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要求
粘土的塑性指数一般10~12(76g平衡锥测定),粉碎后土中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选用。
碎石保证洁净、干燥,石料强度等级不低于3级,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颗粒形状具有棱角,接近立方体,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针片状颗粒含量控制在20%以内。
水应洁净,无污染,未经监理人批准的水源不得使用。
(2)泥结碎石道路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施工测量→路槽开挖→12cm厚泥结碎石面层→粗砂磨耗层3cm→养护
(3)泥结碎石道路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
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复的施工控制网进行施工放样,放出道路中心线、路肩线,并设置一个控制桩,桩上标明桩号及高程。为确保测放无误,转折点处的路中心桩需进行坐标复测。
2)、试验路段
为了保证防汛道路的施工质量,在泥结碎石道路施工前,进行防汛道路的碾压工艺试验,即试验路段,试验路段在防汛道路范围内进行,首先选定长度不小于100m的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试验,通过试验路段,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检验采用的机械能否满足备料、运输、摊铺、拌和、压实的要求和工作效率,以及施工组织的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在做好路槽基础上,进行泥结碎石面层(路拌法)试验。先虚铺碎石,把粘土筛过后按不同用量分段均匀地撒铺在碎石上,然后洒水拌和(洒一遍、拌一遍)用人工配合拖拉机犁拌进行拌和直至粘土成浆并与碎石粘结混合为止。经过人工整平后用轻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同时派人跟碾洒水,待表面提出一层浆后停止;经过一段时间后,用中型压路机进行收浆碾压,然后加撒进行收浆碾压,加撒嵌缝料后再压至表面稳定不出现轮迹为止。
试验时将100m长的试验路段划分为30m左右的3段场地,分别按压实系数1.1、1.2、1.3在3段试验场地内铺料, 每个试验小块,按预定的计划、规定的操作要求,碾压至某一遍数后,相应在填筑面上取样做密度试验;每个试验小块,每次的取样数应达12个,采用挖坑灌砂法(或监理批准的其他方法)取样,测定干密度值;测定压实后面层厚度,并观察压实后泥结碎石面层底部孔隙情况等,并作记录;试验完成后,应及时将试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干密度值与压实遍数的关系曲线等。
在防汛道路大面积施工之前完成试验路段,试验时采用的机具与施工时使用机具的类型、型号相同,试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并做好记录(如粘土用量、洒水量、碾压遍数、松铺厚度等)。
试验路段完成后要及时将试验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并绘制成果图表,编写试验报告,以确定合理的施工压实方法、碾压遍数、粘土用量、碎石的松铺厚度等参数作为施工时控制的依据。
3)、泥结碎石面层施工(拌和法)
在路面整平压实后铺设泥结碎石面层(设计厚度12cm),泥结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为细粒土与碎石的比例未3:7。
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8cm,强度等级不低于3级,粘土塑性指数10~12,用土量不超过碎石的15%(按重量计)。结合本标段的施工条件,泥结碎石面层采用拌和法施工。
在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基础上铺筑泥结碎石面层,其施工顺序为:备料→铺撒碎石、粘土→洒水、拌和→整形→碾压→加撒嵌缝石屑→碾压。
a.备料
碎石:按计算后的用量可直接堆置在已验收过的路基上, 按设计厚度和运输车辆的装载量,计算每车碎石的卸放间隔距离,并标出卸放位置。
粘土:本着“就近取土、综合平衡、方便施工”的原则,进行粘土土料调配。由于本标段筑堤土料以粘土为主,其粘土质量符合泥结石路面设计要求,
b.铺撒碎石、粘土
在压实的路基上按松铺厚度(压实厚度的1.2倍)摊铺碎石,碎石大小颗粒均匀分布,厚度一致。按试验确定的粘土用量,将粘土均匀摊铺在碎石层面上。
c. 洒水、拌和
先泼一部分水,拌一遍后再泼水,要均匀泼透,用拖拉机犁拌,可用齿耙、铁铲等工具由人工进行拌和。用拖拉机犁拌时,第一遍由内向外侧翻拌,第二遍由两侧向内侧翻拌,翻拌遍数由试验确定,以粘土翻拌成浆并与碎石粘结在一起为止。人工拌和时用齿耙、铁铲等工具将粘土和碎石拌和均匀,粘土拌成浆且与碎石粘结混合为止。
d. 整形
用人工配合机械将路面整平,使其符合纵横平整度和坡降要求。
e.碾压
整型后即用轻型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派专人跟碾洒水,使泥浆上冒,表面有一层泥浆后即停止碾压;经过几小时或一二天后,用中型压路机进行收浆碾压,然后加撒进行收浆碾压,加撒嵌缝料,压至表面稳定不出现轮迹为止。
泥结碎石路面完成并验收达标后对路肩进行培土保护,并压实。
(4)粗砂磨耗层
粗砂磨耗层厚3cm,摊铺后压实,路面横向坡度2%。
6.5.3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
1、对原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使用。
2、加强质量监督,落实内部“三检质”,严格控制各道施工工序。
3、碎石垫层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能铺筑泥结碎石面层材料。
4、在铺筑泥结碎石面层前,必须将垫层上的杂物等全部清除。
5、整平和整型达到要求后,按试验路段所确定的压实工艺,在全宽范围内均匀地压实,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
6、每一个施工作业面完成后,须按批准的方法做密实度试验。达不到要求的,须重新碾压、整型及整修,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7、凡机械不能作业的地方,须采用人工进行夯实。
8、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9、两个作业段衔接处,第一段留下5~8m 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的未压实部分与第二段一起碾压。
10、路面所用材料(碎石、粘土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1、泥结碎石面层碾压后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且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松动现象。
12、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碾压完成后必须达到下表要求。
13、施工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操作时要相互照应,切实做到即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14、运输材料的车辆派专人指挥,危险地方作警示牌。
15、夜间施工保证足够照明。
泥结碎石面层检查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 |
1 | 平整度(mm) | ≤12 | 3m直尺:每100m测1处 |
2 | 宽度(mm) | 不小于设计值 | 尺量: 每100延米测1处 |
3 | 厚度(mm) | 不小于设计值 | 每2000m2测1~2个点 |
4 | 横坡(%) | ±0.3 | 水准仪: 每100延米测1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