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腰肌劳损
【概述】
急性腰损伤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长期弯腰劳动、腰椎先天、后天畸形或腰椎骨、关节、韧带退行性改变易产生慢性腰肌劳损。
【诊断】
1.典型表现
(1)既往有腰部外伤史,具有职业特点。多发于中年以上,弯腰工作的体力劳动者,女性多见。
(2)广泛腰背痛,一般劳累或遇冷时加重,休息或保温则减轻。
2.查体 常见背伸肌紧张,前屈受限较显著。患部怕凉喜按,轻手法按摩或叩击腰背部疼痛处可减轻。腰大肌外沿多有压痛,以肋腰点为显著。
3.检查 X线平片常无明显阳性发现.
根据既往有腰部外伤史,广泛腰背痛,髂腰部或腰大肌外沿有压痛点;背伸肌紧张,前屈受限较显著;患部怕凉喜按,轻手法按摩或叩击腰背部疼痛处可减轻;X线平片常无明显阳性发现等可确定诊断。
【治疗】
寻找并去除慢性腰损伤的原因。应用按摩、理疗、镇痛活血化瘀药物等措施缓解症状。锻炼腰背肌。在局限压痛点封闭可缓解急性疼痛。
第二节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诊断】
1.典型表现
(1)腰部外伤史
(2)腰前屈位疼痛,前屈受限。
2.查体 棘突间后正中线处局限性压痛并可扪及局部的棘上韧带缺如。
3.检查 X线平片常无明显阳性发现,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在局部封闭下拍过屈位片,可见椎间隙后部增宽加大。棘间韧带造影可发现棘间韧带损伤。
根据外伤后出现腰前屈位疼痛,前屈受限,棘突间后正中线处局限性压痛以及可扪及局部的棘上韧带缺如,可确定诊断。
【治疗】
可采用局部理疗、药物治疗及局部激素注射治疗。加强腰背肌锻炼。对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采用手术修补损伤韧带。
第三节滑囊炎
【概述】
滑囊是位于人体摩擦频繁或压力较大部位的一种缓冲结构。其外层为薄而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内层为滑膜,平时囊内有少量滑液。由于关节周围结构复杂,活动频繁,故人体滑囊多存在于大关节附近。这类滑囊每人均有,称为恒定滑囊。另一类是为了适应生理和病理的需要而继发的,称继发行滑囊或附加滑囊,如跟腱后滑囊、脊柱后凸畸形的滑囊等。
【病理及病因】
滑囊炎根据其病因、性质可分为创伤性滑囊炎、化脓性滑囊炎、结核性滑囊炎、类风湿性滑囊炎、痛风性滑囊炎、化学性滑囊炎等。
滑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以慢性滑囊炎为多见。常与职业有关,例如矿工的髌前和鹰嘴滑囊炎。当滑囊受到过分的摩擦和压迫时,滑囊壁发生轻度的炎症反应,滑液分泌增多,同时液体渗出,使滑囊膨大。急性期囊内积液为血性,以后呈黄色,至慢性期则为粘液。在慢性滑膜炎中,囊壁水肿、肥厚或纤维化、滑膜增生成绒毛状,有的囊底或肌腱内有钙质沉着,影响关节功能。
【临床表现 】
无明显原因在关节过骨突出部位逐渐出现一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缓慢长大伴压痛。在某些关节部位常伴有关节的部分功能障碍,如肩峰下滑囊炎,常常表现为关节部位疼痛,亦可有局部压痛和放射性痛。局部肿块表浅者可触及清楚的边界,有波动感,皮肤无炎症表现。部位深在,边界不清,有时可被误认为是实质性肿瘤。对重要关节部位的滑囊炎若不及时予以治疗,随着滑囊壁的增厚、粘连,关节滑动度将逐渐减小。晚期可见关节部位肌萎缩。
【治疗】
1.避免继续摩擦和压迫,关节予以适当制动并辅以物理治疗后多数可消退。
2.经穿刺抽出囊内积液,然后注入醋酸泼尼松或康宁克通A注射液,加压包扎,多可治愈。
3.对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可考虑做滑囊切除术。
第四节狭窄性腱鞘炎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时桡骨茎突处,拇长展肌腱和拇指伸肌腱的鞘管部位发生疼痛、肿胀引起的炎症。伸拇及腕尺偏时症状加重。此病亦称为de Quervain病。
【临床表现】
1.多见于中老年、手工操作者,女性多见。
2.起病缓慢,也可突发症状。
3.桡骨茎突处疼痛,伸拇及腕尺偏时症状加重。
4.桡骨茎突处可触及结节,似骨性隆起,有明显的压痛。
5.严重者拇指伸展活动受限。
【诊断要点】
1.病史 多见于中年、手工操作者,女性多见;起病缓慢,也可突发症状。
2.体征 桡骨茎突处疼痛,伸拇及腕尺偏时症状加重;桡骨茎突处可触及结节,似骨性隆起,有明显的压痛。
3.Finkelstein试验阳性 拇指屈曲握于手掌内,腕尺偏,桡骨茎突处疼痛加剧。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方法 适用于早期症状较轻的病例。
(1)减少局部活动;
(2)热敷;
(3)外用药物涂抹;
(4)类固醇药物鞘管内注射。
2.手术疗法 适用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反复发作,经多次局部封闭及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者。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指屈肌腱在纤维鞘管起始部反复摩擦造成。
【临床表现】
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尤以中老年多见。也可见于婴儿,多为先天性。
2.多发生在拇、中、环指,双手同时发病并不少见。
3.手指屈伸活动时伴弹响发生;婴幼儿拇指末节呈半屈曲位,不能伸直。
4.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及硬韧结节,局部压痛。
