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 得分 |
一、选择题 |
A.眼馋(chán) .呢(ne)喃 .包扎(zā) .花骨朵儿( ɡū)
2.下面词语中,哪个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
A.观查 .花辨 .钩鱼 .鹦鹉
3.下列哪个成语来自历史故事?( )
A.手舞足蹈 .鹬蚌相争 .闻鸡起舞 .狐假虎威
4.下列句子中,停顿错误的是( )。
A.群儿/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5.“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后引申比喻文采与德行,亦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这是下列哪个成语的意思( )
A.秋高气爽 .层林尽染 .春华秋实 .五谷丰登
6.“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空蒙”意思是( )
A.迷茫的样子 .空虚 .蒙上一层迷雾 .茫茫
7.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
评卷人 | 得分 |
二、填空题 |
fènɡ xiàn jù chǎnɡ shèn zhì fú pínɡ wéi qún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lǒnɡ zhào bānɡ zhù bǎo hù yǐn shí zé rèn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9.将成语补充完整。
成(_____)结(_____) 各(______)各(______) 兴高(______)(______)
自(_____)自(_____) 蹑(______)蹑(______) (______)笑(______)开
千(______)百(______) (______)疲力(______) 出乎(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__________的大圆盘。________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_____。
2.有贴着山顶的白云____________ ,湛蓝的天空显得________________;有拉萨河畔草地的____________ ,湛蓝的天空显得____________ 。
3.小娃撑小艇,__________。
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
牧童骑黄牛,__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在课文中认识了几位了不起的人物:孙中山_________了缠足的陋习;雷奈克医生___________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尽心尽力帮助藏胞,被称为____________;布鲁斯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获得了成功。
评卷人 | 得分 |
三、语言表达 |
1.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用带点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句子,使表达更加完整。
洞庭湖湖面静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宁没再问那个男孩。 列宁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 得分 |
四、现代文阅读 |
金色的草地(节选)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了,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2.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
1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填空。
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_,写出了蒲公英的花________的特点。
1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早上,草地是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午,草地是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傍晚,草地是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话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为这个语段选择正确的段意。 (__________)
①“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
②“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草地变色的原因。
③“我”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阅读,回答问题。
最后一片树叶
秋风紧了。树上只剩下了最后一片树叶。
一只鸟儿飞来了,停在枝头。它听到树叶正在叹息,就问:“你发什么愁?告诉我,我是一只快乐的鸟儿。”
树叶说:“你很快乐,我可不快乐,我快要死了。”
鸟儿笑了:“你应该快乐才对呀。你知道那些已经飘落在地上的树叶在哪里吗?”
树叶说:“不是掉在地上烂掉了吗?”
“但是烂掉的叶子都变成了肥料,藏进了树妈妈的身子里。”鸟儿望着树叶说,“它们在那里等着,等到春天一来,就会再长出来,变成一片片又新又绿的叶子。”
“是吗?”树叶听得出了神。
鸟儿笑着说:“是的,它们只不过是藏起来,躲过冬天罢了!”
