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小手拉小手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我们一起来唱歌》《玩具进行曲》,能准确跟前奏和结束演唱,能用简单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情绪。 | |||||||
教学重难点 | 鼓励学生表现音乐,引导学生喜爱音乐,音乐课,初步培养演唱 | |||||||
教 学 过 程 | ||||||||
一、情景导入: 1、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谁来说说小学生和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2、是啊,我们长大了,我们会学习许多本领,会人事许多新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位音乐娃娃,可是他在哪里呢?谁是音乐娃娃? 3、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音乐娃娃,我来担任向导,带你们走进音乐王国,说说自己认识的乐器,让学生摸摸钢琴,让学生唱唱会唱的歌。 二、学习歌曲:音乐妈妈的歌好听吗?让我们一起来唱歌。 1、 随音乐的节奏拍拍手,感受歌曲旋律。 2、 节奏模仿练习 (按节奏说名字) 我们一起来唱歌 3、分小组做接龙说、唱练习(教师也可与学生做接龙练习) | 4、打开书,p1,跟着老师念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分组竞赛,看谁念得好? 5、分句听唱至熟练。(注意提醒学生声音优美不喊叫) 6、空白处填词唱一唱(个人尝试) 7、可将整首歌曲创编演唱。 8、随伴奏带有表情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跟着音乐走走(脚尖走、脚跟走、小猫走、小鸭走等)在教室内自由行走。音乐停止时做一个动作定住,音乐再现时继续走。 2、跟着音乐学学(各种手势动作,也可有学生创作并带领大家做做) 四、随音乐节奏出教室,师生再见。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小手拉小手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能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同学交流,乐于说说自己和玩具朋友间的亲密感情。用歌声及简单动作表现歌曲情绪。 2、学习整体听唱,逐步培养音乐记忆。 | |||||||
教学重难点 | 在音乐声中让儿童体验有朋友的快乐,让儿童和自己的玩具成为好朋友,和“大家”成为好朋友 | |||||||
教 学 过 程 | ||||||||
一、故事导入 1、欣赏故事《独腿锡兵历险记》 2、说说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为什么喜欢它?你能说说玩具故事吗? 3、请小朋友模仿自己喜爱的玩具形象,跟着音乐演一演。 4、听听《玩具兵的故事》 二、学习歌曲: 1、学生跟着节奏拍手或做其他律动 2、教师完整演唱全曲两遍(边走边唱) 3、学生跟着音乐走一走,鼓励学生创编不同的走路姿势(大步走,蹲着走,小兔跳,乌龟走等),音乐停止时,摆出姿势造型,音乐想起继续行走。 4、看书p2,跟着琴唱一唱(由于以听过数遍,学生不难唱出) | 5、跟着音乐边走边唱,可以将自己的玩具编入歌词中演唱。三、动一动: 1、认识图形(圆形;方形;“8”字型;卷心菜形) 2、跟着音乐走一走(感受常见的进行曲)四、复习与拓展 1、背唱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 2、说说你认识的好朋友。 3、集体舞 1-4小节 里外圈面对面原地踏步拍手 5小节里圈同学做邀请动作 6小节外圈同学做邀请动作 7-8小节手拉手做小步转圈。 五、总结下课。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小手拉小手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能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同学交流,乐于参与《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律动,体验音乐课带来的快乐。 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我们一起来唱歌》《玩具进行曲》,能准确跟前奏和结束演唱,能用简单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情绪 3、以音乐的方式做自我介绍。 | |||||||
教学重难点 | 在音乐声中让儿童手拉手成为好朋友,让儿童和老师成为好朋友,和“大家”成为好朋友。 | |||||||
教 学 过 程 | ||||||||
1、小朋友跟着老师随音乐节奏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2、红绿灯游戏:培养音乐记忆力和内心节奏感;绿灯时唱出声音,红灯时心里唱。(可请小朋友充当交警) 3、复习演唱两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玩具进行曲》,抽查演唱并做评价(师评、自评、互评) 二、音乐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学生在原位做动作,用音乐代替教师口令: 上行音阶:学生起立; 下行音阶:学生坐下; 高音区弹奏:白云飘飘动作 低音区弹奏:树叶飘飘动作 弹《我们一起来唱歌》:排成圆形 弹《玩具进行曲》:自由队形 三、歌曲学习:《传传传》 | 1、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分句学唱----接口唱----完整唱----小组竞赛唱 2、传花练习:强调一拍传一次,在强拍上传,不能抢拍子,间奏时自由选择把花传给谁。四、音乐游戏: 老师学生围成一圈,面向圆心坐下,一人传花,其余人跟节奏拍手,当唱到“就是你”的“你”时,花传到谁手里,谁就要站起来表演节目(唱歌、跳舞、弹琴或用节奏介绍自己等),然后从头开始,反复几遍,对学生音乐技能有所了解。 五、总结下课。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小手拉小手 | |||||||
课型 | 复习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能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同学交流,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游戏,体验音乐课带来的快乐。 2、能背唱《我们一起来唱歌》《玩具进行曲》《传、传、传》,能准确跟前奏、间奏和结束演唱,能随音乐节拍律动 | |||||||
教学重难点 | 在音乐声中进一步了解课堂常规,提高学习兴趣。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师生问好:(模唱练习) 1) sol sol mi — 2)sol la sol fa mi — 3)sol do’ sol fa mi — 4)mi re do — 二、歌曲复习 1、《我们一起来唱歌》 1)集体背唱歌曲 2)抽查部分同学独唱歌曲 3)师评、互评、自评并颁发音乐娃娃标贴 4)红绿灯游戏(培养内心节奏感,从只动嘴不出声到内心唱) 5)创编歌词 ×× × ×× × 唱一唱 6)邀请好朋友一起唱一唱 2、《玩具进行曲》 1)集体背唱歌曲 2)与老师接龙唱复习 | 3)抽查并颁发音乐娃娃标贴 4)红绿灯游戏 5)音乐表现,教师扮演会吹喇叭的小娃娃,边走边唱 6)小朋友自编表演动作,模仿自己喜爱的小玩具,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走一走7)全体小朋友围成圈走一走,要求:动作按节奏做,队伍整齐; 8)为表演好的同学颁发音乐娃娃标贴 3、《传、传、传》 1)集体演唱歌曲 2)徒手练习(一拍传一下,只在强拍传) 3)跟着音乐节奏练习 4)随音乐做游戏(其余人跟节奏拍手,按座位先竖着传,再横着传,音乐结束时花传到谁手里,谁就要站起来表演节目。 三、总结下课。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听,谁在唱歌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能整齐地演唱《动物说话》,并能用动作表达感受 2、学习聆听音乐,培养对音响的探索兴趣 3、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 | |||||||
教学重难点 | 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 分辨不同的声音 | |||||||
