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打伞的女孩
南天门的花果山上有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着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了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俩写个带路歌吧。“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1.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佝________(gōu jù)偻 打量________(liáng liàng)
上浮________(fóu fú)兴________(xīng xìng)旺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________。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__比成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地”在文中指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
4.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________。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________。
5.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外阅读。
美丽的童心
在十里山村,有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姑娘。她,就是富家村十二岁的少先队员,“全国学赖宁”奖章的获得者欧阳志红。她不是雷锋,但是,她身上却闪烁着同雷锋一样的光芒。这光芒,给小小的山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温暖和快乐。
19年初,相邻的尹家村大西桥工程,因为缺少资金,半路停工了。小志红想:“每年涨大水时,河对岸的同学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河水发愁,涨几天水,就要耽误几天课。”于是,她取出父母给的50元压岁钱,交给了尹家村党支部,以支援大桥工程。尹家村沸腾了,几天时间,全村就为大桥集资上万元。大桥如期竣工以后,乡亲们在桥旁立了一块捐款纪念碑,第一个名字就是欧阳志红。
去年,在开展读书读报活动中,欧阳志红征得父母的同意,在家里腾出一间房子,办了个“红领巾图书室”。为了这个小小的图书室,志红带着弟弟在课余时间摘茶叶、捡破烂儿,用劳动换来的70元钱把图书室装饰一新。爸爸妈妈非常支持,还为图书室订了四十多种少儿报刊,购买了几十本书。爷爷精心制作一个玻璃镜屏,上面写着:“播美德良种,育四化新人。”从此富家村的孩子们又多了一份快乐。
欧阳志红心里装着的人和事真不少:小同学的衣服扣子掉了,她给缝上;邻家大爷生病要服药,她给代买;哪位小伙伴付不起学费,她给代交。
几年来,在欧阳志红的带领下,同学们都能自觉地加入到“送温暖”的行列中来,把温暖送到全村所有残疾人和“五保户”身边。十里山村的人都说,小志红有一颗美好的童心。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竣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饰一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结构顺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3.文章重点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下面哪一种概括得好。( )
A.这篇短文记叙欧阳志红为山村人民带来温暖和快乐的事迹,赞扬她处处关心同学的优秀品质。
B.这篇短文记叙欧阳志红为山村人民带来温暖和快乐的事迹,赞扬她关心家乡建设,乐于助人的美好童心。
C.这篇短文记叙欧阳志红为山村人民带来温暖和快乐的事迹,赞扬她热心帮助残疾人和“五保户”的奉献精神。
5.读了短文你对欧阳志红有怎样的评价,受到什么启发?请你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外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
①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②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A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露的样子。)
③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洒在细密的竹叶上,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④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⑤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每夜幕降临,他们就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像男高音似的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B这些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人们听着这美妙的曲声,带着微笑甜甜地进入梦乡。
⑥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C柳条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垂涎欲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的结构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记录下来。参考文中(A)处的批注,在原文B、C两处,任选一处加上批注。
答:我选(_____)处,批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家乡秋夜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情谊
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玲玲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教室里出奇的静,好象没有人一样。
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一块中队委员的标志。来,我给你戴上。”
“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
“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
“玲玲……”“玲玲……”
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我真想大哭一场。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出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反映了“我”受灾后悲伤的心情。
②抒发了“我”非常感激同学们的思想感情。
③表达了同学们对“我”的纯洁真挚的友谊。
3.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时间的变化 ②地点的转移 ③总分结构 ④事物几方面 ⑤事情发展顺序
4.将“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缩成最简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最后一段除了标点符号停顿外,还有哪些地方朗读时需要稍加停顿,用“|”标出。
五、 课外阅读。
“失败”的导演
她是知名的导演,生活很简朴。她没有名车,没有豪宅,影迷常常看到她拎着大袋子挤地铁,剪着利落的冬菇头,穿着帆布鞋,衣服也很随意,站在人堆里,就是一个普通的人物。偶尔被影迷认出来,要找她签字合影,她总是摆摆手,逃一样地离开,根本不愿被众星捧月。
她又很谦虚低调。别人都卖力(炫耀 夸奖)自己的电影,希望多拉拢一些观众,她对于自己那些好评如潮的影视剧,总是找出缺点,觉得这部“拍得很粗”,那部“同时代脱节”,这部“无精打(采 彩),有气无力”,那部“不理想,很失败”,仿佛她就是当下最失败的导演,拍出的好像全是烂剧。
