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说明文复习教学设计(方银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1:05:43
文档

说明文复习教学设计(方银官)

说明文复习教学设计(方银官)  一:复习范围:  本册课本的三、四单元(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等六篇课文)  二、总课时:三课时  三、复习内容:  第一课时  复习要点:  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  复习步骤:  说明文阅读的内容主要有: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等,具体要点如下:  (一)、说明文的对象、特征  阅读一段说明文字或一篇说明文,首先得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同时还要
推荐度:
导读说明文复习教学设计(方银官)  一:复习范围:  本册课本的三、四单元(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等六篇课文)  二、总课时:三课时  三、复习内容:  第一课时  复习要点:  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  复习步骤:  说明文阅读的内容主要有: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等,具体要点如下:  (一)、说明文的对象、特征  阅读一段说明文字或一篇说明文,首先得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同时还要
说明文复习教学设计(方银官)

   一:复习范围:

   本册课本的三、四单元(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等六篇课文)

   二、总课时:三课时

   三、复习内容:

   第一课时

   复习要点:

   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

   复习步骤:

   说明文阅读的内容主要有: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等,具体要点如下:

   (一)、说明文的对象、特征

   阅读一段说明文字或一篇说明文,首先得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同时还要了解是抓住说明对象的哪些特征来进行说明的。所谓抓住特征,就是要把说明对象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通过不同的说明方法予以具体的说明。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第一,看标题。说明文的标题比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标题具有更强的提示性,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成分。

   如:语文读本的第22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的“雄伟”两字就准确地概括了人民大会堂的特征。

   语文课本的《巍巍中山陵》中的“巍巍”也是如此。当然不是所有的说明文都是如此。

   第二,可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中心句和过渡句)。不少文章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即中心句),或者提示文章层次内容的句子(过渡句)。阅读时必须将它抓住。

   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首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这一段既点题、又总领全文。其中“巍峨、雄伟、庄严”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的印象,又概括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同学们从本学期所学的说明文中能不能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

   《凡尔赛宫》一文第三自然段中“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就是一非常关键的句子,其中“雄伟、壮观”是外部特征,紧承上文,“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则说明了凡尔赛宫的总的特征。

   《松鼠》一文的首段:“松鼠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用一句话概括而有层次地点明了松鼠的总特征。

   《松树金龟子》只要抓住第一自然段的首句就可以知道作者是抓住松树金龟子的“仪表堂堂”这一外形特征用三个自然段来介绍松树金龟子的。

   《国宝——大熊猫》的第五自然段的“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用两个判断句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的特征。

   课堂训练:(详见语文读本P116-119《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一些关键句“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句子都概括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二)、说明方法。

   本学期我们所学的两个单元的说明文,涉及到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仅仅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列举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帮助说明。同学们从本学期所学的课文中能不能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

   如:

   2、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明力的依据。同学们从本学期所学的课文中能不能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

   如:

   3、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从本学期所学的课文中能不能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

   如:

   4、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把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同学们从本学期所学的课文中能不能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

   如:

   

   课堂训练:(详见语文读本P116-119《中国石拱桥》)找出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课后练习:(详见讲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课时的作业。

   二、复习:

   (三)、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说明的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如: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我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如:

   (四)、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豪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语言的准确性。

   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五)、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一分(具体)”式、“总(概说)一分(具体)一总(概说)”式、“分(具体)一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如:

   三、训练:详见讲义

   第三课时

   一、检查:

   二、小结、训练:

   (一)

   ①蜜蜂是不能单独生活而必须过群体生活的昆虫。

   ②蜂王也叫母蜂,它的职能是产卵;工蜂负责采集花粉、花蜜,酿制蜂粮,哺育蜂儿,饲喂蜂王,修造巢房,守卫蜂巢,调节蜂群内的温度和湿度。

   ③在漫无边际的大自然中,蜜蜂怎么知道什么植物在哪儿开花流蜜呢?原来是有很多蜜蜂,先出巢四方侦察,回来把侦察的结果告诉它们的同伴。蜜蜂的这种告诉方法,是它们特有的一种“语言”──蜜蜂的舞蹈。

   ④蜜蜂要酿成一公斤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与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1、①—④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介绍了蜜蜂的特点。

   生活方式、分工、寻找蜜源和传递信息的方法、采蜜的艰辛

   2、第②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诠释、分类别

   3、说明文的语言除准确性外,还具有多样性,请从多样性这一角度分析,语段既有___________的说明,又有_________的说明。平实、生动

   4、③段中“语言”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

   特殊含义、解释或说明

   5、④段中加粗词“差不多”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差不多”有相近、接近之意,若去掉,就成了“等于”,语意改变,不准确。或答为:加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

   青 蛙

   ①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虫本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农民以青蛙鸣声的早晚和大小,来估计庄稼的丰歉情况。唐人章孝标有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青蛙。” 

