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成因及影响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1:02:00
文档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成因及影响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成因及影响研究[摘要]面对工作、学习的压力,“拖延症”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行为尤为显著。本文试图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具体表现、成因、以及产生的结果,来为大学生改变拖延行为和缓解不良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起到启示作用。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受到人格特质、自我调节、时间管理等内部因素以及任务的难易特质外部因素影响。拖延行为应当一分为二看待,既是一种逃避和恐惧的表现,会对大学生造成自我效能感偏低、产生焦虑压抑不接纳自己等情绪和认
推荐度:
导读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成因及影响研究[摘要]面对工作、学习的压力,“拖延症”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行为尤为显著。本文试图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具体表现、成因、以及产生的结果,来为大学生改变拖延行为和缓解不良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起到启示作用。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受到人格特质、自我调节、时间管理等内部因素以及任务的难易特质外部因素影响。拖延行为应当一分为二看待,既是一种逃避和恐惧的表现,会对大学生造成自我效能感偏低、产生焦虑压抑不接纳自己等情绪和认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成因及影响研究

[摘要]面对工作、学习的压力,“拖延症”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行为尤为显著。本文试图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具体表现、成因、以及产生的结果,来为大学生改变拖延行为和缓解不良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起到启示作用。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受到人格特质、自我调节、时间管理等内部因素以及任务的难易特质外部因素影响。拖延行为应当一分为二看待,既是一种逃避和恐惧的表现,会对大学生造成自我效能感偏低、产生焦虑压抑不接纳自己等情绪和认知上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同时拖延行为又会让部分大学生在压力中激发潜力,高效率完成任务而产生兴奋感。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大学生拖延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拖延行为成因影响后果

一、拖延行为的定义

拖延(Procrastination)是一种多数人都很熟悉的普遍现象,在心理学领域内关于拖延的定义很多。在研究之初,一些学者侧重于从认知和情绪的角度来理解拖延,将拖延看成是“个体不必要的推迟任务进而导致主观不适的体验①(Solomon,1984),后来的研究则从拖延行为带来的结果来看待它,如认为拖延是“延迟原来计划行动的开始或完成”②(Mann,1994)。现在普遍认为拖延的定义是:“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行动,尽管预见到该行动

会因推迟而变糟。”③(Piers Steel,2007)

2011年在互联网上曾经出过这样一首网友自制的“拖延症之歌”,歌词部分内容为:“我得赶完这篇论文,老师布置了一个星期,明天大早就要上交整整二十页的希腊语,不急但我要先刷刷微博脸谱网、,还要致电我老娘请安然后就再看一页,只看一页我浪费了大把时间来点网站……”④整首歌曲将拖延

①Solomon.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Frequency and Cognitive - Behavioral Correlates\\ [ J \\ ].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84, 31 (4) : 503 - 509.

②Wendelien van Eerde. A meta - analytically derived nomological network of p rocrastination \\ [ J \\ ].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2ences, 2003, 35: 1401 - 1418. Steel, P. (2007). "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3(1):

65-94.

③Steel, P. (2007). "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3(1): 65-94.

④网络歌曲《拖延者之歌》症候群的所有典型症状一一唱出,控诉了拖延症对学习、对生活、对减肥、对工作带来的毁灭性影响,众多网友表示纷纷中。

本文访谈的五名同学均为大三本科学生,他们都知道自己是有拖延行为,其中3名都认为自己是严重的拖延症患者。通过对访谈者的调查,他们所描述的拖延行为也和歌词中的很多行为表现类似。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将事情推迟到最后期限才去完成,用他们的话说:“deadline 才是最大的生产力。”(CC和ZSY文)

二、拖延的具体表现

(一)行为认知上方面

在认知上,拖延者都有非合理的信念和将错误信念合理化的过程。他们都知道任务的确切期限和紧迫感,也知道如果不完成会造成的严重影响,但是他们还是会选择继续拖延,不到最后一天提不起劲来着手开始。

“考试还有老师布置的作业、论文啊,都会拖到最后期限快到,唉,比如让这一星期交上,星期六熬夜完成,星期日把它交上,每次都是这么赶。之前也是在一个很焦虑的状态,知道自己马上要做这件事情了,但是就是没有勇气开始着手”(SHX文)

“反正我就是一定要在最后那个点完成,习惯了。”(ZSY文)“时间不到,就是永远也不会去做,早完成还不一定质量高,最后完成也不代表差,那还不如最后做呢”(CC文)

在行为上,当最后期限临近拖延者开始紧张起来了,他们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当前最紧急的任务中,不惜熬夜赶工,为完成任务做痛苦挣扎,或为体验最后阶段高压高效的压力感和动力感。

“到最后没办法啦,只能硬着头皮开工了,一旦开了头,你也停不下来了,等我缓过神来,已经快凌晨3点了。”(DJ文)

