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公开课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1:05:02
文档

七年级地理上册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公开课教案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授课人:纪贵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3、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
推荐度:
导读七年级地理上册公开课教案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授课人:纪贵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3、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
七年级地理上册公开课教案

课 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

授课人:纪贵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

板图  课本插图  地球仪  手电筒

五、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千差万别。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板书)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 的变化是怎样?(早晨冷  中午热  晚上冷)

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早晨、晚上,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

3、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

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

5、利用P67图4-15 、4-16,让学生比较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对地面所获得的热量 的影响。

6、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7、活动:做教材P67活动第二题:

8、总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9、强调: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因而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10、课后活动:指导学生做教材P68活动题“太阳高度与气温”。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板书)

1、出示表格如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地过的知识讨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不同”

自转公转
概念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2、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做教材P68活动题“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是关键。

②完成该题中的第3题。

③设问:地球自转对气候造成什么影响?

④提问:大家每天都要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其中能感受怎样的天气变化?

3、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根据教材P69“地球公转示意图”,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1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近似圆的椭圆)

2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转?(斜着身子转)

③设问: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观察教材P69图4—20得出结论(66.5°)

④设问:太阳直射点是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

板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

⑤出示讨论提纲: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春分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夏至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秋分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冬至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⑥讲解: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但必须强调:除赤道地区外),使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使中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

⑦再引导学生观察: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全为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全为夜;到冬至日恰好相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极昼,极夜现象,这也是地球公转造成的。

⑧学生讨论完成教材P70活动题

A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指出:太阳光线直射赤道的节气是春分日和秋分日, 直射在北回归线的节气是夏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的节气是冬至日

B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的这一天是6月22日

C联系家乡所在地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怎样?

(在我国范围内,5月1日昼长夜短,10月1日的昼短夜长)

4、“地球上的五带” 这部分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图示与课文中的文字提供的文字性练习题自主讨论完成。

1确定五带的范围:

2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北寒带

3连线

热          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4在地球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七大洲中主要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

5联系家乡所在地的纬度位置,判断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具有哪种现象?哪个季节昼长夜短

5、小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 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七、课后作业:

自绘“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标注上四条分界线、度数。列表比较五带的范围,获得热量的差异,各自具有的特殊现象。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2、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九、教学反思

1、目标确定:

2、知识掌握:

3、知识结构:

4、知识联系:

文档

七年级地理上册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公开课教案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授课人:纪贵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3、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