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9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1:05:01
文档

2009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2009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840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企业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赢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A、提高劳动效益B、提高劳动报酬C、提高劳动生产率D、降低人工成本2、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A、产品生产统计B、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一C、劳动技能开发统计D、劳动报
推荐度:
导读2009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840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企业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赢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A、提高劳动效益B、提高劳动报酬C、提高劳动生产率D、降低人工成本2、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A、产品生产统计B、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一C、劳动技能开发统计D、劳动报
2009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84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赢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        )

A、提高劳动效益      B、提高劳动报酬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降低人工成本

2、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

A、产品生产统计      B、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一    C、劳动技能开发统计   D、劳动报酬统计

3、为避免人力资源统计的重要与遗漏,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统计时应遵循(      )

A、在哪工作由哪统计的原则      B、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统一的原则

C、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        D、由最初的工作单位统计的原则

4、按用工期限分类,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       )

A、在一年以上的职工     B、不超过半年的职工     C、不超过两年的职工    D、不超过一年的职工

5、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

A、制度工日数      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C、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    D、出勤工日数

6、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时间标志是(      )

A、社交时间     B、娱乐时间     C、闲暇时间      D、受教育时间

7、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重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      )

A、90-5999日     B、105-5999日     C、1-90日    D、365-5999日

8、在进行劳动保护措施费核算时,不被作为劳动保护费用的是(       )

A、有关劳动保护的设备、工具的购置费用    B、发放给个人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

C、有关保健食品的购置费用                D、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劳动保护设施所支付的费用

9、下列哪一个因数是制约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设施的主要因素?(        )

A、基本生产工人       B、生产工人      C、辅助生产工人       D、全部从业人员

10、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为(     )

A、劳动生产率   B、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劳动效益

11、生产合格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量规定的数量标准,称为(      )

A、工时定额     B、工作定额     C、产量定额      D、服务定额

12、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规定工时的比重指标为(         )

A、                   B、

C、                            D、

13、劳动报酬的支付形式具体化表现为(         )

A、货币     B、货币和实物     C、证券      D、工资

14、如果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高于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会使企业的工资费用相对(          )

A、多支付       B、节约       C、不稳定        D、稳定

15、为了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需要学员按(           )

A、身份、职业分组      B、学习专业分组     C、培训方式分组      D、培训程度分组

16、由于人工成本总额是按实际发生额计算的,所以其采用的计算价格为(         )

A、实际价格         B、计划价格       C、现行价格         D、协商价格

17、报告期平均人工成本为600元/人,基期平均人工成本为500元/人,则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率为(      )

A、(500/600-1)×100%       B、500/600×100%   C、600/500×100%        D、(600/500-1)×100%

18、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职工代表大会至少多长时间要召开一次?(       )

A、2年      B、1年       C、半年        D、3个月

19、劳动争议件数与劳动争议处理件数的关系为(         )

A、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

B、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未未完结件数

C、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

D、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

20、我国退休养老人员不包括(          )

A、退休人员      B、离休人员      C、退职人员      D、离异人员

21、劳动工资资料台账属于(        )

A、汇总资料用台账       B、积累资料的台账     C、统计调查用台账      D、统计分析的台账

22、企业整理和积累人力资源数据的主要工具是(       )

A、统计台账     B、统计报表       C、原始记录     D、企业报表

23、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工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         )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线形相关关系       D、非线形相关关系

24、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是(       )

A、预计分析法      B、定期分析法       C、专题分析法        D、综合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任务是(          )

A、为编制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并检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贯彻实施情况

B、为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服务

C、发挥企业管理的重要助手作用

D、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劳动者参与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工具

E、为各级制定劳动奠定基础,并监测劳动的执行

26、构成劳动环境的因素内容有(       )

A、生产过程因素     B、生产关系因素     C、社会环境因素    D、生产环境因素   E、劳动过程因素

27、培训结业分析指标包含(      )

A、退学率      B、结业率     C、职工入学率     D、毕业率   E、全员培训率

28、人工成本与总成本之间交叉的部分为(        )

A、直接工人的工资与福利费         B、制造费用中的工资与福利费

C、管理费用中的工资与福利费       D、管理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

E、销售费用中的工资与福利费      

29、劳动关系包含了一切与雇佣行为相关的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           )

A、工资报酬的集体谈判       B、劳资纠纷     C、实施执行劳动合同     D、劳动争议   E、劳动仲裁

30、根据我国的社会历史情况,构建形成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的因素有(          )

A、社会保险       B、社会保障      C、社会救助    D、社会福利统计     E、社会优抚

31、为了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劳动经济的活动情况,原始记录的内容包括(             )

A、原始记录的名称和编号   B、活动内容的记载    C、计量单位  D、填写时间   E、填表人及责任人签章

32、因素分析法具体分为(        )

A、差额因素分析法    B、动态因素分析法   C、相关因素分析法   D、连乘因素分析法   E、总和因素分析法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3、如何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素质综合评价体系?

