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和社区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对于地方课程的地方本位,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一是服务于地方,二是立足于地方,三是归属于地方.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29人,由于三、四年级开设的地方课程,学生们对地方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地方课程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因而这学期重点进行国防﹑古诗诵读、美德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很丰富,每周都会进行一个专题教学,如古诗的诵读可以提高自身品质,陶冶情操;国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疆域﹑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国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精神;美德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和和怀有一颗仁爱之心的品质。
三﹑教学目标:
1.校课古诗教育
通过学生学习唐诗宋词,使民族文化得到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2.国防教育方面
国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一项基本教育,涉及到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范围非常广泛。祖国的战争历史﹑军事名人、现代国防都对学生有吸引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3 .美德方面
了解我国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优秀品质,了解中国文化名人的点点滴滴,并从中受到启发,提高自身品质。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创设一种轻松的情景,并通过一些精美的课件﹑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快速的背诵古诗,并体会其中的精髓。教师可根据时间安排适当补充课外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2.在国防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兴趣,发挥学生自身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搜集资料,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并由老师和学生一块整理学习,领略中国建国的不易,国防的强大,培养爱国精神。
五﹑教学内容安排: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课时安排 | 备注 |
1 | 9.1-9.2 | 《上甘岭战役》 《昌都战役》 | 1 | |
2 | 9.5-9.9 | 《周武王爱屋及乌》 《况钟爱民如子》 诵读《咏月》《江楼感旧》 | 2 | |
3 | 9.12-9.16 | 《第四次中东战争》 《飞机》 诵读《枫桥夜泊》《使至塞上》 | 2 | 中秋放假 |
4 | 9.19-9.23 | 《史可法》 《冯子材》 诵读《四时田园杂兴》 | 2 | |
5 | 9.26-9.30 | 《晋文公以信称霸》 《渔翁以死证诚信》 诵读《禾熟》《春游湖》 | 2 | |
6 | 10.3-10.7 | 2 | 国庆放假 | |
10.8-10.9 | 《曹操不失信于民》 《忠厚老实的晏殊》 | 1 | ||
7 | 10.10-10.14 | 《日本侵华战争与南京大》 诵读《送魏二》《过华清宫》 | 2 | |
8 | 10.17-10.21 | 《人民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飞夺泸定桥》 诵读《商山早行》《官仓鼠》 | 2 | |
9 | 10.24-10.28 | 《孝缇萦智勇救父》 《花木兰替父从军》 诵读《早梅》《田园乐》 | 2 | |
10 | 10.31-11.4 | 《绥靖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防法》 诵读《题李颖新居》《夜书所见》 | 2 | |
11 | 11.7-11.11 | 《制空权论》 《和平路上的地雷》 诵读《终南望雨雪》《题乌江亭》 | 2 | |
12 | 11.14-11-18 | 《野外行军》 《准时将军准时送命》 诵读《晚春》《己亥杂诗》 | 2 | |
13 | 11.21-11.25 | 《不寻常的轰隆声》 《奇怪的伞降》 诵读《闻王昌龄左迁遥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2 | |
14 | 11.28-12.2 | 《梅兰芳敬老尊贤》 《感恩的心》 诵读《前出塞》《过故人庄》 | 2 | |
15 | 12.5-12.9 | 《屈原投江殉国》 《诸葛亮义扶阿斗》 诵读《观猎》《霜月》 | 2 | |
16 | 12.12-12.16 | 《文天祥丹心照汗青》 《在其位谋其政》 诵读《行舟》《过零丁洋》 | 2 | |
17 | 12.19-12.23 | 《谦和成就总统梦》 《爱的力量》 诵读《少年行》《望岳》 | 2 | |
18 | 12.26-12.30 | 《空战第一》 《世界第一个王牌飞行员》 诵读《山居秋暝》《登高》 | 2 | |
19 | 2012.1.2-1.6 | 期末监测 | 2 | 元旦放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