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2006年项
目“女大学生性心理危机与干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XJY B0607。【作者简介】张 云(1976-),女,四川犍为人,讲师,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性心理学・
女大学生性心理现状调查研究
张 云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 要】从近几年高校学生涉性事件发展趋势来看,女大学生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其中不乏由于女大学生自身性心理健康引发的问题。2008年10~12月,我们通过对部分高校女大学生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对新时期女大学生性心理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女大学生性认知、性态度较开放自由,功利性增强,性与婚姻关系淡薄,婚前性行为比例有增无减,但与相应性态度体验存在矛盾冲突,性调节和控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强女大学生性教育,对其中的突出问题及新问题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女大学生;性心理;性认知;性情感;性意志
近年来,随着高校涉性事件的增多,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研究陆续展开,并取得了系列成绩,使社会及学校对大学生性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存在以下问题:(1)一些较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开展虽早,但对近几年大学生性心理现状中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涉及较少或未曾涉及;(2)普遍关注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性心理健康研究,而对作为在大学生性心理问题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女大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3)女大学生在学识、环境、经济条件、就业压力这些方面有别于一般社会女青年,对于这些因素影响下女大学生性心理呈现的特点研究较少。
由于长期接受现代科学文化教育,女大学生群体在我国社会中属于具有较高潜在社会价值的女性阶层。近年来由性行为引发的问题在女大学生中不断呈现,必然和女大学生性心理状况有较大相关。女大学生在涉性事件中作为一定程度上的弱势群体,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将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阻碍其顺利发展及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问题的存在及表现提示我们有必要对女大学生性心理状况结合时代特点、年龄阶段特点及其独特的社会群体性特点(有别于其他社会女性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为促进高校性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国女性素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研究方法
111 被 试
被试来自四川省内三所不同性质的高校随机抽取的1~4年级的在校女大学生,涉及不同专业、学历、地域学生,共发出问卷491份,回收有效卷468份,有效卷回收率为9513%。
112 研究工具
根据笔者研究,采用自编“女大学生性心理调查”工具
1.3 理论构想
女大学生处于性心理发展阶段中异性接近期和恋
爱期交织阶段,异性交往(包括恋爱)是此期间其性活动的主要体现方式,诸如婚前性行为、性自由、交往挫折、性侵犯等现象是异性交往(包括恋爱)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女大学生性心理状况的主要事件。认知、情感、意志是人心理活动的主要过程和表现,女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生活环境相对单纯、经济不、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加剧、就业与择偶压力并存,因此她们在学识、环境、经济条件、就业压力这几方面有别于同年龄的一般社会女性。基于以上考虑,本问卷将重点调查女大学生异性交往和恋爱中由于学识、环境、经济条件、就业压力影响所表现出的性认知、性情感、性意志的一些特点。
1.4 工具及编制过程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女大学生性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认知、性情感、性意志三个大项,内含性知识、性思维、性观念、性态度、性态度体验、自我
・
性行为的调节与控制、对异性性行为的防范与应对等具体内容。首先,针对问卷内容对女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大量访谈,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确定问卷题目。其次,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对问卷进行初步修订,仅正式稿的修订就多达12次,用了近1年时间。最后,用编制好的问卷在心理学本科专业女生中进行预测,结合专业学生反馈意见对预测问卷进行结构性分析和修改,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
1.5 测 试