啊,一场多么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呀!树叶听了,变得像鸟儿一样快乐了。
这时,一阵秋风吹来,那最后一片树叶轻轻地飞下来,看上去就像在跳舞。
16.这个故事发生在 季,主要写了 和 的对话。
17.从文中找出另一个词(反映出最后一片树叶心情的变化),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树叶在叹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择题。
“树叶听了,变得像鸟儿一样快乐了。”是因为( )
A.他和冬天要玩一场有趣的捉迷藏游戏。
B.他知道自己会变成肥料,春天到来时新的树叶就会长出来。
C.小鸟夸奖他勇敢,做了最后一片树叶。
20.读读短文的最后一节,写一写这片叶子在飞下来时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 得分 |
五、书面表达 |
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
1.在生活中有许多物品会成为我们的朋友,例如小闹钟、铅笔盒、玩具……请你将它的特点以及你喜爱的原因写清楚。 题目自定。
2.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都睡着了,文具朋友们都醒来了!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题目自定。
参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A项:读音正确。眼馋: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极想得到。
B项:呢(ní)喃:形容燕子的叫声 ; 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呢”是一个多音字。
[ ne ]1.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这个道理在哪儿~?。2.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确认事实,使对方信服:收获不小~。3.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动作或情况正在继续:她在井边打水~。4.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多为对举):如今~,可比往年强多了。
[ ní ]呢子:毛~。厚~大衣。
C项:读音正确。
“扎”是一个多音字。
[ zhā ]1.刺:~针。~花。2.驻、扎:~营。3.钻:扎猛子。
[ zā ]1.捆,缠束:~辫子。~腿。2.把儿,捆儿:一~线。
[ zhá ]〔~挣〕方言,勉强支持(“挣”读轻声)。
D项:读音正确。
“骨”是一个多音字。
[ gǔ ]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 gū ]1.〔~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碌〕滚动。
2.D
【详解】
本题考查生字的书写。
A项:观查——观察: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
B项:花辨——花瓣:花中花冠的一个组成部分。
C项:钩鱼——钓鱼:捕捉鱼类的一种方法。
D项:书写正确。
鹦鹉:众多羽毛艳丽、爱叫的鸟。
3.C
【详解】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识记和积累。
A项中,手舞足蹈:意思是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序》。
B项中,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
C项中,闻鸡起舞: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晋书·祖逖传》。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闻:听到;舞:指舞剑习武),后来比喻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含褒义。
D项中,狐假虎威: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战国策·楚策一》。狐假虎威原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后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4.C
【解析】
5.C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识记和解释。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后引申比喻文采与德行,亦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
五谷丰登:指年成好,粮食丰收。五谷:稻、麦、黍(小米)、稷(高粱)、豆,泛指农作物。丰登:丰收。
从成语意思“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可以推测出成语应该有“春”“秋”这两个字。“秋高气爽”“层林尽染”“五谷丰登”通常用于描述秋天的。浏览一遍选项后,可以确定应选“春华秋实”。故选C。
6.A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意思是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空蒙”意思是迷茫飘渺的样子,故选A项。
7.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能力。选项A诗句的关键词是“枫叶”,这是描写的秋天;选项B诗句的关键词是“黄鹂”和“翠柳”,这描写的是春天;选项C诗句的关键词是“橙黄橘绿”,这是描写的秋天;选项D的关键词是“秋风”,这是描写的秋天;选项ACD都是描写的秋天,而选项B描写的是春天。
8.奉献 剧场 甚至 浮萍 围裙 笼罩 帮助 保护 饮食 责任
【详解】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同学们做题前要认真读拼音,了解要书写的内容,写完后要检查书写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要求工整、规范、正确。
同学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奉”“笼”“责”这几个字。
“奉”字的上部是“𡗗”,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下部是“𠀆”两横上短下长。
“笼”字的本义是“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引申指“遮盖、罩住”。“笼”字的部首是“龙”,不要写成了“尤”字或“犬”字。
“责”字的上部不要写成了“主”字或“王”字。
9.群 队 种 样 采 烈 由 在 手 脚 喜 颜 方 计 精 尽 意 料
【详解】
本题考查补充词语。
成群结队: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
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自由自在:没有拘束﹑安闲舒适的样子。
蹑手蹑脚:形容行动时轻手轻脚不让出声的样子。
喜笑颜开: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的样子。
千方百计:形容想尽一切主意,用尽各种方法。
精疲力尽:精神疲累,力气耗尽。形容非常的疲惫。
出乎意料:超出人们的料想之外。
10.碧绿 白荷花 冒出来 映衬 越发纯净 对照 更加明洁 偷采白莲回 江枫渔火对愁眠 歌声振林樾 遍插茱萸少一人 破除 发明 听诊器 朱德 菩萨 经过八次战斗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诗词默写和理解。
1.本题出自叶圣陶《荷花》,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原句是“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本题出自课文《拉萨的天空》,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原句是“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3.本题出自唐代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意思是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本题出自唐代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本题出自清代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思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本题出自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4.本题出自课文《孙中山破陋习》,文中写道“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孙中山破除了缠足的陋习。
本题出自课文《听诊器的由来》,文中写道“后来,雷奈克又发现用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于是,他把小木棍改成了空心木管,两端做成喇叭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雷奈克医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本题出自课文《菩萨兵》,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文中最后写道藏族同胞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被藏族同胞称为菩萨。
本题出自课文《第八次》,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1.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 一面镜子。 列宁之所以没再问那个男孩,是因为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详解】
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快到中午了,钓鱼的人陆续回家了。
2.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思考平静的湖面像什么,可以说像一位温柔的少女,像一块琉璃瓦。例如:洞庭湖湖面静得像刚刚熨过的衣服,平整熨帖。
3.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没再问那个男孩”和“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之间是因果关系,可以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关联词进行连接。句子变成:列宁之所以没再问那个男孩,是因为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2. 合拢 张开
13.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
蒲公英的花
手掌
外形
14. 绿色 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金色 蒲公英的花朵张开时是金黄色的 又是绿色 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15.②
【分析】
12.