教 学 过 程 | ||||||||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农场参观(教师弹奏〈火车来了〉音乐,并加入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仔细听) 2、歌曲中都有谁呢?你能模仿它声音吗? 3、跟老师学习即兴动作:(小鸡、小鸭、小马、小狗……) 二、学唱歌曲: 1、 在农场里,小动物们纷纷表演节目,欢迎大家的到来,听小鸡来了 2、 教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小鸡说话” 3、 刚才小鸡是怎样说的?(帮助记忆歌词) 4、 跟琴听唱第一段“小鸡说话”注意在旋律中有间奏处的处理,请小朋友模仿该动物动作。 、 自学歌词第二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小鸡 小鸭,叽叽叽 嘎嘎 6、 你还能模仿哪位小动物的声音?能给大 | 家唱唱吗?(创编歌词) 7、 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并根据歌词创编不同的律动加以表现。 8、 抽查唱与小组竞赛唱(小组讨论演唱内容) 三、音乐欣赏:《听,谁在唱歌》 1、 仔细聆听(培养好的倾听习惯)2、说说都有谁的声音? 2、 模仿小动物的声音 4、学学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四、跟着音乐学一学,做一做: 小动物们在农场玩得很开心,天黑了还不想回家,妈妈很着急,出来寻找(声音传递的游戏:由第一个依次向后传递声音,直到最后一个孩子听见后,把小动物送到妈妈身边,教师弹奏〈火车来了〉音乐,小朋友一起离开了“农场” 五、总结下课。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听,谁在唱歌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学习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参与创作活动,初步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 2、学生能用自然声音轻声唱歌,在分角色“问答”“领唱与齐唱”时能准确进入。 3、积极参与音乐游戏,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 |||||||
教学重难点 | 用自然声音唱歌,学会分角色唱。 感受与分辨不同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导入新课: 1、猜声音:教师背对学生,敲击一种打击乐器,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的声音?(猜出形状、名称等) 2、猜谜语:乐器谜语 A、身体三角形,不唱高低音,铁棒轻轻敲,叮叮叮叮叮〉(三角铁) B、J叫鱼不象鱼,整天笑呵呵,敲敲就开口,只说:笃笃笃(木鱼) C、圆圆球儿拖尾巴,小小尾巴让人抓,上上下下使劲摇,说起话来沙沙沙(沙球) 3、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打击乐器,并用嗓音模仿出来。 4、教师介绍打击乐器,领学生做声势练习: 独奏 齐奏 合奏 二、学唱歌曲: | 1、教师范唱:《你听,什么敲响了》2、分句听唱曲,(生演唱部分) 3、合作练习:全体唱1、2小节,第3小节老师敲碰铃,第4、5小节由一名同学完成,全体再唱第6小节。 4、辨一辨:听听是谁的声音?并按照第4、5小节的歌词唱一唱,如唱错要表演节目。 5、分组练习,每组分一件乐器,边唱边猜。 三、我的创造。 1、出示几张图形谱,猜猜是根据哪种乐器的声音画的? 2、分组设计:双响筒图谱;三角铁图谱;串铃图谱; 3、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设计意图,并展示作品。,你还会画何种乐器的声音?在黑板上画一画。 四、总结下课。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听,谁在唱歌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能整齐演唱《小小音乐会》,并能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音乐游戏中,获得跟着指挥信号其止的灵敏反映能力 3、将本单元教学内容进一步巩固。 | |||||||
教学重难点 | 歌曲有表情地演唱 歌曲中衬词的唱法 | |||||||
教 学 过 程 | ||||||||
一、歌曲复习 : 1、整齐地演唱《动物说话》;能在间奏处较好地加入动物的叫声;尝试自编律动来表现歌曲。 2、用自然声音轻声唱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用嗓音模仿几种打击乐器的声音,如“叮叮叮”“咚咚咚”“笃笃笃”“沙沙沙”“呤呤呤”等等;同座位的小朋友互相唱一唱,猜一猜。 二、歌曲学唱: 1、音乐家介绍: 潘振声:蒙古族作曲家,生于上海,主要从事儿童音乐创作,他为小朋友写了很多优秀歌曲,如《小鸭子》《好妈妈》《嘀哩嘀哩》《红太阳照山河》等,老师为大家唱几首。 2、师范唱《小小音乐会》 3、小朋友说说:歌中唱了些什么? 4、听唱法学唱歌曲:按四小节一句教唱,第三小节、第七小节休止符只 | 需稍加停顿,不必过于强调,第八小节的休止符处可稍做。提示,衬词在歌中没有实际意义,只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在演唱时要轻快活泼一些才能表达歌曲情绪。 5、分句唱----接龙唱----小组对唱----集体唱 6、歌词创编:你还想邀请哪些小动物来参加音乐会呢?(自编歌词唱一唱) 7、自编歌表演:把参加音乐会的兴奋喜悦心情表现出来 三、音乐游戏 《红灯,绿灯》,在训练初期,教师出示红灯的次数可少些,以后逐渐增多,显示时间逐步加长,在红灯亮起时,只能在心里默唱,不许有任何外部动作(点头、拍手、跺脚等等) 将本单元歌曲逐一复习,用做游戏音乐进行,一举两得。 五、总结下课。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快乐的一天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能注意聆听《快乐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学可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感受 2、知道音有长有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会看图形谱 | |||||||
教学重难点 | 感受各种不同的情绪在乐曲中表现的内容。 准确的读出走与跑的时值。 | |||||||
教 学 过 程 | ||||||||
一、聆听《快乐的一天》 (师):“我们已经开学两个星期了,你能说一说你上学后的感受是什么吗?” 1、请学生谈谈自己上学后的感受 2、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一天:请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3、初听乐曲(请孩子静静地听):仔细地分析乐曲出现了几段音乐,他们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4、“如果我们用各段音乐来描绘我们的一天的生活,你觉得每一段都描写的是什么”起个合适的名字,复听乐曲。 5、分析各小段乐曲的情绪,并随音乐动作表示 6、再听乐曲,让学生自由想象,鼓励学生编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了解音的长短,认读走与跑: (师):“我们在生活中会听到成千上万种声 | 音,但这些声音的长短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我们的音乐是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音乐中的音符也有长短之分” 1、讲解走与跑的区别出示卡片 观察: 2、练习: 读一读 拍一拍 3、学生用走与跑创作2-4小节节奏,读一读、拍一拍 4、有时间还可以做节奏接龙的游戏 (既巩固了两个节奏,以培养了创造力) 三、课堂小结: 小结今天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情况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快乐的一天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能够整齐演唱歌曲,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欢快活泼的情绪。 2、巩固走与跑的时值与长短,通过创编活动,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它的长短,并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 | |||||||
