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是个转折时期,是一个由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中段时期。一二年级的学习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三年级更加重视阅读,并开始接触习作。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这是三年级开始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享受阅读的乐趣;习作方面要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充分享受运用书面表达见闻、抒发情感的快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学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两篇精读课文和《不懂就要问》1篇略读课文组成。《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表现的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 通过孙中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 《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如文中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新词、排比等有特点的句式;《花的学校》一文鼓励学生注意文中拟人的表达方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教材以游戏的形式编排,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说出自己关注的词句,还要谈自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同时要鼓励学生通过摘抄等方式积累、运用这些词句。
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从本册开始,教材中出现了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教学中要从激趣入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