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连接包括几种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
动物细胞的细胞连接按其功能分三大类:紧密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紧密连接的主要作用是封闭相邻细胞间的接缝,防止溶液中的分子沿细胞间隙渗入体内,从而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特点是通过跨膜蛋白相连。锚定连接通过细胞的骨架系统将细胞或细胞与基质相连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使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具有抵抗机械张力的牢固粘合。参与锚定连接的骨架系统可分两种不同形式,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主要包括桥粒和半桥粒;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主要包括粘合带与粘合斑。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的细胞连接,是在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建立的有孔道的、由连接蛋白形成的亲水性跨膜通道,允许无机离子、第二信使及水溶性小分子量的代谢物质从中通过,从而沟通细胞达到代谢与功能的统一。
2、核纤层的形态结构,及其同中间纤维的共同点
核纤层纤维的直径为10nm左右,纵横排列整齐,呈正交状编织成网络,分布于内层核膜与染色质之间。一般认为核纤层结构整体观呈一球状或笼状网络,切面观 呈片层结构。在期细胞,核纤层解体,以单体形式存在于胞质中。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核纤层由1至3种核纤层蛋白多肽组成。核纤层与中间纤维有许多共同点:(1)两者均形成10nm纤维;(2)两者均能抵抗高盐和非离子去垢剂的抽提;(3)某些抗中间纤维蛋白的抗体能与核纤层发生交叉反应,说明中间纤维蛋白与核纤层蛋白分子存 在相同的抗原决定簇(Osborn& Weber, 1987);(4)两者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核纤层成为核骨架与中间纤维之间的桥梁
3、泛素降解蛋白的途径
4、核糖体中蛋白组分同RNA的功能
rRNA具有肽酰转移酶的活性;为tRNA提供结合位点(A位点、P位点和E位点);为多种蛋白质合成因子提供结合位点;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参与同mRNA选择性地结合以及在肽链的延伸中与mRNA结合;
核糖体大小亚单位的结合、校正阅读(proofreading)、无意义链或框架漂移的校正、以及抗菌素的作用等
都与rRNA有关。
5、一群细胞死亡,试举三个以上证据,证明它们是调亡而非坏死(不能超过400字,否则扣分
200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细胞生物学试题(本人怀疑是生化题)
一、名词解释(1-5每题2分,6-9每题2.5分,共20分)
1、α互补 现在使用的许多载体都带有一个E.coli DNA的短区段,其中含有β-半乳糖苷酶的-α肽基因(lacZ’)的序列和头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MCS,它并不破坏 读框,但是可使少数几个氨基酸插入到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端而不影响功能,这种载体适用于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的宿主细胞,虽然宿主和质粒编码 的片段各自都没有酶活性,但它们可融为一体,形成具有酶活性的蛋白,从而实现互补。
2、RT-PCR
3、亲和层析 亲和层析是一种吸附层析,抗原(或抗体)和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这种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可逆的。所以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化后,就可以使存在液相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选择性地结合在固相载体上,借以与液相中的其他蛋白质分开,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4、偏爱密码子
5、同工酶 (isoenzyme)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这类酶存在于生物的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 织、甚至同一组织或细胞中。
翻译并且解释名词
6、chromatin chromosome
7、nuclear matrix 用核酸酶与高盐溶液对细胞核进行处理,将DNA、组蛋白和RNA抽提后,残留纤维蛋白的网状结构。
8、gene cluster 指基因家族中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串的重复单位,定于染色体的的特殊区域。他 们属于同一个祖先的基因扩增产物。也有一些基因家族的成员在染色体上排列并不紧密,中间还含有一些无关序列。但总体是分布在染色体上相对集中的区域。
9、transformation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3、协和生物化学系主任吴宪(13-1959)对我国的科学事业贡献巨大。
4、科学家1928年格里非斯(P.Griffith)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证明实验是肺炎双球菌感染小家鼠的实验。
5、能够进行可逆磷酸化的氨基酸是(3个)Ser、Thr__________。
6、维持DNA双螺旋的力是碱基堆积力和氢键。
8、真核细胞核糖体大亚基的18S rRNA与原核细胞16S rRNA 同源。
9、Plindromatic sequence 又叫----------,定义是:--------------------。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5分,共5分)
1、细菌的操纵基因总在启动子的后面。
2、乳酸操纵子模型中,阻遏蛋白与RNA聚合酶结合阻止启动子启动。
四、简答(每题5分,共20分)
1、CAMP激活蛋白激酶的分子机制?
2、核酸和蛋白质分子为什么具有方向性?
核酸链具有方向性,有两个末端分别是5’末端与3’末端。5’ 末端含磷酸基团,3’末端含羟基。核酸链内的前一个核苷酸的3’羟基和下一个核苷酸的5’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键,故核酸中的核苷酸被称为核苷酸残基。
3、紫外线造成皮肤细胞DNA何种损伤?如何修复?
4、使肽键形成的酶叫什么名字?其化学本质是什么?存在于细胞的什么位置?
五 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何谓性内切酶的星活性?影响因素是什么?
所谓星活性又称Star活性。是指由于反应条件不同而产生的切断与识别位点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序列。
导致星号活性的因素:
1.较高的甘油浓度(>5% v/v);
2.酶与底物DNA比例过高(不同的酶情况不同,通常为>100 U/µg);
3.低盐浓度(<25 mM)
4.高pH值(>pH 8.0)
5.存在有机溶剂(如DMSO、乙醇(9)、乙烯乙二醇、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sulphalane等)
6.用其他二价离子替代镁离子(如Mn2+,Cu2+,Co2+,Zn2+等)
抑制星号活性的方法:
1.尽量用较少的酶进行完全消化反应。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消化以及过高的甘油浓度。
2.尽量避免有机溶剂(如制备DNA时引入的乙醇)的污染。
3.将离子浓度提高到100-150 mM(若酶活性不受离子强度影响)。
4.将反应缓冲液的pH值降到7.0。
5.二价离子用Mg2+。
2、已知一个蛋白质的全长CDNA,设计一个实验步骤从CDNA开始提纯此蛋白。
2004年协和考博细胞生物学试卷
名解(不全)
1.芽孢 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二、问答(不全)
1.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的分离
2.述NO的信号通路
3.怎样分离细胞骨架,MAR的生理功能 matrinassociation region(MAR) 核骨架结合序列
5.肿瘤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的过程,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方面用简单的示意图说明肿瘤
的发生机制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米伦反应(Mliion reaction):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米伦试剂(亚汞、汞及的混合液),蛋白质首先沉淀,加热则变为红色沉淀,此反应为酪氨酸的酚核所特有的 反应,因此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均呈米伦反应。
2、核内基质
3、核定位信号
4、星体 形体微管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一种周期蛋白与一种CDK相作用。
三、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线虫发育过程中有1090个细胞,其中凋亡了131个细胞,有14个基因与凋亡相关、ced-3和ced-4那两个基因于凋亡密切相关, ced-3基因抑制凋亡。
2、电境包埋剂有那四个特点高倍放大不显示本身结构、聚合时不发生明显的收缩、有良好的机械性,鲤鱼切片、易被电子穿透。
3、MAR核骨架结合序列有那四个特点富含AT、富含DNA解旋元件、富含重复序列、含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4、G蛋白_α_亚基和_GDP_结合时,G蛋白无活性
5、过氧化物酶体,有两种酶,一种以FAD为辅基,产生H2O2、另一种是过氧化氢酶酶,分解H2O2生成水和氧气。
6、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可分那四种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亚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ATP合成酶合成ATP的过程。
2、叙述信号肽的结构及作用。
3、亲核蛋白如何入核的?
4、如何用抗体对特异抗原进行定位,定性?
