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验收评审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
建设目标达成情况 (70分) | 实践教学(30) | 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思路清晰。与合作单位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实践项目,共同指导实践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共同管理实践过程,共同评价学生,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注重模拟和利用行业企业真实的生产工作状况,与科学研究、工程实际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 |
师资建设(10) | 措施有力,合作双方共同培养实践教师队伍,能引导和激励教师结合合作单位工作生产实际积极进行课改和教改,提升“双师”职业能力,吸引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队伍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结构合理,核心骨干相对稳定。教师具备专业领域实践经历,富有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经验。 | |
条件建设(10) | 基地的面积、空间、结构布局科学合理,安全、环保符合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软硬件设施完善,满足教学需要。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建立校内外实践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便于师生互动,实现对学生校外实习过程化管理。能够与校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互补,建设能实现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真实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实验教学条件。 | |
管理制度(10) | 教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资金使用等规章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化、人性化,以学生为本管理层次完善,目标责任明确,运行机制合理 | |
建设成效(10) | 校企深度融合,构建一套完整的校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共同开发系列课程、教材和实训项目库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参与科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踊跃,有正式发表的论文、专利或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等实践教学成果丰富,有省级教学(课堂)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等。学生受益面广,基地利用率高。 | |
基地运行情况(30分) | 接纳学生情况(10) | 满足本校相关专业学生实践需求共同指导、管理、评价学生实践过程 |
开放共享机制(10) | 与其他学校、单位建立开放共享机制及开放共享情况 | |
经费使用情况(10) | 运行经费投入制度化,运用合理鼓励合作单位提供经费投入 | |
特色项目(10分) | 特色与创新(10) | 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条件建设、管理模式、运作管理、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富有成效的做法,取得显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