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西北大学考古系2014到2014年上学期旧石器时古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0:43:00
文档

西北大学考古系2014到2014年上学期旧石器时古试题

西北大学考古系2014到2014年上学期旧石器时古试题考试科目旧石器时古总分四.分析判断题( 15 分) 在 甲、乙两地发现有以下人类文化遗存和动物化石,试分析并回答问题: A 地:在黄土中发现有成堆含有烧骨的灰烬和小石片、石核、石叶、细石核等人工制品。共存的动物化石有河套大角鹿、野驴、野马、披毛犀等。 B 地:在砂砾层中发现有碳屑、砾石砍砸器、大尖状器、刮削器和少量的碎陶片。共存的动物化石有肿骨鹿、 中国鬣狗、三门马、原始牛、野猪、骆驼、纳马象、披毛犀等。 1.  试判断 甲、乙 两
推荐度:
导读西北大学考古系2014到2014年上学期旧石器时古试题考试科目旧石器时古总分四.分析判断题( 15 分) 在 甲、乙两地发现有以下人类文化遗存和动物化石,试分析并回答问题: A 地:在黄土中发现有成堆含有烧骨的灰烬和小石片、石核、石叶、细石核等人工制品。共存的动物化石有河套大角鹿、野驴、野马、披毛犀等。 B 地:在砂砾层中发现有碳屑、砾石砍砸器、大尖状器、刮削器和少量的碎陶片。共存的动物化石有肿骨鹿、 中国鬣狗、三门马、原始牛、野猪、骆驼、纳马象、披毛犀等。 1.  试判断 甲、乙 两
西北大学考古系2014到2014年上学期旧石器时古试题

考试科目旧石器时古总分四.分析判断题( 15 分) 

  在 甲、乙两地发现有以下人类文化遗存和动物化石,试分析并回答问题: 

  A 地:在黄土中发现有成堆含有烧骨的灰烬和小石片、石核、石叶、细石核等人工制品。共存的动物化石有河套大角鹿、野驴、野马、披毛犀等。 

  B 地:在砂砾层中发现有碳屑、砾石砍砸器、大尖状器、刮削器和少量的碎陶片。共存的动物化石有肿骨鹿、 中国鬣狗、三门马、原始牛、野猪、骆驼、纳马象、披毛犀等。 

  1.  试判断 甲、乙 两地的埋藏类型:( 5 分) 

  甲: 原地埋藏        乙 :搬运埋藏 

  理由: 甲地发现于黄堆积中,且有用火遗迹。乙地发现于河湖相堆积中,有不时代的遗物共存。 

  2 .试判断两个人类文化遗存埋藏地的性质:( 5 分) 

  甲:人类生活遗址    乙:搬运埋藏

  理由: 甲地有灰烬、烧骨等用火遗迹,应属人类居住生活过的地方,属遗址。 

  乙地属搬运埋藏,属地点。

1、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30分)

1、更新世与更新统

2、刮削器和砍砸器

3、古生物和生物地层学

4、细石器与小石器 

5、环境和环境考古

2、简答题(每个10分,公30分)

1、简述镶嵌进化论。

2、简述旧石器编号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3、测量石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画图说明。

3、论述题(20分)

  叙述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发掘过程及其意义。

课程旧石器时古学院文化遗产学院出题人出题时间审批人
西北大学考古系2014到2014年上学期旧石器时古试题

2、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30分)

6、更新世与更新统

  更新世:地质年代名称。第四纪的第一个世。约260万年至1万年。更新统:是指全新世时期所形成的地层。

7、刮削器和砍砸器

  砍砸器:旧石器时代的一种常见打制石器,多用大型石块或石砾,刃部经锤击法简单加工而成,在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南方地区广泛存在,有些地区则延续至新石器时代甚至历史时期。刮削器:旧石器时代广泛存在的一类打制石器,多由石片制片,早期加工比较简单,至旧石 器时代晚期趋于精致,出现有石叶等毛坯经压制法制成的圆头刮削器等多种类型。

