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完整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0:42:16
文档

(完整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一、需求论证(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2010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达2454.07亿元,同比增长15.75%;旅游外汇收入达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居全国第七;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30万,间接就业人数650万。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也提出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在“旅游强市”战略指导下,
推荐度:
导读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一、需求论证(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2010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达2454.07亿元,同比增长15.75%;旅游外汇收入达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居全国第七;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30万,间接就业人数650万。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也提出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在“旅游强市”战略指导下,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一、需求论证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2010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达2454.07亿元,同比增长15.75%;旅游外汇收入达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居全国第七;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30万,间接就业人数650万。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也提出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在“旅游强市”战略指导下,建成了太阳岛旅游区等旅游景区。以目前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预测,每年接纳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可以在300人左右,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特别是专业技能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将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对象,旅游专业的学生择业空间很大,就业前景乐观。

(二)专业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立足哈市,面向黑龙江为旅行社、景区、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导游技能及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目标

(一) 总体目标 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逐步建成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 具体目标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深度合作。

2.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并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省学科带头人,并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形成素质高、教科研业务能力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4. 实践基地建设  

加大专业投入,逐步充实完善现有实训室。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建立满足教学需求、合作紧密、实习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三、专业建设思路 

(一)总体建设思路

 进一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新需求,积极创建基于产业 要素和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的由综合或交叉学科支撑的 学科专业体系;明显提升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教育层次和教 学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其优势,调整完善并充分发挥本专 业特色,继续拓展相关专业及全方向发展;全力推进人才 培养质量工程,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开发、 创新为重点突破,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教学模式 创新,建立课程结构布局合理,能为经济建设与旅游发展 发挥积极作用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具体建设思路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适应 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要从人才培养整体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 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不断完善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体系,体现地方化特色、职业化特色和国际化特色,合理调整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和文化素质课的比例,力争 2012年实现学生按本专业的酒店方向、餐饮方向、旅游规划方向、旅行社方向自由选 课。同时,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学科及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2.课程建设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一切教育 教学活动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 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未来几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人 才培养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加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 设力度,争取到 2009 年建设校级精品课程 3-4 门,市级精 品课程由 1-2 门,从而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院的课 程建设水平。 

3.教材建设 

积极选用国家高职高专系列丛书和全国导游资格考试 教材。同时组织力量编写适合自身特点的教材和参考资料。至 2010 年争取出版自编教材 2—3 部,力争产生 3 本以上 的校级精品教材和一定数量的特色教材;推出一套具有旅 游专业特色的系列专业教材。 

4.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

(1)积极运用投影、展示台、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和因特网、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积极探索案例教学、实地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适 应于旅游专业的新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5.实验室建设 

2010年建立餐饮模拟实验室、客房模拟实验室,2011年相续建立了形体实训室、现场导游实验室,扩建了餐饮、客房模拟实验室。准备至2009 年前建设旅游规划实验室, 争取到 2013年以前,再建立2 个餐饮实验室、2个客房实 验室、1个导游实训室,成为综合性的旅游专业实验室。 

6. 实习基地建设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按星级标准建设餐饮、客房 模拟实验室,以提供给学生真实的操作演练环境。 

(2)校外实习基地。继续建设好已有的二招、 人民大会堂、浦东香格里拉酒店、山东康辉国际旅行社、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际旅行社、山东舜和商务中心、净雅集团、金马大酒店等几十处实习基地。搞好与校外企业的联合关系。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旅游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建立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教学模式、 “宽口径、实践性和职业性”为特征为课程体系,以“四双(校企双授课、双指导、双监控、双评估)”为手段的“2+1”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调研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以思想、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旅游企业服务技能、旅游企业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3个教学模块。依托建立的校外基地,通过认识实习、校内实训、下旅游企业(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1.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 结合地区旅游对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任务领域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形成适宜于“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围绕旅游管理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设置了岗位针对性强、职业技能性突出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模块课程、专业素质模块课程、岗位技能模块课程。而且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课程内容选择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以“扎实”为原则;人才培养以“三结合”为基本途径。即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基本技能与旅游上岗资格证书相结合。为此,我们强化了学生三种基本技能训练:即导游业务技能;星级饭店前厅与客房操作技能;星级饭店餐饮操作技能。