   ②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头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地突然向前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科学家作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 

   ③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作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够吃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6至8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④青蛙的幼虫蝌蚪,不少画家常爱以此为题进行创作。我想起已逝的画家齐白石的一段故事。1957年,我国著名戏剧家老舍曾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作画。命题要求把无形的青蛙声描绘成有形可见的画面,着实很棘手,但白石老人苦苦构思之后,挥毫画成这样一幅杰作:一片急湍的流水从山间乱石中泻出,水中夹着几只活泼的蝌蚪,高处再抹几笔远山相衬,把诗的意境含蓄地烘托出来了。人们透过这几只蝌蚪形象,仿佛听到十里山泉里传来的阵阵蛙鼓。这个故事虽然是指文艺创作要独辟蹊径,但也说明白石老人对于蛙的生活史是多么熟悉啊。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六十天就发育成蛙。 

   ⑤青蛙不仅对农作物好处极大,也为仿生学的研究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科学家研究了青蛙的眼睛构造,制成了“电子蛙眼”,用它来遥控万里蓝天中航行的飞机。机场上的指挥员,凭借“电子蛙眼”的帮助,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 

   1、请你结合②段内容,发挥想象力,简要阐述一下青蛙舌头位置和舌尖构造对捕食虫子的作用。 

   答:青蛙舌根和舌尖的特殊位置与构造,使舌头可以伸得更长,伸出的速度更快,从而更容易捕捉到虫子。

   2、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尽地说明青蛙眼睛的奇特结构呢? 

   答:因为要捕捉虫子,首先必须敏锐地发现并准确地判断虫子的准确位置,这就必须依靠一双与众不同的好眼睛。

   3、“电子蛙眼”是根据青蛙眼睛怎样的特点仿制的?(请尽量筛选文中的有关语句作答) 

   答: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只要是运动的物体,不管速度多快,朝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辩清楚。

   4、依你之见,“电子蛙眼”除了可以帮助指挥飞机的降落之外,还能有哪些可能的用途呢?(写出两种) 

   答:(1)指挥防空炮火,准确地击落来袭的敌机、导弹 (2)装在飞机上,监视地面和水面的活动目标 (3)用以气象、天文观测,如云层移动等 

   5、文章末尾两个自然段的顺序如果对调一下是否更好?为什么? 

   答:会。因为对调后结构会更紧凑,也更顺理成章:先集中写青蛙的两个作用,再写其幼虫蝌蚪及画坛趣闻。

   (三)

   (l)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桥,有的以它们的悠久历史闻名于世,有的以它们的高超的建筑艺术而流芳史册,都是方便交通,使“天堑”变成通途。那么,世养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是这样一种桥。

   (2)① 凡是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② 其中有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久负盛名。③ 它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④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⑤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

   (3)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165米,桥面宽10米,桥高15—20米。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桥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建有楼亭5座。楼亭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5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侧有长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观赏和休憩。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4)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出色。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ǔn,器物两部分相接处凸出的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桥、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把“从它们的作用来看”放到(1)段中去,应放在什么地方?用“*”号标出。

   放在“……史册”后

   2、重新排列(2)段的句子顺序,只排序号。④ ① ③ ⑤ ②

   3、写出各段段意。

   ⑴从作用上说明侗家风雨桥独具一格的特点 

   ⑵概括说明侗家风雨桥造型艺术独特、建筑技巧高超 

   ⑶以程阳风雨桥为例,具体说明侗家风雨桥造型艺术独特 

   ⑷说明侗家风雨桥建筑技巧高超 

   4、本文说明的对象是(C )

   A、侗族桥 B、风雨桥 C、侗家风雨桥 D、程阳风雨桥

   5、用指定的线段勾画出作者在(3)段、(4)段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举事例 ,作比较.....。

   举事例:“著名……风雨桥”;作比较:“其坚固程度不亚于……不损”

   6、程阳风雨桥跟赵州桥不同的两个特点是( B )。

   A、建筑技巧高超,造型艺术独特。

   B、避风雨、供休憩,造型艺术独特。

   C、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D、历史悠久,方便交通。

   7、统观全篇,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 _ 。(先概括后具体)

   课后作业:

   写作指导:怎样才能写好这三四百字的说明片断呢?

