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是根据哪些语句判断的?
参:秋天。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
◆北海的菊花开了。
2 “我”在瘫痪后有什么样的变化?试举文中例子说明。
参:脾气变的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喊说:“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3 文中第一段,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
参:“悄悄地躲起去”是为了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痛苦心情的充分体谅;“偷偷地听”是担心儿子做出“傻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
4 文中第一段,为什么母亲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参:母亲在“我”瘫痪后,便将全副心思都集中在儿子身上,想方设法不着痕迹地劝慰儿子,希望引领儿子走出伤痛而再无暇顾及身旁的事物,突显出母亲对儿子全心全意的呵护,不离不弃的守护之情。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参: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希望“我”能好好活着,勇敢的活下去。
“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
“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之令人怆然。
6 母亲让“我”好好儿活,她自己当时的身体状况如何?文中哪几处地方写到了母亲的身体状况?
参:母亲当时身患绝症,病情危重。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7 文中第二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参:插叙。
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那步田地,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这一句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母亲病情危重却因照顾儿子而无法自顾,也为下文母亲的去世埋下了伏笔。
8 文中第三段写“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是母亲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
参:母亲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有意的动作。母亲有意挡住儿子的视线,不让窗外衰败的景象触发儿子的伤感情绪,希望他能从痛苦心境中走出。表现母亲希望作者能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体现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9 文中第三段哪一句话说明母亲很期望要带“我”去看菊花?
参: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10 为什么母亲坚持要带“我”去看菊花?
参: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顽强地生活下去。
11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参:“我”的回答,让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这点燃了母亲心中希望的火花,似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似乎看到了儿子坚强的微笑,心中的最后一丝愿望得以了偿。
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
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无私的母爱。
母亲坐在我身边,叨叨絮絮地说着:“看完……你小时候……还记得那回……你偏说……”她忽然不说了。 |
参:仅仅因为“我”勉强同意出游,母亲就“喜出望外”展开话题。
提起“我”儿时的趣闻逸事,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暂时忘记了眼前的烦恼,直到她突然意识到犯了“禁忌”,才从“梦”中惊醒而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
参: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跑 ”和“踩”的能力,母亲怕“我”听到这一类字眼心里会难过,又勾起“我”的烦恼。
“她比我还敏感”,说明母亲的内心比“我”还沉重。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
参: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对母亲的不关心而懊悔。
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
参:因为母亲病重之余还碰上了双腿瘫痪的儿子,帮助他振作却无暇管理自己的健康,病发时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痛苦,直至去世前,还惦念着儿女。
16 母亲临终前说了哪一句话?突显母亲怎样的心情?
参: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临终前还牵挂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突显了孩子们在她心中的分量比自己还重。
17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参:“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像菊花一样的精神品质,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
“我”终于懂得了母亲“好好地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写出了“我”不再自卑,能像菊花那样坚强!写出了母爱的美!也写出了秋天的美!
18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参: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19 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
参: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