           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
目标岗位群学生旅游企业熟练服务工作人员旅游企业基层管理者
目标岗位学生,准员工、导游旅行社计调外联高星级酒店

熟练服务员

旅行社、景区

基层管理人员

酒店

基层管理人员

专业课程旅游学概论

旅游与法规

管理学基础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业务

模拟导游

旅游社交礼仪

旅游地理

旅行社计调与外联

旅游英语

旅游市场营销

前厅管理

客房服务管理

餐饮服务与管理

旅游饭店管理概论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

企业进行岗位技能的实习教学
职业基础选修课普通话、形体训练与舞蹈

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应用文写作、食品营养与卫生

公共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两课、体育与健康、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大核心课程建设  

在做好课程标准开发的同时,依据岗位需求,重点将《导游基础》、《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模拟导游》4门课程建成 “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完成课程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完善网络资源,从而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优质课程建设进度表见表2-1。

表2-1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度表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模拟导游
建设目标校精品课校重点课校精品课校重点课
完成时间2010年2010年2011年2011年
配套教材出

版时间

2010年2010年2010年2010年
3. 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加大教材建设  

按照项目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原则,编写4本教材,出版教材2本,校本教材2本。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素质教师、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三年发展的关键。具体规划如下:

(1)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2012年底前实现。带头人能够带领团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和编写工作,组织教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带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进行课程建设,积极申报院级、省级教学科研课题。在课程开发、工学结合方面带头做出成绩。

(2)培养3—4名骨干教师,2012年底完成。着重在课程开发、校企合作和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提高,使骨干教师在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

(3)完成8名兼职教师的聘用和培训工作。经过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使其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将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完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2011年底前完成此项任务。

(4)派遣专任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每年每人不低于1个月的时间,使其综合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有大幅度提高。

  (四) 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一家旅行社,通过引进先进的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旅行社建立有外联、计调和财务等部门,为学生、班级开展旅游等提供组团和导游等服务,在服务中提高学生导游业务能力和旅行社管理能力。

建设仿真训练客房、客房操作间、餐厅,为学生的课内实训提供场所,在实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客房、餐厅的服务技能,从而达到校内工学结合的目的。

建设形体训练房,为满足旅游和酒店企业对学生形体礼仪的要求提供校内实训基地。

2.建立适宜专业教学的校外实训基地 

 进一步与旅行社、星级酒店、景区等加强联系,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经常性实习的需求,共同为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而努力。与哈市国旅旅行社等4家旅行社、二龙山度假村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岗位供学生选择,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五)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1.为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择业提供服务 

旅游从业人员有年轻化的特殊要求,到一定年龄后就面临第二次择业问题,为此我们要依托学院企业服务平台和现有的其它专业,建立嘉兴旅游业人才服务平台,为旅游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和技能鉴定、第二次择业前的培训等做好服务,从而有利于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合理流动与择业。

2.学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达到良好以上。

3.构建专业认证体系,至2011年底,建立1—2个本专业的相关岗位技能鉴定站,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服务学生和社会。

五、保障措施

我院领导极为重视专业建设工作,为加强重点专业建设而专门下发了文件,确定了重点专业在学院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组织管理、师资和实训设备等教学条件方面方面制定了落实保证措施,确保专业建设的顺利开展。

(一)教学条件保证措施 学院积极引进和培养教师,积极鼓励本专业在职教师进修提高、攻读研究生,计划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到全国职教中心参加培训。继续稳定完善校内实训室,充实实训设施设备;与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立长效机制。

(二)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进一步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研究有关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三) 专款专用,落实到位 严格按建设进度使用经费,采用经费专款专用制度,经费的使用管理严格按学校的财务制度,由院长签字后方可支配。

(四) 专业给予倾斜,确保建设顺利进行 在专业教师引进与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在项目建设中遇到困难,由学校协调,分院和项目组成员落实解决,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五)规范管理,加强质量监控 为了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的规范,根据学校的部署,专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教学管理目标、教行、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的规定,对常规教学实行学期初、学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每周一次的教学例会,每两周一次教研例会,每学期一次校企联动商务文化活动,每学期学生技能培训及考证等,确保教学质量。

文档

(完整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一、需求论证(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2010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达2454.07亿元,同比增长15.75%;旅游外汇收入达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居全国第七;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30万,间接就业人数650万。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也提出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在“旅游强市”战略指导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