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心理学》课程标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0:44:10
文档

《心理学》课程标准

《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心理学课程代码:020403课程类型:公共课学时/学分:66/4.5适用专业:美术教育专业修订时间:2012年3月5日课程负责人:郑军课标审批人:李秀梅课程团队:姜晓燕、陈瑶、王学坚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心理学》课程是师范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是教育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基于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培养其组织和实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从教能力。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见习等方式,使学生了
推荐度:
导读《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心理学课程代码:020403课程类型:公共课学时/学分:66/4.5适用专业:美术教育专业修订时间:2012年3月5日课程负责人:郑军课标审批人:李秀梅课程团队:姜晓燕、陈瑶、王学坚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心理学》课程是师范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是教育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基于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培养其组织和实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从教能力。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见习等方式,使学生了
《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心理学课程代码:020403

课程类型:公共课学时/学分:66/4.5

适用专业:美术教育专业修订时间:2012年3月5日

课程负责人:郑军课标审批人:李秀梅
课程团队:姜晓燕、陈瑶、王学坚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心理学》课程是师范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是教育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基于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培养其组织和实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从教能力。

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见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熟知小学儿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小学儿童心理学知识,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小学儿童、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2.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基础为主线,以学生已有的日常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背景,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出发,关注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联系,强化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服务今后教育教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儿童心理现象,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科学的基础。

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理解、掌握并会结合实际科学解释和应用心理学中的主要术语、概念、观点和基本原理,又能在学习中通过谈话、小组讨论、实践探究等形式,科学地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了解并解释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具备教育反思的基本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增强对专业的情感,对儿童的了解与热爱,逐步形成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本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小学儿童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用理论来解释和解决儿童心理发展的问题的能力;以应用为目标,学生学习从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索和学习心理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⑵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并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⑶ 了解心理产生的生理、心理基础,提出教育的心理学依据,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心理学和心理现象以及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

2.能力目标

⑴能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小学儿童心理特点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学习相关教育学科知识的兴趣,增强对专业的情感,对教育对象的了解与热爱,逐步形成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积极参与心理与教育活动的动机与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⑵热爱中小学教育事业,热爱儿童,具有与儿童一起活动、分享的童心与爱心;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尊重他人、善于合作、不断进取的态度。

四、课程内容标准

章节学习目标课程内容
第1章

绪论

1.知识目标

⑴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教程的内容》和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

⑵ 理解理解心理学的任务。

⑶ 掌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的概念,重点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的实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教育、教学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3.素质目标

树立为小学教育服务的思想。

理论教学内容

⑴ 心理学概念

⑵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⑶ 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⑷ 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

⑸ 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第2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感知觉的特性及其规律;注意的品质;注意的种类;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⑵ 理解感知觉的作用;小学儿童管理的培养。

⑶ 掌握注意、感知觉、观察的概念;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能力的发展。

3.素质目标

培养儿童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

1.理论教学内容

⑴ 注意的概念、种类

⑵ 感觉、知觉的概念、种类

⑶ 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规律及其运用

⑷ 小学儿童感觉、知觉的特点、规律及其运用

⑸ 小学儿童观察力的途径和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⑴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⑵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月明星稀

⑶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立体几何图形

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若是低年级教师,根据学生注意的特点如何组织教学

第3章

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记忆的种类和记忆过程。

⑵ 理解记忆的概念、种类和记忆过程;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的概念。

⑶ 掌握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以及运用记忆过程的规律提高小学儿童记忆的效率。

2.能力目标

理解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懂得培养小学儿童想象力的方法。。

3.素质目标

培养儿童良好的记忆力跟想象力

1.理论教学内容

⑴ 记忆的概念、种类和记忆过程

⑵ 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的概念

⑶ 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⑷ 运用记忆过程的规律提高小学儿童记忆的效率

⑸ 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⑹ 培养小学儿童想象力的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⑴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记忆三阶段示意图 

⑵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再造想象 

⑶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创造想象

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青梅竹马

第4章

小学儿童的思维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思维的品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⑵ 理解思维的概念、种类。

⑶ 掌握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培养小学儿童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

2.能力目标

掌握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培养小学儿童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

3.素质目标

培养儿童良好的创造力,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活动。

1.理论教学内容

⑴ 思维

⑵ 思维过程

⑶ 思维形式

⑷ 创造性思维 

⑸ 小学儿童的思维

⑹ 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内容

⑴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一针见血

⑵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只有头没有尾巴

⑶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如何帮助小学生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第5章

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情感的种类;意志行动中的主要心理成分。

⑵ 理解情感的概念、种类、作用;意志的概念,意志与情感、认识的关系。

⑶ 掌握小学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情感;小学儿童意志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意志力的培养。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情感的特点,并能根据其特点实施相应的措施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情感。自觉情绪情感。增强抗挫折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⑴ 情绪情感的含义

⑵ 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⑶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⑷ 小学儿童的情感及其培养 

⑸ 意志的概述

⑹ 小学儿童的意志及其培养 

2.实践教学内容

⑴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绿水青山带笑颜

⑵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7-12岁拒绝上学

⑶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前怕狼后怕虎 

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遇到挫折如何处理

第6章

小学儿童的品德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品德的结构。

⑵ 理解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的特点。

⑶ 掌握品德教育中运用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的特点,培养品德教育中运用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能力。

3.素质目标

明确品德的发展对其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重视小学儿童品德教育的观念。

1.理论教学内容

⑴ 品德

⑵ 品德的结构 

⑶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⑷ 小学儿童品德教育中的几种心理学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⑴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5、7、9岁儿童打碎杯子的故事

⑵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小明打碎花瓶却说不是自己打碎的 

⑶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五年级的豆豆喜欢上打游戏,经常逃课

第7章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和班级人际关系及心理因素;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⑵ 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

