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现代物流基础l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1:04:53
文档

现代物流基础l

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三部分。流通包括:货币流通、实物流通、信息流通。它们正是现代经济的三大支柱,商流是物流的先导,物流是商流的基础,信息流伴随着商流和物流。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的效用1、时间效用1、缩短时间创造效用2、弥补时间差创造效用3、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用。2、场所效用(空间效用)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效用;2、从
推荐度:
导读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三部分。流通包括:货币流通、实物流通、信息流通。它们正是现代经济的三大支柱,商流是物流的先导,物流是商流的基础,信息流伴随着商流和物流。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的效用1、时间效用1、缩短时间创造效用2、弥补时间差创造效用3、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用。2、场所效用(空间效用)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效用;2、从
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三部分。

流通包括:货币流通、实物流通、信息流通。它们正是现代经济的三大支柱,

商流是物流的先导,物流是商流的基础,信息流伴随着商流和物流。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的效用

1、时间效用 

     1、缩短时间创造效用2、弥补时间差创造效用3、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用。

2、场所效用(空间效用) 

     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效用;

     2、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效用;

     3、从当地生产流入外地需求创造场所效用。

3、形质效用(加工附加价值)

运输——指利用运输工具对货物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位移,是物流的主要功能。

两大功能:

    (1)物品转移     (2)物品存放   

3 、运输的原则

(1)及时:尽量缩短物品待运和在途时间,加速商品流通、确保商品的市场供给,尽量做到门对门服务。

(2)准确:在运输过程中做到无错、不乱、手续交接清楚,责任明确,准确无误地完成物品运输。

(3)安全: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霉烂、残损、丢失、污染、渗漏、爆炸、燃烧等事故,保证人身、物品、设备安全。

(4)经济:以物流系统或供应链的总成本最低、综合效益最好作为原则来选择运输方式、运输路线及运输工具,节约人力、财力、物力,降低物流费用,提高总体效益。

运输合理化——尽可能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费用。

合理运输的五个要素——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运输合理化的方法方法:(1)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2)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4)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 ,开展以公代铁的运输(5)直达运输;

 (6)配载运输,提高技术装载量(7)发展先进的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

运输的发展趋势:新经济提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流机械装备的大规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已经使构成物流的运输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

1、运输地位的变化:运输从物流的主导地位变成现代物流的支撑因素。

2、运输结构的变化:承担大量运输的远洋海运、承担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的长距离空中快运二类运输形式的比重将有比较大的增长;

3、不同的运输方式的一体化。

储存——对物资进行保管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

(1)储存和保管的功能(2)调节供需的功能(3)调节物资运输的功能

(4)物资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 

2、商品储存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储存场所的分配(2)储存场所的布置(3)堆垛设计(4)建立储存秩序。 

储存合理化——用最经济的方法实现储存的功能。

(1)对储存物品实行ABC管理(2)追求经济规模,适度集中储存(3)加快周转速度,提高单位产出(4)采取有效的“先进先出”的方式(5)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6)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7)按物品的特性进行储存。

装卸搬运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3、装卸搬运的方法:  (1)单件作业法(2)集装作业法(3)散装作业法

4、装卸搬运的合理化原则

(1)防止无效搬运(2)提高装卸搬运的连续性(3)提高搬运活性(4)集装单元化

(5)机械化(6)利用重力(7)系统化

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潢和标志的工作总称

3、影响商品包装的因素

(1)被包装商品本身的体积、重量以及它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特性(2)被包装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哪些方面的保护,或者称商品包装的保护性(3)消费者的易用性(4)商品包装的经济性。

2、包装的功能:

(1)保护功能    (2)方便流通(3)促进销售    (4)方便消费

4、包装合理化

(1)包装尺寸标准化;(2)包装作业机械化; (3)包装成本低廉化;

      (4)包装单位大型化;(5)包装材料资源节省化;

包装成本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包装材料费,影响成本的第二个因素是劳务费。

流通加工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2、流通加工的形式:按加工目的分为:

(1)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深加工

(2)为满足需求多样化进行的服务性加工

(3)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加工

(4)为提高物流效率,方便物流的加工

(5)为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

(6)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物料利用率  

(7)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合理化的流通加工

(8)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加工形式

3、流通加工合理化

(1)加工和配送结合

(2)加工和配套结合

(3)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4)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

(5)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1、物流信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数据和文件的总称。 

2、物流与信息的关系:信息是物流的基础,没有信息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物流。

3、物流信息的特征:

(1)物流是大范围内的活动,信息源点多、分布广、信息量大;

(2)动态性强。信息的价值衰减速度快,及时性要求高。这意味着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要求速度快;(3)种类繁多;(4)物流系统自身的信息,要求全面、完整地收集;而对其他系统信息的收集,则需根据物流要求予以选择。

