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内容 | |||
交底部位:火风山隧道明洞回填 | |||
本隧道明洞回填下部为浆砌片石砌筑,中部为碎石土,中上部为粘隔水层,上部为耕种土。 一、明洞回填施工工艺 1、M7.5浆砌片石 明洞两侧边墙外侧墙脚下部分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 1.1片石质量要求 1.1.1片石需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缝,片石表面不得有水锈,强度不小于MU30,片石表面的污渍必须予以清除。 1.1.2片石形状不受,但其中部厚度不得小于15cm。用作镶面的片石表面得平整、尺寸较大,边缘厚度不得小于15cm。 1.2砂浆质量要求 1.2.1砂浆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砂浆配合比采用机械拌合,投料顺序应先到砂子、水泥、掺加料,最后加水。自投料完算起,拌制时间宜为3~5min。 1.2.2拌合好的砂浆得有适当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砂浆的稠度以砂浆稠度仪测定的下沉度表示,宜为10~50mm,每批砂浆均应制作试件。 1.2.3砂浆得随拌随用,一般宜在3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时,宜在2h内使用完毕。当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发生离析、泌水现象时,砌筑前要重新拌合。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1.3浆砌片石铺砌方法及要求 1.3.1浆砌片石砌筑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砌筑,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两相邻段的砌筑高差不大于120cm,分层水平缝大致水平。各砌块的砌缝相互错开,砌缝饱满。砌体表面的勾缝符合设计要求,并在砌体砌筑时,留出2cm深的空缝。勾缝采用凹缝或平缝,勾缝采用的砂浆强度不小于砌体所用砂浆强度; 1.3.2砌体砌筑完毕及时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常温下养护期不得少于7d; 1.3.3砌筑砂浆用铁板或彩条布铺底,防止污染砂浆; 1.3.4各部位接缝处,要预留石牙接茬,防止通缝; 1.3.5砌筑顺序为先下部后上部; 1.3.610~15m设置一道沉降缝。 2、夯填碎石土 拱墙及仰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即可开始夯填土石施工。 2.1明洞基坑回填应分层压实;隧道结构两侧回填应对称进行,两侧回填面高差不得大于50cm; 2.2基坑回填高程不一致时,应从低处逐渐填压;基坑分段回填接茬处设置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m,高度不得大于0.5m; 2.3明洞回填碎石土时,对称夯实,每层厚度不宜大于0.3m,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再分层满铺至设计高度,严禁任意抛填。如采用机械回填,应在人工夯实超过拱顶1m以上后进行; 2.4基坑回填采用机械碾压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20cm;小型机具夯填重叠不得小于1/3夯底宽度; 2.5雨季回填应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取、运、摊、压各工序应连续作业,降雨前应完成填土层的压实,并形成排水坡面; 2.6基坑不宜在寒冷季节回填,必须施工时有可靠的防冻措施。 3、粘土隔水层 为保证明洞结构圬工免受水流侵蚀破坏,减轻洞内防排水压力,于夯填土石层上铺设厚50cm粘土隔水层。隔水层设置排水横坡,将地表水引至两侧排水天沟。 4、耕种土 为明洞回填后成型美观,上部回填后种植绿化,回填坡度缓于1:1.5。 二、明洞回填质量要求: 明洞回填允许偏差 序号 | 检 查 项 目 | 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数量 |
1 | 回填层厚(mm) | ≤300 | 尺量:回填一层检查一次,每次每侧检查5点 |
2 | 两侧回填高差(mm) | ≤500 | 水准仪:每侧测3次 |
3 | 坡度 | 不陡于设计 | 尺量:检查3处 |
4 | 回填压实质量 | 符合设计要求 | 查施工记录 |
坡面平顺、密实,捧水通畅
三、安全保护措施
1、施工机械定机、定人、定岗,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坚持交,并作好记录。
2、各种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有专人经常进行检查、维修、调整等工作。所有的动力线和设置并保持在最佳的绝缘和安全状态。电器(气)设备外露和传动部分,必须加装遮拦或防护罩。
3、所有施工设备和机具使用时均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状况良好。各技术工种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方可持证上岗操作,杜绝违章作业。夜间施工现场要有良好的照明设备。
4、高空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或硬底鞋。所需的材料要事先准备齐全,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
5、明洞回填应两侧对称同时向上分层回填并夯实。使用机械回填时,应先用人工填筑夯实至拱顶以上1.0米后才可。
6、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或系安全带等安全工具。
7、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高跟鞋、硬底易滑鞋和裙子进入施工现场。
8、在距边缘1.2~1.5m处应设置护栏或架设护网,且不低于1.2m,并要稳固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