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交通运输及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和消费市场,这既给我们带来了销售市场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足够重视汽车维修这一新型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构造及基本原理、电控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原理、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汽车故障的分析与诊断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一定的维修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做事严谨,有极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汽车维修工具、基本的测量仪器和汽车专用检测修复仪器,熟悉常见的汽车故障诊断。掌握发动机的检测与维修、变速箱的检测与维修、四轮定位、制动器检修、汽车常规保养、轮胎检测与更换等汽车维修的基础操作能力。能看懂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电路图,并能按照原理图去诊断和发现故障原因。
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汽车新知识和故障现象的探索与求知欲。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对新环境新工作的适应能力,对汽车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树立安全生产作业、节能环保、维修质量和公共服务等职业意识。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实训模块和综合实践三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基础性知识,也是汽车维修的重要基石,由理论引领实践,教学时数为56学时。
2、实训模块是适应相关专业学习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重要内容,是理论和实践的最有效的结合,形成一体化,教学时数不少于4周。
3、综合实践即维修实习是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地认真观察、实践,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 础 模 块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与建议 | ||
绪论 | 国内外汽车工业概况、汽车定义及分类和总体构造 | 了解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现状与发展趋势;高速发展的汽车市场必然对汽车后市场(即汽车维修)的飞速发展奠定基础; 了解汽车总体构造; 掌握汽车的基本行驶原理 | ||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了解本课程的基础教学目标、实训目标 | |||
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 发动机结构基本术语 | 以多媒体动画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 ||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 了解发动机的四个工作行程; | |||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 了解发动机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构成; | |||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 | 了解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速度特性、发动机工况与负荷 | |||
内燃机名称及型号编制规则 | 能通过发动机铭牌就能了解关于发动机的基本信息 | |||
发动机构造基础 | 曲柄连杆机构 | 机体组 | 了解机体组的功用和基本组成部件 | |
活塞连杆组 | 了解活塞连杆组的功用和基本组成部件 | |||
曲轴飞轮组 | 了解曲轴飞轮组的功用和基本组成部件 | |||
配气机构 | 配气相位 | 掌握配气相位的概念 | ||
配气机构的组要零部件 | 采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出形象的实物图以加强记忆 | |||
可变进气系统 | 了解可变进气系统的基本原理 | |||
气门正时 | ||||
燃料供给系(汽油机) | 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 喷射式燃油供给系 | 了解化油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了解电子控制化油器式原理; 了解燃料供给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 了解电子控制汽油系统的组成 掌握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主要元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 ||
燃料供给系(柴油机) | 柴油滤清器 输油泵和喷油泵 喷油提前角调节装置 喷油器 PT燃油供给系统 | 了解柴油滤清器、输油泵、喷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了解燃油供给系统的基本组成元件和常见的故障现象; 掌握喷油提前角的概念; 了解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 | ||
发动机冷却系 | 发动机冷却系的概述 水冷系和风冷系 变速箱机油冷却器 水泵 | 了解冷却系的功用及分类; 掌握水冷系的组成部件和水循环路线; 能正确选择防冻液和冷却水; 了解发动机机油冷却器的工作原理 | ||
发动机润滑系 | 机油泵 飞溅和压力润滑 润滑系统的基本部件 | 了解机油泵的结构、发动机润滑油道及活塞内回油路线; 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 | ||
发动机点火系 | 点火线圈和火花塞 点火系的基本零部件 分电器与断电器 | 采用实物教学模式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点火系各部件; 掌握点火系中分电器和断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
发动机起动系 | 起动机 发电机 起动机的操纵机构 | 了解起动机和发电机的结构和组成部件; 掌握起动机起动时的操纵机构和断电时起动机回位装置 |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与建议 |
汽车传动系 | 概述 | 了解汽车传动系基本构成和组成部件 |
离合器 | 掌握离合器工作原理和组成零部件 | |
普通变速器 | 了解汽车普通变数箱的工作原理 | |
自动变速器 | 了解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 |
万向传动装置 | 了解万象节结构原理和工作状态 | |
汽车行驶系 | 车架 | 掌握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即车架结构 |
车桥 | 了解车桥安装位置和汽车中的重要地位 | |
车轮与轮胎 | 了解车轮结构、加工材料和轮胎规格 | |
悬架 | 掌握汽车悬架系统组成部件 | |
电控悬架 | 了解由ECU所控制的悬架系统 | |
汽车转向系 | 机械式转向系 | 了解传统机械式转向系的工作原理及构造组成部分 |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 | 掌握液压式活塞工作原理、汽车液压制动工作原理和相关零部件 | |
电控式动力转向系 | 了解电子式动力转向装置 | |
汽车制动系 | 车轮制动器 | 掌握制动系的作用、组成、类型、及行车制动器基本结构; 理解行车制动器的工作过程 |
驻车制动器 | ||
液压制动传动装置 | ||
气压制动传动装置 | ||
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ABS) | ||
汽车驱动防滑系统(ASR) |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与建议 |
电源系统 | 蓄电池 | 了解和认识汽车蓄电池的组成 |
交流发电机 | 了解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
交流发电机调节器 | 掌握交流发电机调节器的组成 | |
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瞬变过电压保护电路 | 掌握充电指示灯控制电路图、瞬变过电压保护电路图 | |
充电系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了解并掌握充电系数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检测项目 | |