配送(Distribution)是在经济合理的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1、配送组织者不同:

(1)商店配送,(2)配送中心配送(3)仓库配送,(4)生产企业配送:

2、配送商品种类及数量不同:

(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2)多品种、小批量配送(3)配套成套配送

3、配送时间及数量不同:

(1)定时配送,(2)定量配送,3)定时定量配送(4)定时、定线路配送,(5),即时运送。

4、加工程度不同:(1)加工配送(2)集疏配送

5、经营形式不同:(1)销售配送(2)供应配送(3)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4)代存代供配送中心——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并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物流据点。 

2、配送中心的功能: 

(1)集货功能;(2)存储功能3)配组功能4)分装功能;(5)集散功能;(6)加工功能。 

3、配送中心的类别:

(1)专业配送中心,  (2)柔性配送中心,  (3)供应配送中心,

(4)销售配送中心,  (5)城市配送中心,  (6)区域配送中心,

(8)储存型配送中心,(8)流通型配送中心,(9)加工配送中心。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系统工程:

 (2)特征:普遍性、全局最优性、相关性。 

(3)方法:整体论、还原论。 

(4)处理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a、整体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c、最优化原则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

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要素所组成的有机综合体。 

2、物流系统的构成:

(1)从“物的流动”的角度: 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效、流速 

(2)从物流的具体运作的角度: 一般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及物质基础要素等 

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4、企业物流的分类:

 (1)按企业性质分类:工业生产企业物流、农业生产企业物流、服务业企业物流。

 (2)按内容与过程分类:企业供应物流、企业生产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收物流以及企业废弃物流。 

供应物流: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生产物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二、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

1、生产的类型2、生产规模——单位时间内的产品产量,通常以年产量来表示。  

3、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水平 

三、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

基本要求 1、物流过程的连续性2、物流过程的平行性3、物流过程的节奏性

4、物流过程的比例性5、物流过程的适应性   

   

三、废弃和回收物流的意义

一方面,逆向物流处理得好,可以增加资源的利用、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经济成本,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逆向物流如果处理不当,则会造成许多公害。 

物流战略: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 

   物流战略管理:物流组织根据已制定的物流战略,付诸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3、物流战略的决策内容:客户服务、供应链设计、物流网络战略、仓库设计与运作、运输管理、物料管理、信息技术、组织与变革管理。 

第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2、种类:

(1)从全球范围看, 根据核心能力和历史背景分为六个类别;

(2)我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七种类型。   

3、优越性:(1)集中主业(2)节省费用(3)减少库存4)提升企业形象。 

物流成本概念: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2、物流成本的特点:(1)物流冰山现象;(2)效益背反现象。

物流合理化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物流成本计算的目的

(1)为各层次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物流管理所需的成本资料2)为编制物流预算以预算控制所需的成本资料3)为制定物流计划提供所需的成本资料4)提供价格计算所需的成本资料。    

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

(1)简单除法核算;(2)等效系数核算;(3)物流成本位置核算法。 

物流质量管理是发展和维持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物流过程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划、控制,使物流质量得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影响物流服务水平的因素

1、缺货水平2、订货信息3、信息的准确性4、订货周期的稳定性

5、订货的便利性6、替代产品

物流质量的内容

1、物流商品的质量保证2、物流商品的质量改

3、物流服务质量4、物流工作质量5、物流工程质量

物流质量管理的特点

1、管理的对象全面

物流质量管理不仅管理物流对象本身,而且还管理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最终对成本及交货期起到管理作用。

2、管理的范围全面

物流质量管理对流通对象的包装、装卸、运输、保管、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若干过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同时又是产品在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中,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

3、全员参加管理

要保证物流质量,就涉及有关环节的所有部门和所有人员,绝不是依靠哪个部门、少数人能搞好的,必须依靠各个环节中各部门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

PDCA循环: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管理阶段的简称,又称为戴明循环或管理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

物流标准化——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物流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构筑全球物流大通关的必要前提条件,物流标准化能给物流系统与物流以外系统的联结创造条件,能加快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流通领域中的产品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国际上,物流标准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关注焦点。

物流标准化的主要特点

(1)物流系统的标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2)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          称为后标准化系统(3)物流标准化更应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 4)物流标准化具有非常强的国际性物流标准化的现状。

物流标准化基本原则

(1)确定标准化的基点;(2)体系的配合性;(3)传统、习惯及经济效果的统一性;

(4)与环境及社会的适应性;(5)贯彻安全与保险的原则; 

物流产业是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以及

工业生产、商业批发零售和第三方仓储运输及综合物流企业

为实现商品的实体位移所形成的产业。 

2、物流产业的结构构成: 

(1)功能结构;(2)权属结构 

3、物流产业的特性:

(1)多行业性;(2)基础性;

(3)服务性;  (4)综合性。

现代物流技术的特性:

