棉布清洁巾清洗,避免使用有机溶剂擦拭,以免损坏蓄电池槽与盖子,不可用化纤类清洁布,以免产生静电。
2.11.7 不可将不同容量、不同生产厂家的蓄电池一起连接使用。
2.12 仪表检修要求
2.12.1 各种仪表检修及定期检验应严格执行国家计量管理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
2.12.2 机车仪表定期检验应结合机车定期修理进行,风压表的检验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其它机械仪表和电气仪表一般不超过6个月。
2.12.3 仪表外壳及玻璃罩应完整、严密、清洁,刻度盘上刻度和字迹须清晰。
2.12.4 指针在全量程范围内移动时应无磨擦及阻滞现象。
2.12.5 仪表的误差不得超过本身精度等级所允许的范围。
2.12.6 带传感器的仪表,仪表和传感器应一起校验。传感器〔包括供微机采样的传感器〕对地绝缘应良好,用500V兆欧表测量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低于1兆欧。带稳压器的仪表,其稳压值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2.12.7 检修、校验后的仪表应注明检验单位与日期,并打好封印。
2.12.8 仪表向机车上安装必须牢固、正确,管路无泄漏,并照明良好。
2.13 电气部分段修限度表〔电机、电器〕
限度 | ||||
序号 | 名称 | 原形 | 架修 | 定修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43 144 137 138 | ZQF-38A型起动发电机 主磁极内孔尺寸 换向极内孔尺寸 组装后换向器工作表面跳动量 组装后换向器云母槽下刻深度 刷盒与换向器工作表面距离 组装后换向器直径 云母片厚 电刷压力〔N〕 3E313轴承径向间隙 主 控 制 器 触头开距 触头超程 触头压力〔克〕 CZT-20型直流接触器 主、辅触头开距 主、辅触头超程 主触头终压力〔N〕 辅助触头终压力〔N〕 CZT-100型直流接触器 主、辅触头开距 主、辅触头超程 主触头终压力〔N〕 辅助触头终压力〔N〕 | 265.9~266.2 271.9~272.45 0~0.05 1.3~1.7 3±1 190 0.8 22.4±4.48 0.025~0.051 >4.0 >0.5 >100 ≥3.5 ≥2.0 3.3±0.33 1.2±0.12 ≥8.0 ≥2.5 41.6±4.16 1.25±0.125 | - - 0.06 >1.0 2.0~4.0 >175 - >20 0.16 >4.0 >0.5 >100 ≥3.5 ≥2.0 3.63 1.32 ≥8.0 ≥2.5 45.8 1.38 | - - 0.08 >0.8 >2,<4 - - - 0.18 - - - - - - - - - - - |
中修限度 | |||
序号 | 名称 | 原形 | |
1 2 3 4 | ZQF-46A1型起动发电机 主极铁心内径 换向极铁心内径 组装后换向器工作表面跳动量 换向器云母槽下刻深度 刷盒与换向器工作面距离 换向器工作面直径 电刷压力〔N〕 主 控 制 器 触头开距 触头超程 触头压力〔克〕 CZT-20型直流接触器 主、辅触头开距 主、辅触头超程 主触头终压力〔N〕 辅助触头终压力〔N〕 CZ28-315T/10型直流接触器 主触头开距 辅触头开距 主触头超程 辅触头超程 主触头初压力〔N〕 辅触头初压力〔N〕 主触头终压力〔N〕 辅触头终压力〔N〕 | 322 -0.6+0.3 334±0.3 0~0.03 1~1.5 3±1 260 0+1.5 37±4 >4.0 >0.5 >100 ≥3.5 ≥2.0 3.3±0.33 1.2±0.12 ≥16 ≥4 ≥4.5 ≥1.5 ≥35 ≥0.41 ≥50 ≥0.5 | 322 -0.6+0.3 334±0.3 0.06 0.8~1.5 2.0~4.0 >242 32~41 >4.0 >0.5 >100 ≥3.5 ≥2.0 3.63 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