由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并采取不记名形式,以消除被试的顾虑和紧张情绪。测试前进行有关调查目的和意义的说明,被试填好后立即回收。时间大约15分钟。所有测试在六周内完成。
1.6 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由SPSS软件系统处理完成。
2 调查结果
211 性认知
性认知即有关性的各种知识的获得、理解及评价。本问卷对性认知的调查主要从性知识、性思维、性观念三个方面进行。
21111 性知识:主要了解女大学生在性生理、性心理、性病、避孕等知识的掌握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有2613%的女生对性生理的知识不了解,对性心理知识不了解的比例达4318%,对性传播疾病基本常识不了解的比例达6216%,超过半数(13%)女生了解避孕的常识。在问到“我了解与异性保持适当交往的礼仪、方式与技巧”时,大部分女生(7817%)持肯定选择。问到“我知晓防范异性不轨行为的一些技能或做法”时,3517%的女生表示不了解。
表1女大学生性知识状况(%)
性知识状况非常符合比较符合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我了解性生理的一般知识。 6.866.923.7 2.6
我了解性心理的一般知识。 2.653.639.5 4.3
我了解性传播疾病的基本常识。 2.435.050.012.6
我了解避孕的常识。8.555.831.4 4.3
我了解与异性保持适当交往的礼仪、方式与技巧16.562.219.7 1.7
我知晓防范异性不轨行为的一些技能或做法8.555.831.4 4.3
21112 性思维:主要包括对两性关系、贞操、恋爱、婚姻的理解与判断 表2显示,5317%的女生认可“恋爱应该包括双方精神和肉体的全面交流”。在贞操观问题上,对传统贞操观持批判与肯定态度的女大学生旗鼓相当,各占一半。3519%的女大学生认可“通过恋爱可以证明自己有魅力”。26%的女生不认可“校园恋情重点是学识相当、情趣相投,经济条件差点也无妨”。3211%的女大学生认可“恋爱、结婚也可以是女生解决就业的一种途径”。
表2 女大学生性思维状况(%)
性思维状况非常符合比较符合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恋爱应该包括双方精神和肉体的全面交流。12.041.734.811.5“从一而终”的贞操观是压抑性自由的封建观念。11.838.740.69.0
校园恋情重点是学识相当、情趣相投,经济条件差点也无妨。13.060.922.6 3.4
通过恋爱可以证明自己有魅力。 4.331.7.916.2
恋爱、结婚也可以是女生解决就业的一种途径。 2.629.547.420.5
21113 性观念:主要包括对性自由、婚前性行为、恋爱(婚姻)动机的看法和评价 表3数据显示,当前女大学生性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开放化趋势。对于婚前性行为,认可“两厢情愿就可以”的达到44%;对于婚前性行为发生的动机,有2219%的女大学生认可“婚前性行为可以帮助我更全面的了解对方”。性与婚姻的关系上,2718%的女大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与未来是否结婚关系不大”。可以看出当前很大部分女大学・26
・中国性科学 2009年9月 第18卷第9期 The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Sep te mber,2009 Vol.18No.9
生对于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这和社会环境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宽容有很大关系,调查数据显示, 41%的人认为“有过性行为经历并不会被同学或朋友认为是什么坏事”。同时我们也看到,商品经济的功利思想对于女大学生的性观念影响明显。调查中,有3016%的女大学生赞同“工作难找,学得好不如嫁的好”。
表3 女大学生性观念状况
性观念状况非常符合比较符合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婚前性行为可以帮助我更全面的了解对方0.922.048.928.2
婚前性行为与未来是否结婚关系不大。 2.125.2.130.1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两厢情愿就可以。 3.041.035.320.7
有过性行为经历并不会被同学或朋友认为是什么坏事。 1.739.339.719.2
工作难找,学得好不如嫁的好。 4.326.347.921.6
212 性情感
即主体对异性的态度及在异性交往中所获得的对这种态度的主观感受,包括性态度、性态度体验。
21211 性态度:主要包括对异性交往对象的认知、异性交往意愿、异性交往倾向等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7513%的女生“希望有更多的异性朋友”,但7715%的女大学生不认可周围的男生,在交往倾向上6617%的女大学生表示“通常我不会主动接近异性”。这就形成一种矛盾状态,绝大部分女生希望和异性交往,但“自我清高”,看不起周围的男生,并不主动接近异性。这种矛盾的状态很容易对女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困扰。在对性行为的态度上,有近四成的人对无婚姻保证的性行为持认可态度。
表4 女大学生性态度状况(%)
性态度非常符合比较符合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在校园里,我周围有很多不错的男生。 1.920.553.424.1
我希望有更多的异性朋友。10.365.023.5 1.3
不管能否结婚,男女交往到一定程度发生性关系很正常。 2.639.536.223.7
通常我不会主动接近异性。9.657.129.7 3.6
21212 性态度体验:主要指持某种态度或观念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感受 表5显示,有3217%的女大学生不认为在与周围男生的交往中能发现对方的优点。有35%的女大学生认为周围男生并不乐意与之交往。2619%的女大学生认可“对自愿发生的婚前性行为我不会有思想负担”。6214%的女大学生认可“男女交往中看重对方经济条件没什么不好”。