5、P53与凋亡的关系。
2005年攻读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细胞生物学试题
(回忆型)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龟的性别决定受温度的影响低温雄性高温雌性。
2、核孔复合体有四部分:孔环颗粒、周边颗粒、颗粒和无定形物质组成
3、细胞生长分化因子都包括 , , , , ,细胞生长分化因子又称 。
4、目前推测R蛋白的功能有三个对rRNA折叠成有功能的三维结构是十分重要的、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的空间构象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某些r蛋白质队核糖体起“微调”作用、rRNA和r蛋白质共同行使核糖体上的结合位点和催化作用中心。
5、酪氨酸信号通路的受体有两个 , 。
9、溶酶体的标志酶酸性磷酸酶。其膜蛋白通过膜蛋白高度糖基化方式防止自身被水解。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核小体蛋白与DNA的结合是有选择性的。
2、吞噬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
3、线粒体的方式 酵母和撅类主要是通过内缩。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亚线粒体小泡 用超声波把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碎片可形成颗粒朝外的小膜泡。
2、隐蔽mRNA 一般情况下,存在于未受精卵细胞中并不用以翻译蛋白质,为早期蛋白质合成提供模板, 在卵细胞中与抑制蛋白质结合而失去活性的mRNA。
3、死亡酶 即apopain催化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即聚(ADP-核糖)聚合酶的裂解执,行着与线虫中的ced3相同的功能,导致细胞的凋亡。
4、易位子 位于内质网上的与新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有关的蛋白复合物,其本质是一种通道蛋白。
5、核仁相随染色质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核仁周围,成为核仁周染色质,即异染色质;一部分位于核仁内,为常染色质,即核仁组织区,是rDNA所在的位置。
6、传代培养 将培养细胞从培养器中取出,把一部分移至新的培养器中再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方式称为传代培养。
7、第二信史
四、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细胞工程 并举两例说明之。
以细胞为对象,应用生命科学理论,借助工程学原理与技术,有目的地利用或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产品或新型物种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细胞融合技术和细胞杂合技术、单克隆技术
2、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
高尔基体是由数个扁平囊泡堆在一起形成的高度有极性的细胞器。常分布于内质网与细胞膜之间,呈弓形或半球形,凸出的一面对着内质网称为形成面 (forming face)或顺面(cis face)。凹进的一面对着质膜称为成熟面(mature face)或反面(trans face)。顺面和反面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运输小泡,在具有极性的细胞中,高尔基体常大量分布于分泌端的细胞质中。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 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1、蛋白质的糖基化N-连接的糖链合成起始于内质网,完成与高尔基体。
2、参与细胞分泌活动负责对细胞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并运出,其过程是SER上合成蛋白质→进入ER腔→以出芽形成囊泡→进入CGN→在 medial Gdgi中加工→在TGN形成囊泡→囊泡与质膜融合、排出。
3、进行膜的转化功能高尔基体的膜无论是厚度还是在化学组成上都处于内质网和质膜之间,因此高尔基体在进行着膜转化的功能,在内质网上合成的新膜转移至高 尔基体后,经过修饰和加工,形成运输泡与质膜融合,使新形成的膜整合到质膜上。
4、将蛋白水解为活性物质如将蛋白质N端或C端切除,成为有活性的物质(胰岛素C端)或将含有多个相同氨基序列的前体水解为有活性的多肽。
5、参与形成溶酶体。
6、参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7、合成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果胶质。
3、线粒体蛋白的合成和转运方式。
构成线粒体的蛋白主要是核基因编码的,少量是线粒体基因编码的,无论是核基因还是线粒体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都要转运定位。线粒体有四个组成部分,其中有两层 膜,所以由细胞质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线粒体基质必须穿过两层膜障碍。
大部分线粒体蛋白质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时,其N端都带有一肽段,称为导肽,内含定向运往线粒体的信息。导肽的长短与被引导的蛋白质定位在线粒体的不同部 位有一定的关系。定位于基质中的蛋白质一般具有较短的导肽。
线粒体蛋白质分别定位于外膜、内膜、基质以及内外膜间隙。线粒体基质蛋白,除极少数外, 都是游离核糖体合成, 并通过转运肽转运进来的,转运过程十分复杂。线粒体膜间隙蛋白,如细胞色素c的定位需要两个导向序列,位于N端最前面的为基质导向序列(matrix-targeting sequence),其后还有第二个导向序列,即膜间隙导向序列(intermembrane-space-targeting sequence),功能是将蛋白质定位于内膜或膜间隙,这类蛋白有两种转运定位方式。
线粒体膜间隙蛋白的转运
线粒体膜间隙蛋白,如细胞色素c的定位需要两个导向序列,位于N端最前面的为基质导向序列 (matrix-targeting sequence),其后还有第二个导向序列,即膜间隙导向序列(intermembrane-space-targeting sequence),功能是将蛋白质定位于内膜或膜间隙,这类蛋白有两种转运定位方式。[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保守性寻靶(conservative targeting) 前体蛋白在N-端的基质导向序列引导下采用与线粒体基质蛋白同样的运输方式,将前体蛋白转运到线粒体基质,在基质中由转肽酶切除基质导向序列后, 膜间隙导向序列就成了N端的导向序列, 它能够识别内膜的受体和转运通道蛋白,引导蛋白质穿过内膜,进入线粒体膜间隙,然后由线粒体膜间隙中的转肽酶将膜间隙导向序列切除(图7-15)。
非保守性寻靶(nonconservative targeting)
与保守 性寻靶不同,蛋白质的非保守性寻靶首先在线粒体基质导向序列的引导下,通过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但是疏水的膜间隙导向序列作为停止转运序列(stop- transfer sequence) 锚定在内膜上,从而阻止了蛋白质的C-末端穿过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然后通过蛋白质的扩散作用,锚定在内膜上的蛋白逐渐离开转运通道,最后在转肽酶的作用 下,将膜间隙导向序列切除,蛋白质释放到膜间隙,结合血红素后,蛋白质折叠成正确的构型。
4、举例说明CDK的功能。
5、什么是基因组印记,并举例说明。
基因组印记是指同一等位基因根据其是母方还是父方的来源进行选择性差异表达的现象. 基因组印记可以是共价标记(DNA甲基化)上的,也可以是非共价标记(DNA-蛋白质和DNA-RNA互作,核基因组定位),印记方法包括在整个细胞周期中维持双亲表观记号的特化的核内酶的作用机制。
基因印记与动物克隆技术
基因印记 (imprinting) 对核移植后基因组重新编程的影响。基因印记现象在哺乳动物 的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它是指基因的表达与否取决于它们是在父源染色体上还是母源染色体上。有些印记基因只从母源染色体上表达,而有些则只从父源染色体上 表达。基因印记与动物克隆技术的成功及不足有何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基因组印记病主要表现为过度生长、生长迟缓、智力障碍、行为异常。目前在肿瘤的研究中认 为印记缺失是引起肿瘤最常见的遗传学因素之一。
200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细胞生物学专业试题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使细胞膜破损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杆状玻璃匀浆器法、高速组织捣碎机法、超声波处理法、化学裂介法、反复冻融法。
2、染色质DNA包括 蛋白编码序列、编码rRNA,tRNA,snRNA和组蛋白的串列重复序列、重复序列的DNA。
3、微管蛋白附属结构的作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NO分子通过与________结合,产生__________。
5、CDK激酶有两个亚基__________和 _________,通过使蛋白_________发挥作用,受_________负调节。
6、细胞外基质包括参与
8、生物大分子的装配方式大体可分为自我组装、协助组装 和直接组装 以及更为复杂的细胞结构及结构体系之间的装配。
9、核骨架结合蛋白转录因子具有严格的DNA序列特异性,包括DNA复制;复制起始点是MAR,DNA聚合酶与核骨架结合而被激活、活性基因和RNA聚合酶结合于核骨架上,RNA合成在核骨架上进行、与病毒的复制有关、参与染色体的构建。
10、细胞的决定与记忆有关,而细胞记忆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正反馈途径:细胞接受信号刺激后,活化转录调节因子,该因子不仅诱导自身基因的表达,还诱导其他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二是染色体结构变化的信息传到子代细胞。
11、癌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包括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分子、基因转录调节因子、细胞凋亡蛋白、DNA修复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等几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核被膜 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是内核膜,面向胞质的是外核膜。
2、不朗棘轮模型 指线粒体前体蛋白从粗面内质网转运到线粒体内膜是由于前体蛋白的摆动性(即布朗运动),可能会刚进入线粒体内膜即出膜,所以有mhsp(内膜热休克蛋 白)70与蛋白的N-导肽结合从而固定在内膜的表面,N-导肽在前体蛋白成熟后会由特定水解酶将水解掉。
3、GTP活化蛋白
4、隐蔽mRNA
5、微管相关蛋白 各种组织中提纯微管蛋白可以发现还存在一些其他蛋白成分(5%-20%),这些蛋白具有组织特异性,表现出从相同αβ二聚体聚合形成的微管具有独特的性质,已从人类不同组织中发现了多种α及β微管蛋白,并追踪微管基因表现出部分基因家族,某些基因被认为是编码独特的微管蛋白。
6、G2期检验点 主要检验S期DNA是否有损伤,细胞体积是否够大,是否可以顺利进入细胞期。
7、泛素化
8、多潜能性 指细胞经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机体的潜能或特征
9、肿瘤病毒
三、问答及论述题(40分)
1、简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
2、核纤层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其与中间纤维的关系。
3、有丝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
4、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有几种?其结构特点及功能?