(二)情绪方面表现

拖延者往往在情绪上伴有焦虑,痛苦,自责,后悔等负面情绪。

“拖到最后晚上熬夜的时候比较痛苦,看着室友在睡觉了,自己还要很苦逼地开始赶作业,就会很自责,就想为什么以前有那么多时间不好好开始做,提前做完了就轻松了,每次都是到最后一刻的时候才知道痛苦。”(SHX文)“我每次都很后悔啊,像考社会统计学的时候,上课没好好听,准备提前两天好好复习,结果你知道的,压根到了考试前一晚才看的,看的时候那个痛苦啊,感觉好恶心。”(DJ文)

也有同学表示,到了最后期限反而因为压力感而感到兴奋,享受在压力环境下全神贯注,高效率完成后的快感。“到了任务的最后期限,我虽然会很烦躁,但是自己真的开始了,就完全像打鸡血了,停不下来了,感觉有好多东西要写,文思泉涌。而且写出来的东西不比那些提前完成任务的同学差多少,甚至还要好。我觉得自己就是那种需要逼一逼的人才能爆发能量。”(CC文)

(三)拖延行为表现的具体领域

学习上的拖延行为是多数访谈对象感觉尤为严重的,无论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论文还是其他如英语类都要一拖再拖。“每次我都和自己说,看完这集电视剧后就开始背英语单词,但是一集接着一集,背单词已经成为明天的事情了。”(ZL文)

生活中的拖延行为就有比如爱睡懒觉,早上起不来,迟到成为家常便饭。“我们寝室闹钟一般都要订四个,前三个肯定会被按掉继续睡,最后一个往往也能容易被忽视。”(ZSY文)像衣服之类的都是要屯上好几天的量才不得不开始洗。在买衣服的时候也会产生犹豫再三,不能做决定。嘴上吃着,吃完开始说减肥但从来没有真正开始实施过……

三、拖延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个性特质

沃森探讨了学习拖延与“大五”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拖延不仅与低尽责性相关,而且与神经质的焦虑、抑郁、自我意识、冲动性、脆弱等人格侧面显著相关。外向型大学生喜欢会交往活动,在竞争性的任务环境中更容易转移注意力,从而导致拖延;拖延与神经质呈曲线关系,高度和低度神经质的学生,其学习拖延的得分都较高。⑤

⑤Watson , D. C.“Procrastination and the five - factor model : a facet level analysis ,”Personality and Indivi dual

Di f f erences 30(2001) :149 - 158.通过观察访谈对象的言行,发现她们之后大多数是属于外向型性格,比较热情,平时活动也很多。也有个别属于神经质容易焦虑,一有事儿就会感到压力睡不着。

完美主义还有一个被访者ZSY属于完美主义的人格,理应完美型的人会选择很早做准备,把事情完成地滴水不漏,会以高要求来对待自己,何以也会产生拖延行为?Johnson和Slaney将这类的拖延者定义为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把自己的完美主义视为问题,完美主义是自我排斥的)则去现出高水平的学习报延。⑥ZSY自己的话说就是:“前期都在不断酝酿思考,然后又不断否定自己,总在想如何能做到完善,在没有充足准备很难开始做第一步。”由于对自己的高要求,导致很多任务她后面的时间很紧张,都是逾期完成的。

(二)自我管理和调节

1、缺乏时间管理

优秀的时间管理者能够明白决定该做什么以及什么不该做,有效的应用资源,运用确立目标、妥善计划、分配时间、权衡轻重等方式减少时间浪费,以便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相反不善于时间管理的人容易出现拖延的行为,他们很少或不花时间在系统地组织他们的工作任务,他们通常会着亲自着手接踵而来的工作或者看起来是最紧急的工作。

“大一大二的时候太清闲了,没有什么任务,以前的目标也淡忘了,没有逼到那个份儿上,没实习没找工作的压力,也不知道应该做点啥,也就得过且过,不想去想。”(CC文本)

“任务嘛当然是眼前的最重要和最紧迫,我只能专注于即将要完成的事情,还有期限的我大可不必去担忧,反正时间还没到呢。”(DJ文本)

2、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很多情况下,拖延者本身也会制定一份计划表,有初步的时间规划,但是面对真正去实施的时候,他们却又选择不去做。他们真正缺乏的是自我的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体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的控制、调解自己

⑥Johnson, D. P.,&Slaney, R. B. Perfectionism: Scale development and a study of perfectionist clients in counseling.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1996. 37:29一41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⑦

“我不是不制定计划,我的计划表上也都满满记着我今天该干些什么,例如一天看完半本书,一天背10页单词,但是我实际是做不到的,计划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可以做到。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ZL文本)

“有的时候学习烦了,我就去看看美剧,刷刷微博去稍微放松下,结果一去不复返,正经事儿不干了。很懊恼,可能还是没到最后期限没能没能刺激到我吧!”(SHX文本)

(三)任务的性质

大学生产生拖延行为很大程度上收到外部任务的性质影响,对于任务的难易程度,是否重要和感兴趣,以及最后期限都有很大关系。

1、任务难度

任务过于复杂、工作量大、完成任务的要求不明确,都会增加任务难度,让学生感到自己难以完成,或者会遭受失败,进而增加拖延的可能性。⑧很多时候人们都愿意接受看起来不是那么难的工作,并且很快就可以开始着手工作。对待那些具有挑战的,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的工作则会选择逃避,准备在最后完成。