表5 女大学生性态度体验状况
性态度体验状况非常符合比较符合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与周围男生交往中,我总能发现对方的优点。 6.660.731.2 1.5
周围的男生都比较乐意和我交往。 3.062.032.9 2.1
对自愿发生的婚前性行为我不会有思想负担。 3.023.944.428.6
主动与异性接近我会感觉很尴尬。 4.938.247.29.6
男女交往中看重对方经济条件没什么不好。7.554.932.7 4.9
213 性意志
即主体对性行为的协调与控制。包括对自我性行为的调节与控制、对异性性行为的防范与应对。
21311 性的调节与控制:包括对恋爱挫折、性诱中国性科学 2009年9月 第18卷第9期 The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Sep te mber,2009 Vol.18No.9・27
・
惑、性冲动的调节与控制 表6显示,绝大多数女大学生会选择通过提高学识修养增强自己的魅力。4719%的女生认为“恋爱挫折不会严重影响我的生活和学习”。随着性生理、性心理的发育成熟,女大学生性冲动客观存在。3418%的女大学生认为由于学业压力及条件有限,自己存在性压抑的情况。网络、书籍、影视等仍是3112%的女大学生排解性需求的主要途径。面对物质条件优越的恋爱对象,7718%的女大学生表示“能坚决拒绝其提出的婚前性要求”。
表6 女大学生性的调节与控制状况
性的调节与控制状况非常符合比较符合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我会通过提高学识修养增强自己的魅力。31.262.2 6.60
网络、书籍、影视等是我排解性需求的主要途径。 3.827.443.225.6
恋爱挫折不会严重影响我的生活和学习。7.744.440.27.7
由于学业压力及条件有限,我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性需求。 4.730.138.226.9
即使恋爱对象物质条件优越,我也能坚决拒绝其提出的婚前性要求。28.249.69.9 2.4
21312 性危机防范与应对:包括对性骚扰、性侵害的防范与应对 表7显示,8717%的女大学生对熟悉异性缺乏防范意识。7814%的女大学生对“当有异性骚扰或侵犯我时,我能冷静应对”持肯定估计。对于防止性行为中以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有接近四成的女大学生表示没有缺乏相应的能力。在遇到性危机事件时,表示会主动寻求老师帮助的女大学生占2116%,能在此类事件中获得老师有效支持与帮助的女大学生占16%。
表7 女大学生性危机防范与应对状况
性危机防范与应对状况非常符合比较符合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我觉得周围熟悉的异性不会对我进行骚扰或侵犯。22.265.210.5 2.1
当有异性骚扰或侵犯我时,我能冷静应对。14.1.319.9 1.7
当发生性行为时,我有防止怀孕、传染性病等意外情况发生的能力。10.751.728.29.4
当在异性交往或恋爱中遇到难以承受的事件时,我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 2.818.854.324.1
对于如何处理在异性交往或恋爱中的麻烦,老师曾给予我有效的支持与帮助。0.915.245.538.5
3 讨 论
311 对当前女大学生性心理状况的初步分析
31111 性认知状况与女大学生学识水平不相符,性观念开放自由,重视婚姻但对性的认知仍较肤浅而功利 经过中学阶段青春期发育及生理卫生教育后,当前女大学生性知识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当前女大学生有关性的科学知识(包括生理和心理)存在明显不足;②在女大学生了解的性知识当中,比较关注如何防止意外怀孕,但对其他可能造成身心伤害的性传播疾病不甚了解;③在异性交往及危机预防方面女大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要低于其自身估计水平。由于教育程度及文化素质影响,女大学生在恋爱中对精神需要比较重视,但受近代西方“性”、“性自由”思潮的影响以及现实社会商品经济对人的价值的异化的冲击,当前部分女大学生对两性关系、贞操、恋爱婚姻的理解与判断存在一些偏差。对传统贞操观持批判态度的女生占到一半以上,因此相当部分女大学生对恋爱当中的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在对恋爱及婚姻的认识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女大学生表现出幼稚性和功利性,涉世未深及生活环境的相对单纯,使得她们对恋爱的认识肤浅随意,同时在就业压力影响下“依靠婚姻寻出路”的冒险投资心理已成为不少女大学生的共识,这无疑会影响女性知识分子群体的自强自立及男女平等的进一步实现。高校作为接受多元文化影响较快较主动的场所,身处其中的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各种时尚前卫的观点的冲击,使得当前女大学生性观念较开放与自由,对婚前性行为认可度较高,持宽容甚至随意的态度,缺乏责任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对性与婚姻的联系重视程度提高但恋爱(婚姻)动机功利化色彩较浓。大学生群体及其所处小环境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与以往相比,更多的女大学生坦然将婚前性行为看作是了解对方,减少恋爱盲目性,保证婚后性爱满足的一种可能途径。重视性爱在恋爱婚姻当中的重要性是科学的,值得肯定的,但将婚前性行为作为保证婚后性爱满足的“试金石”,代价未免太大,太冒风险了。从各种调查结果来看,赞同婚前性行为的大学生超过半数,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存在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及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自由与传统,开放与封建在多数大学生身上矛盾并存着,一方面,他们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随意的态度,另一方面却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介意自己的伴侣曾经和别人发生过性关系。