5、什么叫基因差次表达?有什么意义?
协和医科大学2007考博 细胞生物和生化记忆版
名次解释:
LCAT;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是参与体内脂质代谢的主要酶之一, 催化游离胆固醇转变成胆固醇酯, 参与HDL的成熟过程。主要催化卵磷脂S2-2位上的酰基链转移至胆固醇上, 分别生成溶血卵磷脂和胆固醇酯。
LDL;低密度脂蛋白
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氢以质子形式脱下,电子沿呼吸链转移到分子氧,形成粒子型氧,再与质子结合生成水。放出的能量则使ADP和磷酸生成ATP。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偶联机 制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r-谷氨酰基循环: 是指氨基酸从肠粘膜细胞吸收,通过定位于膜上的r-谷氨酰转肽酶催化使吸收的氨基酸与G-SH反应,生成r-谷氨酰基-氨基酸而将氨基酸转入细胞内的过 程。由于该过程具有循环往复的性质.
klenow片断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大片段(klenow片段)是完整的DNA聚合酶Ⅰ的一个片段,只有在5’→3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失去了5’→3外切酶活性。它可用于填补DNA单链末端成为双链。
填空
亚氨基酸是Pro;含硫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糖原合成酶;
问答
为什么肝硬化的病人不能用碱性利尿药,为什么不能用碱性液体灌肠。
胆固醇的合成,运输和去向
酵母发生变异,从3-p甘油醛转变了3-p甘油酸是否对酵母有利,为什么。
补救合成的途径,及其意义
为什么文献里用对应于编码链的另一条链作为基因的序列,那条链又名什么
camp分子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2008协和细胞生物学考博试题
一.名词解释
弹性蛋白 主要存在于韧带和脉管壁。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共同存在, 赋予组织以弹性和抗张能力。弹性蛋白由二种类型短肽段交替排列构成。一种是疏水短肽赋予分子以弹性;另一种短肽为富丙氨酸及赖氨酸残基的α螺旋,负责在相邻分子间形成交联。
自噬性溶酶体 自噬性溶酶体是一种自体吞噬泡, 作用底物是内源性的,即细胞内的蜕变、破损的某些细胞器或局部细胞质。它们由单层膜包围,内部常含有尚未分解的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或脂类、糖原等。正常细胞中的自噬性溶酶体在消化、 分解、自然更替一些细胞内的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分选 主要是指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 通过信号肽,在翻译的同时进入内质网, 然后经过各种加工和修饰,使不同去向的蛋白质带上不同的标记, 最后经过高尔基体反面网络进行分选,包装到不同类型的小泡,并运送到目的地,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质膜、细胞外和核膜等。
双信使系统 I3P 和DAG
核酶
呼吸链
核仁组织区 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核仁是NOR中的基因活动而形成的可见的球体结构。具有核仁组织区的染色体数目依不同细胞种类而异,人有5对染色体即 13、14、15、21、22号染色体上有核仁组织区。
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是基因打靶技术的一种,类似于基因的同源重组。指外源DNA与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序列相同或相近的基因发生同源重组,从而代替受体细胞基因组中的相 同/相似的基因序列,整合入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
去分化 细胞改变了原来的分化程序,失去了原来应有的结构和功能,成为一个具有未分化细胞特征的普通细胞,细胞还有继续分化的能力。
Caspase家族 保守的Asp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是哺乳动物细胞中程序性死亡(PCD)的介导者和执行者. 原凋亡信号首先活化不同的Caspase启始因子,再由启始因子激活级联下游的Caspase效应分子,最终由效应分子特异地水解细胞中的一系列底物而导致细胞解体.Caspase家族是整个PCD过程的关键元件,它们通过与众多蛋白质(激活因子或抑制因子)的相互作用来细胞的生死存亡.
三.问答:
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原理,用途,异同
受体硌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
什么是染色体支架,与核骨架的关系,有何重要性?
在染色体包装时, 为染色质提供锚定位点的非组蛋白。为了证明染色体骨架的存在, 分离有丝前的染色体, 接着用试剂溶解组蛋白和大多数主要的非组蛋白, 然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一完整的染色体结构框架(framework)或支架(scaffold)。在间期, 染色体支架解体, 而构成支架的蛋白则作为核基质的组成部分起作用。分析表明染色体骨架与核骨架中存在相同的蛋白组分,如DNA拓朴酶II。核骨架的某些组分在细胞期可能转变为染色体骨架。
细胞周期的机理
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的调节
细胞生物学补充:
1.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电镜技术是细胞体内特异性蛋白质分子定位研究常用的技术方法。
2. 与酶连接的细胞表面受体至少包括5类: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磷酸酯酶、受体尿苷酸环化酶、酪氨酸蛋白激酶联系的受体。
3.V型质子泵的功能是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逆H+电化学梯度泵出H+进入细胞器,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和细胞器内的PH酸性。
4.高尔基体至少由互相联系的4个部分组成,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四部分。
6.染色体中组蛋白和非组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BCR能识别________蛋白质抗原分子,它识别的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8.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原共同起源于胚盘外胚层神经上皮组织,而施旺细胞则来自____________.
9.组织胺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
10.Dna具有信息载体功能而无酶活性。
11。光学显微镜的光学放大系统主要由目镜和物镜组成。
12.分化基因分类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后者又称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
13.改变细胞所处的位置,仅仅可导致细胞分化方向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之故。
14.储存在卵细胞中没有翻译活性的mRNA可称为隐蔽RNA。 .
论述题:
1.叙述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磷脂转运至其它膜上的两种主要方式。
2.在氧化磷酸化机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假说,化学渗透学说有哪两种特点。
3.试述细胞信号传递的基本特征。
4.简述染色体结构与基因转录的关系。
5.以原核生物为例,简述肽链合成的基本环节与主要步骤。
什么是胚胎干细胞,通常如何获得ESC,怎么证明它的全能性?
2003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糖原脱支酶
2、酮体 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3、氧化磷酸化 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TP的生成。
4、RNA INTERFERENCE 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sRNA)介导的、由特定酶参与的特异性基因沉默现象,它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阻断基因的表达。
5、ATTENATOR 在trp mRNA 5,端trp正基因的起始密码前有一个长162 bp的DNA序列称为前导区,其中第123~150位核苷酸如果缺失,trp基因的表达水平可提高6倍。如在培养基中完全不含色氨酸,则转录不会终止,这个区域被称为弱化子。
二、说明下列酶的作用特点与性质(每题2.5分,共10分)
1、DNA连接酶
2、DNA内切酶
3、光复合酶 常见的一种修复作用就是光复活作用。生物体细胞受损伤后能产生光复合酶,该酶能与受伤的DNA结合,行使核酸内切酶作用,切除突变部分,以另一联为母联重新合成DNA。该酶在黑暗条件下无活性,光照条件下能激活光复合酶。
4、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 主要有3种作用:①5’→3’的聚合作用。但不是复制染色体而是修补DNA,填补DNA上的空隙或是切除RNA引物后留下的空隙。②3’→5’的外切酶活性。消除在聚合作用中掺入的错误核苷酸。③5’→3’外切酶活性。切除受损伤的DNA。它在切口平移(nick translation)中应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PH=8.0时,核酸与蛋白质电泳泳动有何不同特点?