她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稍 梢)微出名点的导演,都喜欢大制作,似乎钱越多,拍出的东西就越好。她却常常叫穷,不是假装,是真穷,因为她从来不肯拍赚钱的商业片,很很多时候,她靠到港大授课或者拍广告片维生。她想要吸收资金,当然很容易,可是她却从来不这么做,她就是要让自己穷,让自己处在一个特别失败,特别难堪的境地。她说:“太舒服的生活要小心,不能沉迷。”
由此,她的特行终于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只是因为她想让自己永远处在失败里。只有处在失败的境地,才会有欲望努力向上,才会认真地选片,认真地拍片,力图让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完美。只有处在失败的境地,才能虚心接受一切建议,不骄傲,不张狂,始终有一颗虔诚之心。
她就是著名导演许鞍华。
1.用“ ”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
2.用“仿佛”造两个不同的句子。
(1)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短文前三个自然段中对人物的介绍,可以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个词语是________。
4.短文第一自然段描写许鞍华的穿着和外貌有什么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文中人物的事迹,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许鞍华让自己永远处在失败里,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签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安静(______)(______) 清晰(______)(______)
坚定(______)(______) 赞叹(______)(______)
2.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画曲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描写,从这句描写中可以看出该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运用了___________修辞,我能仿照修辞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
4.“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效”的意思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周恩来的志向与其他同学的志向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为小学生,你为什么而读书?请联系生活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乡村如画
①乡下,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依山傍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我的老家在高楼东岩,那里风景如画,到处有山,到处有水,美丽极了。带着无尽的向往,我们踏上了回程。
②车停下了,我们下了车,看到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村子,道路两旁栽着柳树,碧绿柔软的枝条随风飘动,真是“万条垂下绿丝绦”。一盏盏路灯,像哨兵,竖立在路旁。
③房屋前后,朵朵粉红的桃花缀满枝头,一簇簇,一树树,被微风吹落,宛若红霞飘落,落英缤纷,清香沁人肺腑。成群的小蜜蜂嗡嗡地叫着,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偶尔有蝴蝶飞过来,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落在花上,看着看着,恍惚间以为花儿长了翅膀飞了起来。没有城市的喧闹声,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乡村显得宁静又干净,我可以听见鸟儿清脆的叫声。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一会儿落在电线杆上,好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一会儿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鸣啭枝头;一会儿在空中飞来飞去,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当你迷迷离离地陶醉在这幅画中的时候,只有鸟鸣能让你回到现实。
④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有金黄的稻子,有绿油油的蔬莱。当你经过弯弯曲曲的小河时,你会看到河里游着许多红嘴白毛的鹅,你又立刻会进入“曲项向天歌”的美好意境中。
⑤到了晚上,你又会听见许多孩子快乐的笑声,那是乡村的孩子们在月光下玩¨藏猫猫”,还会听见许多大人坐在屋前聊天。在宁静的乡村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但一定不缺少天籁——田园虫鸣加上快乐的笑声。
⑥乡下是这么的特别,又是这么的朴素。
1.文章第①段中能概括乡村风景特点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_,能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情感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画“ ”的句子中“喧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天籁”指的是___________。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对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3.以下最能体现第③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 )
A.朵朵粉红的桃花缀满枝头 B.乡村显得宁静又干净
C.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D.迷迷离离地陶醉在这幅画中
4.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乡下是这么的特别,又是这么的朴素”。请联系短文,说说自己对“特别”和“朴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课内精彩语段,完成练习。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片段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1.“哄堂大笑”中“哄”的读音是_______,它的另外两个读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可分别组词为_______、_______。
2.“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画出描写鹅追赶“我”的动词。
4.第2自然段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记不起来是怎么演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三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外阅读。
蜜蜂
初春,家里来了一窝蜜蜂,它们钻进谷仓里安家,妈妈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在农村,有蜜蜂来是预示着这一年全家人将过得甜甜蜜蜜。我天天观察它们,也渐渐了解了它们。
蜜蜂非常聪明,它们会建造巧夺天工的蜂巢。奇特的蜂巢是由许多个六棱柱形的蜂房组合而成的。数学家经过仔细计算得出: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六棱柱具有最大的体积,从而可贮藏更多的蜂蜜,十分符合几何学原理和省工节材的建筑原则。小小的蜜蜂真可以算是自然界中卓越的建筑大师呀!