上海的有关调查显示, 52%的华东师大学生不敢接受与他人有过性关系的恋人,而自认为能够接受的只有1814%[1],在此心态下,以婚前性行为作为恋爱“试金石”必然会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麻烦,影响今后正常的恋爱和婚姻。在开放前卫的性观念指引下,目前女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比例较之以往有增无减,在此次调查中,收回的有效卷中有1214%的女大学生自述发生过婚前性行为,说明倡导婚前贞洁仍是我们今后性健康教育应加强的重点。此次调查中值得肯定的是当前女大学生对待婚姻的态度。2000年《全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结果显示, 7218%的女大学生“不一定嫁与自己发生了性关系的恋人”[2],反映当时许多女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与婚姻关系不大,将性与婚姻分离,对性行为及婚姻缺乏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应有的责任感。本次调查结果较之有了明显变化,7212%的女大学生不赞同“婚前性行为与未来是否结婚关系不大“的观念,反映当前大多数女大学生对性与婚姻关系的重视和回归。
31112 对异性态度存在一定偏差,异性交往态度较功利与开放,但存在与之相矛盾的性态度体验,容易导致性情感冲突 从调查来看,由于文化水平较高,当前女大学生对交往异性要求较高,对周围异性持消极态度的较多,同时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又使得她们有较强的异性交往意愿,因此一般异性交往状况不容乐观,男女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识仍比较缺乏,对于满足青春期正常性心理需求有一定局限,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女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由于经济上的不及对未来就业的忧虑畏惧,大多数女大学生交友态度上表现出明显的现实功利倾向,很容易促发惟利是图、贪图虚荣的性行为,也容易因此被人诱骗利用。在对性行为的态度上,仍有近四成的人对无婚姻保证的性行为持认可态度,表现出对性行为自由随意的态度。但与之相矛盾的是,仅有2619%的女大学生认可“对自愿发生的婚前性行为我不会有思想负担”,说明对婚前性行为持开放宽容态度的女大学生其实并不具备坦然接受婚前性行为的承受能力,一旦发生婚前性行为,不管是否自愿,大多数女大学生还是会为此背上思想负担,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性情感的偏差与冲突往往会给女大学生带来诸多苦恼,使其性心理发展处于矛盾之中并可能导致过分压抑与过分放纵两种极端的发展。
31113 相对存在性压抑,性调节与控制较理性但缺乏科学正确的信息指导;自我防范意识及技能需进一步加强 尽管高校现已允许在校生结婚,但限于种种现实条件及就业的压力,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能以法律认可的合法婚姻形式获得性的满足,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女大学生表示由于学业压力及条件有限存在性压抑状况,这给不少女大学生带来了困扰。在解决困扰的意愿上女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质修养,绝大多数表示会通过提高学识修养增强自己的魅力。但在具体做法上却存在问题,从调查来看,网络、书籍、影视等仍是一部分女生解决困扰的主要途径,鉴于目前这些途径所能提供的信息的质量,通过这些途径排解性需求,不仅无助于女大学生缓解和消除性的困惑,往往还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诱发不健康的性心理和性行为。由此看来当前为对女大学生缓解性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科学引导十分必要。在性危机防范与应对方面,如何与熟悉异性保持适当交往应是当前女大学生值得重视的问题,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对熟悉异性缺乏防范意识,而近年来发生在熟人中的女大学生性侵犯事件时有发生,两者不无关联。此外女大学生对自己面对性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估计过于乐观,此前对相关防范技能的调查项目中,有3517%的女生甚至并不知晓防范异性不轨行为的技能或做法。接近四成的女大学生表示缺乏防止性行为中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能力,因此未婚先孕、堕胎、感染性传播疾病等现象近几年来在大学生中呈上升趋势[3],极易为女大学生带来身体的伤害与生命的威胁。因此,高校应加强女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及技能的教育。
此外,调查结果还提示高校性健康教育的缺失与滞后,在遇到性危机事件时,作为学校教育力量代表的教师既不被学生信赖也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引导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防范并妥善干预性危机事件是维护高校和谐安宁的重要任务,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女性人才的重
(下转第32页)参考文献
1 黄海,李文虎,赵萍.青少年性发展的差异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5,25(1):-68.
