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案例 理财规划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1:01:29
文档

案例 理财规划

案例一:子女教育财务规划子女教育开支已成为非丁克家庭的最大支出。中行深圳市分行对深圳公务员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87%的人将子女教育列为所有财务专项规划需求的第一位,其中35%的受访者表示未来有让子女留洋海外的计划,并希望通过现时财务规划来解决远期的巨额开支。一、背景王先生找到了理财师殷虎平,告知了一喜一忧。喜的是他太太将于2005年8月生下小宝宝王珏(预起名),而忧的是王珏成长教育所需的巨额支出。王先生在深圳一家外资科技公司担任技术经理,年均收入约10万元,但由于工作原因,王常年四处奔波,工作
推荐度:
导读案例一:子女教育财务规划子女教育开支已成为非丁克家庭的最大支出。中行深圳市分行对深圳公务员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87%的人将子女教育列为所有财务专项规划需求的第一位,其中35%的受访者表示未来有让子女留洋海外的计划,并希望通过现时财务规划来解决远期的巨额开支。一、背景王先生找到了理财师殷虎平,告知了一喜一忧。喜的是他太太将于2005年8月生下小宝宝王珏(预起名),而忧的是王珏成长教育所需的巨额支出。王先生在深圳一家外资科技公司担任技术经理,年均收入约10万元,但由于工作原因,王常年四处奔波,工作
案例一:子女教育财务规划

子女教育开支已成为非丁克家庭的最大支出。中行深圳市分行对深圳公务员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87%的人将子女教育列为所有财务专项规划需求的第一位,其中35%的受访者表示未来有让子女留洋海外的计划,并希望通过现时财务规划来解决远期的巨额开支。

一、背景

王先生找到了理财师殷虎平,告知了一喜一忧。喜的是他太太将于2005年8月生下小宝宝王珏(预起名),而忧的是王珏成长教育所需的巨额支出。

王先生在深圳一家外资科技公司担任技术经理,年均收入约10万元,但由于工作原因,王常年四处奔波,工作压力很大;王的太太在一所公立小学做语文教师,年收入约6万元,工作很稳定。这是一个典型的深圳白领家庭。

二、要求和约束条件

    按照王氏夫妇对王珏的成长教育规划,他们希望将王钰培养到国外留学归来走上工作岗位为止,这样王钰的成长过程包括孕产期、0—4岁婴儿期、5—6岁幼儿园教育期、7—12岁小学教育期、13—18岁中学教育期、19—22岁大学教育期和23—25岁出国留学期6个阶段。

    按此需求,殷虎平通过一系列调研,按当地中等水平进行预计(王珏高等教育同样以中等开支水平的武汉大学和澳大利亚留学进行测算),王珏的成长和教育费用为1441350元。扣除王太参加了深圳社保,可以享受社保中医疗保险项下的生育保险给付,王氏夫妇要为王珏准备一笔总额为1431350元的子女成长教育储备基金。

成长教育阶段费用开支项目/每年预计

总开支/人民币

孕产期体检费4000元,生产费6000元,营养费1000元

20000元

婴儿期(0-2岁)

奶粉及营养费6000元,疫苗费200元,生活用品5000元,托管照顾费用18000元,医疗保健开支3000元

96600元

幼儿期(3-5岁)

幼儿园费用10000元,生活费5000元,特长教育10000元,医疗保健费用3000元

84000元

小学期(6-11岁)

教育费用10000元,特长教育16800元,生活开支14400元,旅游开支8000元,医疗开支2000元,一次性开支三年合计11000元

318200元

中学期(12-17岁)

学校费用10000元,校服费用2000元,补习费用6000元,特长费用8400元,生活开支18000元,旅游开支8000元,医疗费用2000元保健费用2000元,一次性开支6年15000元

346200元

大学期(18-21岁)

学杂费9000元,生活开支10800元,兴趣开支4000元,选修资格培训开支600元,服装费用2000元,旅游费用2000元,探亲交通费用1500元,其他开支4年合计18000元

152000元

出国留学期(22-23岁)

学杂费18000奥元,生活费用4000奥元,住宿费用6000奥元,探亲交通费用1500奥元,旅游费用1500奥元,医疗费用500奥元,其他费用每年3000奥元

424350元

合计1441350元

   此外,殷还称,此1431350元是以目前的物价、利率、汇率水平来测算的,加上通货膨胀的因子(假定教育费用、生活费用、留学费用、医疗费用、交通费用等增长率均等于3%的年均通胀率),在不考虑资金在未来25年的收益情况,分摊在每年现金流出数额之后,王氏夫妇为王珏实际需要准备的成长教育储备基金需为1943281元。