启动系统 | 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 | 了解直流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起动机的传动机构 | 掌握起动机的传动装置构造 | |
起动机的控制机构 | 了解起动机起动前和起动后机构 | |
起动系控制电路 | 掌握起动机的控制电路和断电器 | |
起动系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了解起动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和步骤 | |
点火系统 | 半导体点火系统 | 采用模拟电路让学生认识半导体 |
有分电器控制点火系统 | 了解分电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
无分电器控制点火系统 | 掌握点火系的控制电路图 | |
照明、信号、仪表、警报系统 | 汽车灯具的种类、用途及要求 | 了解灯具种类、用途及要求 掌握汽车前照灯的结构、类型、检测及调整方法 掌握各种信号灯、报警电路及基本原理 掌握其维护要求 |
汽车前照灯、转向灯、危险报警灯及其电路 | ||
倒车信号装置 | ||
电喇叭 | ||
汽车仪表 | ||
辅助电气设备 | 风窗刮水、清洁设备 | 了解刮水器、风窗清洗装置和除霜装置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了解防盗报警系统的功能和解除报警的方法 了解全车线路的分布和电气设备电路图 |
电动辅助装置 | ||
汽车电子防盗警报系统 | ||
空调系统 | ||
全车线路 | 全车线路的组成 | |
汽车电气设备线路图 |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与建议 |
总体认识 | 电控系统的总体组成 | 了解电控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
燃油系统 | 燃油供给系统性能测试、诊断与维修 | 掌握燃油供给系统性能测试方法和诊断步骤 |
燃油泵控制电路测试、诊断与维修 | 掌握燃油泵控制电路测试方法和检测步骤 | |
空气供给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 | 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 可变进气系统和涡轮增压 | 了解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部件、可变进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传感器检查 | 曲轴位置与转速传感器的检查 | 了解各种传感器在发动机上的安装位置 了解常见的四种传感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掌握各种传感器信号的检测方法和故障诊断 |
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检查 | ||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查 | ||
水温传感器的检查 | ||
爆震传感器的检查 | ||
氧传感器的检查 | ||
ECU其他输入信号的检查 | ||
喷油器及其控制电路的检测与维修 | 喷油器的结构和控制电路图 | 了解汽车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和清洗方法 |
点火系统 | 有分电器ECU控制点火系统测试、诊断与维修 | 了解分电器的构造和基本原理 |
无分电器ECU控制点火系统测试、诊断与维修 | 掌握由ECU所控制的点火系的测试方法和故障诊断及维修 | |
怠速控制系统的测试、诊断与维修 | 怠速控制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了解怠速控制阀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能熟悉电控系统电源电路的控制电路图 能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 |
电控系统电源电路的测试、诊断与维修 | 电控系统、电源电路 | |
发动机电动风扇的检查、诊断与维修 | 直流电动风扇 电动风扇的维修基本常识 | |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 | 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 |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与建议 |
发动机构造 | 发动机和变速箱拆装 | 熟练发动和变速箱正确的拆装顺序 采用正确的方法检查气缸盖的翘曲度、裂纹和螺栓固定情况 掌握气缸平面度的检测方法和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 了解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不同测试方法 |
气缸盖的检测 | ||
气缸的检查 | ||
发动机各工况的测试 | ||
汽车底盘构造 | 汽车传动系的检查 | 掌握汽车传动系、转向系、制动器及制动片、减震器、方向机、驱动车桥的正确拆装和测量方法 |
汽车转向系的检测 | ||
汽车制动系检测 | ||
汽车悬架系统的检查 | ||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 | 蓄电池检测 | 对蓄电池电压检测、发电机和起动机检测和拆装、汽车各种灯的检测、汽车仪表拆装、熟练整车线路分布 |
发电机、起动机拆装 | ||
汽车车内电器拆装 | ||
汽车电子防盗、汽车仪表、倒车装置信号 | ||
电控发动机构造 | 燃油供给系的性能测试 | 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工作原理和故障检查方法 |
传感器信号测量 | ||
喷油系统测量 | ||
电控系统电源电路检测 |
1. 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出校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可以结合教学进程,组织学生开展技能大赛、常见市县级比赛;组织开展以汽车创新、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等为载体的创新思维训练。
3. 阶段性实习训练和综合实践模块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汽车基础综合知识考验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可结合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课题,制作综合实践任务书,要求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报告,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五、教学实施
模块 | 教学单元 | 建议学时数 |
基础模块 | 发动机绪论 | 4 |
发动机五大系统和两大机构 | 20~28 | |
汽车底盘构造基础 | 26~33 | |
汽车底盘个部件的拆装 | 30~36 | |
汽车底盘中常见的故障现象及诊断方法 | 20~27 | |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 | 30~36 | |
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维修 | 32~39 | |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 | 25~18 | |
汽车电气设备拆装 | 29~35 | |
汽车全车电路分布及故障诊断 | 35~40 |
模块 | 教学单元 | 建议学时数 |
实训模块 | 汽车发动机与变数箱拆装及检测 汽车常规保养流程 汽车四轮定位、换轮胎、动平衡等 | 10~15周 |
综合实践模块 | 实习阶段 | 10~12周 |
创新制作 | 2~3周 | |
技能比赛阶段 | 10 |
汽修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效、个人综合能力和专门基本技能的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能激发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知欲望,实现自身价值。
评价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性评价和学生优势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学生主体性评价可采用作业、测验、课内外活动等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和创新意识。学生优势性评价可采用学生自学、自己操作和运用自己独特的检测方法等形式,来体现学生优势。
考核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注重考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检测汽车故障策略及思维、情感和学习态度等。学生主体性评价和学生优势性评价应在考核中分别占相应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