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第三小学 霍平元
一、综合概述
本套试题设计按照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和四年级数学教材为依据,命题合理,符合本年级学生作答,难易程度适中,无偏题、怪题,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较全面的考察了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各种表现,从整体上看,我县各校都完成了四年级数学教学目标任务,但同时也反映出了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现分析如下:
二、试题分析
(一)测试内容的全面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套试题紧扣教材,试题内容概含了教材的全部内容,并结合了我县数学教研的总要求,做到了对教材内容的活性处理,既遵循了课标的要求,又反映了我县的教研实际,因此,本套试题是一套可行性的试题,符合本次质量检测的要求。
(二)试题的分数权重分析
本套试题分值搭配比较合理,题型全面,内容设计层次性较好,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即重视基本知识的测试,又兼顾基本技能的测试,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本情况特征。其中,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占总分的25%。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占总分的5%。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占总分的5%。计算题包括直接写出得数12分(12道小题,每题1分)、用竖式计算6分(3道小题,每题2分)和简便计算12分(4道小题,每题3分),共占总分的30%。操作题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位置与方向内容4分,一是绘折线统计图6分,共占总分的10%。解决问题包括5道小题,每题5分,共占总分的25%。
(三)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1、本次检测全县统一命题、统一时间集中考试,监考教师由各考区统一安排,评卷、复核及成绩统计教师都由县教研室统一调配,一切程序规范,做到了公平、公正、透明。试卷取样每个乡镇一本(30份左右),分析结果客观,能反映出共性问题。另外,从评卷的过程中来看,考试内容与课程标准相吻合,能够较准确的测试出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真实度。根据课程标准,本套试题各题的分数分配与学时数分配基本保持一致,成正比例关系。
2、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1)全县成绩统计
学生人数 | 总分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及格人数 | 及格率 | 优秀人数 | 优秀率 |
3265 | 270587 | 82.88% | 100 | 0 | 2923 | .51% | 2000 | 61.26% |
项目 | 90以上 | 80-分 | 70-79分 | 60-69分 | 60分以下 | 合计 |
抽样人数 | 224 | 117 | 50 | 26 | 45 | 462 |
占百分比 | 48.48% | 25.33% | 10.82% | 5.63% | 9.74% | 100% |
难度 | 平均得分X | 试题总分W | 难度系数L | 评估等级 | |
83 | 100 | 0.17 | 中 | ||
区分度 | 高分组平均得分XH | 低分组平均得分XL | 试题总分W | 区分度系数D | 评估等级 |
95 | 72 | 100 | 0.46 | 好 |
三、学生答卷分析
第一题,填空题。这道题包括四则混合运算、位置与方向、乘法的运算定律、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和等边三角形等内容。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比较理想,达到了良好等次,总分25分,平均得分19分,得分率77.7%。失误主要表现在其中第(1)小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问题,从试卷中可以看出有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个别学生在填写时由于审题不严导致错误出现。例如,“在计算85×(36-22)时,先算( )法,再算( )法”,学生填写了得数。又如第(2)小题,“彭阳在银川南偏东约20度方向上,银川在彭阳的( )偏( ),约( )度的方向上。”从结果看,有一半学生搞错了,主要原因是学生理解不透彻,没分清楚相对位置的判定方法。
第二题,辨一辨。考查内容包括小数的基本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小数的单位、乘法的运算定律和数学思考五个方面的内容,从学生的完成情况看,正确率较高。总分5分,平均得分4分,得分率86.8%。个别学生的失分表现在第(5)小题,如:“在笔者的人行道的一侧插了56面彩旗(两端都插),它们的间隔是1米,这条人行道长55米。( )”,学生判断模糊,其原因是学生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与间隔的关系判定不清,同时也说明在本组内容学习时落下了死角。
第三题,选一选。考查内容包括小数的读法、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乘法分配率、三角形中角的判断和小数的位数保留五个方面的内容,整体学生完成比较理想,总分5分,平均得分4分,得分率76.9%。个别问题出现在第(3)小题,如“79×99+79=79×(99+1)=79×100,这是根据乘法的( )运算定律运算的。”选项有“A分配率、B交换律、C结合律”三项,部分学生选择了第三项,原因是学生对乘法的分配率和结合律理解不清,混为一谈。
第四题,算一算。考查内容包括口算、小数的笔算和小数的简便运算三方面内容,经测试,区分度明显,从中也反映出我县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强。总分30分,平均得分25分,得分率84.6%。个别问题出现在简便运算,如“101×78”,学生在运算过程逻辑性不严密,计算结果出现错误。
第五题,画一画。包括位置与方向和绘制折线统计图两个内容,从结果看,学生完成情况非常好,总分10分,平均得分9分,得分率92.7%,本题极个别学生纯粹没做,失分原因从卷面看可能是有智障因素吧。
第六题,我会用。 下设5道小题6个问题,内容侧重于小数知识的测试。从结果看,学生完成率极高,总分25分,平均得分21分,得分率84.6%。失分表现在计算方面,对问题理解都非常好,也列出了算式,但在计算上出现了失误,这是学生的马虎大意造成的,别无其他选项。
四、发现的问题及结论
1、学生的养成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做题不够认真,马虎大意,随意性极强。
2、我县各校之间的实际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尤其反映到村级完小上,其症状更是明显。
3、学困生在我县存在比例还是比较突出的,重点反映在村级小学这一块上。
五、转化措施及建议
1、各校都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前仔细审题,做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2、在教学中,各村级小学的老师要特别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引发学生的思维,形成解题技能的教育。
3、对于后进生而言,对知识的掌握精雕细琢,直至学生会正确运用。
总之,今后教学要多考虑学生,多考虑如何让学生把握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一定要做到以下两个注意:
一是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试卷上所反映的审题不仔细、看错符号、漏写结果等现象。
二是注意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教学,在教学中要减少机械的、单调的重复训练,而应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地、全面地理解。减少学生因错误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