三、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就该笔成长教育基金,殷虎平开列了六种解决方案。

    其一是教育储蓄计划,但区区最高六万元的额度(教育储蓄限额)无异于杯水车薪。

    其二是选择传统的定期定额强制储蓄计划,以目前约1.8%的存款收益计算,未来25年王氏夫妇每月需存入5126元,总静态投入资金1537800元。但该方案甚至没有跑赢通胀。

    其三,选择定期定额投资债券型基金计划,按债券型基金的年收益率正好与通货膨胀率相抵计算,每月王氏夫妇的投入仍达4346元。

   其四,选择定期定额投资股票型基金计划,以约8%的年均回报测算,王氏夫妇每月的投入可减至2030元,但与收益并存的风险仍不容忽视。

   其五,选择购买教育保险,但一般该类保险只针对大学教育,与王先生要求的整个成长阶段的资金保障支持并不匹配。

   上述五者之外,殷虎平向王先生主要建议的,是通过万能险来建立子女成长教育基金计划。

四、“万能险”理财路径 

殷虎平援引平安人寿的稳赢一生趸缴产品为例,王先生以太太名义购买100万元额度该类产品,受益人则为王珏,则王太可获得人身意外身故保险200万元、交通意外身故保险金300万元以及高于100万元账户现金值的疾病意外身故保险金。此外,王氏夫妇每年可获得分红收益。考虑到购买此保险主要是为王珏每年筹措当年的成长教育经费,建议每年领取一次分红,以目前该产品的日利折合年利约3.3%计算,每年可获分红约33000元,而且这笔收益免税直接进入个人账户,基本上可以满足王珏每年的开支。

    王珏到了准备出国时,便可以动用100万本金中的40万元部分用于出国留学开支,其余的60万元在继续享受相应的分红所得的同时,可以转化为王太的养老金。王太不仅可以领取社保的养老金,而且可以领取分红金和转换过来的月领养老金,三项相加,王太即使不工作也可每月领取10000元以上的养老金(按现值计算,终值可能更大)。

   方案看似万能,但就王先生的情况来说,还有3个关键问题:首先,王氏夫妇目前是否有能力一次性拿出100万现金购买这笔巨额的两全万能险;其次,万能险一次性收到10%的费用,5年内提前赎回会有损失,流动性有所影响;最后,万能险的投资回报同样存在风险,甚至也有可能跑输通胀。

五、最终解决方案

经过与王先生反复沟通,殷虎平最终给出了以万能寿险为主的理财组合:

其一,每年出资1500元左右为王先生或其太太购买一份保额为200万元的意外人寿定期险,受益人为王珏。

其二,为王珏购买一份健康医疗保险。

其三,一次性购买20万元额度万能寿险,防止王先生夫妇一方或者双方失去工作,或者家庭突发重大事件无法保障每月定期定额为王珏缴纳成长教育储备金,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中断储备储备金的缴纳。此外,如果王氏夫妇能够坚持定期定额缴纳,则这笔钱届时可直接转化为他们的退休养老保险年金。

其四,每个月投资一笔钱,定期定额购买一个投资组合,建议这个投资组合中1/3是债券型开放式基金,1/3是指数型基金,1/3是股票型基金。

假设上述投资组合可以获得年均6%的综合回报,则王氏夫妇每个月须投入2804元,这笔钱约占目前他们家庭年收入的22%或家庭月净收入的35%,可以说基本上不会影响家庭收支状况与现金流,最终轻松实现王珏的巨额成长教育基金储备计划。 

六、讨论

1.制定理财规划时,需要考虑哪些约束因素?

2.其最终理财计划是怎样考虑把不同的金融工具组合的?

3.该理财计划考虑了哪些不确定性风险?

4.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管理办法》,殷虎平还要向客户提示什么?

5.讨论下列案例:你怎样解决张海燕的困惑?

如何组合300万元理财     

一、背景和问题

2004年11月的一个下午,招商银行深圳分行财富管理中心副经理张海燕与石女士短暂对话之后,知道石女士拥有数十家美容连锁店,在深圳可称得上晓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张发现,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暇打理资金的石女士,在理财方面出现下面几个问题:一是作为独资企业,公司盈余与个人资金不分;二是生活费用资金与投资资金不分;三是作为40多岁的单身女士,除了买过一个一年期意外险外,完全没有保障计划;四是投资结构不合理

于是,张海燕与石女士商议,花一周时间,把石女士理财账完全理顺。 

二、建议

张海燕首先建议石女士将公司盈余与个人财产分开,公司盈余的个人分红部分进入个人财产,其余的盈余部分用于公司滚动发展。而鉴于公司的大部分盈余已投入滚动发展,则一般不要把个人财产再用于公司运营,这是第一步风险分散。

