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部编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1:00:03
文档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部编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一、“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家国情怀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人物长廊”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人物的描写,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及感受先辈们崇高的精神。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内容及语言。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内容建构语言?我们从学习内容的处理和学习过程的关注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内容是“整合”的,学习过程是“建构”的,在大单元整体学习过程中不断
推荐度:
导读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一、“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家国情怀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人物长廊”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人物的描写,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及感受先辈们崇高的精神。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内容及语言。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内容建构语言?我们从学习内容的处理和学习过程的关注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内容是“整合”的,学习过程是“建构”的,在大单元整体学习过程中不断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一、“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 

家国情怀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人物长廊”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人物的描写,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及感受先辈们崇高的精神。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内容及语言。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内容建构语言?我们从学习内容的处理和学习过程的关注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内容是“整合”的,学习过程是“建构”的,在大单元整体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究发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此在本单元学习中,为孩子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搭建支架,让孩子依据已经建构和重新建构的东西持续地诠释、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逻辑结构和价值意义结构。为此我们设计三个模块,引导他们经历从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再到领会作者是怎么用语言来表达内容的;经历从语言文字到内容,再到语言文字的过程,也就是说真正经历“依言得意”和“据意悟言”的这么一个过程。如果说原来教学是一条线,现在的大单元整体学习就是一张网。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让学生自己建构,从点状的学习走向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从而促引领孩子的整体发展。

二、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的运用

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要坚持结构化思维,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坚持结构化思维要 

坚持学习的整体性,把整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单元整体学习为实现结构化思维需 

遵循这样的逻辑进程:在对整体情况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整体目标,然后提出满足 

和实现整体目标的条件,再提出能够创造这些条件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最后选择最优方 

案实现之。结构化思维方式的综合已经是非线性的综合,是从“部分相加等于整体”上升到 

“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的综合,它对于分析由多因素、从变量、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 

系统的整体是行之有效的。它的程序是:综合一分析一综合,相互之间存在着反馈,是双向 

思维。它要求从整体出发,逻辑起点是综合,要把综合贯穿于思维逻辑进程的始终,要在综 

合的指导和统摄下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逐级次综合而达到总体综合。我们在指导孩子学习 

中,深入研究学科知识技能的广度、深度和顺序,在指导孩子学习中才能做到循序渐进。既 

要把系统的知识分解为一份份学生可以接受的局部知识,又要注意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通过结构化、整体化的指导思路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和逻辑结构进而构建价值意义结构,在头脑中形成认知的整体化网络系统;同时引导学生探

索、理顺知识、能力结构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认识、创新能力。

“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单元主题家国情怀年级五年级
核心素养1.注重积累语言:凭借积累的语言在头脑中构筑一定的形象(人、事、景、物), 

学习课文内容,实现从语言走向内容。 

2.领悟语言:从内容走向语言。心中的某个形象能用具体的语言表述。 

3.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而体会人物内心。

课标要求   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能选择某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把经过写清楚,从多个角度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和《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三首古诗中,有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有企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还有忽闻平叛捷报的狂喜之情、《青山处处理忠骨》体现了毛不徇私情的伟人情怀;《军神》表现出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英雄气概;《清贫》则展现出方志敏合己为公的崇高美德。究其内核,这些都是先辈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体现。

《青山处处埋忠骨》选编目的:要求学生找出描写毛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军神》选编目的:要求学生结合其体语句,体会刘伯承的内心和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

《清贫》选编目的:要求学生从方志敏的自述和他同两个兵士的对话中体会他的品质。

大概念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学情分析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话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品质等阅读方法,本单元的学习(既包括体会人物的感情,也包括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体会的角度更多元,需要学生对人物内心体会得更丰富。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通过人物的动作、话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品质等阅读方法。

在一件具体的事件中描写人物。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能从多角度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内心。

深入学习通过人物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和环境 来描写人物,展现人物的 

内心变化历程。 

多件事刻画人物。

单元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文章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感受他们对家国的责任感。