蜜蜂很勤劳。采蜜是它们的主要工作。桃花、稻花、月季花……只要有花的地方就有它们忙碌的身影。据说蜜蜂最远能够飞到离蜂巢14千米外采蜜,真了不起。看到勤勤恳恳的它们,我怎能不深受感动呢?
蜜蜂体长虽然只有一到二厘米,但你可别小看它们,它们可都是英勇善战的勇士。有一回,一只大马峰想溜进蜂房搞破坏,被放哨的“卫兵”发现了。险情就是命令,许多小蜜蜂从巢里扑了出来。它们在入口处布了个蜂阵。只要马蜂飞过来,它们就同时扇动翅膀,并翘起尾部的武器。“嗡”的一声,马蜂只好向后撤。看到敌人还不肯离开,几只蜜蜂从阵里飞了起来,在敌人面前晃了一下,又落在阵里。接着又有几只飞了起来……就这样反反复复,马蜂一点便宜也没占到,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为了守护家园,这些小精灵愿意付出一切,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听妈妈说,一窝蜜蜂一年可以为人们提供几十公斤蜜。如果你正在品尝这甜入心底的美味,请不要忘了这是由千千万万平凡而又勤劳的小蜜蜂酿造的。
1.文章重点介绍了蜜蜂的几个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蜜蜂的巢是巧夺天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有蜜蜂来会预示着这一年全家人将过得甜甜蜜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课外阅读。
登泰山观日出(节选)
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下面的选项中描述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A.鱼肚白→淡红色→火红色
B.鱼肚白→火红色→淡红色
2.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填空。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比作______,写出了太阳的形态特点。
(2)“不断”“越来越圆”“终于”这些词语体现了太阳上升过程中的________和太阳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日出时太阳的形状变化顺序是:一条弧形的边→半圆形→火球。(____)
(2)本文抓住日出前后天空颜色的变化和观看时的感受这两方面写了泰山的日出。(____)
4.这篇文章和《海上日出》在写法或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列举一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课外阅读。
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味。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从短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大显身手,本文重点介绍了___________这一方面。
2.本文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3.善于捕捉关键词,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文中画线句子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有很多,我们学的《蝙蝠和雷达》一课就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运用蝙蝠______________定位的原理,研制出雷达。
十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钱塘江秋潮
九月的一天,我来到钱塘江边,观赏那举世闻名的钱塘江秋潮。
江边,几座山峰突起。山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山
顶上,人们正焦急地望着地平线,等待着秋潮到来。
开始,远处的江面( )。突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白点。不一会儿,那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瞬间,就像擂起了阵阵战鼓,震耳欲聋。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 ),旋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座巨大的水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惊胆战。潮水涌来,( ),掀起七米多高的浪头,声传数十里,我为“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自然景观所折服!