    接着,建议石女士使用招商银行的“财富账户”来管理生活费用和投资资金。首先将收入账户设置一个每月消费最高限额,用于养车、吃饭、购置衣物等日常开销,这样既可以把每月花不完的钱转入账户里面用于安排投资,也可以帮助其克制过度膨胀的购物欲。其次,所有的扣费集中到一个账户,设置一个自动转账协议,每月初自动从账户里面将资金转出,用来付房子按揭、信用卡还款、各种费用,不必再有信用卡罚息以及手机停机的困扰。如此以来,滚入账户里面的资金就是可供个人投资理财的资金了。

之后,张海燕给石女士参阅了不少关于生命周期、理财案例等资料,使之认识到在理财三角保障、投资中,应对意外、疾病和养老问题等生活保障是理财的基础。随即,石女士理财单的基础部分形成了以下格局。在意外险方面,根据石女士父母养老所需的各类费用加总,张海燕推荐的是某公司的一款综合类意外险产品,在每年缴纳1000元保险费之后,因意外身故、残疾,石女士和她的家人最高可以获得100万元的赔付。

    而根据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以及社保保障不足的地方,石女士选择了一款终身重大疾病保险,这是一份20年的期缴产品,年保费1.2万,石女士将享受保险责任内29种重大疾病,最高30万元的赔付。作为补充,石女士又选择了某公司的住院津贴保险,每年缴纳700元保险费后,住院将享受最高每日200多元的住院津贴,成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

    最后,张海燕还向石女士推荐了某公司的万能寿险产品,根据退休年龄以及退休后的各类费用来保障社保保障的不足。该产品趸交50万元,按照当时市场收益率3.5%计算,石女士退休时保险期满账户价值达到最低103万元,并享受个人账户价值双倍的保障,这在石女士退休后还可转为年金保险,每年领取退休金。

三、投资组合

完成日常现金分配和保障设计之后,张海燕开始对石女士约300万的剩余账户资金着手设计投资组合。

按照石女士的经验,除之前曾在房产方面有所投资之外,货币、股票、债券等金融领域的投资经验几乎为零。事业发展顺利产生的资金流动性偏好,竟使她将300万的资金全部放在活期存款上,未作打理。

反复沟通之后,张海燕又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使用现金管理产品在保持资金流动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收益率;二是购买一些低风险的信托产品(固定期限、固定收益);三是通过少量精选股票型基金投资获取风险收益。

石女士最后接受的投资组合是:

1.将45万(投资比重的15%)用于货币市场的投资,购买一只年收益率约1.8%的现金增值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该产品不设期限、几乎没有风险且流动性高)

   2。再抽出45万(投资比重的15%),用于可随资金需要随时退出的短期债券投资,年收益率2.3%-2.5%,风险也属于较低层次。

    3.而石女士现金中最大的一块(150万,投资比重50%),则被建议用于信托投资。最后选中的一款2年期信托产品可为石女士带来4.3%的年收益率。

    4.对于风险规避之外的盈余,张海燕建议石女士通过优质股票基金,进行相对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领域投资。最后的60万(投资比重20%)用于购买开放式基金或基金宝,预计投资期限为3-5年。

5.石女士的账户资金被处理完毕。石女士的生活开始变得井井有条,麻烦的账单都已经安排好,公司盈亏一目了然,私人账户用途清晰,所有的风险都已经规避,账户上投资开始产生收益。

四、张海燕的新困惑

随着接触的石女士们越来越多,张海燕和她的同事们近来也颇有困惑。张称,对于几乎一夜成长起来的需求客户群体,国内银行的理财品种明显不足。“实际上,持有闲散资金,是选择银行,还是证券公司,这其实已经使顾客有了初步筛选。”张海燕称,与前往证券公司炒股相比,前来银行申诉理财需求的客户一般较为保守,期望的产品品种也有差异。“尽管近两年投资开放式基金和投资性保险有了长足发展,可使用的银行理财品种还是嫌少。”

    张表示,作为全球的金融自由港,货币自由兑换,居民可以直接参与世界任何地方的股票等金融产品的投资。特别值得一提的优势是,居民对类似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这样自1920年以来一直快速增长的产品,基于每个10年的良好增长性,可以进行长达10年的长期投资。“反观国内,过去10年一路阴跌的证券市场,使得对未来10年的走势判断几乎没有意义。而参照模式的欠缺,为投资期限的选择造成很大困难。”

文档

案例 理财规划

案例一:子女教育财务规划子女教育开支已成为非丁克家庭的最大支出。中行深圳市分行对深圳公务员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87%的人将子女教育列为所有财务专项规划需求的第一位,其中35%的受访者表示未来有让子女留洋海外的计划,并希望通过现时财务规划来解决远期的巨额开支。一、背景王先生找到了理财师殷虎平,告知了一喜一忧。喜的是他太太将于2005年8月生下小宝宝王珏(预起名),而忧的是王珏成长教育所需的巨额支出。王先生在深圳一家外资科技公司担任技术经理,年均收入约10万元,但由于工作原因,王常年四处奔波,工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