答:(1)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是为了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需要,科用经济计量、数学模型、统计等方面,对企业中作为经济要素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2分)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特点有:数量化、模糊性、动态性。(1分)

(2)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的设计的构成因素有: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等。(1分)

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定量化原则、模糊灰色原则、最优化原则。(3分)

(3)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程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方法。(3分)

(评分要求:答出要点,并进行阐述。)

34、如何运用指数体系对企业员工工资水平的变动进行分析?

答:(1)企业工资部额的变动统计公式为:工资总额=职工平均人数×职工平均工资。(1分)

(2)平均工资的计算:平均工资    (1分)

(3)平均工资指数的计算:

①可变工资数:    (1分)

②固定构成工资指数:    (1分)

③结构影响工资指数:     (1分)

(4)三者关系分析:

连乘关系:  (2分)

平均工资可变组成指数=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平均工资结构影响指数(1分)

总和关系: 

增减关系: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某运输企业2008年9月份(30天)有制度公休日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1000人,其它情况如下:

全日缺勤600工日,非全日缺勤1200工时;全日停工200工日,其中被利用120工日,非全日停工600工时;全日非生产200工日,非全日生产400工时;公休日加班400工日,加点600小时。

求:(1)该企业的①日历工日数、②公假工日数、③制度工日制、④出勤工日数、⑤全日停工损失工日数、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⑦全部实际工日数;

(2)计算该企业的工日时间利用情况基本分析指标。

解:(1)工日计算如下:

1日历工日数=1000×30=30000工日   (1分)

2公假工日数=8×1000=8000工日      (1分)

3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30000-8000=22000工日           (1分)

4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缺勤工日=22000-600=21400工日                (1分)

5全日停工损失工日数=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200-120=80工日       (1分)

6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

                         21400-200-200+120=21120工日                (1分)

7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工日=21120+400=21520工日       (1分)

(2)企业的工日时间利用情况基本分析指标

出勤率                       (1分)

出勤时间利用率=      (1分)

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     (1分)

36、某企业资料如下表:

年份基期报告期指数%

增减额
人工成本总额(万元)200300
平均人工成本(元/人)

50004545
从业人员平均数(人)400660
问题:(1)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后两列;

      (2)计算并分析平均人工成本变动及平均职工人数变动对人工成本的影响。

解:设L为平均人工成本,T为平均职工人数;

(1)计算并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得(2分)

年份基期报告期指数%

增减额
人工成本总额(万元)200300150+100
平均人工成本(元/人)

5000454590.9

-455
从业人员平均数(人)400660165+260
(2)计算分析如下:

1总人工成本变动情况如下 :

相对数: 

绝对数:(万元)

对基期人工成本总额影响的相对程度:

    (2分)

2由于职工平均人工成本变动对人工成本总额变动的影响:

相对数: 

绝对数:    (万元)

对基期人工成本总额影响的相对程度:(2分)

3由于职工平均人数变动对人工成本总额变动的影响:

相对数: 

绝对数:  (万元)

对基期人工成本工资总额影响的相对程度:

       (2分)

4分析:

人工成本总额指数提高了50%,绝对数增加了100万元;其中由于职工平均人工成本指数下降了9.09%,使人工成本总额绝对数减少了30万元;由于职工数变动指数提高了65%,使人工成本总额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增加了130万元。(1分)

综合计算结果归纳关系:

150%=90.91%×165%

1009(万元)=-30(万元)+130(万元)

50%=-15%+65%                (1分)

单选题答案1C 2A 3C 4D 5B 6C 7B 8D 9A 10C 11A 12B 13D 

14B 15D 16C 17D 18C 19B 20D 21B 22A 23A 24C

多选题答案25ABCDE  26ADE  27BDE  28ABCE  29ABCDE  30ACDE  31ABCDE  32ADE

文档

2009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2009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840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企业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赢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A、提高劳动效益B、提高劳动报酬C、提高劳动生产率D、降低人工成本2、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A、产品生产统计B、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一C、劳动技能开发统计D、劳动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