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六年级现有四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72人,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好但实验动手能力一般,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材分析:
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难点:
1、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附: 实验安排表
周次 | 实验课题 | 实验器材 | 实验类型 |
2 | 1、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 1、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 探究实验 |
2 | 2、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 2、 馒头、塑料袋、滴管 | 对比实验 |
3 | 蜡烛的变化 | 蜡烛、小刀、火柴、试管夹 | 观察实验 |
3 | 1、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 | 1、烧杯、玻璃棒、食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坩埚、火柴 | 探究实验 |
3 | 2、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 | 2、水泥、盘子、小勺等 | 探究实验 |
4 |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 瓶子、铁钉、空气、水、醋、油、盐水等 | 探究实验 |
5 | 观察牛奶的变化 | 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等 | 观察实验 |
6 | 静止和运动 | 墨水瓶、课本、橡皮、铅笔 | 模拟实验 |
6 | 步测实验 | 米尺、钟表 | 观察实验 |
7 | 惯性实验 | 鱼缸、鸡蛋、光滑木板、小锤 | 探究实验 |
8 | 昼夜变化的原因 | 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 | 模拟实验 |
9 | 探究四季的成因 | 地球仪、手电筒 | 模拟实验 |
9 | 月相变化模拟实验 | 电灯、皮球 | 模拟实验 |
10 | 日食和月食模拟实验 | 电灯、圆形小镜子 | 模拟实验 |
11 | 蚯蚓对明暗、干湿环境的反应实验 | 蚯蚓、长方形纸盒、透明塑料薄膜、黑湿布、干土、湿土 | 对比实验 |
12 | 1、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 1、植物幼苗、花盆、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剪刀 | 对比实验 |
12 | 2、植物根的向地性 | 2、浸泡的玉米种子、培养皿、棉花、滤纸、胶带、橡皮呢 | 观察实验 |
14 | 筒形物体承重能力实验 | A4纸、木块、细线、螺母或砝码、胶带 | 对比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