3.结合新冠肺炎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运用本单元所学人物描写方法,书英雄赞歌。

情境任务峥嵘岁月已去,铮铮誓言易忘怀。和平年代,新型冠状肺炎的蔓延是中华民族面临的又一次挑战,在抗击疫情期间也涌现了舍小为大、舍家为国的“最美逆行者”,阅读本单元岁月中英雄们的故事,结合今天和平时代的“英雄们”,感受家国情怀在他们身上绽放的光辉。就你了解的抗击疫情故事中的一位人物,说说他的故事,并为他写一篇人物感言。
课程整合的

思路

1.文本纵向整合。通过对比阅读,让孩子们学会纵向比较,体会不同人物描写视角的不同,以及言语形式的不同。 

2.文本与生活整合。文本学习与观察生活中的人物相结合,并触发孩子们多角度观察描写人物,在观察的基础上与语言表达训练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8课时(2节单元整体感知,3节精读课,2课时习作课,1节梳理课)
思维导图

 

【大单元整体学习框架】

家国情怀第1-2 

课时

活动一预习——总结人物描写方法
目标1.朗读本单元课文,能够自己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并分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3.结合拓展资源,思考如何将人物刻画清楚。

问题整体感知人物形象。(要求:选择一个人物,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概括出每篇文章的大体内容。) 

第3-5课时

活动二阅读——寻英雄背影,感英雄情怀
目标1.朗读本单元课文,能够自己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推送资源,找出《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并分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用自己的话说出毛和沃克医生的内心感受。 

3.从课文中找出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用他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问题1.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找出文中描写毛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结合中国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中华儿女,说说自己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2.朗读《军神》,思考沃克医生是如何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3.从课文中找出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用他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第6-7课时活动三应用——书英雄赞歌
目标1.回顾本单元文章内容,总结“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

2.选择一位抗击疫情中的人物,写出他的故事,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问题1.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很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请你从《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中找出具体例子分析。

2.习作:他__________了

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回想一下,本次疫情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选择一位抗击疫情中的人物,把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第8课时

活动四梳理——构建本单元思维导图
目标1.回顾本单元四篇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运用本单元所学,构建人物描写的思维导图。

3.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导图并修改完善。

问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国家昌盛,我们才能幸福。学完这一主题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把你的感受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一下吧。
【课时设计】

预习--总结人物描写方法 (第一、二课时)
1.朗读本单元课文,能够自己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并分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3.结合拓展资源,思考如何将人物刻画清楚。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情境任务: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万千战乱,英雄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护卫着我们的这一片土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家国面前,我们的英雄们从未退缩。一百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诸多纷争。外国列强想要瓜分中国,军阀混战,人民痛不聊生。正是因为英雄们的付出,才赢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你的心目中,那是时候的英雄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够将他们刻画清楚呢?

1.读课题,思考:从课题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大声朗读古诗,课文三遍:

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每首古诗,每篇课文告诉了我什么?

第二遍注意语文要素的学习,找出文章中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等内容,体会人物内心。思考:读了课文当中什么(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我发现了谁的什么的内心?

第三遍注意描写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思考:课文在描写主人公的时候运用了哪些人物方法?

3.    把你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语句用红色“~~~~~”画出来 ,多读几遍。

要求:

孩子们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具体感知人物形象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看人还得“听其言,观其行”,体会他语言、动作和神态背后的用意。

再读课文注意描写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思考:课文在描写主人公的时候运用了哪些人物方法?

3.    把你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语句用红色“~~~~~”画出来 ,多读几遍。

1.思考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毛和军神的,找出来仔细品味这些描写之后的内心活动?