教学重难点 | 有表情的进行歌唱与表演 。用节奏创作一句话。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复习上节学习的内容: 1、出示节奏卡片,认一认,读一读(可根据书中节奏认读) 2、拍手认读,要求准确、均匀、速度以中度最好 3、认读老师用卡片拼出的节奏 4、请学生试着自己创编2-4小节的节奏,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创作练习(巩固走与跑的节奏,培养创编与灵活运用的能力) 1、老师讲解练习要求,并举例说明怎样做? 例:你去做什么? 我要去上学! 2、学生进行创编练习(在节奏准确的情况下,不说话的内容)3、如某个班的能力强,还可变换节奏进行创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歌曲教学《其多列》 1、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然后请学生描述出歌曲的大概情节与情绪, | 同时也可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其多列:哈尼语 快快来) 2、板书,请大家一起来认一认歌曲中节奏,并练习分辨音字 3、听歌曲录音,边听边拍手,并记下第一段歌词,然后老师辅导学生拍 ● ○读词。 4、随老师的范唱学习二、三段词,如学生记不下词,可用动作辅助。 5、学生随音乐完整、整齐的演唱歌曲。 6、熟练的唱下之后,可进行小组及个人的表演,鼓励学生不仅可以与大家一起整齐的歌唱,还能勇敢自信地进行独唱。 ▲如有时间,可以辅导学生分辩图形谱中的音符。 四、课堂小结: 小结教学内容与学习情况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快乐的一天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巩固走与跑的时值,并准确的读出节奏,通过创编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与大家一起整齐的演唱歌曲,并用歌曲与动作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 | |||||||
教学重难点 |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自己创作歌词。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巩固学生的节奏——出示卡片 1、2-4小节节奏,并利用节奏卡片贴在黑板上,带领全班同学读一读。 2、用手拍出所有编的节奏,告诉学生读好的小窍门(心中读节奏) 3、试一试口中读节奏,手中拍 ● ○ 二、通过画图形的方式感受长短 1、出示教具:红 绸、乒乓球 2、舞动红绸,拍乒乓球感受它们的动作的长短。 3、画出图形,并指导学生在书中涂上颜色,从视觉上感受长短。 三、歌曲教学《跳绳》: (师):“这节课我们的游戏是跳绳,让我们随音乐愉快地跳起来!” 1、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学生边听边拍●○,感受二拍子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2、用听唱法学习第一段歌词,并参考书中的图形谱辩别音字。 | 3、启发学生感受“小绳”的轻巧与灵活,从而体会在演唱中应轻巧跳跃。 4、学生随伴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学生可自由加入动作表演)。 5、学习第二段歌词:根据书中给的第一、三句词继续进行创作,分小组进行创作。要求:可继续创作、也可自己创作第二段歌词。 6、分小组进行表演、展示(老师伴奏)。 7、选出创作较好的歌词全班有表情的演唱。 四、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与学习情况。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花儿朵朵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够以崇敬的心情安静地聆听《国歌》,感受和体验乐曲雄壮的音乐特点和催人奋进的音乐形象,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通过对国旗、国歌等有关知识的了解,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加深。 | |||||||
教学重难点 | 学生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并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创造力和自信心得以增强。 | |||||||
教 学 过 程 | ||||||||
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导入:教师边弹琴边唱国歌,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轻轻跟着哼唱。 (2)、初听一编《国歌》,让学生感受其鲜明的节奏,号角般的音调,催人奋进的音乐特点和雄壮的形象。 (3)、教师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多种画面,(4)、再听歌曲《国歌》。 (5)、介绍国歌来历,讲述作曲家聂耳故事。 (6)、最后完整听赏一编。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1)完整聆听歌曲,可以随音乐拍拍手,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有关国旗的知识。 (3)教师有感情将歌曲演唱一遍, | (4)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 (5)学生跟着教师摸唱歌曲。 (6)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进一步熟唱歌曲, 3、用碰铃、铃鼓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集体拍手唱歌, (2)认识铃鼓和碰铃。 (3)让学生讨论如何用铃鼓、 (4)教师再给出节奏卡片: X X 「X X ‖(铃鼓) X — 「X — ‖(碰铃) 学生分组按节奏先徒手练习,然后用打击乐器随音乐演奏. (5)分组发给碰铃和铃鼓,(6)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还可以随音乐表演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花儿朵朵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通过聆听《国歌》、《我爱北京天安门》、演唱歌颂祖国、国旗歌曲,感受国歌和国旗的美丽、神圣,更加热爱伟大祖国。 | |||||||
教学重难点 | 演唱歌颂祖国、国旗歌曲,感受国歌和国旗的美丽、神圣,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 |||||||
教 学 过 程 | ||||||||
1、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引导: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的上空,1949年,毛爷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时的天安门在全国人民的欢呼声中,现得格外庄严和壮丽。 (2)初听《我爱北京天安门》,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 (3)教师出示ABA’的音乐三段体,引导学生用听相同段时站着拍手,听到B段时坐着拍手。 (4)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铃鼓)伴奏,用以加强情绪的感染力。 (5)完整听赏音乐曲。 2、学唱《多快乐》 引导:播放全国人民热烈庆祝国庆的欢乐场面,让学生知道10月1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我们要为祖国妈妈唱支歌,以此引入歌曲《多快乐》。 | (1)听范唱,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热情快乐 (2)配合播放图片,朗读《多快乐》歌词(有节奏地朗读) (3)听音乐,学生和教师一起轻声学唱歌曲(学生以听为主) (4)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进一步熟唱歌曲,如:师生,生生接口唱等演唱方法。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5)鼓励学生自己创编音乐节奏为曲子伴奏,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和评价。 (6)学生自编舞蹈动作加强音乐的情绪。 (7)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多快乐》。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花儿朵朵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听:欣赏《草原就是我的家》《小红花》《娃哈哈》《多快乐多幸福》 2、唱:《娃哈哈》 3、动:集体舞《娃哈哈》 | |||||||