⑶ 掌握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特点、在集体中的地位、小团体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指导小学儿童改善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3.素质目标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理论教学内容

⑴ 人际关系的概念 

⑵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

⑶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调节 

2.实践教学内容

⑴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远亲不如近邻 

⑵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⑶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目前的教学模式不足之处在哪里

第8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个性的结构、特性及需要和兴趣的种类。

⑵ 理解理解个性、需要、动机、兴趣、志向、和价值观的概念。

⑶ 掌握小学儿童的需要、兴趣等的发展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懂得如何引导和培养小学儿童的需要。

3.素质目标

根据个性特点和结构主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1.理论教学内容

⑴ 个性的概述

⑵ 个性的结构

⑶ 小学儿童的需要 

⑷ 小学儿童的兴趣 

⑸ 小学儿童的志向和价值观 

2.实践教学内容

⑴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浪子回头金不换

⑵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匹格马利翁效应 

第9章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如何通过学习和交往活动,提高小学儿童的自我认识能力和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

⑵ 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⑶ 掌握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交往活动,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3.素质目标

让学生学会调节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使自己的个性获得健康的发展。

1.理论教学内容

⑴ 自我意识的概述

⑵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⑶ 提高自我评价水平,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2.实践教学内容

⑴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社会视角转换 

⑵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自我评价过低儿童的指导

第10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小学儿童的气质、能力、性格的方法和技能。

⑵ 理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概念和基本含义。

⑶ 掌握小学儿童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及性格发展的特征。

2.能力目标

让学生深刻了解影响气质、能力、性格形成发展的诸因素,在个性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并根据它们发展的规律创造条件、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素质目标

树立对学生全体负责和因材施教的思想。

1.理论教学内容

⑴ 气质、能力、性格的概念 

⑵ 小学儿童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⑶ 小学儿童能力的培养 

⑷ 气质的了解与个别施教 

⑸ 小学儿童性格的发展 

⑹ 小学儿童性格的培养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⑴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勤能补拙 

⑵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张小虎 

⑶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文文和晶晶 

第11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⑵ 理解儿童发展和年龄特征的概念。

⑶ 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能力目标

明确遗传与成熟、环境与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3.素质目标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理论教学内容

⑴ 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⑵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⑶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⑷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  

五、学时分配表

《心理学》总课时66学时,理论60学时,实践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课程内容总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1第1章 绪论

66    0
2第2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

880
3第3章 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

880
4第4章 小学儿童的思维

862
5第5章 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

642
6第6章 小学儿童的品德

422
7第7章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660
8第8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660
9第9章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440
10第10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

880
11第11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220
合计66606
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

采用“一体两翼递进式五步”的教学模式。

“一体“即培养理论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小学教师为主体”。

“两翼”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

“递进式五步骤”指的是从小学儿童心理现象案例导入到运用小学心理学理论解决小学教育工作实际问题五步骤。

2.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配合问答、演示、讨论、教学实践、活动分析、课前阅读和网络信息查询等多种教学形式。有些教学方法颇具特色,如讨论法、案例法、和现场教学法。 

⑴讨论法

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约5-10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进行演讲,教师给予点评,以提高学生理解水平和表达能力,体现师范性特点。 

⑵讲授法

为学生讲解学前心理学概念、规律、心理发展,帮助学生分析小学的教学活动,要求从目标、准备、过程作出评价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的基础知识。  

⑶ 案例法

就教育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或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从小学心理学视角进行分析思考,形成多视角学前心理学观念,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⑷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学校内部实训室进行的模拟教学,另一种是将课堂搬到小学,通过小学跟高职结合的途径,高效合理的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将一定课时比例的小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课堂搬到小学,通过教师与学生同时面对真实的小学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小学儿童活动设计和实施的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纸上谈兵”“模拟训练”等传统的教学方式。

3.学习指导

针对《心理学教程》突出的应用性课程,在《心理学教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心理学教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准确理解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

⑵善于小组合作学习,主动运用小学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

七、教学考核与评价

1.考核方式

《心理学》是理论考试课,考核方式将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进行。形成性评价重点考核学生的平时作业、出勤率、课堂表现、阶段测试,自主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方面的情况,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⑴终结性评价

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⑵阶段性评价

即阶段测试,占总成绩10%。

⑶形成性评价

重点考核学生的平时作业、出勤率、课堂表现、自主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方面的情况,占总成绩的20%。

2.考核要点

按照本课程要求的学习目标进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跟基本原理的

掌握以及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分析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八、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校内实训条件

序号校内实训(实验)室名称实训(实验)项目
1微格实训室模拟教学
2现场教学模拟实验室现场教学
2.校外实训条件

序号校外实训基地名称实训项目
1黑龙江垦区九大分局小学见习、实习、就业
2哈尔滨市万邦小学见习、实习、就业
3.图文信息资源

⑴ 选用教材

① 王振宇,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第1版

②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第2版

⑵ 教辅材料

①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6,第1版。

② 教育理论与实践,国内刊号CN14-1027/G4,国际刊号ISSN 1004-633X

③ 外国中小学教育,国际刊号ISSN 1007-8495,国内刊号CN 31-1037/G4

4.网络媒体资源

⑴ 网络教学资源

①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精品课程网 http://jpkc.nkzy.com

②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www.edudown.net/

⑵ 媒体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

结合教学内容自制的小学儿童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课件

文档

《心理学》课程标准

《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心理学课程代码:020403课程类型:公共课学时/学分:66/4.5适用专业:美术教育专业修订时间:2012年3月5日课程负责人:郑军课标审批人:李秀梅课程团队:姜晓燕、陈瑶、王学坚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心理学》课程是师范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是教育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基于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培养其组织和实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从教能力。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见习等方式,使学生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