   首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说明文十分讲究内容的科学性;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内容才科学,介绍的内容和解说的事理才能为读者所理解。

   第二,用词要准确。在说明事物形态、性质、功用或操作程序时,必须将数量、范围、程度、次序等表达清楚、恰当,尤其要注意修饰、、补充性词语的选用。

   第三,条理要清楚。根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不同,分别选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及主次顺序、因果关系等。最后,要学习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这四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试题具体讲有如下特点:

   一、说明文一般以小作文的形式考查。

   二、短说明文以介绍图画、图表者居多。

   三、篇幅一般在300以内。

   四、有时转换为“修改病文”的形式来检测对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的运用。

   写作训练:

   某学生写说明文《谈眼镜》,他选了三个方面的材料:a.眼镜的作用;b.眼镜的种类;c.眼镜的构造。比较这三个材料的关系,应采用什么说明顺序最合适?请列出结构提纲,反映出内容、详略、顺序。

   

   

   

   

   

   

   

   (一)

   ①黔灵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面,距市中心仅1.5公里,占地426公顷,是国内少有的城区大型公园。②园内黔灵山古树浓荫,黔灵湖碧波荡漾,九曲径蜿蜒曲折,七星池荷茂鱼欢。③九曲径上摩崖古迹甚多,其中清人赵德昌于咸丰十年所书“虎”字崖刻,高约6.2米,宽约3.7米,笔力遒劲,引人注目。④更令人叫绝的是,园内生息繁衍300余只野生猕猴,建有野生猕猴观赏园,在此可体验到捧腹的猴趣。如此规模的野生猕猴群,国内大中城市的城区公园里,惟贵阳独有。⑤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被囚禁在园内麒麟洞旁的“水月庵”中,其旧址现已辟为陈列室。

   1.语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黔灵公园)

   2.第④句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列数字、作比较)

   3.用一句话介绍你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介绍时应有名称、特点两个内容。20字左右)

   

   (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古迹、纪念地都符合要求。介绍时应该有名称、特点两个内容)。

   (二)甲

   ①瘦西湖上的五亭桥不仅是扬州的象征,也是世界风景名胜中独一无二的特殊景观。

   ②五亭桥是由巡盐御史高恒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而建。桥上建有五亭,呈 形,一亭居中,四翼各一亭,亭与亭之间回廊相连,大家称它为五亭桥。五亭桥全长55.5米,桥身宽约8米,两翼并排处宽约16米。桥基由十二块大青石砌戍。主桥(居中一亭所在)为单拱石桥,四翼基座上有十二个石拱,朝向不同,两头引桥各有一个石拱,15个石拱彼此相连,游船可以穿行其中。乘船远望,只能看到5个大小不同的半圆形石拱。桥卧湖上,五个亭子像朵盛开的莲花,断以人们又称“连托辑”。莲龙出水似的五亭桥,桥亭结合,造型别致,既稳重大方,又玲珑剔透。桥亭比例适当,布局和谐,结构巧妙,气势宏伟。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五亭桥是“中国古城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

   (参照《华东黄金旅游线导游词》改写)

   乙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各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难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于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②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侯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1.阅读甲文,请写出五亭桥的主要特征。

   

   2.甲乙两文,说明方法相同的有哪些?不同的有哪些?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第①段依次说明了哪些内容?

   

   4.甲文划线部分,是茅以升对五亭桥的直接称赞,在乙文的说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茅以升对卢沟桥的间接称赞。联系甲乙两文,说说茅以升对两桥称赞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三)

   ①地名与科学,看上去是两码事,其实不然。地球上数以亿万计的地名,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全书,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都能从此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寻觅到释疑的钥匙。

   ②考古学家珍视地名。我国历史上不是有个夏朝吗?长期以来,一直找不到物证。197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登县以一个叫“王城岗”的古迹地名为线索,从当地挖掘出城墙基槽,经用碳—14测定,证实这是夏的遗址.

   ③历史学家也珍视地名。前一阵子,省有一股探源寻根热,据他们统计,以闽、粤等地乡村命名的祖籍地名共有86个,通过语源、历史探究,他们说,与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地缘关系,我们的根深埋在5000年来孕育着炎黄子孙的泥土中。

   ④研究宗教也用得上地名。四川省安岳县有一“卧佛沟”,光听名字就耐人寻味。后来当地人发现,这里果真有一尊巨大的石佛,是盛唐时期的释迦牟尼涅槃摩崖石刻造像,更令人惊喜的是,同时还发现40多万字的佛经。

   ⑤地名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研究它不仅能窥见人类开发史的面影,同时也是探索自然科学的例证。

   ⑥燕山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地质工作者发现,这里许多资源地名确实名副其实。就拿金矿来说吧,河北省有金矿20多处,其中很多金矿是在金厂峪、砂金沟、酒金沟、金宝沟等地普查找到的。 

   ⑦研究地名,可以逐个探讨,当然也可以按其线条状分布求索。在江苏地图上,如果把海州、海滨、海安、海门、上海等地连成一线,与今天的海岸线大体平行。据史料记载,一两千年前,这一带还常受海潮侵蚀,今天这条线虽已远离大海,但当年以海岸特征命名的水域地名,却给我们留下了研究古海滨位置和海岸变迁的例证。