教学重难点 | 演唱歌颂祖国、国旗歌曲,感受国歌和国旗的美丽、神圣,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听赏《草原就是我的家》,请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片或内蒙古风光图片、影象,感受大自然草原的风光特色;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 听赏《小红花》 听赏《娃哈哈》, 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 二、唱《娃哈哈》 1、引导:中国是有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问:你们听过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呢? 2、听曲子。提问:这首曲子你感觉她是哪个民族的?(维吾尔族的民歌) 3、向学生解释美丽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并出示服饰图片和歌舞场面,让学生在试听过去旋律中认识。 | 4、教师用铃鼓结合舞蹈范唱曲子,再一次 激发学生的兴趣。5、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进一步熟唱歌曲,8、尝试用简单的舞动作为乐曲伴舞。 三:动:集体舞《娃哈哈》 通过跳集体舞《娃哈哈》,让学生初步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该舞蹈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维吾尔族舞蹈的录象、光盘,引发他们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1)随音乐哼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富有动感的节奏,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在初步感受歌曲韵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踏点步、旁点步、三步一台等基本动作。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秋天的歌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感受金色秋天的绚丽色彩,体验收获的喜悦;在欣赏自然美、艺术美的过程中,引起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并从小竖立起保护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良好意识。 | |||||||
教学重难点 | 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唱。演唱时能注意表现不同节拍特点。 | |||||||
教 学 过 程 | ||||||||
(一) 组织教学 (二) 新课导入: 1、 展示秋天景色的大副图片,放《小树叶》的录音。 2、 用整体听唱法学唱这首歌 3、 反复聆听歌曲《小树叶》,想象你就是一片小树叶,你会对你的树妈妈说些什么话?说给大家听。 (三) 学唱《红叶》 4、 秋天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的?拿起画笔把他画出来。 (四) 采集与分享 5、 老师展示树叶贴贴画和书签,引导学生欣赏,简要介绍制作方法。 6、 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搜集自己喜欢的树叶,并把他作成书签带来向同学们介绍。 | 7、 注意在搜集过程中保护大自然。问问清洁工阿姨了解落叶的处理办法,只捡落叶。 (一) 发声训练 1、听赏想象 2、想象秋叶随风慢慢飘落的情景。并用肢体语言来展示给大家。 3、对妈妈说。 4、 边听《红叶》边画秋天。 5、 边画秋天边学《秋天》。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秋天的歌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唱。演唱时能注意表现不同节拍特点,能区别并使用柔和、连贯与断顿、跳跃等不同演唱方法。 | |||||||
教学重难点 | 能区别并使用柔和、连贯与断顿、跳跃等不同演唱方法。 | |||||||
教 学 过 程 | ||||||||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1、展示秋天景色的大副图片,放《小树叶》的录音。 2、用整体听唱法学唱这首歌 3、反复聆听歌曲《小树叶》,想象你就是一片小树叶,你会对你的树妈妈说些什么话?说给大家听。 (三)学唱《红叶》 4、秋天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的?拿起画笔把他画出来。 (四)采集与分享 5、老师展示树叶贴贴画和书签,引导学生欣赏,简要介绍制作方法。 6、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搜集自己喜欢的树叶,并把他作成书签带来向同学们介绍。 7、注意在搜集过程中保护大自然。问问清洁工阿姨了解落叶的处理办法,只捡落叶。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秋天的歌 | |||||||
课型 | 练习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感受金色秋天的绚丽色彩,体验收获的喜悦;在欣赏自然美、艺术美的过程中,引起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并从小竖立起保护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良好意识。 | |||||||
教学重难点 | ||||||||
教 学 过 程 | ||||||||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 1、听赏想象 2、想象秋叶随风慢慢飘落的情景。并用肢体语言来展示给大家。 3、对妈妈说。 4、边听《红叶》边画秋天。 5、边画秋天边学《秋天》。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森林里的故事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能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 | |||||||
教学重难点 | 能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 | |||||||
教 学 过 程 | ||||||||
一、 导入: 1、朋友们,天气这么晴朗,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去郊游好吗?野营的队伍出发啦! 2、听《尤开迪》 3、和老师正常交流 二、 欣赏《尤开迪》及律动 1、小朋友出去野营是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出示题目 体会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演唱歌曲,教师做好示范。注意音准 尝试跟唱歌曲 3、带领学生队列前进,随着音乐做攀登、拨开草丛、下坡等动作。 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行进跳舞 三、学唱《小猴子》 1、听听我们碰到了谁?听《小猴子》 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 2、听录音范唱。小猴子在做什么啊? | 有节奏的做挠腮、手搭凉棚跳远等动作。 3、了解小猴子的生活习性,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并配合老师范唱,在间奏处做动作。 4、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提示学生空出小间奏。 5、分句教唱歌曲。完整地演唱歌曲。 6、试着背唱歌曲,间奏处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四、 欣赏《野蜂飞舞》 1、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我们走啊走啊,又碰见谁了?听《野蜂飞舞》 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象它描绘的什么动物呢?做做它的动作呢? 3、复听音乐,想象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能不能为这段音乐取个名字?引导定名《野蜂飞舞》 五、结束教学 随着《尤开迪》跳舞离开教室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森林里的故事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通过动画片插曲的欣赏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歌表演等音乐活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增强。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表演《小猴子》等音乐作品;初步了解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 |||||||
