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邛崃水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0:58:03
文档

(邛崃水产业发展规划

邛崃水产业发展规划一、自然地理和水源水质邛崃,古称临邛,为西蜀之工商名城,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美誉。市境内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降雨量1110.75毫米,全年无霜期283天,日照时数1117.9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水源水质良好,具有渔业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市境内有岷江一级支流南河,纵贯全境,并接纳出阝江河、斜江河、蒲江河三条支流;西部山区,有青衣江上源玉溪河,河流全长220.5公里,是鱼类天然繁殖和人工增殖的重要水源。全市有大小渠堰共有54条,遍布市境。境内水源充足
推荐度:
导读邛崃水产业发展规划一、自然地理和水源水质邛崃,古称临邛,为西蜀之工商名城,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美誉。市境内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降雨量1110.75毫米,全年无霜期283天,日照时数1117.9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水源水质良好,具有渔业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市境内有岷江一级支流南河,纵贯全境,并接纳出阝江河、斜江河、蒲江河三条支流;西部山区,有青衣江上源玉溪河,河流全长220.5公里,是鱼类天然繁殖和人工增殖的重要水源。全市有大小渠堰共有54条,遍布市境。境内水源充足
邛崃水产业发展规划

一、自然地理和水源水质

邛崃,古称临邛,为西蜀之工商名城,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美誉。市境内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降雨量1110.75毫米,全年无霜期283天,日照时数1117.9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水源水质良好,具有渔业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

市境内有岷江一级支流南河,纵贯全境,并接纳出阝江河、斜江河、蒲江河三条支流;西部山区,有青衣江上源玉溪河,河流全长220.5公里,是鱼类天然繁殖和人工增殖的重要水源。全市有大小渠堰共有54条,遍布市境。境内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除五月春灌时若遇夏旱,有短时紧缺外,可常年引水,满足水产养殖需要。水质中含有丰富的容氧、微生物、无机盐和有机盐类等,渔业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较高。适宜养殖品种有:草鱼、鲤鱼、鲢鱼、鳙鱼、大口鲶、加州鲈、武昌鱼、罗非鱼、胭脂鱼、黄桑鱼、叉尾回、甲鱼、鲟鱼、雅鱼、三文鱼、黄鳝、泥鳅等品种。

二、水产养殖业基本情况

我市是成都市渔业大县(市)之一。2009年全市养殖总面积9835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8065亩,水库养殖面积1740亩,其它养殖30亩,全市养殖总户数687户,其中10亩以下513户,10亩-50亩的159户,50亩以上15户,其中100亩以上规模成片的养殖基地约15个,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桑元镇、卧龙镇、临邛镇、羊安镇、冉义镇、回龙镇、固驿镇、宝林镇、水口镇等镇乡,2009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0210吨,全年渔业总产值13523万元,其中养殖产值12857万元,淡水捕捞产值416万元,生产苗种250万元。目前主要养殖品种有四大家鱼、大口鲶、叉尾回、甲鱼、三文鱼、雅鱼、鲟鱼、鲈鱼、黄鳝、丁桂等品种,现已建成高何(天台后山)冷水鱼观光基地,水口泥鳅标准化生产出口示范基地,油榨无公害农产品科技产业园,竹溪湖休闲观光旅游基地,四川诚信养殖基地,君平万担坝鲟鱼种苗繁育基地,夹关雄营村冷水鱼养殖基地。

三、水产业已建和在建项目

近几年来,我市已建成泥鳅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成都无公害农产品科技产业园、四川诚信养殖基地、君平万担坝鲟鱼种苗繁育基地、高何冷水鱼观光基地等规模企业:

1.泥鳅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

泥鳅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位于我市水口镇曙光村,占地面积100亩,由四川英杰科技公司于2007年投资修建,总投资1200万元,该公司采用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形成完善的泥鳅种苗产加销一体化模式,打造泥鳅产业链,产品大部分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养殖大户(农户)的形式,项目的建成还将推动饲料加工、苗种人工繁育和泥鳅加工出口产业链的发展,最终形成数十亿元的水产产业集团,对推动邛崃水产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增加地方劳动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拉动邛崃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成都无公害农产品科技产业园。

该项目总规划3000亩,总投资1.1亿元,于2009年11月10日动工建设,位于邛崃市油榨乡新桥村,由四川英杰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西华集团公司投资修建,项目分3期实施,先期建设1000亩的泥鳅养殖园区,目前为止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大泥鳅养殖基地,项目是集科研、生产、技术服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是我市水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对促进我市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使我市的地方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四川诚信养殖基地。