啊,钱塘江秋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1.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2.画“____”的句子用一个词语概括是:___________
3.下面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潮水的,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波涛起伏 水平如镜 汹涌澎湃
4.《观潮》一文以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形式先交代了观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与《观潮》的开头有着异曲同工之感,都赞美了钱塘江大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秋潮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阅读理解
我的老师
我最喜欢教我英语的王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对学英语毫无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出。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重辅导陈晖,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每当陈晖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陈晖学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在一节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正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原来,是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同学们都希望去阳台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再认真听讲了,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王老师就微笑着说:“你们很喜欢飞机吧!可要知道现在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评讲试卷了。
这样的老师怎不叫人喜欢呢?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惑——________ 宁静——________
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概括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给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换一种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喜欢的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好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课外阅读。
盲童的画
在色彩缤纷的少年儿童画展的画幅中,我看到一幅没有色彩,线条极其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
雪白的纸上,用画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间小屋,小屋前有 淙(cóng)淙的流水,好像还有一棵树。寥(liáo)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
设想一下孩子拿起画笔时的心情吧:她画一个太阳,那美丽的太阳露出火红的脸,射出炽(chì)热的光芒,照在每个人的身上;她画一棵树,葱绿的颜色,上面栖(qi)息着无数的鸟,唱出悦耳的歌曲;她画一条小溪,那青色的溪流,她曾用手指触摸过,有一阵清凉的感觉;她画一间小屋,这屋子里充满着欢声笑语,这是多么美好的情境啊!
可是,她心灵上的色彩,她感觉上的声音,怎么画得出来呢?她只能画出这样一幅简单的画。就是这么疏疏落落的几笔,对于一个失去视力的孩子来说,能够组成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已经很不容易了。
然而,从这没有色彩的画面上,人们已经看到她心灵上的色彩;在这线条极其简单的构图上,人们还听到并感受到了她所感觉到的声音。谁走过这幅画前,都会觉得这幅画蕴藏着的美丽生命正在祖国温馨的阳光和花丛中生长着;一颗坚强的、不 畏困难的心在向我 们微笑。
这盲童的画上原来也有丰富的色彩啊!——何况,看这幅画的人们更愿意为它添上各种鲜艳的颜色呢!
1.盲童的画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过盲童画前的人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是( )
A.盲童的画上应该有丰富的色彩,盲童画不上去,看画的人会给它加上去 的。
B.盲童虽然看不到颜色,但她对世界有美好的想象,有丰富的感受,她的画反映了她心灵上的美好感受,表 达了她坚强的意志。看画的人能理解盲童的心灵,并受到感动。
十五、 阅读《纪昌学射》片段,回答问题。
①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能不眨一下。
②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练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你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根据文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是指纪昌的眼力是在家里练习的。(______)
(2)飞卫让纪昌先练眼力是为了让纪昌打好基本功。 (______)
(3)纪昌练眼力分两步走,先练习追踪快速移动物体,再练以小视大。(______)
2.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请选择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换及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声音的延长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能不眨一下。(________)