教学重难点 | 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表演《小猴子》等音乐作品;初步了解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导入: 1、我知道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现在老师放一段动画片,大家看完后要说出动画片的片名。放动画片《西游记》 2、猴子的动作非常有趣,在我们的书上有几幅小朋友模仿猴子动作的画,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动作。 和老师正常交流 二、 歌表演《小猴子》 1、这些动作是模仿猴子在干什么?你还能模仿猴子的其他动作吗? 2、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小猴子》,现在我们一边复习这首歌曲,一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三、 探索动画艺术的奥秘 1、老师用电脑画了一只小猴子,大家看一看这只猴子在做什么?老师画的猴子还会动,为什么会动呢? | 2、很多动画片都是画出来的,为什么画出来的图画会动呢?为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的荧光棒,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快速舞动) 3、在陀螺表面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涂上两到三个点,使陀螺快速旋转。 4、小结。原来一部动画片是由许许多多幅画快速播放所构成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片。《蓝精灵》屏蔽声音。 5、四、欣赏《可爱的蓝精灵》《劳动歌》第二次播放配有音乐的动画片。 1、跟音乐用身体语言表现情绪 2、按照自己的想象随音乐做动作。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森林里的故事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学生在听赏《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音乐中感受轻快、活泼、诙谐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 |||||||
教学重难点 | 能熟练地演唱《猜一猜》,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导入: 1、你能背唱《咏鹅》这首歌曲吗? 1、学生复习歌曲 二、二声部诵读《咏鹅》 1、今天老师特地把这只悠闲自在的鹅请来了,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好吗? 2、老师学着鹅走路的样子,一边走,一边诵读《咏鹅》,诵读的节奏和课本中的一致。 3、用× — | ×— | × × | × — ||为老师伴诵。 4、分组讨论伴诵节奏。 5、听老师唱歌曲,学生按一定节奏轻轻伴以“哗哗”流水声。 三、听《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1、展示小鸟出蛋壳的美术作品。听歌曲。 2、讨论鸟出壳时是什么摸样,可能会发出什么声音? 3、复听音乐。 | 4、在音乐中模仿鸟出蛋壳是的形态以及发出的声音。 5、跟刚刚复习的《咏鹅》比较一下歌曲的情绪。 四、学唱歌曲《猜一猜》 1、老师范唱 2、学生猜谜。 3、听辩歌曲录音,解决两个问题。(问题:你在红灯的地方听到了怎样的拍手声?你能模仿出来吗?) 4、模仿录音中的拍手为歌曲伴奏。 (提示:此时播放歌曲原唱) 5、读歌词 第一段边读边即兴用动作理解 第二段边读边画一画蘑菇。 6、模唱、听唱学会歌曲。 (形式:先学第一段至会略带表演的背唱再自己试唱第二段至完整的演唱) 7、最后在《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八音盒响叮咚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及我国的鼓文化,为祖国拥有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感到自豪。 2、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并对他们产生兴趣;能听辩鼓、锣、钹等常见的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强弱变化 | |||||||
教学重难点 | 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 | |||||||
教 学 过 程 | ||||||||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欣赏《小花鼓》 1.初听音乐。 感受音乐情绪 2.再听音乐 出示有关埃及风土人情、名胜古迹、音乐文等方面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欣赏音乐。 3.互相交流 师介绍童声齐唱《小花鼓》。 三、学唱歌曲 1、听范唱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3、随录音,用“lu”哼唱全曲。 4、唱歌词。 (三)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用活泼、 | 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 2、启发学生畅谈歌曲的情绪。 四、教师小结下课。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八音盒响叮咚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能熟练的背唱和表演《小鼓响咚咚》,能尝试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探索用打击乐器及其他音源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 |||||||
教学重难点 | 熟练的背唱和表演《小鼓响咚咚》 | |||||||
教 学 过 程 | ||||||||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二 、欣赏。 1.播放《京剧锣鼓》,提问乐曲的情绪怎样?你听出有哪些打击乐器在演奏? 2. 介绍京剧,了解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并试着演奏。 3.复听,感受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 4.听《鸭子拌嘴》,提问这里用了什么打击乐器?情绪怎样? | 5.复听,听强弱的对比及手段的划分,提问听后你想到了什么? 6.介绍乐曲《鸭子拌嘴》,感受乐曲的活泼俏皮 7.再听,表演《鸭子拌嘴》。 8.听《老虎磨牙》,听辨有何打击乐器?乐曲情绪怎样? 9.介绍乐曲《老虎磨牙》。 三 、听:小花鼓 1.认识鼓,了解各种鼓。 2.欣赏歌曲,介绍埃及及著名建筑。 3.复听,模唱。 4.用打击乐器伴奏。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八音盒响叮咚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能尝试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探索用打击乐器及其他音源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 |||||||