“这个学期末不是要交学年论文嘛,一想到要写这个我就头大啊,眼看着已经五月份了,自己的资料也才刚刚开始收集,整个思路也还没有头绪。但是自己现在焦急也没有,已经很淡定了,准备在最后要交的一个礼拜再去写。”(DJ 文本)

2、重要程度

研究表明与不太重要的任务相比,被个体判定为重要的学习任务不太容易被拖延⑧。然而被访者则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比如说写学年论文,我知道很重要,但是因为距离最后交稿还是有一段时间,那么我就不会马上去做,而是有一个前期的思考过程,会焦虑。如果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我肯定是放在最后做的。”(ZL文本)

“如果很重要的事情又很紧急,那么必须要马上完成。”(cc文本)

⑦Senecal, C,Koestner. R.,&Val(erand, R. J. Self-regulation607mic procrastinatio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5,一619

⑧Paden, N,&Stell,R reducing procrastination through design. Marketing Education Review 1997. 7:17一25由此看出,单单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很难说明是否会产生拖延行为,任务的重要性还和任务的规范、奖赏、时间期限等因素相互依赖,这些因素都可以改变人们对任务重要性的认识。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完成学习,

3、时间期限

这点在拖延者眼里最为关键,最刺激他们的就是最后的时间期限问题。被访者不约而同地表明,如果离最后期限还有一段时间,那么完全不会着急,急也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到了最后的时间,没有办法才会逼着他们完成任务。

4、任务

“我这个人也是比较拖拉的,一般作业都是早上起来补的。我个人比喜欢书法,规定自己每天晚上要练两个小时的毛笔字,那会儿冬天啊,我手放在外面已经冻得僵了,但还是要继续练,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对我自己喜欢的东西很执着。像我们现在做小组,虽然遇到很多阻碍,但是每次我都会查很多资料准备很多东西,设计出整个活动流程来,不敢马虎。”(DJ文本)

四、拖延行为的影响

(一)行为方面

1、效果不错——拖延强化

“最后高焦虑状态下集中注意力,大部分情况突击的效果跟自己的预期差不多”(SHX文本)

“晚上裏着被子看书觉得自己两眼冒光,效率很高,复习着很开心,之前就光玩了,最后考的还不错,我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又能得到好成绩,只是一天或者一晚上紧张,觉得还是值得的,我很享受那种感觉,很有满足感,觉得自己还是有点水平的”(CC文)

这种情况下突击地完成任务,因为取得的效果还不错,所以会强化这种拖延行为的再次发生。

2、好了伤疤忘了痛——拖延行为持续

“虽然很痛苦,也会反思自己,但是都是一闪而过,还是会拖。像火车迟到这种事情我是下次再不敢了,但做作业还是会拖啊,”(DJ文本)

“一般能达到要求,就算达不到也不会太严重,不会对下次造成太大影响,就

算自责,等到下次还是会拖。除非是得到很大的经验教训,或者从一始你就知道这件事你绝对不可以拖。”(ZSY文本)

(二)情绪方面

1、焦虑、内疚、后悔

“正就觉得很痛苦,也是在一个很焦虑的状态,知道自己马上要做这件事情了,但是就是没有勇气去打开那个东西去开始完成。”(DJ文本)

“这种拖的过程让人很难受,真的很难受,因为你一直处于一种迷茫,不知道路在哪儿,老是提心吊胆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焦虑这条路走得对不对。”(SHX文本)“会后悔,上个月干嘛去了,上个月为什么不好好写。”(ZL文本)

2、轻松

“轻松至少我前面不做的那段时间我是轻松的啊,没有那么长时间的压力,我觉得自己就是逃避那种焦虑的感觉。”(CC文本)

五、建议

多数被访者还是觉得如果有有效的方法,他们还是有强烈的意愿想要改掉自己拖延的行为。因为有的时候拖延的过程很痛苦,在团队合作中也会给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同伴关系。

从自身做起:“有效地做时间规划”“认识自己”“明确目标”“接受不完美”

寻找外界力量:“适当的奖惩”“同伴督促”

虽然被访者提到了很多可以改善的具体行动,还是不禁会打上问号,作为严重的拖延者,他们真的能做到吗?

拖延问题真的是一个很复杂的心理问题,从成因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原因,影响方面也是苦喜参半,在解决方法上没有确切的根治办法,但愿所有拖延行为者能勇敢跨出第一步。

10111160108

张旖旎

文档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成因及影响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成因及影响研究[摘要]面对工作、学习的压力,“拖延症”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行为尤为显著。本文试图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具体表现、成因、以及产生的结果,来为大学生改变拖延行为和缓解不良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起到启示作用。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受到人格特质、自我调节、时间管理等内部因素以及任务的难易特质外部因素影响。拖延行为应当一分为二看待,既是一种逃避和恐惧的表现,会对大学生造成自我效能感偏低、产生焦虑压抑不接纳自己等情绪和认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