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版,红色字为填写说明)
课题名称 | 占20分。名称要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 |
论证设计(包括选题依据、研究设计、研究条件三部分,字体为小四号宋体,4000字以内) 注意:论证设计要逻辑清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翔实,格式规范,表述清楚。单位名称可用“主持人单位、A学校”等表示,人员姓名可用“成员1……”表示, 一、选题依据(占30分。重点阐述“为什么研究”) (一)研究背景(10分。“大背景、中背景、小背景”或者“背景、理论背景、校本生本背景”) (二)研究现状述评(10分。重在“述评”,不能简单摘录) (三)研究创新之处(10分。可包括原创和更新发展) 二、研究设计(占40分。重点阐述“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希望研究出什么”) (一)核心概念 (5分。词典定义、学术定义、操作定义。本课题中的内涵、外延具体指什么。) (二)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点难点(10分。对象要具体;目标、内容要相关、具体明确,有逻辑性和操作性,可分点表述;重难点要精准。特别注意不要将研究目标等同于教育目标、教学目标,不要将研究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 (三)研究起止时间、思路与步骤(10分。要科学合理、具体可行,研究周期2—3年,起始时间为2020年7月;思路相当于行动研究的“行动环”;步骤也即研究进度或阶段安排。) (四)研究方法(10分。根据课题特点确定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哪个环节用、怎样用?无需陈述概念。主要方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历史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叙事法、经验总结法等。) (五)预期成果与效果(5分。写出终期成果形式、名称及数量,可以是认知性成果、技术性成果和产品性成果,形式包括成果报告、专著、调研报告、论文、案例、资源、课程、网络平台、教具等,不提倡编写校本教材;效果应体现为教学、学生、教师、学校等方面的变化,定量与定性结合。成果预设不要贪多求全,要考虑是否可达成。) 三、研究条件(占10分。重点阐述“是否具备研究的条件”) (一)申报人及主要成员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科研情况(5分。介绍与本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特别是研究能力和已有的研究基础,主持参与课题、成果或论文获奖发表情况等。不要写成一般的工作简历。主要介绍主持人和前五名成员。) (二)研究保障(3分。时间、经费、设施设备、图书网络资源等,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2分。一般不超过五种,表述要规范。) |
2.本表通过网络申报,不需要提交纸质稿;
3.此表供评审用,表中不能出现申报人、成员姓名及其单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