         广泛性、集成性、综合性、交叉性、和后进性。

3、物流技术的表现形式:

4、物流技术与装备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

(2)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物流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3)物流系统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5、物流技术装备应用配置的基本原则:

  (1)合理性原则;

    (2) 快速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原则;

    (3)选用物流工器具和设备的标准化原则;

    (4) 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原则; 

    (5) 充分利用空间原则。

物流信息技术 

1 条形码技术(Bar Code)

2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 

3 电子订货系统(EOS) 

4 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 

5 全球定位系统(GPS) 

6 地理信息系统(GIS) 

7 无线电频率识别手段(RFID) 

8 物流信息系统(LIS)

1、现代物流包括哪些功能要素?说明它们各自的涵义?

答: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主要包括运输、储存搬运、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物流信息。

运输是指利用运输工具对货物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位移,是物流的主要功能。物流依靠运输功能,解决了物资的供给地和需求地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创造了商品的空间价值。

储存一般是指对物资进行保管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作用,是物流活动的一个主要功能要素。

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包括对货物进行装上、卸下、运送、堆垛、取货、理货、分类出库、入库等作业。

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潢和标志的工作总称。包装是包装物及包装操作的总称。

流通加工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可以弥补生产过程加工的不足。

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数据和文件的总称。物流信息是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的发生而产生的,贯穿于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并通过其自身对整体物流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

2、运输对现代物流有何作用?

答:①运输解决了物资的供给地和需求地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创造了商品的空间价值②运输可以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资交换,扩大商品的市场范围③运输能够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

3、实现商品储存的合理化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并举例说明。

答:储存合理化是指用最经济的方法实现储存的功能。储存合理化的实施要点是:①对储存物品实行ABC管理②追求经济规模,适度集中储存③加快周转速度,提高单位产出④采取有效的“先进先出”的方式⑤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⑥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例:科龙集团实行信息化管理战略,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对促进储存合理化也起到很好的效果:

①库存分析。通过ABC分析法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支持。每日、每月为营销本部、生产部门提供进出存货状态及数据分析,按各产品所占销量的比例得出ABC类产品,A类产品是占整体销量70%的产品、B类占20%、C类占10%,通过区分ABC类产品明确营销本部、生产部门哪些是重点产品,哪些产品由于库存保有天数不足而需要加产,哪些是滞销产品需要减产,平衡了产销关系,使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

②库龄管理。对产品的库龄进行统计汇总,才能贯彻先进先出的原则。通过条形码的查询,可以根据编码规则,统计某些时期、型号产品的库龄情况,为管理者及时处理老产品提供准确的信息,防止由此产生的折旧、跌价等损失和色差、老化、功能失效等问题。

③堆码管理。通过仓库管理模块,设定子仓、仓位和堆位,在业务发生时在计算机模拟位置输入对应的产品型号、数量、进入时间、质量状态,即可随时在模拟图中查询该位置的产品情况,在整堆、移堆的时候,也可以完成堆的合并和分离,真正做到信息与实际操作同步,进行可视化管理,使大仓库或复杂仓库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容易、更高效。

4、包装的合理化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包装的合理化途径主要有:

①包装尺寸标准化;②包装作业机械化;③包装成本低廉化;④包装单位大型化;包装材料资源节省化。

5、装卸搬运活动本身并不产生效用和价值,但为什么在物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答: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之间和同一环节的不同活动之间,都必须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在企业的整个物流供应链中,是装卸搬运将物流运动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成为连续的流动过程。所以,商品装卸搬运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一项作业,装卸搬运活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物流的整体效率。

通常装卸搬运活动发生次数频繁,作业内容复杂,对劳动者需求量大,活动还涉及装卸搬运设备、物流设施以及信息、管理等诸多因素,因此,装卸搬运费用占物流成本相当大的比重,装卸搬运活动的合理化对物流系统整体的合理化至关重要。

6、简述流通加工的作用

答: 在原料或产成品从供应领域向生产领域,或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利用资源、方便用户、提高物流效率和促进销售,有必要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初级或简单再加工,以弥补生产过程加工不足。流通加工完善了商品的使用功能,提高了商品的附加价值

7、简述信息在现代物流中地位。

答: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数据和文件的总称。是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的发生而产生的,企业如果希望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就必须及时掌握准确的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关键,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是物流的信息化,可以认为现代物流是物资实体流通与信息流通的有机结合。在现代物流运作过程中,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极大地加快物流信息处理和传递速度,使物流活动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从供应链的角度,现代物流通过信息功能,实现了对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用户等各类企业信息的连接。物流信息可以使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提高效率,满足他们对控制计划生产、协调客户服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要求,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和降低总成本。

8、配送与物流有何不同?如何理解配送是现代物流最重要的特征

答: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从物流角度来说,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在小范围内全部活动的体现。但是,物流与配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它们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物流配送
在供应链的位置上游和前端,靠近制造商的地方下游和末端,靠近消费者的地方
包含的具体作业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运输、储存、加工、包装、分拣、拣选

处理的流体特征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
辐射范围
1、通过宝供物流的成长,你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有何认识?

