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m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1:01:15
文档

200m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200m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1、工作面井上下位置井上地表标高为+620m~+650m,距地表垂深为+380~+420m,对应地表无建筑物及水体等。井下S+200m采煤工作面标高在+200m~+272m之间,北为与+200m~+250m采面采空区之间的15米保安煤柱,南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线,上部为与+335m水平以上采空区的保安煤柱,下部为原生煤柱(下超前出口与+200m煤巷之间有14米的煤柱,回采时下超前出口平巷与+200m煤巷之间的煤柱不采作为+200m煤巷的护巷煤柱)。工作面由南向北推进,
推荐度:
导读+200m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1、工作面井上下位置井上地表标高为+620m~+650m,距地表垂深为+380~+420m,对应地表无建筑物及水体等。井下S+200m采煤工作面标高在+200m~+272m之间,北为与+200m~+250m采面采空区之间的15米保安煤柱,南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线,上部为与+335m水平以上采空区的保安煤柱,下部为原生煤柱(下超前出口与+200m煤巷之间有14米的煤柱,回采时下超前出口平巷与+200m煤巷之间的煤柱不采作为+200m煤巷的护巷煤柱)。工作面由南向北推进,
+200m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1、工作面井上下位置

井上

地表标高为+620m~+650m,距地表垂深为+380~+420m,对应地表无建筑物及水体等。

井下

    S+200m采煤工作面标高在+200m~+272m之间,北为与+200m~+250m采面采空区之间的15米保安煤柱,南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线,上部为与+335m水平以上采空区的保安煤柱,下部为原生煤柱(下超前出口与+200m煤巷之间有14米的煤柱,回采时下超前出口平巷与+200m煤巷之间的煤柱不采作为+200m煤巷的护巷煤柱)。工作面由南向北推进,从2013年10月-2014年1月回采结束,回采至+200m水平2号煤上山处。

2、煤层、煤厚地质情况

含煤地层:范围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和滨海沼泽相沉积,假整合于茅口灰岩之上。其岩性主要由深灰至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硅质石灰岩、生物碎屑石灰岩、其次为铝质泥岩、杂色角砾岩及煤层组成。底部以一层灰白色至浅灰色的铝土岩为显著标志与茅口灰岩为界。含煤5层,即K1、K2、K3、K4、K5,其中K1煤层全区可采,其余全部不可采。按其岩性组合及含煤性,可划分为上、下二段。

上段:(P2l2):厚40~46m,平均44m。上部为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夹深灰色碎屑灰岩互层(标志层);中部为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夹灰、灰白色粘土页岩;下部为灰黑色页岩夹深灰色薄层状碎屑灰岩(标志层)及灰、浅灰至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粘土页岩夹粗砂岩,含煤5层, K5煤层厚0~0.10m平均0.06m,K4煤层厚0.00~0.15m、平均0.10m,K3煤层厚0.00~0.25m、平均0.20m。K3、K4、K5均不可采。

下段(P2l1):厚38.82~65.5m,厚57m。上部为深灰色硅质灰岩(标志层);中部为灰黑色砂质页岩及灰白色粘土页岩;底部为杂色硅质角砾岩,含煤二层, K2煤层厚0.01~0.23m,平均0.12m,不可采,K1煤层在本矿区范围内厚1.05~2.77m,平均1.93m,全区可采。

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厚79.0~106m,平均101.0m。含煤总平均厚度为2.95m,含煤系数3.0%。

各煤层之间的层间距:K1煤层至K2煤层为22.0m;K2煤层至K3煤层为28.0m; K3煤层至K4煤层为4.8m;K4煤层至K5煤层为8.6m。

3、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特征

K1煤层俗称小槽煤,位于煤系底部,下距茅口灰岩顶界5.5m;煤层厚1.05~2.77m,平均为1.93m,在钻孔中见有厚0.01~0.08m的夹矸,煤层呈层状产出,煤层结构复杂。K1煤层变异系数为17%左右,为较稳定煤层。

K1煤层煤岩组分以镜煤为主,丝炭次之,角质化物质极少;矿物质以黄铁矿、方解石为主,次为粘土及少量的石英碎屑。显微结构为条带状,属暗亮型煤。K1煤层属低~中灰、高硫、高~特高热值瘦煤。

煤层直接顶为浅灰色细砂质页岩,泥质石灰岩及黑色泥岩,泥岩中含有黄铁矿结核,老顶为厚层状石灰岩、细砂岩。往上为厚0.13m的5#煤层,再往上为深灰色石灰岩。老顶岩层致密坚硬,节理、裂隙不发育,比较稳定,强度中等偏高,底板为厚1.2~6.4m的铝土岩,其下为茅口灰岩,常见0.1m厚的炭质泥岩伪底。

4、地质构造及对开采的影响

矿区位于南桐煤田南川大石堡井田XIV~XV号勘探线间,位于主干构造龙骨溪复式背斜北西翼的次级褶皱双河向斜南西翼。岩层呈单倾斜产出,倾向295~320°,倾角28~44º。矿区内未见较大断层,矿区地质构造简单。

根据三巷掘进揭露情况及已回采区域情况,该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对回采及顶板管理无较大影响。

但需加强地质构造带的顶板支护及防突工作。

5、水文地质情况

采面巷道回采前已全部形成,无水体威胁。在回采中未出现水征兆或出水异常。

6、储量

按+200m水平地质说明书平均煤厚为1.93m计算结果如下:

采面

名称走向长

(米)

平均

倾斜长

(米)

煤厚

(米)

容重

(t/m3)

地质

储量

万吨

工作面回采率

可采

储量

万吨

+200m

采面

73.5791.931.451.6249951.5437
实际回采煤量为1.6111吨

采面

名称走向长

(米)

平均

倾斜长

(米)

煤厚

(米)

容重

(t/m3)

地质

储量

万吨

工作面回采率

已采

煤量

万吨

+200m

采面

73.5652.4481.451.6958951.6111
7、储量增减及原因

    +200m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计算可采储量为1.6249万吨,实际回采出煤量为1.6111万吨,比预计采出量多673吨,

+200m水平运输巷至配风巷护巷煤柱未回采。所以动用的储量面积减少,实际回采量增加,主要原因煤层厚度增加、构造变化小的等原因。

8、对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进行评价

    根据回采后的资料证实,与回采地质说明书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顶板岩性及影响的地质基本一致,局部煤层厚度及夹矸跟回采地质说明书的比较变化不一,在回采过程中回采煤量有所增加。

文档

200m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200m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1、工作面井上下位置井上地表标高为+620m~+650m,距地表垂深为+380~+420m,对应地表无建筑物及水体等。井下S+200m采煤工作面标高在+200m~+272m之间,北为与+200m~+250m采面采空区之间的15米保安煤柱,南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线,上部为与+335m水平以上采空区的保安煤柱,下部为原生煤柱(下超前出口与+200m煤巷之间有14米的煤柱,回采时下超前出口平巷与+200m煤巷之间的煤柱不采作为+200m煤巷的护巷煤柱)。工作面由南向北推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