教学重难点 | :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各种各样的鼓文化 | |||||||
教 学 过 程 | ||||||||
一、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神秘的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老师手上抓着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 2、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师演示) 老师把五颜六色的小米放在一只小鼓上,以不同的力度敲击。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以音乐《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乐,以 “×× × ×︱×× × —︱”为敲击的鼓点) 3、师问学生鼓上小米粒的情况,生答。 4、学生学着老师跟着《小鼓响咚咚》的音乐敲击板凳或拍手(老师弹奏伴奏乐时随时改变音乐的强弱,要求学生作出敏捷的反映,根据老师弹奏的力度的变化改变自己敲击的力度) | 二、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1、听范唱 老师带领学生边听边用以下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 ×︱×× × —︱ 2 唱法学唱歌曲。 3、随录音,用“lu”哼唱全曲。 4、唱歌词。 三、 制打击乐器作创编、表演。 (1) 展示自制打击乐器 (2) 要求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鼓响咚咚》伴奏。 四、森林趣事 五、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和小鼓、自制的打击乐器交上了朋友,老师真为你们感上高兴。森林里的趣事还有很多,请小朋友们回去想想,还有哪些趣事能用你们自制的打击乐器表现出来,下一节课,拿出来展示。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新年老人走来了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有弹性地演唱《堆雪人》,并有创造地完成律动。 2 听赏《雪花飞舞》,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表现下雪的情景,提高学生对乐器的认识。 | |||||||
教学重难点 | 有感情有弹性地演唱《堆雪人》,并有创造地完成律动。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了个谜语 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一种花儿真奇怪 夏天不开冬天开不长叶子不结果漫天遍野一片白雪花真聪明!那你们知道雪花是什么样的吗? (播放关于下雪的画面) 你能在纸上画出它的样子来吗? 1 画面思考 2小组讨论画一画 介绍“雪”的知识 课前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查找关于“雪”的资料。 雪花是由云中的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雪花形状及多,有三个、六个、十八个枝杈的,还有的像纽扣,像刺猬,听《雪花飞舞》 这是一首雪花飞舞时的曲子,你能听着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纷纷扬扬的雪景吗?并且在曲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会想到什么? | 选择我们学过的打击乐器来伴奏。 学生随音乐起舞 边舞边感受音乐方式表达的雪景 选择适合的乐器来表现下雪的情景。 二、学唱《堆雪人》 1.范唱《堆雪人》 2.仔细聆听 3.跟着老师把歌词的节奏读出来 4.听着琴一句句学唱 5.律动 《堆雪人》 我们也来模仿堆雪人的情景。 1 将学生分成两部分 2 指导学生完成好《堆雪人》的律动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编不同的“雪人”造型,随音乐表演。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和雪花做伴,做了这么多游戏,还从中了解了雪的知识。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新年老人走来了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 听出《放鞭炮》中乐器模拟的鞭炮声,有节奏模仿各种鞭炮声。 2 唱好《龙咚锵》中的附点音符,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伴奏, | |||||||
教学重难点 | 唱好《龙咚锵》中的附点音符,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伴奏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创设情境 1.欣赏 《放鞭炮》 2.听赏一首二胡齐奏曲,感受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你能听出乐曲中有模仿什么的声音吗? 那鞭炮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呢? 3.再听,听到曲中模拟鞭炮声的地方用动作来表示,并有节奏模仿。 欢快 活泼 热闹 喜庆 放鞭炮的声音 嘭啪 劈啪 噼里啪啦 思考用拍手或其他动作 动一动 4.下面我们分组同时模仿鞭炮声 X — X — 嘭 啪 二、学唱 《龙咚锵》 1 按要求读出来 2 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节奏地唱出来 3 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 4 利用简单的打击乐器给音乐伴奏 | 三、小结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新年老人走来了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 听赏《过新年》和《叔伯新年好》,感受不同地方过新 年的欢乐气氛。 2 把自己美好的祝福在歌曲《蓝鸟》的学唱中表达出来,用笔在纸上画画。 | |||||||
教学重难点 | 把自己美好的祝福在歌曲《蓝鸟》的学唱中表达出来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导入 过年了,你会唱哪些在过年时人们经常唱的歌曲? 二、听赏《新年好》 《叔伯新年好》 感受这首歌曲与你所唱有什么不同? 简单介绍歌曲背景 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过新年时的愉悦心情。 分小组演唱 与众不同 表演 感受了非洲小朋友过新年时愉快的心情之后, 我们再一起到广西壮族去过个新年。 歌曲的整个情绪怎么样? 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欢快 热闹 有欢笑声,向叔叔、伯伯拜年问好的声音 你能向大家介绍我国春节的风俗习惯吗?拜年 吃春卷 等三、学唱《蓝鸟》 大家的欢笑声引来了许多的好 | 朋友, 1.范唱 填上适当的祝福词,拍手打节奏 2.跟唱 用轻柔的声音来学唱,你能把自己的祝福用彩笔画下来送给其他小朋友吗? 边唱《蓝鸟》边把自己的作品送给班上的同学。 三、在歌声中结束教学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新年老人走来了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与同伴友好地合作,并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与检验,艺术评价能力有所提高。 | |||||||
教学重难点 | 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与同伴友好地合作 | |||||||
教 学 过 程 | ||||||||
导入活动 1.安排活动规则 (1) 注意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2) 讲学生分成若干组 第一轮:快速抢答(欣赏过的曲目) 放乐曲录音 第二轮:你唱我歌(学唱过的歌曲) 放录音伴奏带 要求说出歌曲歌名,必须在前奏结束时按时准确接入 第三轮:才艺展现 上节课布置下去准备展示课外音乐学习成果 第四轮:合作创造 1 出示简单打击乐器 2围绕“新年”设计几个活动主题 1) | 3.合作思考如何用打击乐器合作营造过年气氛 2) 4.分小组创编 3) 5.展示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咏 鹅》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学唱由唐诗创编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现象——悠闲自在。从视觉、听觉和情感上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孩子不但能够吟《咏鹅》、能唱《咏鹅》,还能画出自己心中的《咏鹅》。 | |||||||