本题考查反义词。
作答时,学生要认真阅读原文,从文章找出反义词填空,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平时要多积累多做题。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合拢:合在一块儿。张开:伸开;展开。“合拢”和“张开”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13.
本题考查比喻的判断和作用。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是比喻句。
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手掌,写出了蒲公英的花外形的特点。
1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可以看出草地的颜色早上和傍晚是一样的绿色,中午是金色,所以变化有三种。
从选文的最后一句话“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因此: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是张开的;傍晚,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15.
本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从文中可以看出有一天,“我”发现了草地的变色,经过一天的观察,我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原因。
16.秋季 鸟儿 树叶
17. 叹息 快乐
18.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19.B
20.我也要藏进妈妈的身体里了,变成肥料,来年再长出来。
【解析】
16.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文中开篇语句“秋风紧了”一句可知,这是发生在秋天的一个故事。有题目可知,故事中的一号主人公是“树叶”,文章主要写了他与鸟儿的对话。
17.
考查对词语的运用与概括能力。按照故事叙述的顺序,树叶刚开始的时候以为自己快要死了,所以叹息,心情悲伤,后来听了鸟儿的话,变得像鸟儿一样快乐了。
18.
考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树叶之所以叹息,有文中语句可知:他以为自己落下去会烂掉,以为自己快要死了,所以才叹息。
19.
考查对句子的辨析和内容的理解。“树叶听了,变得像鸟儿一样快乐了。”是因为他听了鸟儿的话,知道落下的树叶都变成了肥料,藏进了树妈妈的身子里。等到春天一来,就会再长出来,变成一片片又新又绿的叶子。所以应选B。
20.
考查想象及写作能力。想象应合理,要与前文内容承接,如:它会想:我不会死的,我会变成肥料藏进了树妈妈的身子里,等到春天一来,再长出来,成为一片片又新又绿的叶子,变成全新的自我。
21.范文:
我最喜欢的钢笔
想必大家都有自己最喜欢的文具。我最喜欢的文具就是我的第一支钢笔,它可是我家的传家宝,它已尽忠职守的陪爸爸度过了三十年的时光。爸爸还是小学生时,它就是爸爸最好的朋友。虽然现在它的年纪很大了,但是它给人的手感还是超棒,超滑。难怪我第一次拿到它时,就已经是爱不释手。爸爸看到了我对它的喜爱和痴迷,于是,只好忍痛割爱,把它送给了我。
我给这件传家宝取名叫“小红帽”。顾名思义,它是一只红色的钢笔。自从变成我的得力助手后。虽然跟地面亲密接触过“n”次了,但依然毫发无损。不过,我可不想让它壮烈牺牲。因为自从用了它,我写字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每当我拿起它,就会想起爸爸深情的目光。那目光里有爸爸对我的期望。爸爸希望我能用这枝笔,写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用它做对一道道难题……
我希望我的这只钢笔能陪伴我一生,成为一枝名副其实的传家宝。
【详解】
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1.题目要求写话题作文,要认真审题,理清文章重点和主题,语句要流畅通顺。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可以是喜欢的文具,陪伴的玩具。开头段可以点出写作对象;中间段从外貌、特点等方面进行描写,举具体事例突出自己喜爱它的原因,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一些描写手法;结尾段可以谈谈自己对它的感受。
2.题目要求写想象作文,要认真审题,理清文章重点和主题,语句要流畅通顺。大胆想象,结合看过的动画片、故事书,文具们在夜晚可能会开音乐会,会进行一场夜间冒险等。
开头段可以以其中一个文具的视角进行展开;
中间段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介绍清楚,结合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能使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结尾段可以留下一个悬念,能使故事更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