四川诚信养殖有限公司于2008年5月成立,地点位于邛崃市卧龙镇丰收村,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先后在新津、乐山、邛崃建有水产养殖基地,至今已有20多年的养殖经验。目前养殖面积520亩,是我市目前养殖面积最大的水产养殖企业。该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养殖大户(农户)的形式,带动农户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公司年销售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年利润在400万元以上,该公司计划扩大养殖面积达1000亩,以繁育名特优新水产苗种为主,该项目总投资为499.66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名优鱼产量200余吨,总产值800万元,利润320万元。同时带动全市1000亩名优鱼养殖发展,解决1000人劳动力就业。

4.生态健康养殖基地。

邛崃市生态健康养殖基地有竹溪湖生态养殖观光基地、红旗水库健康养殖基地、三一水库健康养殖基地,其中竹溪湖生态养殖观光基地位于邛崃市临邛镇竹溪湖,距城区5公里,交通方便,通讯畅通,利用竹溪湖天然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集养殖、观光、休闲、餐饮、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养殖观光旅游基地。

5、君平万担坝鲟鱼种苗繁育基地。

]君平万担坝鲟鱼种苗繁育基地是专业鱼苗孵化中心,位于原君平万担坝,该地块为岩层断裂带,常年泉水水温保持为17.5℃。通过对鲟鱼鱼苗繁育,不仅带动邛崃周边农户养殖,为农民增收创出一条新路,还为国内其它养殖基地输送优质鱼苗。

6、夹关雄营村冷水鱼养殖基地。

基地位于邛崃市夹关镇雄营村,主要养殖以鲟鱼为主的冷水性鱼类,基地立足夹关自然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促进我市冷水性鱼类健康持续发展。

7、高何(天台后山)冷水鱼观光基地。

2003年,我市通过省水产项目资金10万元支持,在高何镇晴口村,建成了一个冷水鱼养殖基地。工程于2003年底开工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200 余万元,占地约0.67公顷,基地养殖种类有三文鱼、金鳟、亚东鳟、雅鱼、七彩鲑等近10多个品种。该基地是集观赏、餐饮、休闲、会务、登山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年均综合产值约200于万元。项目实施对提升我市水养殖养殖品种升级,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广作用。

四、下一步规划思路

(一)搭建招商平台。

充分挖掘邛崃自然地理和水资源优势,结合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决策部署,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努力推动水产养殖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思路是:主攻第一产业,鼓励发展二产业,积极培植第三产业。主攻第一产业,就是立足邛崃宜渔的自然和水资源优势,整合部门力量,努力搭建水产招商引资和投融资平台,通过巩固传统水产养殖品种,不断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努力实现水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健康养殖,重点发展泥鳅、青波、丁桂、大口鲶、黄桑鱼、斑点叉尾鮰、鲈鱼、江团、鲟鱼等名优品种为主,打造邛崃水产品品牌,提升产业品质;鼓励发展二产业,就是把水产品深加工和水产品流通放在邛崃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提高水产品流通、加工、增值;积极培育三产业,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市山、丘、坝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与水产美食、娱乐、垂钓和水上运动有关的休闲渔业。

(二)明确发展目标。

2010年至2015年,我市水产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三大调整: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巩固提高传统养殖业,努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积极鼓励深加工业,精心培育休闲渔业,全力扶持龙头企业,不断延伸“养殖—加工——流通——休闲”一条龙的产业链,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做到“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到2015年,基本构建成由龙头企业拉动,特色名牌引导,群众渔业支援的产业化经营框架。

至2015年末,争取完成水产项目投资8亿元,全市水产品产量要达到18068吨,年平均递增率为10%,渔业总产值达234884万元。2010年—2015年,累计生产商品鱼总量75345吨,受益(渔)农户达650余户,农(渔)民年人均收入达20000元,实现农(渔)民年人均收入翻一翻的目标。

五、下一步规划项目

(一)需要做大做强的项目

1、成都无公害农产品科技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总规划3000亩,总投资1.1亿元,于2009年11月10日动工建设,位于邛崃市油榨乡新桥村,第一期工程占地1000亩正在建设中。预计4月初投放泥鳅苗。

2、四川诚信养殖基地

该公司位于邛崃市卧龙镇丰收村,计划扩大养殖面积达1000亩,以繁育名特优新水产苗种为主,该项目总投资为499.66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名优鱼产量200余吨,总产值800万元,利润320万元。同时带动全市1000亩名优鱼养殖发展,解决1000人劳动力就业。