2、1953年4月25,发生了什么让生物学界震动的事情?请说明其意义?
3、下面两句话对么?请分别说明理由:
1)Trp操纵子只有衰减作用一种负调节方式。
2)Cro蛋白与λ阻遏蛋白结合与不同位点调节溶菌性循环与溶源循环。
4、2002年SCIENCE评出年度十大,说microRNA是重要发现,说明microRNA的意义。
MicroRNA也可以写做miRNA ,是一种21-25nt长的单链小分子RNA。它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一组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其本身不具有开放阅读框(ORF)。成熟的miRNA,5′端有一个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编码miRNAs的基因最初产生一个长的pri-RNA分子,这种初期分子还必须被剪切成约70-90个碱基大小、具发夹结构单链RNA前体(pre-miRNA)并经过Dicer酶加工后生成。成熟的miRNA 5’端的磷酸基团和3´端羟基则是它与相同长度的功能RNA降解片段的区分标志。
研究表明MiRNAs在物种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在特定的时间、组织才会表达。
MiRNA研究与疾病及研究进展
RNA干扰
新的研究表明miRNA在从癌症、心脏病到艾滋病的各种疾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有间接的证据表明如果将两个miRNA从人类基因组中删除就会发生白血病。据推测,MiRNA能够调节人类的三分之一的基因。有研究表明miRNA能够调节Ras癌基因、干细胞分化、脊椎动物肢体的形成等。
5、为什么DNA合成必须有引物而RNA合成不需引物可以直接将两个核苷酸连接?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近年来人们对真核基因理论有了深入的认识,现在大家普遍接受“unified theory”的理论,请你谈谈你对该理论的理解及你的观点。
2、用微球菌核酸酶酶解染色质,然后进行电泳,发现200bp、400bp、600bp、800bp…的条带,试问从该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图1所示的条带不是非常狭窄,试解释其原因?
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题
编号:22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复合脂质 含有其他化学基团的脂肪酸酯,体内主要含磷脂和糖脂两种复合脂质
2、糖原脱支酶 为水解糖原中α-1,6-葡糖苷键的酶类的总称。
3、酮体 (ketone body):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4、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是指在生物氧化中伴随着ATP生成的作用。有代谢物连接的磷酸化和呼吸链连接的磷酸化两种类型。即ATP生成方式有两种。
5、结构域Structural Domain蛋白质亚基结构中明显分开的紧密球状结构区域,又称为辖区。
6、同工酶isozyme,isoenzyme)广义是指生物体内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按照国际生化联合会(IUB)所属生化命名委员会(CBN)的建议,则只把其中因编码基因不同而产生的多种分子结构的酶称为同工酶。
7、染色体核骨架 为DNA的复制提供支架,DNA是以复制环的形式锚定在核骨架上的,是基因转录加工的场所,RNA的转录同样需要DNA锚定在核骨架上才能进行,核骨架上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使之固定于核骨架 上,RNA的合成是在核骨架上进行的。新合成的RNA也结合在核骨架上,并在这里进行加工和修饰。
8、染色质重塑 DNA 复制、转录、修复、重组在染色质水平发生, 这些过程中, 染色质重塑可导致核小体位置和结构的变化, 引起染色质变化。
9、核基质(nuclear matrix) 亦称核骨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认为核基质包括核基质-核纤层-核孔复合体结构体系;狭义概念是指真核细胞核内除去核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以外存在的一个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网架体系。目前较多使用狭义概念。
10、转导transduction)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11、密码子的偏嗜性 一个氨基酸具有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就成为密码简并
12、基因簇 指基因家族中 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串的重复单位,定于染色体的的特殊区域。基因簇少则可以是由重复产生的两个相邻相关基因所组成,多则可以是几百个相同基因串联排列而成。他们属于同一个祖先的基因扩增产 物。
13、逆转座子 在基因组内存在着通过DNA转录为RNA后,再经逆转录成为cDNA并插入到基因组的新位点上的因子。逆转座子的整体结构与整合的逆转录病毒极为相似,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在两端具有长的同向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 LTR),而两个末端的每一个末端又各具备一个倒转重复序列。
14、后基因改变(Epigenitic change) 基因外改变 环境因子引起细胞和机体表型的改变可以通过基因型的改变而致,也可以不通过基因型改变而致,后者即基因外改变,它是研究致病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15、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是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的组合,即先进行等电聚焦电泳(按照pI分离),然后再进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个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7、脂肪酸氧化限速酶----。乙酰CoA合成酶和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Ⅰ
8、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PH,酶浓度,激活剂和抑制剂
9. 维持DNA双螺旋的力是__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10. 真核细胞核糖体大亚基___80s____rRNA与原核生物_________同源。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5、简述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胆汁酸为两性分子,主要起表面活性剂作用。
∙在胆汁中,胆汁酸可以避免胆固醇结晶析出。当胆汁中胆汁酸、卵磷脂、胆固醇比例失调时,可形成胆固醇结石。
∙在肠道中,胆汁酸有助于脂类物质乳化,增强其消化吸收。由于结合胆汁酸的酸性更强,在肠道的pH环境中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其乳化的作用更强
6、TATA box 及其功能。
是一段DNA序列,位于真核生物和古细菌的转录启动子上,大约位在转录起始点上游第25个碱基对。
7、tRNA中常出现次黄嘌呤,为什么?(另一种说法:tRNA反密码子第一个碱基往往是I,为什么?)
tRNA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由5`-端向3`-端计数)常被次黄嘌呤即I所占据,很少有U,几乎没有A。tRNA反密码子中的第一个碱基与mRNA密码子中的第三个碱基(由5`-端向3`-端计数)配对时并不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除A-U,G-C可以配对外,反密码子中的I与密码子3`-端的U、A、C都能配对,
8、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氧化时才能产生乙酰辅酶A吗,为什么?
脂酸经过β-氧化,每次切下两个c而生成乙酰辅酶A。
偶数C的脂酸(n个C)最后生成 n/2个 乙酰辅酶A;
奇数C的脂酸(n个C)最后生成 (n-3)/2 个乙酰辅酶A和一分子丙酰辅酶A
所以无论偶数还是奇数C脂酸在氧化降解的时候都产生乙酰辅酶A,但奇数的多产生丙酰辅酶A
9、写出一段反式串联结构的DNA序列不少于10bp,并画出二级结构草图?
10、大肠杆菌冈崎片断一般有多少bp,如何连接?
冈崎片段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0个核苷酸。由DNApolI发挥5′-3′外切酶的功能,切去引物,并有该酶继续延长DNA链,填补切除引物后形成的空隙,最后由DNA连接酶催化DNA相邻的5′磷酸基和3′羟基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使DNA单链缺口封合起来。
11.紫外线造成皮肤细胞DNA何种损伤,如何修复?
使相邻嘧啶碱基间通过共价连接形成嘧啶二聚体。采用光修复,利用光能使嘧啶二聚体拆开,需要光修复酶的参与。
12.使肽键形成的酶叫什么名字,其化学本质是什么?存在于干细胞的什么位置?转肽酶即γ—谷氨酰转移酶,是核糖体50S亚基上的一个蛋白质组分。
13。已知一个蛋白质的全长CDNA,设计一个实验步骤从cDNA开始提纯此蛋白?
四、设计题(共25分)
1、已知一种cDNA的中间一段序列,请设计一种方法找到其全长。(10分)
2、已知蛋白X是一种胞质信号转导中起作用的蛋白,请设计几种策略找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15分)
GFP、GST标签、酵母双杂交系统
五、论述题
给定一个cDNA序列,如何表达,纯化到蛋白质?