8、古生物和生物地层学

9、细石器与小石器 

  小石器是指形体较小的石器,一般指长度在 4CM 以下者。 细石器是指用间接打击法剥落的细石叶加工的石器。,包括细石核,细石叶,石镞等类型。距今两万年出现于我国华北地区,是打制石器技术发展到高峰的标志,属小石器范畴,但相较于早期的小石器而言更加细致,规范。

10、环境和环境考古

环境是历史上人类或者生物生存的外界状态,环境考古是研究古代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3、简答题(每个10分,公30分)

4、简述镶嵌进化论。

  1954年,英国生物学家皮尔,在《始祖鸟与进化》一文中指出:一个动物门类进化到另一个动物门类时,动物体的某些部分显示出明显的进步性质,另一些部分则仍然保留古老的性质,因而整个动物体好像是由进步性质和古老性质镶嵌而成的,即镶嵌进化论。 

5、简述旧石器编号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旧石器的编号的内容应包括:发掘出土年代、遗址或地点代号、工区或探方号(如没有分工区或没有划布探方或略去此项)、层位号、出土石器序号等。如 1986DT18 ② :568 ,即表示1986年大荔( D )甜水沟( T)第 18 地点第 2 层第 568 件石器。 

6、测量石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画图说明。

  石片长:由顶端的打击点向尾端引直线,再由尾端点向此直线引垂线,该垂线的垂足与顶端间的距离即为石片长;石片宽:垂直于石片长的两侧最大距离即为石片宽。

4、论述题(20分)

  叙述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发掘过程及其意义。

1发掘过程:

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1929年,又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遂成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1930年在周口店遗址还发现距今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

②时间人物:

1921年8月由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和美国、奥地利的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发现的,1927年起进行发掘。

③学术价值:

a.“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起源提供了大量的、富有说服力的证据,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利实证,是中国科学家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伟大贡献;  b, 制作石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中改造自己,表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原始的工具从事劳动,这是人和猿的根本区别所在;  c, 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支配火、学会保存火种的方法,是人类由动物界跨入文明世界的重要标志。

四.分析判断题( 15 分) 

  在 甲、乙两地发现有以下人类文化遗存和动物化石,试分析并回答问题: 

  A 地:在黄土中发现有成堆含有烧骨的灰烬和小石片、石核、石叶、细石核等人工制品。共存的动物化石有河套大角鹿、野驴、野马、披毛犀等。 

  B 地:在砂砾层中发现有碳屑、砾石砍砸器、大尖状器、刮削器和少量的碎陶片。共存的动物化石有肿骨鹿、 中国鬣狗、三门马、原始牛、野猪、骆驼、纳马象、披毛犀等。 

  1.  试判断 甲、乙 两地的埋藏类型:( 5 分) 

  甲: 原地埋藏        乙 :搬运埋藏 

  理由: 甲地发现于黄堆积中,且有用火遗迹。乙地发现于河湖相堆积中,有不时代的遗物共存。 

  2 .试判断两个人类文化遗存埋藏地的性质:( 5 分) 

  甲:人类生活遗址    乙:搬运埋藏

  理由: 甲地有灰烬、烧骨等用火遗迹,应属人类居住生活过的地方,属遗址。 

  乙地属搬运埋藏,属地点。

文档

西北大学考古系2014到2014年上学期旧石器时古试题

西北大学考古系2014到2014年上学期旧石器时古试题考试科目旧石器时古总分四.分析判断题( 15 分) 在 甲、乙两地发现有以下人类文化遗存和动物化石,试分析并回答问题: A 地:在黄土中发现有成堆含有烧骨的灰烬和小石片、石核、石叶、细石核等人工制品。共存的动物化石有河套大角鹿、野驴、野马、披毛犀等。 B 地:在砂砾层中发现有碳屑、砾石砍砸器、大尖状器、刮削器和少量的碎陶片。共存的动物化石有肿骨鹿、 中国鬣狗、三门马、原始牛、野猪、骆驼、纳马象、披毛犀等。 1.  试判断 甲、乙 两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