2 《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362-3.
3 Yang J.,M cCrae R.R.,Costa P.T.J r.et al.The cr oss-cultural generalizability of Axis-II constructs:An evaluati on of t w o pers onality dis order assess ment instru ments in the Peo2 p le’s Republic of China[J].Journal of Pers onality D is orders, 2000,14(3):249-263..
4 Patt on JH,Stanford MS,Barratt,et al.Fact or structure of the Barratt I m pulsiveness Scale[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2 ogy,1995,51:768-774.
5 金鑫.罪犯婚姻状况调查[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5:51 -54.
6 Martin H.Teichera,Susan L.Andersena,Ann Polcari.et
al.The neur obi ol ogical consequences of early stress and child2 hood Maltreat m ent[J].Neur oscience and B i obehavi oral Re2 vie ws,2003,27:33-44.
7 刘白驹.性犯罪:精神病理与控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8.
8 荣繁.性欲型与非性欲型罪犯性心理与性激素对比研究[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1,12(2):31.
9 Holland D,Ireland JL,Muncer S.I m pulsivity,attributi on and p ris on bullying:Bully-category and per petrat or-victi m mutuality[J].I 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La w and Psychiatry, 2009,32(2):84-91.
10 廖坚,王维,唐秋萍.青少年罪犯的人格障碍及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4):423-424.
11 Te wksbury,R.,&W est,A.Research on sex in p ris on dur2 ing the late1980s and early1990s[J].The Pris on Journal, 2000,80:368-378.
[收稿日期:2009-06-29]
(上接第20页)
中药治疗从药理学分析,血府逐瘀汤符合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则,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机是血瘀、络塞、尿阻,治则应是化瘀通络利尿,而血府逐瘀汤具备这些功效,方中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络为主药,川芍、赤芍协助活血祛瘀,生地养血,牛七祛瘀而通血脉,柴胡、积壳,疏畅,行气,使气行则血行,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去,诸症可愈。
经临床上观察,微波配合活血祛瘀中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疗效,有效率93133%,与对照组单纯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有效率6915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其主要临床症状上的改善如会阴、睾丸、腹股沟、腰骶部坠胀疼痛或隐痛不适有显著性差别,同时对前列腺液常规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同道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秦云峰,蒋晓村主编.前列腺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09-06-22]
(上接第28页)
要保证,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性健康教育使得高校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意识上不重视、体系上不健全、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是阻碍高校性健康教育有效进行的主要因素。为关心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培养高素质女性,加强教育与指导是当前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章小兰.大学生性行为问题与教育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 2001,17(8):474-475.
2 王进鑫,董珊.大学生性健康教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58.3 孙智凭,初凤林,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415.
4 王进鑫,胡珍.大学生性伦理危机及根源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6,(8):42-45.
5 魏青.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浪.性心理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7 陈英,王树涛,王艳,张德美.西南地区大学生性观念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1):59 -61.
8 李美英,肖汉仕.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5,25(1):167-168.
[收稿日期:200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