判断:
细菌的操纵基因总是在启动子的后面。
乳酸操纵子模型中,阻遏蛋白与RNA聚合酶结合组织启动子的启动。错 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组织启动子的启动
200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必需脂肪酸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缩写EFA)。
2、磷氧比 呼吸过程中无机磷酸(Pi)消耗量和氧消耗量的比值称为磷氧比。
3、糖异生 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4、酮体(ketone body):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5、hnRNA (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hnRNA)。核内不均一RNA 为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不稳定、大小不均的一组高分子RNA(分子量约为105~2×107,沉降系数约为30—100S)之总称。占细胞全部RNA之百分之几,在核内主要存在于核仁的外侧。
二、判断(请判断对错并改错。每题1分,共8分)
1、有氧条件改为无氧条件,葡萄糖的利用速度增加。
2、氰化物阻止了氧化磷酸化。
3、非糖饮食,偶数脂肪酸比奇数脂肪酸好。
4、胆固醇增高症患者,服用谷固醇,会增高血脂之类的。
5、DNA复制必须有引物,这一特点和复制的忠实性(或准确性)有关。
6、体内DNA复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焦磷酸水解释放的自由能。
7、剪接(小)体的大小为40-60s。
8、真核mRMA前体剪接加工的机制是转酯反应,这一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错
三、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血液中的氨的来源 丙氨酸和谷氨酰胺。
2、氨基丁酸的前体 是谷氨酸。
3、体内合成1摩尿素要消耗 4个ATP,可以过膜运输的中间物是瓜氨酸和鸟氨酸,精氨酸水解后生成尿素。
4、连接尿素和TCA循环的两中间物为: 延胡索酸和α-酮戊二酸 。
5、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糖原合成酶,糖原分解的限素酶是 糖原磷酸化酶。
6、乙酰辅酶A的来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酮体,氨基酸 ,去向 三羧酸循环,合成胆固醇脂肪 ,酮体 ,参与生化反应 。
8、Asp氨基酸参与尿嘧啶合成。
9、蛋白质组学是 的学科。
10、非蛋白N是 。
11、脑的氨的转运形式是 。
12、CPS是 和 的中间产物。
13、 脱羧成为使血管扩张的物质。
14、胆固醇的代谢终产物是胆汁酸。
15、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的载体是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
四、简答题(8分)
胆汁酸循环的生化原理和意义。
胆汁酸由肝细胞分泌,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参加消化.然后在小肠胆汁酸可被重吸收,经肝门静脉进入肝.完成循环.
生理意义:①保证了胆汁酸的量;②增加了胆汁酸的利用率.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根据图说明DNA链的方向,标出核糖C的序号,并画出另一条相应的DNA链。
(图的内容是给了一个链没有标出方向)
2、已知ddCTP和dCTP的结构示意图(ddCTP和dCTP的结构式是一个少4位的OH,一个少5位的P),问在DNA复制反应中,
(1)如[ddCTP]>>[dCTP],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2)[ddCTP]=10%[dCTP],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3)dCMP的浓度远大于dCTP或只有10%又会怎样?为什么?
3、图示说明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模型的方式。
六、简述题(每题7分,共14分)
1、有一个四肽,被胰蛋白酶水解后形成两个二肽,其中一个在280nm处有强光吸收,并且有呱基反应,另一个可被HBr水解后释放一个与茚三酮反应后呈黄色的氨基酸。请写出四肽序列。
2、某组织中含有某种蛋白,但含量低也无法纯化,已知蛋白分子量,并有抗体,如何用一种办法证明该组织确有此蛋白。
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考博试题
一、填空 (24空24分)
1.1953年,由----Waston---和-----Crick--(英文姓)首次提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其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他们提出的实验依据是—A=T-----和------G=C--。
2.蛋白质浓度测定在-280nm, 原因是苯基,但有时候也在220nm处测量,原因是肽键
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4.嗅觉、视觉、味觉和细胞膜上的G蛋白结合,这种受体具有7个跨膜α-螺旋的的结构特点,产生的第二信使是cAMP、I3P、DAG。
5. 维持蛋白高级结构的因素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
二、名词解释 (4题16分)
1. CpG island CpG双核苷酸在人类基因组中的分布很不均一,而在基因组的某些区段,CpG保持或高于正常概率,这些区段被称作CpG岛,
2. CTD of RNA Pol II RNA聚合酶II最大亚基末端的羧基端结构域是由以七氨基酸(–Tyr-Ser-Pro-Thr-Ser- Pro-Ser-)为重复单位的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组成的. 该结构可通过与mRNA加工因子的相互作用而对其加工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mRNA的转录和加工的偶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 SiRNA是一种小RNA分子(~21-25核苷酸),由Dicer(RNAase Ⅲ家族中对双链RNA具有特异 性的酶)加工而成。SiRNA是siRISC的主要成员,激发与之互补的目标mRNA的沉默。
4.basic leucrine zipzag (碱性亮氨酸拉链) 该结构的特点是蛋白质分子的肽链上每隔6个氨基酸就有1个亮氨酸残基,结果就导致这些亮氨酸残基都在。
三、问答题 (4题40分)
1. 基因组DNA有时会产生G:T错配,DNA复制时有时会发生A:C错配,他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各怎么修复?(12分)
2. 大肠杆菌的启动子(或操纵子)活性有无强弱之分,如果有,决定其强弱的因素什么?(10分)
动子是一种顺式作用(cis-acting)正元件,其强弱决定基因转录水平的高低,而启动子中所含有的转录因子则决定了启动子的强弱。
在原核生物的启动子中有4个区域:转录起始点、-10区、-35区、-10与-35之间的序列,区域是启动子强弱的决定因素。
3. 什么是基因印记(imprinting),它是怎么遗传的?举例说明。(10分)
基因组印记是指来自父方和母方的等位基因在通过精子和卵子传递给子代时发生了修饰,使带有亲代 印记的等位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特性,这种修饰常为DNA甲基化修饰,也包括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等修饰。在生殖细胞形成早期,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印记将全部被消除,父方等位基因在精母细胞形成精子时产生新的甲基化模式,但在受精时这种甲基化模式还将发 生改变;母方等位基因甲基化模式在卵子发生时形成,因此在受精前来自父方和母方的等位基因具有不同的甲基化模式。
基因印记与动物克隆技术
基因印记 (imprinting) 对核移植后基因组重新编程的影响。基因印记现象在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它是指基因的表达与否取决于它们是在父源染色体上还是母源染色体上。有 些印记基因只从母源染色体上表达,而有些则只从父源染色体上表达。基因印记与动物克隆技术的成功及不足有何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4. 为什么说‘ribosome is a ribozyme”? (8分)
rRNA为肽酰转移酶(peptidyl transferase)时,催化使肽键形成,不需要额外的能量。
四,名词解释 4题8分
