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依托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0:58:15
文档

依托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依托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带给我们的除了机遇,还有新的挑战,如何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必然趋势。我们学校在省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室的带领下逐步走在了网络教研的前列,依托黑龙江省小学教育论坛和新浪UC“小学教研在线”房间的有效载体,为我校教师与全省各地市老师的平等交流搭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雷锋小学一大批骨干及年轻教师就是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学校内部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网络教研和学习系统。现将我校在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时
推荐度:
导读依托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带给我们的除了机遇,还有新的挑战,如何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必然趋势。我们学校在省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室的带领下逐步走在了网络教研的前列,依托黑龙江省小学教育论坛和新浪UC“小学教研在线”房间的有效载体,为我校教师与全省各地市老师的平等交流搭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雷锋小学一大批骨干及年轻教师就是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学校内部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网络教研和学习系统。现将我校在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时
依托网络教研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带给我们的除了机遇,还有新的挑战,如何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必然趋势。我们学校在省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室的带领下逐步走在了网络教研的前列,依托黑龙江省小学教育论坛和新浪UC“小学教研在线”房间的有效载体,为我校教师与全省各地市老师的平等交流搭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雷锋小学一大批骨干及年轻教师就是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学校内部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网络教研和学习系统。现将我校在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时的一些经验作如下汇报:

    一、以网络教研为载体,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校本教研网络。

    为推进校本教研力争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之相互结合,我校把网络教研工作纳入了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以教育教学领导为主要成员的网络教研领导小组,下设一个网络教研委员会。聘请有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为兼职研究员,从组织和人员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2.创新教研形式,坚持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教研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地域、经费的,实验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作用,过去那种“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对面交流研讨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实施及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在教研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破,网络教研成为引领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亮丽的景点。

    二、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形成教研合力。

    1.建立教师博客群,记录教师成长的足迹。

    我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率先建立博客家园,并带动其他教师,目前我校已建立数十个“教师博客”。许多教师辛勤耕耘自己的博客家园,讲述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细说着学校管理、教学工作、教研交流等方面的体会感受,记录着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问题讨论等教研足迹,为学校、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和个人成长经验。因为我们的坚持,因为我们的执著,我校越来越多的老师走进网络这个更为宽阔的学习平台,与大家勤交流共成长,在网络教研中很多年轻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谢道翔老师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现任黑龙江小学教育论坛版主、省小学数学网络兼职教研员、新浪UC“小学教研在线”和 “数学工作室”的管理员、新思考论坛版主。

    在2006年3月24日由我单位承办的网络教研活动上,谢道翔老师主备了北师大三年级下《电影院》一课,在大家的帮助以及雷锋小学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成功。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教研中平等、和谐的研讨氛围,为我们开启了网络教研的一扇天窗,体会到网络团队的力量。

    2.开展UC、QQ网聊教研,教研沟通无界限。

    除此之外,我校数学创新小组的教师每周五晚上必到“UC小学教研在线”去学习,这是省院初教部数学室在小学教研在线语聊室安排的网络教研活动。这个活动象一盏指路灯在教学上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每次看完录像课,我们都会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互相启发,使彼此都能从中获得对课程和教学的新的理解。在这里,我们获得了丰富而全面的信息,它是有效反思和有效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我校教师借助这个平台实现了异地“零距离”的研讨,实现与名师“零距离”的接触。

    同时我校还建立了QQ群,大家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互相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如本学期,我们就自发的选择了一个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通过QQ网聊即兴进行讨论,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创建BBS论坛,储存交流信息温故知新。

    “BBS论坛”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实现异步交流,与“教师博客”“QQ网聊”实现优势互补。

    2005年,我校在原有“教研论坛——呼吸新课程”的基础上改版,拓展了网络研讨空间,开设BBS教研论坛,设置了专题活动、教研咨询、语文教学、数学教学、教研天地等15个栏目,每一个栏目都有版主,负责文章的质量把关和板块安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和学科教学在相应的板块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跟帖回复、交流互动。老师们在这一平台上发表教学设计、教学随笔、教育论文,交流自己的想法,区教研员以及兄弟学校的老师也积极地参与论坛研讨活动,如余跃明老师看了陈雪云老师《关于简便计算》,他及时回复跟帖,交流了他对简算的看法,给我校教师很多的引导和启迪。

    4.网络教研制度化,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为了让网络集体备课有效开展,我校制定了《雷锋小学网络集体备课方案》,成立了领导组、对我们的数学创新小组的每一位教师分别提出了要求:

    一是履行职责,督查审核。备课组长(版主)负责该组该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任务分解(每一位教师精备2—3课,每一所学校精备1—2单元)、教案审核等工作,并督促每一位教师提前一周把设计好的教案(学案)上传到网上。

