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 专业 学年 第 学期 1班
课程 构成基础 任课教师 课次 学时 年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 第一章 构成基础的概述 |
教 学 目 标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发展趋势,掌握学习平面构成的目的、 意义,同时培养一种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表现力。 |
重 点 | 学习构成目的、意义 |
难 点 | " 学习构成目的、意义 |
教学方法 | 课堂上的一般性讲授、范例讲解、作品分析、媒体辅助教学 |
课堂教学进程 | " 1、考勤 2、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 (1)构成的起源、发展、概念 (2)学习构成的意义 (3)学习构成的工具和材料 4、课堂讨论并小结 5、布置课下作业 |
课后分析 |
一 构成概述
1.什么是构成
构成(Composition)就是指将不同形态的几个元素,以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及规律,将其重组成为一个新的元素。通俗地说,构成的法则就像是一个数学公式,可以将一个值导入到公式中进行运算,最终得到一个结果。在这里要导入到公式中的“值”就代表了所使用的元素,而运算得到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设计出来的作品,当然这个结果也会由于个人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出现千差万别的变化。
如果依据构成的内容来划分,主要有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
2.构成的来源
为了深入地了解构成设计的含义,有必要回顾现代设计的产生、发展历程,由此可以把握平面设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标志着人类从落后的中世纪想现代过渡,在设计领域一直停留与对形态外表的装饰,其表现为严谨,典雅的古典风格,如17世纪豪华、奔放的巴洛克风格与18世纪遍及欧美的洛可可风格。现代设计在经历了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欧美的新艺术运动之后终于诞生了,它的标志是包豪斯学院的创立。
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第一所现代设计学校,它的教学体系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注重新技术与新材料的运用,抛弃传统的,认为艺术应与技术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应遵循自然与各观的法则。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贡献非常大,它的教学体系至今仍广泛的被各国沿袭采用并发展革新。
我国现代设计教学基础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简称“三大构成”),教学体系也是从包豪斯开创的基础课程上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作为构成设计的基础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视觉元素的形态美,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加强设计思维的开发、创新。
3.构成的概念几特点
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所谓“平面”是指造型活动在二维空间中进行;所谓“构成”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构建理想形态的造型方式,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因此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
平面构成反映出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的规则,因此它具有以下2个特点:
以知觉为基础:平面构成将自然界中的复杂过程几内容,以最为简单的点、线、面,通过分解、变化及组合等方式将其表现出来,从而反映出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规律。
以理性思维为导向:平面构成运用了视觉反应及数学逻辑等思维过程,依据主观意识对图形图象进行重新设计,从而表现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画面。
4.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
平面构成所谓基础训练,主要是培养审美能力、训练构成能力、丰富造型设计的想象与创造能力。通过学习平面构成,能够培养创造力和急基础型能力,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通过学习及练习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在二维空间中的构成,能够了解新的造型观念,掌握形式美的规律及法则,从一定程度上锻炼观察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来充实各类设计工作。
二 平面构成的工具和材料
1、材料——纸张:白卡纸、绘图纸、素描纸、拷贝纸;裱贴纸张:黑(白)卡纸、灰卡纸、铜版纸
——颜料:瓶装水粉、浓缩黑色、管装水粉颜料(使用前需脱水)、碳素墨水
——其他材料:如肌理作业需要准备的旧报纸、各种颗粒物、胶水等等。
2、工具
铅笔、毛笔(小号笔、中白云)、针管笔、绘图仪器(鸭嘴笔)、三件套大圆规、直尺、三角板、曲线板、小刀、剪刀等等
三 布置课下作业
1、准备材料
2、收集生活中的广告(2-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