(二)生态健康养殖项目。

1、三一水库生态健康养殖项目

三一水库生态健康养殖项基地位于邛崃市宝林镇三一村,距成都市区78公里,地域经济条件较好,该基地养殖用水利用玉溪河充足的水资源,水质达到《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11—2001)的标准,玉溪河常年水流不断,水质清澈,无污染,水库流量完全能满足和发展名、优、特品种养殖。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水产品,养殖水面可得到550亩,环境优美,集养殖、观光、休闲、餐饮、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养殖观光旅游基地。

2、红旗水库生态健康养殖项目

红旗水库生态健康养殖基地位于邛崃市临邛镇红旗村,距成都市区70公里,距邛崃5公里,地域经济条件较好,水质清澈,无污染,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养殖水面可得到500亩,可发展集养殖、观光、休闲、餐饮、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养殖观光旅游基地。

(三)、重点推介项目

1、天台冷水鱼养殖基地项目。项目位于四川旅游环线之上天台山镇花滩子,交通便利,距成都75公里。海拔高程635米,全年除盛夏7、8月份水温高达18℃—22℃以外,其余月份水温均在18℃以下,枯期流量在1m2/s以上。水质无污染,清澈透明,水量充沛,溶氧高,中性,适宜养殖冷水性鱼类。中心配备的专业鱼苗孵化基地位于原君平万担坝,该地段常年有水质良好的地下水资源,水温保持在17.5℃,为绝佳的鱼苗孵化冷水资源。项目区开发品种以冷水鱼为主,常规鱼为辅,主要开发品种:三文鱼、雅鱼、鲟鱼、等冷水性鱼类。经核算,该工程总投资约910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鱼池50亩、新建道路0.8公里、低坝坝长30米和管理房及配套设施1500平方米等。目前,项目规划书已上报成都市。

2、四川三一特种水产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四川三一特种水产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由四川三一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拟用地2100亩(其中规划水产养殖区1500亩,休闲区600亩),建于邛崃市羊安镇新建村,项目建设期为2年,项目总投资22559.52万元,其中水产养殖投资8036.12万元,休闲观光服务投资14523.4万元。是集养殖、科研、旅游为一体的特种水产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洽谈。

3.羊安牟礼一带名特优休闲养殖基地

羊安、牟礼位于我市东面,是我市目前水产养殖较集中的区域,主要养殖品种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鳙鱼、大口鲶、黄桑鱼、斑点叉尾鮰、鲈鱼、江团、鲟鱼等。距成都70公里,距邛崃市区5公里,电力供应充足,通讯畅通,具有渔业生产得天独厚的养鱼优势。我市将围绕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思路,着力打造羊安、牟礼一带水产养殖集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名特优休闲养殖基地。

四、强化工作措施

1.以规划为龙头,做好前期工作。结合成都市建设世界田园城市要求,争取在2010年完成《邛崃市水产业“第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整合各方力量,认真做好重点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加强与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络,取得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指导,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争取国家对我市渔业“十二五”项目的资金扶持,确保立一个项,成一个项。

2.拓宽融资渠道,确保项目实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我市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优势及市的优惠,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同时,要突破行业、产业、地域和所有制界限,坚持国有、私有、外资、内资一起上,充分发挥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主体作用,使我市水产业项目实现大突破。

3.提升产业素质,促进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升级逐步实现由零星散养为规模化、园区化发展,个体散打为集团化联谊、变平面化养殖为立体化开发,粗放式营销变为集约式经营。全面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把名牌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全国、全省名、特、优、新产品的评选、认定,通过商标注册、申请绿色食品证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加快我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建立大中城市水产品销售窗口,打响邛崃特色水产品牌。鼓励和引导各种形式的民间流通组织的发展,大力构建市场销售网络,扩大我市水产品流通范围。

4、强化依法行政,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水产品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和水产标准化养殖。切实加强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以检验检测为依据,以行政执法为手段,严格杜绝违禁药物和化学品等有害药品的使用,对水产苗种的引进、运输和销售实施检疫许可制度,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行我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文档

(邛崃水产业发展规划

邛崃水产业发展规划一、自然地理和水源水质邛崃,古称临邛,为西蜀之工商名城,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美誉。市境内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降雨量1110.75毫米,全年无霜期283天,日照时数1117.9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水源水质良好,具有渔业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市境内有岷江一级支流南河,纵贯全境,并接纳出阝江河、斜江河、蒲江河三条支流;西部山区,有青衣江上源玉溪河,河流全长220.5公里,是鱼类天然繁殖和人工增殖的重要水源。全市有大小渠堰共有54条,遍布市境。境内水源充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