1.酵母双杂交 酵母体内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因系统,也是一个基于转录因子模块结构的遗传学方法。典型的真核生长转录因子, 如GAL4、GCN4、等都含有二个不同的结构域: DNA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 domain)和转录激活结构域(transcription-activating domain)。前者可识别DNA上的特异序列, 并使转录激活结构域定位于所调节的基因的上游, 转录激活结构域可同转录复合体的其他成分作用, 启动它所调节的基因的转录。
2.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是指一种以F质粒(F-plasmid)为基础建构而成的细菌染色体克隆载体,长用来克隆150kb左右大小的DNA片段,最多可保存300kb个碱基对。以BAC为基础克隆的载体成嵌合体的频率较低,转化效率高,而且以环状结构存在于细菌体内,易于分辨和分离纯化。
五,简述题 2题12分
1. 给定一个组织,简述如何构建Cdna文库。
2. 简述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策略
利用基因打靶技术产生转基因动物的程序一般为:
a.ES细胞的获得:现在基因敲除一般应用于鼠,而最常用的鼠的种系是129及其杂合体,因为这类小鼠具有自发突变形成畸胎瘤和畸胎肉瘤的倾向,是基因敲除的理想实验动物。而其他遗传背景的胚胎干细胞系逐渐被发展应用,最近来自于C57BL/6×CBN/JNCrjF1小鼠的胚胎干细胞系成功地用于基因敲除。c57BL/6小鼠种系等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免疫学领域,并以此为背景建立了许多成功的转基因模型。
b.基因载体的构建:把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特异片段同源的DNA分子都重组到带有标记基因(如neo基因,TK基因等)的载体上,此重组载体即为打靶载体。因基因打靶的目的不同,此载体有不同的设计方法,可分为替换性载体和插入型载体。如为了把某一外源基因引入染色体DNA的某一位点上,这种情况下应设计的插入型载体要包括外源基因(即目的基因)、同源基因片段及标记基因等部分。如为了使某一基因失去其生理功能,这时所要设计的替换型打靶载体,应包括含有此靶基因的启动子及第一外显子的DNA片段及标记基因等诸成分。
c.将基因打靶载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常用电穿孔法)导入同源的胚胎干细胞(EScell)中,使外源DNA与胚胎干细胞基因组中相应部分发生同源重组,将打靶载体中的DNA序列整合到内源基因组中从而得以表达。一般地,显微注射命中率较高,但技术难度较大,电穿孔命中率比显微注射低,但便于使用。
d.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已击中的细胞:一般地,筛选使用正、负选择法,比如用G418筛选所有能表达neo基因的细胞,然后用Ganciclovir淘汰所有HSV-TK正常表达的细胞,剩下的细胞为命中的细胞。将筛选出来的靶细胞导入鼠的囊胚中,再将此囊胚植人假孕母鼠体内,使其发育成嵌合体小鼠。
e.通过观察嵌和体小鼠的生物学形状的变化进而了解目的基因变化前后对小鼠的生物学形状的改变,达到研究目的基因的目的。
2007年博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脯氨酸 是亚氨基酸, 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是酸性氨基酸, 甲硫氨酸,半胱氨酸 是含硫氨基酸。
cAMP激活蛋白激酶A的机制。PKA总是磷酸化Ser和Thr。
糖原合成和分解的限速酶分别是糖原合酶与糖原磷酸化酶,其中磷酸化失活的是糖原磷酸化酶。
克雷布斯博士因为发现了三羧酸循环获得了诺贝尔奖。
胞液中的NADH通过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和甘油-3-磷酸穿梭机入线粒体。
线粒体中的乙酰CoA通过柠檬酸-丙酮酸运出线粒体。
LDL受体
LCAT
呼吸链 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冈崎片断DNA双链进行半保留复制时,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什么是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生理意义。
利用体内游离嘌呤或嘌呤核苷,经简单反应过程生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称重新利用(或补救合成)途径(saluage pathway)。在部分组织如脑、骨髓中只能通过此途径合成核苷酸。
文献中用DNA的一条链的序列表示基因的序列,这条链叫什么?为什么可以表示基因的组成。
胆固醇的合成,运输和代谢。
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原料是乙酰辅酶A,合成途径可分为5个阶段:
(1)乙酰乙酰辅酶A与乙酰辅酶A生成β-羟-β甲基戊二酸(6C中间代谢产物);
(2)从β-羟-β甲基戊二酸丢失CO2形成异戊二烯单位(5C中间代谢产物);
(3)6个异戊二烯单位缩合生成鲨烯(30C-中间代谢物);
(4)鲨烯通过成环反应转变成羊毛脂固C-醇(30C中间代谢物);
胆固醇的分解代谢也在肝脏内进行。胆固醇大部分可转变为胆汁酸。小部分经肠道内细菌作用转变为粪固醇随粪便排出体外。
(5)羊毛脂固醇转变成胆固醇藽-(27C化合物)。
07协和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221
填空 1,蛋白质超二级结构 也称之基元(motif)。在蛋白质中,特别是球蛋白中,经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的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2,检测三级结构的方法
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NMR)
3、cAMP分子机制, cAMP激活蛋白激酶A的机制。
当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胞外信号分子首先与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然后激活细胞膜上的Gs一蛋白,被激活的Gs一蛋白再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催化ATP脱去一个焦磷酸而生成cAMP。生成的 cAMP作为第二信使通过激活PKA(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使靶细胞蛋白磷酸化,从而调节细胞反应,cAMP最终又被磷酸二酯酶(PDE)水解成5’-AMP而失活。cAMP生成和分解过程依赖 Mg2+的存在。AC和PDE可以从两个不同方面调节细胞内CAMP浓度,从而影响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当AC的活性升高时,cAMP浓度升高,当PDE浓度增高时,cAMP浓度降低。PDE对CAMP的,不仅取决于PDE的活化、抑制因素,还取决于细胞内PDE的组成、亚细胞分布。
cAMP对细胞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cAMP蛋白激酶,或称蛋白激酶A PKA)系统来实现的。PKA是一种由四聚体(C2R2)组成的别构酶。其中C为催化亚基,R为调节亚基。每个调节亚基上有2个cAMP结合位点,催化亚基具有催化底物蛋白质某些特定丝/苏氨酸残基磷酸化的功能。调节亚基与催化亚基相结合时,PKA呈无活性状态。当4分子cAMP与2个调节亚基结合后,调节亚基脱落,游离的催化亚基具有蛋白激酶活性。PKA的激活过程需要Mg2+。
7、NADH 什么循环在Mt中
选择,1,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的区别
己糖激酶是别构酶,葡萄糖激酶是诱导酶,受胰岛素诱导,一般只在肝脏细胞中。
己糖激酶专一性不强,受葡萄糖-6-磷酸和ADP的抑制,葡萄糖激酶只作用于葡萄糖,对葡萄糖的Km大,不受葡萄糖-6-磷酸抑制。 己糖激酶KM小,亲和性强,只有葡萄糖浓度很高时后者才起作用。
2,糖异生需经?
3,胰岛素促?
4,高能化合物?
3,Cori科里循环(Cori cycle,以其发现者卡尔·斐迪南·科里Carl Ferdinand Cori和盖蒂·科里Gerty Cori命名)指的是骨骼肌细胞通过糖酵解分解葡萄糖或糖原获得能量,其产物丙酮酸经转化为乳酸,乳酸通过血液到肝,在那里经过糖异生,重新生成葡萄糖。而葡萄糖会再随血液到达骨骼肌。这一过程被称为科里循环。但这个过程同时会牵涉到谷氨酸代谢,部分的尿素循环和柠檬酸循环。
4,LDL受体
5,泛素化泛素化是对特异的靶蛋白进行泛素修饰的过程。一些特殊的酶将细胞内的蛋白分类,从中选出靶蛋白分子。
6,岗崎片断
7,r-谷氨酸循环
8,kelow片断Klenow片段(克伦诺片段,Klenow fragment):E.coli DNA聚合酶I经部分水解生成的C末端605个氨基酸残基片段。该片段保留了DNA聚合酶I的5ˊ-3ˊ聚合酶和3ˊ-5ˊ外切酶活性,但缺少完整酶的5ˊ-3ˊ外切酶活性。
五、论述:
1、通常表达基因顺序的那条链的名称,为什么可以用它来表示基因?(另一种版本说法是:文献中用DNA的一条链的序列表示基因的序列,这条链叫什么?为什么可以表示基因的组成?)
2、某种真菌中的糖酵解因为以下反应而缩短,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酸+NADH,这种变化对其是否有利,为什么?