2.从自己找出的描写中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任意选一处仿写小情景。

三、自由感知人物形象

1.下面我们就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看看毛和军神这两个人物,为加深自己的理解,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

毛接到这封电报后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对毛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毛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

谈话过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指导朗读,从毛的动作中感受泽东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要求:

1.阅读其他几篇文章,运用学到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形象。

2.仔细体会做好批注,感知文本语言背后的言外之意,学以运

用。

评价标准:

1.能从文本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句子品读感悟,说出自己从这些

写的背后感知到的人物性格

特点。

2.展示要用普通话,流利清晰,并且语言要规范,逻辑性强,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比如我从哪一页的,哪一段的语言描写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特别

是......这几个关键词让我感

受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情境任务: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万千战乱,英雄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护卫着我们的这一片土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家国面前,我们的英雄们从未退缩。一百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诸多纷争。外国列强想要瓜分中国,军阀混战,人民痛不聊生。正是因为英雄们的付出,才赢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你的心目中,那是时候的英雄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够将他们刻画清楚呢?

默读课文一遍,尝试说出古诗和文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边读边勾画描写人物的句子,并分析这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谈谈你的体会。

活动三:结合拓展资源及人物描写的方法,尝试对例句进行详细描写。

二、具体感知人物形象

(一)请找出文中描写毛和军神的那一部分读一读?

1.思考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毛和军神的,找出来仔细品味这些描写之后的内心活动?

2.从自己找出的描写中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任意选一处仿写小情景。

三、自由感知人物形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角色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反复朗读,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找出毛接到这封电报后有什么感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对毛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毛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

谈话过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朗读,从毛的动作中感受泽东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集体交流, 

学习建议:

1.自主学习,重点段落做好批注。

2.抓住文本中的细节仔细品读,揣摩人物描写背后的人物的心理和展现的人物性格。

3.以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展示分享小组成员

对人物的分析。

4.根据同学的展示梳理总结写活人物的方法

四、反思梳理课堂收获

学生反思本节课收获

反思梳理提示:

1.可以梳理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人物语言、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

2.可以梳理如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分析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特点。

3.可以总结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方法

4.最后总结本节课所学,谈其收获。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 孩 子明 确 任务,知道本节课需要做什么

2.初步培养孩子提取信息能力,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人物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人物内心

4.调动孩子的语言积累,将孩子的语言积累与文本概括

建立联系。

二、具体感知人物形象的设计意图

(一)1.先从宏观上整体感知描写和分析人物形象从何

处着手,再从具体的描写中体会语言的言外之意,把握

人物性格特点。2.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学会梳理、总

结和概括,并通过具体的一处分析,学会一步步分析人

物的方法。

三、自由感知人物形象的意图

学会的分析人物内心的方法,来分析另外两篇文章,检验孩子是否能迁移运用上节课所学的阅读和分析

方法。

四、反思梳理课堂收获设计意图:

梳理是文本解构及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孩子个性化学习

的必要一环。

梳理过程中的引导性问题的点拨是在学生同质学习基础上的一种提升,比如关于人物细节描写可以从以下方面

进行点拨:语言描写:包含提示 语 和人 物 的 对

话,提示语有什么特点,从提示语中可 以 获得 什 么 信息。神态描写:描写人的神态主要从面部的哪些部位写起。如何让人物的细节

描写更加形象和具体。

阅读——寻英雄背影,感英雄情怀(第三四五课时)
1.朗读本单元课文,能够自己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推送资源,找出《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并分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用自己的话说出毛和沃克医生的内心感受。 

3.从课文中找出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用他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情境任务: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万千战乱,英雄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护卫着我们的这一片土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家国面前,我们的英雄们从未退缩。一百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诸多纷争。外国列强想要瓜分中国,军阀混战,人民痛不聊生。正是因为英雄们的付出,才赢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你的心目中,那是时候的英雄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够将他们刻画清楚呢?

1.读课题,思考:从课题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大声朗读古诗,课文三遍:

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每首古诗,每篇课文告诉了我什么?

第二遍注意语文要素的学习,找出文章中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等内容,体会人物内心。思考:读了课文当中什么(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我发现了谁的什么的内心?

第三遍注意描写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思考:课文在描写主人公的时候运用了哪些人物方法?