3.“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句中带点词“竟然”能否换成“果然”?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从句子的加点词你体会到纪昌是个怎样的人?先概括他的特点,再具体说说理由。
①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②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 gǒu liáng fú xīng
2. 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 他们四个 入围着蒜头的茎的蒜瓣
3. 山 为游人带路
4. 她们不会招揽生意,不会拿伞做买卖,上浮价格赚更多的钱 老实
5.诚实、腼腆、内向的人。
2、
1. 竣工指大西桥工程工程完工 装饰一新指把图书室打扫得很干净,打扮得很漂亮,像新的一样。
2.C
3.文中详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欧阳志红带头为尹家村大西桥工程捐献压岁钱;第二件是欧阳志红装饰、开办图书室,为孩子们增添快乐。
4.B
5.欧阳志红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姑娘,读了她的故事使我明白了“帮助他人手留余香”的道理,今后我也要向欧阳志红学习,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3、
1.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2.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B
3. B 这句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各种声音的特点。(C)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柳条儿在风中飞舞的样子。
4.素雅、幽静,像水墨画,像交响曲。
5.作者通过对家乡秋夜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4、
1.特别,不寻常
2.③√
3.⑤√
4.我家的一切都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成了灰烬。
5.泪珠滚下来。
6.看着/⋯⋯听着/⋯⋯我用力/⋯⋯极力/⋯⋯那大颗大颗的泪珠/⋯⋯
5、
1.炫耀 采 稍
2. 老师仿佛是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 这里的景色很美,我仿佛在哪里见到过。
3.特行
4.为了突出她生活的简朴。
5.失败乃成功之母
6.只有处在失败的境地,才会有欲望努力向上,才会认真地选片,认真地拍片,力图让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完美。只有处在失败的境地,才能虚心接受一切建议,不骄傲,不张狂,始终有一颗虔诚之心。
6、
1. 安定 喧闹 清楚 模糊 坚决 动摇 赞美 挖苦
2. 神态 动作和语言 这一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一时兴起
3. 设问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你的眼睛里
4. 有志向的人 效仿,模仿 有志向的人都应该向周恩来学习
5.选段主要讲了魏校长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回答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情。从这件事情中我体会到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与众不同的远大志向。
6.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是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周恩来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说明了周恩来志向的远大和对祖国的热爱。
7.我的伯伯是一名科学工作者,他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以后要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祖国作贡献;我要为祖国的强盛而读书。
7、
1. 风景如画 向往
2. 声音杂乱,不清静 田园虫鸣加上快乐的笑声 乡村生活
3.D
4.“特别”在于乡村的风景独特,生活独特,与城市不同。 “朴素”在于乡村风景自然平常,乡下人家的生活充满快乐,简单又平凡。
8、
1. hōng hòng hǒng 起哄 哄骗
2.“我”内心对演出期待已久
3.套 戴 推 弯
4.紧张、羞愧、难为情
5.因为“我”感到紧张、羞愧、尴尬、脸上发热,头脑一片空白记不起来。
6.“我”上台表演时的情景。
9、
1.三个特点,分别是聪明、勤劳、英勇善战。
2.因为蜂巢是由许多个六棱柱形的蜂房组合而成的。数学家经过科学计算得出: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六棱柱具有最大的体积,从而可贮藏更多的蜂蜜,十分符合几何学原理和省工节材的建筑原则。
3.蜜蜂酿蜜,就像是在酿造生活,蜂蜜很甜,所以生活也会甜甜蜜蜜的。
10、
1.A
2. 比喻 太阳 火球 艰辛 顽强的生命力
3. √ ×
4.这两篇文章在描写晴天日出时都写到了天空的颜色、太阳的形状、动态和光华的变化。
11、
1. 污染控制 环境监测 寻找地雷 寻找地雷
2. 容易训练 吃苦耐劳 准确性高
3. 嗅觉 敏锐
4.超声波
12、
1.突然 一瞬间 转眼间
2.人山人海
3.水平如镜 波涛起伏 汹涌澎湃
4.时间 地点 人物 天下奇观
5.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秋潮的赞美之情。
13、
1. 疑惑 安静
2.①②∥③④⑤∥⑥
(1)王老师十分理解我们。
(2)王老师还善于引导我们。
(3)我们都喜欢王老师。
3.这样的老师当然叫人喜欢。
4.了解学生心理,善于正确引导学生。
14、
1.没有色彩,线条极其简单。
2.走过画前的人们,都会觉得这幅画蕴藏着的美丽生命正在祖国温馨的阳光和花丛中生长着;一颗坚强的、不畏困难的心在向我们微笑。
3.B
15、
1. × √ √
2.A
3.不能换。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不在意料之中。果然,表示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竟然”更符合语境。
4.句子中“就”的意思是:立即,不用很多时间;“又”的意思是:重复,连续;从这两个词看出纪昌学射箭时很刻苦、很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