5.病情严重者,手指屈伸活动受限。
【诊断要点】
1.发病特点 中老年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发生在拇、中、环指。
2.症状和体征 手指屈伸活动时伴弹响发生;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及硬韧结节,局部压痛;手指屈伸活动障碍。
【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 适用于早期症状较轻的病例。
2.手术疗法 适用于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狭窄性腱鞘炎,经多次局部封闭及其他保守治疗无效者。
第五节腱鞘囊肿
【概述】
腱鞘囊肿是手部最常见的软组织瘤样病变,是一个质地坚韧的囊性肿块,其内含有粘稠的液体,其成分为透明质酸和蛋白质。
【临床表现】
1.多见于中、青年人,女性为多。
2.发生于关节附近和腱鞘,常见部位为:
(1)腕背桡侧,位于示指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此处最常见。
(2)腕掌部桡侧,桡侧腕屈肌腱与肱桡肌键之间。
(3)掌指关节及手指近节指骨掌侧屈肌腱鞘上,米粒至黄豆大小,质地坚硬。
3.腕背囊肿可引起腕关节无力与压痛,腕掌侧囊肿可压迫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引起手部麻木感等。
4.囊肿边界清楚,多活动,质软或韧,呈圆形,大小不等,时有多发。
【诊断要点】
1.典型的临床表现。
2.以上常见部位的囊性肿物。
3.肿物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多活动,质软或韧而有弹性和囊性感。
4.位于掌指关节及手指近节指骨掌侧屈肌腱鞘上,米粒至黄豆大小、质地坚硬的囊肿,常易误认为骨质增生。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囊肿属于良性,有时会自然消失,当肿块较小、症状不明显时,可予观察。必要时可用机械压破、抽吸后注射激素、皮下刺破等。
2.手术治疗 行囊肿切除术。
3.无论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均有复发可能。
第六节肱骨外上髁炎
【概述】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多为肱骨外上髁部伸指总肌起始部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
【临床表现】
1.起病缓慢,无急性损伤史,但与肘关节长期负重或劳损有关。
2.肘关节外侧疼痛,可向前臂外侧疼痛,可向前臂外侧放射。握物无力,容易掉落。
【诊断】
1.典型的临床表现。
2.肱骨外上髁局限而敏感的压痛点,伸肌牵拉试验(Mills实验)阳性,方法:肘伸直、握拳、屈腕,然后将前臂旋前,即发生肘外侧部剧痛。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早期可行理疗、类固醇药物封闭治疗。一般多可治愈。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总伸肌起始处松解术。
(2)局部筋膜切除术。
(3)相关的桡神经皮支切断术。
第七节肩周炎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也称粘连性肩周炎、冻结肩。它是肩周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退行性病变,逐渐形成关节内粘连,出现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有自愈倾向。
【诊断】
1.可有肩部外伤史。
2.主要症状是逐渐加剧的肩部疼痛,伴有肩部功能活动障碍和僵硬,不同程度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患者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萎缩最为明显;压痛,压痛点在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啄突及结节间沟等处;外展、内外旋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因伤致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手部肿胀、发凉。
4.X线检查可有骨质疏松征象,有时肩峰下有钙化影。肩关节造影见关节囊挛缩,下部皱褶消失等改变.。
【治疗】
本病以保守治疗为主:
1.非手术治疗 急性期上肢悬吊以减少疼痛,局部理疗、针灸、按摩、局部封闭治疗,注意局部封闭药物应注射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内;服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坚持功能锻炼,以主动运动为主,包括肩外展、上举、外旋等联合运动;还可与臂丛麻醉下行肩关节手法松解术,术后加强功能锻炼。
2.手术治疗 用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者,适应症应严格掌握,注意出外其他颈肩部疾患。术式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肱二头肌腱移位术和喙肱韧带切断术。
(本章编写: 廖有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