3.    把你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语句用红色“~~~~~”画出来 ,多读几遍。

要求:

孩子们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具体感知人物形象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看人还得“听其言,观其行”,体会他语言、动作和神态背后的用意。

再读课文注意描写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思考:课文在描写主人公的时候运用了哪些人物方法?

3.    把你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语句用红色“~~~~~”画出来 ,多读几遍。

1.思考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毛和军神的,找出来仔细品味这些描写之后的内心活动?

2.从自己找出的描写中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任意选一处仿写小情景。

三、自由感知人物形象

1.下面我们就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看看毛和军神这两个人物,为加深自己的理解,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

毛接到这封电报后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对毛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毛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

谈话过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指导朗读,从毛的动作中感受泽东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要求:

1.阅读其他几篇文章,运用学到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形象。

2.仔细体会做好批注,感知文本语言背后的言外之意,学以运

用。

评价标准:

1.能从文本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句子品读感悟,说出自己从这些

写的背后感知到的人物性格

特点。

2.展示要用普通话,流利清晰,并且语言要规范,逻辑性强,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比如我从哪一页的,哪一段的语言描写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特别

是......这几个关键词让我感

受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一、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情境任务: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万千战乱,英雄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护卫着我们的这一片土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家国面前,我们的英雄们从未退缩。一百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诸多纷争。外国列强想要瓜分中国,军阀混战,人民痛不聊生。正是因为英雄们的付出,才赢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你的心目中,那是时候的英雄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够将他们刻画清楚呢?

默读课文一遍,尝试说出古诗和文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边读边勾画描写人物的句子,并分析这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谈谈你的体会。

活动三:结合拓展资源及人物描写的方法,尝试对例句进行详细描写。

二、具体感知人物形象

(一)请找出文中描写毛和军神的那一部分读一读?

1.思考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毛和军神的,找出来仔细品味这些描写之后的内心活动?

2.从自己找出的描写中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任意选一处仿写小情景。

三、自由感知人物形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角色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反复朗读,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找出毛接到这封电报后有什么感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对毛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毛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

谈话过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朗读,从毛的动作中感受泽东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集体交流, 

学习建议:

1.自主学习,重点段落做好批注。

2.抓住文本中的细节仔细品读,揣摩人物描写背后的人物的心理和展现的人物性格。

3.以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展示分享小组成员

对人物的分析。

4.根据同学的展示梳理总结写活人物的方法

四、反思梳理课堂收获

学生反思本节课收获

反思梳理提示:

1.可以梳理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人物语言、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

2.可以梳理如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分析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特点。

3.可以总结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人物形象的设计意图

1.让 孩 子明 确 任务,知道本节课需要做什么

2.初步培养孩子提取信息能力,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人物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人物内心

4.调动孩子的语言积累,将孩子的语言积累与文本概括

建立联系。

二、具体感知人物形象的设计意图

(一)1.先从宏观上整体感知描写和分析人物形象从何

处着手,再从具体的描写中体会语言的言外之意,把握

人物性格特点。2.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学会梳理、总

结和概括,并通过具体的一处分析,学会一步步分析人

物的方法。

三、自由感知人物形象的意图

学会的分析人物内心的方法,来分析另外两篇文章,检验孩子是否能迁移运用上节课所学的阅读和分析

方法。

四、反思梳理课堂收获设计意图:

梳理是文本解构及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孩子个性化学习

的必要一环。

梳理过程中的引导性问题的点拨是在学生同质学习基础上的一种提升,比如关于人物细节描写可以从以下方面

进行点拨:语言描写:包含提示 语 和人 物 的 对

话,提示语有什么特点,从提示语中可 以 获得 什 么 信息。神态描写:描写人的神态主要从面部的哪些部位写起。如何让人物的细节

描写更加形象和具体。

家国情怀——书英雄赞歌(第六七八课时)
1.回顾本单元文章内容,总结“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

2.选择一位抗击疫情中的人物,写出他的故事,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补充题目,明确要求