教学重难点 | 结合歌曲旋律模仿鹅的不同姿态,并进行美术创作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今天老师呀!先要给大家猜个谜语,听好了“红帽子,白围脖,走起路来摇又摆” 打一种小动物。(答) 师:大家觉得鹅是怎样的小动物?(可爱、憨厚、笨重、叫声……)我们跟着音乐来模仿一下鹅的动作吧!(学生自由的在原地进行模仿,教师用钢琴给出《咏鹅》的旋律)——(请学生模仿不同身份的鹅,如:鹅妈妈、鹅爸爸、小胖鹅等,同时反复的给孩子灌耳音) 三、新歌教学: 师:同学们跟着音乐做的真好,你们知道吗?老师刚才给你们伴奏的旋律就是作曲家叔叔为《咏鹅》配的曲谱,怎么样? 1、教师范唱。 2、跟节奏朗读一遍歌词 3、模唱法教学。 四、歌表演: | 师:现在我们又会模仿鹅的动作,又会演唱《咏鹅》,我想给大家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边唱边表演,你们能完成吗?(答)师生一起表演 (表演)表演的同学结束后站在台上不要走。 师:同学们做的真是太棒了,可是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表演的鹅啊忘了他们的小组在那里了,我们怎么来帮助他们呢?(答)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和“大白鹅”做了好朋友,我想大家一定都很喜欢这个朋友,那么我给你们留个开外作业,回家找一找还有没有与鹅有关的诗或者是儿歌,下节课我请你们再来表演。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钢琴,录音机 | |||||
教学目标 | 1、通过音乐游戏《找朋友》,感受有音乐的游戏和无音乐的游戏之间的差异。 2、通过音乐游戏《》,感受音乐可以更好的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 |||||||
教学重难点 | 感受有音乐的游戏和无音乐的游戏之间的差异。 | |||||||
教 学 过 程 | ||||||||
一 音乐游戏《找朋友》 1 听《找朋友》走进教室,律动。 2游戏《找朋友》 A导语,听到什么歌曲,会这个游戏? B做游戏,感受有无音乐游戏之间的差别。 二感受《》音乐与游戏的关系 1欣赏《捉迷藏》游戏录象 2欣赏苗族歌曲《》,感受苗族歌曲,了解《躲》是苗族小朋友对“捉迷藏”的另一种叫法。 3师范唱,想象苗族小朋友做游戏的心情 4师生演唱歌曲 5学生体验游戏 6教师小结 三 用《》音乐创编不同音乐游戏 1用《跳绳》的歌词,创编新的音乐游戏 | A听伴奏,学生填词 B学生演唱新歌 C音乐游戏《跳绳》 D师生互评 2用的旋律创编其他的音乐游戏 A学生创编歌词 B听音乐填词 C学生表演创编的音乐游戏 D师生互评 四课堂小结 | |||||||
教学效果分析 |
课题 | 《》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录音机,磁带,大歌谱。 | ||
教学目标 | 1、学唱歌曲《数》。 2、为歌曲创编歌词。 | ||||
教学重难点 |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数》。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范唱,请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 二、导入新课: 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并涂上相应的颜色。 2、 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歌词。 3、 把教师学生创编的歌词演唱一遍。 | 三、总结,提出希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的民间音乐有了进一步了解。 四、师生再见! | ||||
教学效果分析 |
课题 | 《蝴蝶花》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录音机,磁带,卡片。 | ||
教学目标 | 1、学唱歌曲《蝴蝶花》。 2、会演唱活泼舒展的乐句。 | ||||
教学重难点 | 听辨《蝴蝶花》中活泼与舒展的乐句。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复习歌曲《蝴蝶花》《数》 要求《熟练,正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方法:师提示,示范,生齐唱。 二、导入新课: 1、蝴蝶花的实物,请同学观察它像什么? 2、引出要学歌曲的题目《蝴蝶花》。 三、学习新课: 1、范唱: 教师尽可能把活泼和舒展的乐句演唱的对比鲜明。然后请学生进行评价。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学生跟教师模唱歌曲。 4、教师弹旋律学生唱歌词。 (1) 教师启发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1—8小结。 (2) 用连贯的声音演唱第9—16小结。 (3) “哟”字用高位置说出。 | (4) 教师带领学生为歌曲中活泼和舒展的乐句图上不同的颜色。 四、歌表演。 请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五、总结提出希望。 六、师生再见! 板书: 《蝴蝶花》 | ||||
教学效果分析 |
课题 | 《玩具兵进行曲》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录音机,磁带 | ||
教学目标 | 1、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感受雄壮而又活泼的情绪。 2、能随音乐走步。 | ||||
教学重难点 | 通过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感受雄壮而又活泼的情绪。 | ||||
教 学 过 程 | |||||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做过梦吧,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梦中的情景,一般都是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事情,但组合起来却非常离奇古怪。 二、完整的欣赏乐曲《玩具兵进行曲》 目的:感受雄壮的音乐情绪。 三、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1、 引导学生想象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明朗活泼) 2、 随音乐走步。 3、 用打击乐器为第一部分主题伴奏。 用小鼓,响板,串铃伴奏。 四、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1、 感受乐曲活泼的情绪。(活泼风趣。) 单二部曲式,曲调清新,它是由小提琴来演奏,反复时加进了短笛,木琴,小钟琴,显得活泼风趣。 五、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是第一部分再现,接尾声。 | 1、 引导学生分辨这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是否相同? 2、 特别注意结尾时下滑音部分的音乐,好象是玩具兵惊慌地跑回箱子里的情形。 六、完整的欣赏全曲。 1、引导学生听辨第一部分的旋律。 3、 听到时可举手表示,或用动作表示。 七、欣赏第三部分音乐。 学生可随音乐跑步表演当听到结尾下滑时,迅速跑回自己的座位。音乐结束时,如还没跑回座位就成“定格”状。 八、小结。 | ||||
教学效果分析 |
课题 | 《糖果仙子舞曲》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录音机,磁带 | ||
教学目标 | 1、欣赏《糖果仙子舞曲》。 2、感受《糖果仙子舞曲》优美的情绪。 3、为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仙境》选配合适的音乐。 | ||||
