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改革也刻不容缓,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很多功能趋于重合,两者职责不清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推进管理服务重心下移,有必要探索撤销事处。市场经济下的今天,伴随着经济改革步伐加快,政治必然会相应进行变革。这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法则,问题的核心在于市场主体企业部门改革的目的在于“减人增效”,而部门改革的目的在于“执政为民”。
关键词:事处 社区 改革
事处的尴尬困境
随着我国“单位制”逐步瓦解,“街居制”身陷困境,“社区”一词逐步进入公众的生活,作为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管理层次,事处的存在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之市民社会的进一步成熟、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也使越来越无“容身之处”,身陷“尴尬”困境。
法律地位不明确。就法律地位而言,是上级的派出机关,而不是一级。我国《地方组织法》第六十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经上一级批准,可以设立若干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显然,依据法律规定,不能作为一级存在。而现实中的,究竟应定位为“一级”还是“派出机关”,仍不明确,身份尴尬。
角色定位多重化。就角色定位而言,按照1954年《城市事处组织条例》所述,的主旨是“为了加强城市的居民工作,密切和居民的联系”,而不是为了让直接从事更多的城区管理事务。而现实生活中的貌似“分身有术”,扮演着多重角色:一级的派出管理角色;“二传手”角色;社区管理者角色等。
撤销事处的必要性
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层次较多,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地级市存在市、区、街道、社区4级管理,其中市、区2级为,事处为派出机构,社区居委会为自治组织。相对传统地域建制来讲,城市属点状形态,地域较小,交通通讯发达。城市4级管理相对集中,难免造成人员机构、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重复配置,产生不必要的浪费,也容易产生相互冲突与矛盾。
市辖区是城市基层,由于城市管理的直接性、集中性、整体性等特点,与同级别的县、市相比,市辖区必须在市统一管理下行使自己的职权,往往缺乏较大的性。事处是市辖区的派出机构,设置目的是为了加强城市居民工作,密切与居民的关系,其任务是办理上级有关居民生活的各项事务。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目的是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协助事处开展工作并接受其指导、支持和帮助。近年来,我国社区建设步伐加快,社区自治组织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任务,从而消弱了以社区服务为主要任务的事处的职能。另外,事处作区的派出机构,也是受托从事行政管理。随着市辖区职能的不断强化,从另一方面进一步消弱了事处职能。在市辖区和社区上下双方夹击之下,事处难以有所作为。
不可否认,在传统计划下,事处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甚至承担过不少生产性任务。改革开放之后,事处将直接的经济职能交给市场,从而转向社会管理服务。由于统筹规划在上级,公共服务在社区,事处只是伴演“二传手”角色。现在,街道和社区的很多功能趋于重合,两者职责不清的矛盾日益突出。居委会大量精力用于应付上级或事处交给的各项任务,难以集中精力开展居民自治活动。城市管理层次较多,人、财、物大都被截留在街道以上,社区没有手段,缺乏必要的财力和资源,很多工作无法开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撤销事处,有利于精简行政层级,优化组织结构,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转变职能,推进服务重心下移,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有利于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加快我国民主政治进程。
撤销改革的思考
我个人认为,撤不撤销其实不是重点,问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通过这次改革让执政为民的理念得到进一步的贯彻,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让社区公众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幸福。目前,我国经济转型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了许多困难,的条条框框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增长。因此,政治改革也迫在眉睫。此次关于撤销的改革,也正是我国在政治改革方面的尝试。
就管理而言。调查结果显示,铜陵市在撤销之后,街道原有的经济发展、执法等主体职能上受到区直部门分片归口垂直管理,而社会管理、公共管理、服务及部门审批职能则下沉到社区,每个新社区设立一个公共服务中心承接这些职能,具体有7大项—综合事务、民政事务、人口计生、综治维稳信访、文明创建、社会保障、经济服务。总之,从管理层面的退位,利于减少管理层次、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办事效率,从而使的基层管理得以优化。
我想,简单地讨论该不该撤销没有任何意义,要看看这样做或那样做有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有没有给这个社会带来进步。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坚信,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就意味着灭亡。中国要进行一场大的变革,而不仅仅是撤销一个小小的,也许这正是拉开中国政治改革的序幕。
其实,“铜陵模式”如果出成效,甚至很成功,也并不意味着它能在全国的其他地方也能站稳脚跟。就北京而言,也曾搞过类似的尝试,但阻力太大,最终都被迫流产,就连铜官山区区委王纲根亦坦承:“铜陵模式”或许在中小城市更易实行。
最后特别强调,撤销事处不能“一刀切”,不少地方还需要保留事处。例如北京等大型城市,位于国家政治中心,事处职能很难被取代,应该予以保留。总之,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事处改革创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喜、刘军:《事处:历史变迁与改革趋向》,《城市问题》2002年第6期
[2]魏迪、厉旭宏:《我国“两级、三级管理”的法理质疑与完善选择》,浙江省东阳市人民
[3]吴思:《潜规则》,中国工人出版社
[4]浦兴祖:《特大城市城区管理的改革走向——兼谈“两级、三级管理”之提法》,《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3期
[5]任岩:《关于街道设立工作机构的调查与思考》,江苏省徐州市常委会研究室
[6]徐君:《从社群主义视角谈街政社会化的深层意涵》,《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7]北京研究室、北京市市政管委、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北京市城市管理赴美考察团:《美国是如何管理城市的》
[8]上海市卢湾区审计局:《浅谈"两级,三级管理"下的街道审计》,中国审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