1.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有的事让我感动,有的事让我生气,有的事让我伤心,有的事让我兴奋……这些事令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这次习作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他______了。板书习作题目。(板书:他______了)

2.首先我们要确定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课件出示熟悉的人有哪些)  

让你印象深刻的可能是熟悉的身边人,也可能是陌生人。(课件出示陌生的人有哪些)  

3.想一想这个人到底是谁?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学生自由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指导学生说)

5.把题目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6.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

课件出示

写一件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最重要的是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事是由人做的,也要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 心理活动。一波三折,写好事情的起伏。

记叙的条理要清晰。通常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顺序来写。

要写出事情的深意和新意。

教师引导: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上,更需要同学们在最平凡的事情当中悟出一些人生道理,人生的真谛。要以小见大,一滴水能折射出阳光,一件小事也要见真情。所谓新意,就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生活中选取刚出现的材料写,具有新意,要时尚。还可以从旧材料中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大放异彩。

7.写出一件事的深意和新意,选材很重要。例如,写“他感动了”这个题目,“感动”就是习作的文眼,那么选的材料一定是他因某件事而感动的样子。因此习作题目不同,选择写的事情也就不同。

课件出示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根据题目选择写一件什么事情?(每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

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要写的一件事情,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

二、感知人物特点,表达内心活动

1.写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的关键是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2.读读下面这个片段,注意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

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3.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

4.教师小结: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就要抓住这个人的动作、语言、神态。

5.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首先说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课件出示《清贫》相关语段)

6.语言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服务的,怎样才能让语言描写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呢?(课件出示《军神》第18~23自然段)

教师引导:这是刘伯承在手术后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这段对话表现出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军神。这样的语言描写才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7.动作描写也是为体现人物特点服务的。

课件出示

8.怎样才能通过动作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件出示

教师引导: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这样的动作描写才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9.神态描写专门指脸部表情,是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变化。

课件出示

教师引导:神态描写常常同语言、动作描写相结合,它的性很弱,但相比之下可造性很强。

11.教师小结: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就是要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三、运用方法,练习写作

1.为了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如:

课件出示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什么样的?(每个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

2.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所写的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

3.学生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回顾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一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方法,开始安静习作。(老师边巡视,边个别指导)

一、补充题目,明确要求

1.学生听老师分享并思考:哪些事情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让我感动,让我生气,有的事让我伤心,有的事让我兴奋……这些事令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2.学生小组讨论,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课件出示熟悉的人有哪些) 

让你印象深刻的可能是熟悉的身边人,也可能是陌生人。(课件出示陌生的人有哪些)  

3.想一想这个人到底是谁?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学生自由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指导学生说)

5.把题目补充完整。

6.学生写出一件事的深意和新意,选材很重要。例如,写“他感动了”这个题目,“感动”就是习作的文眼,那么选的材料一定是他因某件事而感动的样子。因此习作题目不同,选择写的事情也就不同。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根据题目选择写一件什么事情?(每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

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要写的一件事情,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

二、感知人物特点,表达内心活动

1.写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的关键是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2.读读下面这个片段,注意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运用方法,练习写作

1.为了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如:

课件出示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什么样的?(每个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

2.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所写的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

3.学生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回顾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一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方法,开始安静习作。

一、补充题目,明确要求设计意图

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首先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打开学生回忆的闸门,开拓学生思路,扩大选材范围,指导学生选择典型性材料。

二、感知人物特点,表达内心活动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合作讨论,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通过切身体验,学生发现、总结出习作的方法,构建起自己的思路。

三、运用方法,练习写作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方法指导,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写的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指导学生先口头表达再习作,做到说与写的有机结合。

文档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部编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一、“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家国情怀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人物长廊”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人物的描写,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及感受先辈们崇高的精神。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内容及语言。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内容建构语言?我们从学习内容的处理和学习过程的关注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内容是“整合”的,学习过程是“建构”的,在大单元整体学习过程中不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