教学重难点 | 为童话故事选配合适的音乐。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复习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1、 感受乐曲的情绪。 2、 在地三部分时可随音乐旋律律动表演。 二、新授: 1、初步欣赏《糖果仙子舞曲》比较这首乐曲的情绪与〈玩具兵进行曲〉 有什么不同? 《糖果仙子舞曲》—————雄壮 〈玩具兵进行曲〉—————优美 2、介绍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故事。 3、再次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 舞曲是G大调,四二拍,开始由弦乐拨奏,四小节引子,然后钢琴在提琴拨弦的伴奏下,奏出虚幻的第一主题。 1=G 四二拍 0 17 17 | 56 55 5 | 44 4 44 4 |36 30 | | 在中提琴演奏一段同音反复;三连音的过度后,由单簧管和大管,圆号显现第二 主题,他比较抒情。 45 67 | 16 52 |5· 1 | 4 随后钢琴演奏一段华彩。 三、为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仙境》配乐。 1、现在,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仙境》。 2、同学们想一想,用哪一首乐曲配乐更合适呢? 3、还能用其他音乐配吗? 4、请同学们播放音乐,老师朗诵,部分同学随音乐表演。 四、小结。 | ||||
教学效果分析 |
课题 | 保护小羊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准备狼的头饰和其他动物的若干个。 | ||
教学目标 | 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各地民歌。二、指导学生唱新歌“保护小羊”,通过学唱增加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精神。 | ||||
教学重难点 | |||||
教 学 过 程 | |||||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小朋友,我们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昨天,周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收集少数民族的资料,谁来汇报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呀?今天,老师准备带你们到几个民族观光游览,好吗?你们想乘什么车去呀? 2、各位旅客,我们的火车出发了,(播放“祖国祖国多美丽的音乐”)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的小朋友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听,他们唱起了歌在欢迎我们呢! 3、让我们吃着特产,听着动听的乐曲赶赴下一站吧!(出示草原画面)。 4、瞧:是什么车来接我们了?(出示音乐火车)(1)、师弹旋律,生听节奏,集体拍击两遍。 (2)、模声训练:火车怎么叫? | (3)、师: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我们旅途的最后一站,云南的僳僳族,僳僳族的小朋友们唱起了当地的民歌,在欢迎我们呢!三、新授歌曲 1、听录音范唱《保护小羊》提问:听出谁保护小羊呀?为什么要保护 小羊呢? 2、学习歌词 3、学唱歌曲(1)、学生跟伴奏带唱(听、轻唱、放声唱)(2)、找出休止符,想办法解决它。(3)、用喜欢的方式拍击、唱歌词。四、听故事,创编游戏 1、找好朋友讨论,创编动作 2、学生带头饰,做游戏。五、小结 | ||||
教学效果分析 |
课题 | 音的强弱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录音机,磁带 | ||
教学目标 | 1.通过欣赏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片断《暴风雨》,让学生感受音的强弱。 2.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小小的船》,从中感受 拍的强弱规律,并陶冶美的情操。 3.认识铃鼓,学会铃鼓的敲击方法。 4.能按拍手声的强弱找出小铃在哪里。 | ||||
教学重难点 | 感受、听辨、模唱出强弱不同的音(回声)。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问好与练声 三、看图辨别,说出强弱 1.气球爆炸时的声音和泡泡糖破裂时的声音哪个强?下雷雨时的雨声哪个弱?请学生用声音学一学。 2.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发出声音的一对物体比较它的强弱。 四、欣赏《暴风雨》。 1.请学生看图片,想像将是一场什么雨? 2.请学生讨论:暴风雨是怎样的? 3.欣赏前提出问题:①乐曲中那部分音响强②乐曲中那部分音响弱? 4.第一遍欣赏:请学生说一说,并想象它们各表现了什么? 5.告诉学生强的音用“●”符号表示,弱的音用“○” | 五、儿歌:《回声》 1.教师用“●”音模仿对着高山喊,学生用“○”音模仿山谷回声作回答。 2.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回声练习。 3.看图敲节奏,指导学生学会铃鼓敲击方法后,让学生用铃鼓敲2/4拍“●” “○”,用三角铁敲3/4拍●○○,敲击时,配上《十个手指头》,《小小的船》音乐。 六、师生告别,下课。 | ||||
教学效果分析 | 音的强弱是音乐要素之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对音的强弱概念常常会说成响,轻教师要在直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强、弱新知识,并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强、弱不同效果。 |
课题 | 音的强弱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录音机,磁带 | ||
教学目标 | 1.通过欣赏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片断《暴风雨》,让学生感受音的强弱。 2.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小小的船》,从中感受 拍的强弱规律,并陶冶美的情操。 3.认识铃鼓,学会铃鼓的敲击方法。 4.能按拍手声的强弱找出小铃在哪里。 | ||||
教学重难点 | 感受、听辨、模唱出强弱不同的音(回声)。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发声练习 1. 练一练:U和O 三、复听、《暴风雨》 1.请学生再一次欣赏《暴风雨》,谈谈感受? 2.第二遍欣赏,说说音响的强弱分别表现了什么? 3.请学生用强弱记号表示出来。 四、学唱《小小的船》。 1、可用彩色挂图导入新歌。教师先做有感情的范唱,然后指导学生朗读。 2.用“摇船”等动作,边律动边熟悉曲调。 3.用听唱法学唱本歌。 4.歌表演的设计可以用简单的动作,形象地直接表示歌词; | 五、课堂小结。 六、师生告别,下课。 | ||||
教学效果分析 | |||||
课题 | 音的强弱 | ||||
课型 | 新授 | 课前准备 | 录音机,磁带 | ||
教学目标 | 1.通过欣赏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片断《暴风雨》,让学生感受音的强弱。 2.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小小的船》,从中感受 拍的强弱规律,并陶冶美的情操。 3.认识铃鼓,学会铃鼓的敲击方法。 4.能按拍手声的强弱找出小铃在哪里。 | ||||
教学重难点 | 感受、听辨、模唱出强弱不同的音(回声)。 | ||||
教 学 过 程 | |||||
一、音乐进教室 二、发声练习 1. 练一练:U和O 三、复习《小小的船》 1.用U来哼唱 2.拍三拍子的强弱弱节奏 3.歌表演 四、根据二拍子强弱规律来跳踏点步 1.老师进行示范,讲清动作:双手插腰,左脚向左横踏一小步,右脚尖点于左脚窝,然后右脚向右横踏一小步,左脚尖点于右脚窝。一拍一动。 2.配上音乐,请学生进行往前踏步,后退踏点的练习。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 五、游戏《小铃小铃在哪里》。 | 1.游戏前,先向学生讲清规则,并将拍手和敲小铃姿势示范一下。规则:找小铃者要根据声音强弱去辨别藏铃的位置。 2. 方法:游戏者围坐成一个圆圈,选一位找小铃者,把小铃藏身与一同学处,不能让找铃者看见。 六、课堂小结 七、师生告别,下课。 | ||||
教学效果分析 | 1.通过《回声》练习,师生合作掌握声音的强弱。学生也可分组合作,用人声、拍手声、小乐器敲击声、歌声等进行强弱对比。游戏《小铃小铃在哪里》更要集体统一行动。 | ||||
课题 | |||||
课型 | 课前准备 | ||||
教学目标 | |||||
教学重难点 | |||||
教 学 过 程 | |||||
、 | |||||
教学效果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