3.(1)临床上对高血氨患者用碱性溶液进行结肠透析(2)肝硬化腹水患者使用碱性利尿剂 上述治疗是否正确,为什么。
2008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与分生考博试题(专业基础)
填空(20分)糖原合成关键酶 ,活性葡萄糖,糖酵解中两个底物磷酸化,脂蛋白的作用,脂肪动员关键酶,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名词解释(9*4=36分)
ATP合酶 ATP合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原核藻、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代谢的关键酶。该酶分别位于类囊体膜、质膜或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与光合磷酸化反应,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生物体的能量“通货”——ATP。ATP合酶的F0部分比鞭毛的动力结构的直径将近小一半。鞭毛的运动要经过几百个步骤,而ATP合酶的运动只需要几步。
磷酸戊糖途径 此途径在胞浆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糖酸内酯开始,然后水解生成6-磷酸葡糖酸,再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 糖。NADP+是所有上述氧化反应中的电子受体。第二阶段是5-磷酸核酮糖经过一系列转酮基及转醛基反应,经过磷酸丁糖、磷酸戊糖及磷酸庚糖等中间代谢物 最后生成3-磷酸甘油醛及6-磷酸果糖,后二者还可重新进入糖酵解途径而进行代谢。
端粒酶(Telomerase),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端粒在不同物种细胞中对于保持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活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缩短的端粒其细胞复制能力受限),从而增强体外细胞的增殖能力。
逆转录酶又称 RNA 指导的 DNA 聚合酶,是以 RNA 为模板合成DNA的酶。
结构域在蛋白质三级结构内的折叠单元。结构域通常都是几个超二级结构单元的组合。
结构域(Structural Domain)是介于二级和三级结构之间的另一种结构层次。所谓结构域是指蛋白质亚基结构中明显分开的紧密球状结构区域,又称为辖区。
高血氨症 高血氨症(hyperammonemia)又称尿素循环代谢病,是一组以血氨增高为共同特点的新生儿期或儿童期代谢障碍。
鸟氨酸循环(ornithine cycle) 指氨与二氧化碳通过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生成尿素的过程。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citrate pyruvate cycle:就是线粒体内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柠檬酸然后经内膜上的三羧酸载体运至胞液中,在柠檬酸裂解酶催化下需消耗ATP将柠檬酸裂解回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后者可利用脂肪酸合成,而草酰乙酸经还原后在苹果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又在苹果酸酶的催化下变成丙酮酸,丙酮酸经内膜载体运回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重新生成草酰乙酸,这样就可以又一次参与转运乙酰辅酶A的循环。
糖异生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gluco-指糖, neogenesis是希腊语 νεογ?ννηση, neojénnissi - 重新生成):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问答 1.痛风症及其药物治疗的原理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是细小针尖状的尿酸盐的慢性沉积,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盐结晶而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它会让你周身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
2.说出两个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层析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离子交换层析中,基质由带有电荷的树脂或纤维素组成。带有正电荷的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反之为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层析同样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当蛋白质处于不同的pH值条件下,其带电状况也不同。阴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被留在层析柱上,通过提高洗脱液中的盐浓度,将吸附在层析柱上的蛋白质洗脱下来,其中结合较弱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反之阳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的蛋白可以通过逐步增加洗脱液中的盐浓度或是提高洗脱液的pH值洗脱下来。
亲和层析是利用蛋白质分子对其配体分子特有的识别能力(即生物学亲和力)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效的纯化方法。它通常只需一步处理即可将目的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且纯度相当高。应用亲和层析须了解纯化物质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以便设计出最好的分离条件。
论述 1.举例两种分别能升高血糖及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
2.氨基酸脱氨基的方式
脱氨基作用,细胞内从有机化合物分子上除去氨基的酶促反应,是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第一步。脱氨基作用有氧化脱氨,转氨,联合脱氨和非氧化脱氨等方式。其中以联合脱氨基最为重要。氧化脱氨基作用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动物的脱氨基作用主要在肝脏进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见于微生物,但并不普遍。生物中许多含氨基的化合物在分解代谢过程里几乎都有这类反应。这些化合物包括各种氨基酸、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及它们的衍生物。脱氨基作用是由各种脱氨酶催化的,反应产物是对应的酮基化合物。在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中,L-谷氨酸的氧化性脱氨作用很重要。因为在许多生物中只有谷氨酸一种氨基酸能进行氧化性脱氨,催化这一反应的谷氨酸脱氢酶的专一性又较高。现在认为,至少在动物体内,大部分氨基酸是通过氨基转换和谷氨酸氧化脱氨的联合作用脱氨的,也可通过此联合作用的逆反应合成某些氨基酸。
3..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真核生物的转录是的最重要的途经,大多是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 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 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 启动子存在着很多顺式元件,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核心启动子成分,如TATA框;②上游启动子成分,如CAAT框,GC框,ATF结合位点;③远上游元件:如增强子,沉默子等;④ 特殊启动子成分:如淋巴细胞中的Oct(octamer)和κB。这些元件都为不同的转录因子及蛋白质识别和结合来调节转录。
顺式作用元件是同一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按功能特性,真核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等。
2008年最新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入学专业分子生物学考试试题
----------------------------------------------------------------------------------------
第一部分:填空
人有39000多个基因个基因,其中编码基因占1%-1.5%,基因组中最多的为--
疯牛病的致病原因
什么是原病毒是指插入寄主细胞染色体并随细胞分配到子代细胞中,而不损伤细胞状态的病毒
SD序列在细菌mRNA 起始密码子AUG上游10个碱基左右处,有一段富含嘌呤的碱基序列,能与细菌16SrRNA3’端识别,帮助从起始AUG处开始翻译。
信号肽识别序列的组成-----部分和-----部分
乳糖操纵子的序列—————— ———————— ————————
第二部分:大题,2道
1. . 1,已知一段插入的DNA序列,要在前面加6个组氨酸,后面也加6个组氨酸以便于纯化,设计一对引物,有18个核苷酸可与一直DNA配对
2,一个载体,上有Pst I,EcoR I两个酶切位点,四环素抗性标记,和复制起点,总长为4061bp,用Pst I切割载体和要插入的目的片段再连接,问(1)长出的菌落都是重组子吗?怎么鉴别?(2)挑取三个重组质粒,分别用EcoR I切割,跑琼脂糖电泳后得到如下条带,已知载体上EcoR I与Pst I之间相距750bp,目的片段上有一EcoR I酶切位点,距其中一端250bp,
3. 基因表达需要哪些序列或位点(3分)
4 酵母双杂交的原理和应用(6分)
很多真核生物的位点特异转录激活因子通常具有两个可分割开的结构域,即DNA特异结合域(DNA-binding domain,BD)与转录激活域(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domain ,AD)。这两个结构域各具功能,互不影响。但一个完整的激活特定基因表达的激活因子必须同时含有这两个结构域,否则无法完成激活功能。不同来源激活因子的BD区与AD结合后则特异地激活被BD结合的基因表达。基于这个原理,可将两个待测蛋白分别与这两个结构域建成融合蛋白,并共表达于同一个酵母细胞内。如果两个待测蛋白间能发生相互作用,就会通过待测蛋白的桥梁作用使AD与BD形成一个完整的转录激活因子并激活相应的报告基因表达。通过对报告基因表型的测定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待测蛋白分子间是否发生了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1)与BD融合的蛋白表达载体,被表达的蛋白称诱饵蛋白(bait)。(2)与AD融合的蛋白表达载体,被其表达的蛋白称靶蛋白(prey)。(3)带有一个或多个报告基因的宿主菌株。常用的报告基因有HIS3,URA3,LacZ和ADE2等。而菌株则具有相应的缺陷型。双杂交质粒上分别带有不同的抗性基因和营养标记基因。这些有利于实验后期杂交质粒的鉴定与分离。根据目前通用的系统中BD来源的不同主要分为GAL4系统和LexA系统。后者因其BD来源于原核生物,在真核生物内缺少同源性,因此可以减少假阳性的出现。
第三部分:
1.紫外线过度照射后容易引发皮肤癌,正常机体通过何种机制修复 光修复酶
2.介绍酵母双杂交的原理和应用
3.举例说明小RNA在发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siRNA是一类约21~25nt的RNA分子,由Dicer(RNAaseⅢ家族中对双链RNA具有特异性的 酶)加工而成,通过完全互补配对的方式与目标mRNA结合,引起其降解,从而导致靶基因的的沉默。
4.目前一种观点认为“转录后”这种说法不妥,你认为呢
5.(1)转座子和内含子序列是不是“垃圾序列”
(2)随着表观遗传学和小分子RNA的研究进展,许多人认为“中心法则”已经过时,请谈一下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1.简述小分子RNA对真核基因表达的,举例说明
2.什么是转录后加工?目前认为这一提法欠妥,为什么?
在转录中新合成的RNA往往是较大的前体分子,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修饰,才转变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成熟的RNA分子,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后加工。主要包括剪接、剪切和化学修饰。
4. 人类基因组当中存在许多非编码序列,如转座子和内含子,(1)请问这些非编码序列是没有价值的垃圾吗?为什么?(2) 近年来,小分子RNA的研究与表观遗传学进展迅速,是否表明中心法则已经过时,已经被新的理论取代,你有什么想法?