    二是设计教案,及时发布。各位教师必须根据各学科备课组长安排的内容,深入研读课标、分析教材、钻研教参、了解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案(学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发布到“教研论坛”相应学科的“集体备课室”。

    三是参考教案,个性修改。教师可到相应年级学科“备课室”里学习参考教案,在自己充分研读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实际,编写出个性化教学设计方案。

    四是交流研讨,教学反思。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在研读网上备课室教学设计的同时,要积极参与网上研讨活动,对他人教案提出建议,并在网上进行跟帖回复研讨或在学区安排的现场集体备课中交流。每位教师每个月至少要有一篇教学反思(随笔)发表于“教研论坛”上。学期末,学区将在各个备课室里分别评出最佳教学设计奖。

    我们多次利用网络平台向全国的老师展示我校的教学探索,如2006年5月15日,刘占田老师主备了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2007年4月26日由我们单位承办的网络教研活动中,李雯雁老师主备的北师大三年级下《分一分》一课的录像观摩研讨,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随着我校BBS论坛、UC教研、QQ教研、教师博客这几个网络教研平台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开展,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咫尺天涯的专业成长在跨越时空中启航,困惑愉悦的思想情感在真诚碰撞中闪光。教师的教学研究观念正在发生着根本的转变,教研热情不断增强,逐步走向“自主开放、协作创新”的发展成长之路。

    5.网络教研专题化。

    ①开展“以研促教活动”。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经常会令预设的活动超时这一问题。我校教师借助网络这个广阔平台,结合各自教学点滴收获总结出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眼等多种感官并用,促进思维发展的这一方法。通过在网络悬挂专题研讨主题教案设计,听取各位专家、一线教师的教学建议,不断修改完善,上课后及时把课堂上的收获及存在问题再次在论坛上沟通研讨交流,使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更有时效性、目的性真正达到精益求精。

    ②开展“目标式备课”。它的核心是“确定目标、抓准问题、研究学法、预设有效教学流程”。要求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目标、课堂要达标”。在备课中教师可利用网络教研平台把根据教材、教参、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建立共享文件。有了目标,和网络这一沟通无界限的服务于目标的基本操作媒介,每一位教师利用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直奔教学重点、落实教学目标的有价值的问题。再根据教学目标,研究学生的学法指导,最后“预设出有效的教学流程”,形成最佳教学预案。

    三、网络教研校本化,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一种很特殊的工作,除了自我探索外,与人合作不仅可以增加教师之间的团结性,也可以为整个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可以延伸的。通过网络教研活动,我校许多教师都有了自己的博客,更有教师为了网络教研,自己买了电脑,在网上与众多同行进行互动学习,并在课余与同事共同交流网络教研的心得,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研讨氛围,达到了资源共享,互相学习的目的。

    同时我们还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师徒结对等活动在网络上开展起来,建立起以尉蔚老师为师傅,高洋洋和单一超老师为徒弟的“青蓝组合成长日记”、刘占田老师为师傅,谢道翔老师为徒弟的“师徒二人组饯行录”等丰富了网络备课的思路,开阔了教研的视野,真正起到督促成长的作用。

在推进网络教研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困惑。因为网络教研需要硬件条件、掌握网络技术,而相当一部分老教师在技术和观念上还跟不上,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地制约着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如何为教师创设网络教研平台提供更多的便捷条件?如何激发教师参与评论跟帖互动的积极性?如何加强传统现场教研与网络教研的联系?等等,时刻成为网络教研管理的焦点。面对种种问题,我校不断探索、寻求着校本教研的最优化。本学期,我校加强“网络教研与现场教研”相结合,努力做到“网络教研与现场教研”互为补充。在实行“网络化集体备课”的同时,安排了三次的分年段分学科共36场的现场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开展了两场市级“把准目标 提高实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举行了“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研讨以及教师“常态课”等现场研讨活动。在现场活动之后,主讲者、执教者及时把讲稿、教案、实录、反思上传到学区网站的“教研论坛”上,把有限的现场研讨延伸到无限的网络研讨中。

  感谢黑龙江小学教育论坛,感谢网络教研,它穿越了空间的界限,实现了零距离教研;它突破了时间的界限,实现无阻碍沟通交流;它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我们雷锋人会在网络教研中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文档

依托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依托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带给我们的除了机遇,还有新的挑战,如何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必然趋势。我们学校在省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室的带领下逐步走在了网络教研的前列,依托黑龙江省小学教育论坛和新浪UC“小学教研在线”房间的有效载体,为我校教师与全省各地市老师的平等交流搭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雷锋小学一大批骨干及年轻教师就是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学校内部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网络教研和学习系统。现将我校在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