答:宝供的发展实际经历了中国物流业的几个阶段。首先是储存、运输和配送结合,满足越来越多的生产需要,仓库由原来的“储备型”转向“流通型”;然后是把物流各项功能集中起来,当作一个系统管理,为客户降低运输成本、减少库存数量、节省仓储费用,并利用信息化管理即时将信息传递给客户;宝供成为当今国内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现代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从Physical Distribution 到Logistics再到3PL和4PL的历程,将运输、包装、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1.什么是系统?怎么理解物流系统?

答: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要素所组成的有机综合体。

从“物的流动”的角度将物流系统的组成抽象出来,进行任何一个物流过程,必须具备7个基本要素,即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效、流速;

从物流的具体运作的角度,物流系统包括一般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及物质基础要素等。

物流系统中各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现象,必须研究物流系统的总体效益,使物流系统整体优化。

2.什么是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现象?运用图形说明运输与储存成本的关系及最佳平衡点的确定。

物流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因为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交替损益的关系,我们称之为“效益背反”。也就是说,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

如下图,要减少储存费用,必须减少库存量,势必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从而增加运输次数,增加运输费用。因此要使总库存成本最少,最佳库存量(平衡点)为Q0。

库存总成本

仓储成本

成本

运输成本

库存量

Q0(平衡点)

                                                  

3.物流系统分析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物流系统分析应遵循以下原则: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子系统与整个系统相结合的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原则 

4.物流系统分析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物流系统分析的因素很多,主要有5个基本内容:目标、可行方案、模型、费用和效益、评价标准。

5.为什么要进行物流系统评价?

答:物流系统评价是指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对建立的各种物流系统方案所进行的评价,并从中选择出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过程。它的特征在于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而不是仅对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的关键是要对所涉及的指标进行量化,用数据反映物流体系的优劣。进行物流系统评价有利于准确反映物流系统的合理化状况和评价系统改善的潜力与效果。

4.企业供应物流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人们对供应物流的认识经过了购买、采购、供应三个阶段。人们对供应物流的最初认识就是购买(Purchase),是最原始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采购(Procurement),采购的外延比购买广泛,包括购买、储存、运输、接收、检验、废料处理。而近年来,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兴起,供应(Supply)一词正在逐步取代采购这一职能称呼。

5.供应物流决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企业供应物流决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供应物品定位、经济订购批量确定、采购方式的选择、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6.什么是生产物流?影响生产物流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生产物流是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生产物流的构成取决于下列因素:生产的类型、生产规模、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水平。

7.生产物流有哪几种类型?特征又如何?

现代企业生产一般按照生产和物流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分为大量生产方式、单件小批生产、成批生产。相对应地,不同生产方式下物流的特征也不同。

什么是废弃和回收物流?意义何在?

回收物流是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废弃物物流是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逆向物流处理得好,可以增加资源的利用、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经济成本,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逆向物流如果处理不当,则会造成许多公害。例如:把有毒物质弃入江河,对饮用水的人的健康有害;将废电池随意丢弃,对土壤损害性极大。

为什么需要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构筑全球物流大通关的必要前提条件,物流标准化能给物流系统与物流以外系统的联结创造条件,能加快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流通领域中的产品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在国际上物流标准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关注焦点。

6、物流产业有何特点?我国发展物流业的必要性何在?

物流产业具有多行业性、基础性、服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众所周知,大工业造就大流通,大流通促进大工业,两者唇齿相依,不可或缺。大流通为大工业提供原材料供给,同时又为大工业承担着商品对外分流输送的功能。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物流产业支持与配套。同时,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的20%,比例偏高。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没有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经济建设的现代化。流通产业的发展处于经济先导地位,流通产业的社会化程度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所以有必要大力发展物流业。

1、什么是物流技术?物流技术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

物流技术是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

物流技术可以表现为抽象的规划设计、图纸、说明、物流预测、计算机程序,也可表现为实物形态,如在运输、装卸、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交互处理等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和其它物质设备,也还可以劳动经验、工艺技巧、作业方法的形式存在于人的智能中,以及由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发展而成的各种方法、技能,以及作业程序等。

文档

现代物流基础l

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三部分。流通包括:货币流通、实物流通、信息流通。它们正是现代经济的三大支柱,商流是物流的先导,物流是商流的基础,信息流伴随着商流和物流。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的效用1、时间效用1、缩短时间创造效用2、弥补时间差创造效用3、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用。2、场所效用(空间效用)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效用;2、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