2009年协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博真题回忆
名词解释
CDNA文库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催化,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cDNA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细胞的cDNA文库。
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本质上指的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问。该学科提供基因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系统利用,试图解决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的重大问题。
基因打靶:是指通过DNA定点同源重组,改变基因组中的某一特定基因,从而在生物活体内研究此基因的功能。
RNAi (RNA interference) 即RNA干涉,是近年来发现的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生物学现象,是由双链RNA(dsRNA)介导的、由特定酶参与的特异性基因沉默现象,它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阻断基因的表达。
逆转座子在基因组内存在着通过DNA转录为RNA后,再经逆转录成为cDNA并插入到基因组的新位点上的因子,被称为逆转座子
填空
细胞代谢 真核RNA聚合酶分类 物质代谢三大中间代谢物 DNA与蛋白质结合的四种方式 RNA合成的四个过程
简答
真核与原核转录机制异同点
一.转录1.RNA聚合酶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是一种多聚体蛋白质(α2ββ'σ);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有三种(RNA聚合酶Ⅰ、Ⅱ、Ⅲ),分别转录不同种类的RNA。2.转录过程⑴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转录全过程均需RNA聚合酶催化。①起始过程需核心酶,由σ亚基辨认起始点,被辨认的DNA区段是-35区。在这一区段酶与模板的结合松弛,酶移向-10区并跨入转录起始点。②延长过程的核苷酸聚合仅需核心酶催化。③终止分依赖ρ因子的和不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a.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结合后ρ因子和RNA聚合酶都可发生构象变化,从而使RNA聚合酶停顿,解螺旋酶的活性使DNA/RNA杂环双链拆离,利于产物从转录复合物中释放。b.不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DNA模板上靠近终止出有些特殊碱基序列,转录出RNA后,RNA产物形成特殊结构来终止转录。转录产物的3'-末端,常发现有多个连续的U。连续的U区5'-端上游的一级结构可形成茎环或发卡形式的二级结构。⑵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①转录起始前的-25bp区段多有典型的TATA序列,称为TATA box,通常认为这就是启动子的核心序列。此外DNA分子上还具有其他可影响转录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能直接、间接辨认和结合转录上游区段的蛋白质——反式作用因子,其中直接或间接结合RNA聚合酶的为转录因子。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不与DNA分子直接结合,而需依靠众多的转录因子。②真核生物的转录延长过程与原核生物大致相似。③真核生物mRNA有polyA尾巴结构,是转录后才加进去的。转录不是在polyA位置上终止,而是超过数百甚至上千核苷酸后才停顿。
PCR原理及应用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 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 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 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 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到达平台期(Plateau)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
逆转座子分类及其意义
蛋白纯化的常用方法及原理
蛋白与蛋白作用研究方法
近年06-08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的举出一项获奖项目及其意义
疾病基因的克隆策略
细胞膜如何物质代谢
论述
糖与脂肪代谢联系
RNA功能多样性
在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植物病毒总是含RNA。近些年在植物中陆续发现一些比病毒还小得多的浸染性致病因子,叫做类病毒。类病毒是不含蛋白质的闭环单链RNA分子,此外,真核细胞中还有两类RNA,即不均一核RNA(hnRNA)和小核RNA(snRNA)。hnRNA是mRNA的前体;snRNA参与hnRNA的剪接(一种加工过程)。自1965年酵母丙氨酸tRNA的碱基序列确定以后,RNA序列测定方法不断得到改进。目前除多种tRNA、5SrRNA、5.8SrRNA等较小的RNA外,尚有一些病毒RNA、mRNA及较大RNA的一级结构测定已完成,如噬菌体MS2RNA含3569个核苷酸。
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而形成的一条单链,主要功能是实现遗传信息在蛋白质上的表达,是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桥梁
tRNA的功能是携带符合要求的氨基酸,以连接成肽链,再经过加工形成蛋白质
结合肝脏的特征论述肝功能
解毒功能。有毒物质(包括药物)绝大部分在肝脏里被处理后变得无毒或低毒。在严重肝病时,如晚期肝硬化、重型肝炎,解毒功能减退,体内有毒物质就会蓄积, 这不仅对其他器官有损害,还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对于这类病人,医生在用药时就会特别小心,即使使用保肝的药物也要慎重选择。第二,代谢功能。其中包括了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第三,分泌胆汁。肝细胞生成胆汁,由肝内和肝外胆管排泌并储存在胆囊,进食时胆囊会自动收缩,通过胆囊管和胆总管把胆汁排泄到小肠,以帮助食物消化吸收。第四,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的功能。新生儿的肝脏有造血功能,长大后不再造血,但由于血液通过两根血管(门静脉和肝动脉)流入肝脏,同时经过另一根血管(肝 静脉)流出肝脏,因此肝脏的血流量很大,肝脏的血容量相应地也很大。第五,免疫防御功能
表观遗传学概念及其机制 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ting),母体效应(maternal effects),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RNA editing)等
生化知识补充:
1.氨基酸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经典方法是紫外分光光度计, 测定肽段的氨基酸顺利主要使用Edman化学降解法。
2.蛋白质的磷酸化可以发生在Ser、Thr和Tyr三种氨基酸残基的羟基侧链上。
3.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以__________为共同的结构特征。
4.苯丙氨酸是人体的必须氨基酸,这是因为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5.分离蛋白质混合物的方法主要根据蛋白质在溶液中的四种性质,___分子大小___、溶解度___、____电荷___和_吸附性质和与配体分子的生物学亲和力
6.酶促反应的特点是酶促反应具有极高的效率_和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名词解释:
酶活性的可逆磷酸化调节
填空:
1.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通常首先脱去_________,这种反应有多种,其中动植物种普遍存在的方式为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主要见于微生物。
2.不同氨基酸和___________之间通过____________作用生成谷氨酸,这是氨基酸分解代谢反应,催化这一反应的酶叫做___________酶,其辅酶________是。
3.Glu脱氢酶将谷氨酸脱去氨基,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这一反应的电子受体,陆生脊椎动物将脱下的氨合成___________。
4.嘌啉核苷酸循环将氨基酸的________和_________解和,生成_____________,体内氨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5.体内尿素合成的地直接前体是____________,它水解后生成尿素和__________,后者又与_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这一产物再与______________反应,最后合成尿素,这就是尿素循环。尿素循环的后半部分是在________中进行。
6.催化β氧化第一步反应的酶是_________,其辅基是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统称酮体。酮体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
8.体内合成脂肪酸的组织主要是_________,原料(前体)是________.细胞内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所需要的氢全部由___________.
问答和计算题:
1、为什么ATP既是PFK-1 的底物,又是其抑制剂?ATP如何调节PFK-1的活性?为什么ADP浓度较高时可以弱化ATP对PFK-1的抑制作用?
2.软脂酸完全氧化可以净产生多少个ATP分子?写明计算依据。
3.在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中,利用多聚(AC)作为翻译模板,thr和his可以参入多肽链;而利用多聚(ACC)作为翻译模板,可以产生3种多肽:多聚ASP、多聚thr、多聚glu。根据这些实验结果,可以确定哪些氨基酸的密码子?
2008年秋季博士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一,填空 _7LT!Ze`<
人有--个基因,其中编码 基因占--%,基因组中最多的为-- <__ig##__|
RNA 聚合酶2的CTD区的结构特点--,功能-- giuM2K@yOo 省 的忘了 |3L_;'Q'G_
简答, x*!Kv_&T9L
1,已知一段插入的DNA序列,要在前面加6 个组氨酸,后面也加6个组氨酸以便于纯化,设计一对引物,有18个核苷酸可与一直DNA配对 %I_LSPB9 3,酵母双杂交原理及应用 y7Oa \\o�K[ 4, 忘了 u`FL(_&n- P~}xjZ3 A 三,问答 _/_y_vS c* 1, 紫外线晒伤易引起皮肤癌,为什么?体内正常的修复方式? ]Ske g_=AE 2,小RNA功能?举例说明 F_}?uwfvos 3, 转录后加工?有人认为“转录后加工并不确切”,你怎么认为? G,nt__`O< 4, 真和基因中含大量非编码序列如转座子,内含子,这些非编码序列真的是“垃圾”吗?(2)几年来小分子RNA与基因表型遗传学有很大突破,有人认为“中心法 则”已经过时应该被取代,你有什么想法? 补充 : ChIP-on-chip:结合染色质免疫沉淀和微阵列的一项技术,通过细胞内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去分离和识别 DNA序列,通过分析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和DNA的相互作用,这些结合位点可以帮助识别动物发育和疾病发展过程的功能和靶序列。 iP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iPS)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