   1.下面句中加点词是喻体,请指出本体。

   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都能从此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寻觅到释疑的钥匙。

   以地名为线索进行研究的方法。

   2.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本文是围绕哪一中心句展开说明的?将这一句抄下来。

   地球上数以亿万计的地名,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全书

   3.如果将这篇文章分为三层,应如何划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4.②③④三个自然段说明了什么?第⑥自然段又是说明什么?在文中摘录一句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地名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研究它不仅能窥见人类开发史的面影,同时也是探索自然科学的例证。

   5.本文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就说明。

   举例子 列数字

   6.选择最适合本文的标题的项( C )

   A.大百科全书 B.要珍视地名 C.地名的启迪 D.地名的作用

   (四)指纹——未来的

   ①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虽然唇纹、眼睛里的虹膜视网膜也人人不同,但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种。

   ②指纹识别技术其实分警用和民用两大类,思路是很不同的。派出所里给犯罪嫌疑人录指纹,不但要十个指头都录,而且都要旋转180度,因为犯罪现场找的指纹往往只是残缺不全的小片,所以指纹算法上用残缺指纹在指纹库里找嫌疑人,往往会找到很多个“可能是”的结果,需要专家—一比对排除。民用指纹则不然,录指纹只录一个或两个平面指纹用于身份识别,用的时候也要求完整无缺的平面指纹,算法比对只有“是”或“不是”两种结果。但民用指纹库也可以为刑侦破案服务,比如广州市外来人口指纹库就为抓通缉犯作了不少贡献,有的还是在广州隐藏了几年的重案犯呢,改了名字改了相貌却改不了指纹。

   ③指纹识别技术最核心的是算法,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如脊、谷和终点、分*点或分歧点,就可以从特征值中非常可靠地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虽然从出生到老不变,但小时候的成长发育会使指纹变长,中年发福会使指纹变宽,所以指纹算法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算法,在处理指纹变形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一公司前不久还花了十万美元购买了该算法的使用权呢。

   ④指纹识别的另一关键技术是指纹图像采集技术。以前基本上用光学技术,即用一个光源从棱镜反射按在一个取像头的手指,光线照亮指纹从而采集到指纹。现在越来越多采用的是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

   ⑤第二种方式也叫“活体指纹”,采集时你把手指头涂黑了也一样可以取到清晰的指纹,但只能手和身体连着才有生物电流,否则就无法采集到。前不久西安天气很冷,某单位装了这样的指纹系统做考勤,有个女员工骑单车上班,结果指纹仪不认她那“冰冷的小手”,后来用温水洗了洗手再来,指纹仪就 得认得她了,别人都笑她被冻得不是“活体”了。这种采集技术的设备比光学方式小了几十倍,甚至可以做进你的手机里,使用很方便。

   ⑥现代人身上现金少了,因为信用卡得到了广泛应用。信用卡是采用密码和签名方式确认身份的,每年犯罪分子窃取信用卡号和密码造成卡主的损失非常惊人。现在指纹技术成了电子商务的“金钥匙”,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最近开始为一些用户提供指纹识别服务,一些美国的国际贸易公司也正在积极试用指纹识别软件进行交易身份确认,国内也有银行等部门在积极试用。

   ⑦好好保护你的手指吧,你的指纹在未来社会用途将越来越广泛。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答:指纹;指纹的采集、识别及运用。(说到采集、识别或指纹识别及运用即可)

   2.第②节主要运用了期工程 、 和 的说明方法。

   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任3种)

   3.根据第③④两节提供的信息,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 )

   A.指纹算法是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来确认人的身份的一种指纹识别技术。

   B.因为成长发育会使人的指纹完全改变,所以用指纹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不一定可靠。

   C.指纹图像采集可以采用光学技术,也可以采用半导体技术。

   D.算法和图像采集技术都是指纹识别的关键技术。

   4联系上下文说说“活体指纹”是怎样采集的。(摘引原文回答)

   答:采用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

   5.指出第⑤节中别人调侃她“被冻得不是‘活体’”的言外之意。

   答:她已不是活人了,指纹仪已无法采集到她的指纹了。(答她已不是活人了,或她的手指已不像活人的手指了都对。)

   6.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从“日常起居”、“经济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设想指纹在未来社会中有哪些用途。(试举三例,表述要清楚完整)

   答:①用指纹指令开门 ②利用指纹密码划卡消费 ③利用指纹密码设计个人专用手机(只要有道理)

   

   

文档

说明文复习教学设计(方银官)

说明文复习教学设计(方银官)  一:复习范围:  本册课本的三、四单元(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等六篇课文)  二、总课时:三课时  三、复习内容:  第一课时  复习要点:  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  复习步骤:  说明文阅读的内容主要有: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等,具体要点如下:  (一)、说明文的对象、特征  阅读一段说明文字或一篇说明文,首先得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同时还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