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Xxxxxxxxx项目部
2012年12月
1 工程概况
xxxx项目工程采用全程主线高架+地面道路改建的双层建设的总体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60m。主线高架桥桩号为K12+625——K13+432,主线高架桥全长807km,桥宽26m,起点中心坐标(X=378783.697,Y=528081.651),西与顺接,向东跨越巡司河街、复兴街后右转,沿津水路中心布线,至首义南路路口以西顺接东侧高架桥,终点中心坐标(X=378721.093,Y=528858.633)。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桥梁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
本次复测是按同等级精度规范要求,对勘察院提供的《施工控制网成果》和施工单位提供的《加密控制网成果》进行复核测量,包括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两个部分。通过对施工控制网成果的复测,用复测成果坐标与原网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控制网中各点进行稳定性、准确性及可靠性评价,提出对拟用于本工程的控制点的使用、保护和监测的建议和要求。
2 技术依据
本次测量拟采用下列主要依据和技术规范:
⑴《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⑵《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⑷《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2009);
⑸《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⑹《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
⑺《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⑻勘察院提供的《道路、桥梁工程控制网成果》
⑼施工单位提供的《加密控制网成果》
3 人员组织和测量仪器配备
为了高质有效的完成本次控制网复测工作,监理部精心组织了包括1名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2名技术工人在内的测量作业队伍。
所有仪器设备均经过有资质的国家仪器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
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
表1 主要测量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或精度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Leica System 530 GPS双频接收机 | 3mm+5ppm | 台 | 4 | |
2 | Leica N2自动精密水准仪 | 0.7mm/km | 台 | 1 | |
3 | 联想笔记本电脑 | R60i | 台 | 1 | |
本次平面基准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已有资料为工程勘察院提供的6个施工控制点和施工单位提供的9个加密控制点成果(以下简称原成果),其原成果见表2:
表2 原成果表
点号 | X(m) | Y(m) | 高程(m) | 备注 |
GPS01 | 3362472.356 | 508380.873 | 24.117 | D级GPS 三等水准 (工程勘察院提供) |
GPS02 | 3362272.351 | 508315.146 | 24.137 | |
GPS03 | 3362276.262 | 508797.865 | 37.145 | |
GPS04 | 3363163.769 | 508090.425 | 26.221 | |
GPS05 | 3362671.234 | 507991.020 | 26.217 | |
GPS06 | 3362816.269 | 507599.692 | 26.407 | |
JM01 | 3363086.434 | 507318.427 | 32.332 | 四等平面,三等水准(中项目经理部提供) |
JM02 | 3362947.651 | 507421.395 | 23.450 | |
JM03 | 3362849.539 | 507410.995 | ||
JM04 | 3363025.424 | 507726.838 | ||
JM05 | 3362944.071 | 5074.306 | 22.260 | |
JM06 | 3362528.953 | 508422.283 | 24.190 | |
JM07 | 3362418.111 | 508575.601 | 24.832 | |
JM08 | 3362479.566 | 508626.249 | ||
JM09 | 3362355.743 | 508868.965 |
5.1 平面控制测量
5.1.1 外业观测
按GPS D级规范要求,原成果点位布置图见图1, GPS网的数据采集用载波相位静态相对定位模式,复测顺序和时段计划见表3,将4套GPS接收机分别架设在控制网中各点,各个测站准备就绪,且各项限差满足D级控制网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后,约定固定时间,四台仪器同时开机进行数据采集,观测1小时后,各测站同时关机,以此类推,同上面步骤,对各点进行数据采集。
图1 原成果点位平面布置图。
图1
表3 GPS外业测量计划表
时段序号 | 点名/机号 | 点名/机号 | 点名/机号 | 点名/机号 |
1 | GPS01 | GPS02 | GPS03 | JM09 |
1号机 | 2号机 | 3号机 | 4号机 | |
2 | GPS01 | GPS02 | GPS03 | JM09 |
1号机 | 2号机 | 3号机 | 4号机 | |
3 | GPS01 | JM06 | JM07 | JM08 |
1号机 | 2号机 | 3号机 | 4号机 | |
4 | JM06 | JM07 | JM08 | GPS05 |
1号机 | 2号机 | 3号机 | 4号机 | |
5 | GPS04 | GPS05 | GPS06 | JM05 |
1号机 | 2号机 | 3号机 | 4号机 | |
6 | JM04 | JM05 | GPS04 | GPS06 |
1号机 | 2号机 | 3号机 | 4号机 | |
7 | JM01 | JM02 | JM03 | GPS06 |
1号机 | 2号机 | 3号机 | 4号机 | |
8 | JM01 | JM02 | JM03 | JM04 |
1号机 | 2号机 | 3号机 | 4号机 |
GPS外业完成后,采用LEICA Geo Office 5.0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和网平差处理。基线解算时,对短基线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和双差固定解,并对周跳较多或数据质量欠佳的时段进行剔除。 重复基线差和环闭合差检验全部合格后,在WGS-84坐标框架下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最后以已知点GPS01、GPS03、GPS04、GPS06为起算数据,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求得各坐标点的1954年北京坐标和 1985高程,网平差结果各项精度指标均满足D级要求,复测成果见表4:
表4 复测成果表
点号 | X(m) | Y(m) | 高程(m) | 备注 |
GPS01 | 3362472.356 | 508380.873 | 24.117 | 监理复测成果 |
GPS02 | 3362272.335 | 508315.149 | 24.140 | |
GPS03 | 3362276.262 | 508797.865 | 37.145 | |
GPS04 | 3363163.769 | 508090.425 | 26.221 | |
GPS05 | 3362671.229 | 507991.010 | 26.210 | |
GPS06 | 3362816.269 | 507599.692 | 26.407 | |
JM01 | 3363086.434 | 507318.423 | 32.346 | |
JM02 | 3362947.651 | 507421.392 | 23.459 | |
JM03 | 3362849.540 | 507410.992 | 23.050 | |
JM04 | 3363025.420 | 507726.832 | 31.050 | |
JM05 | 3362944.066 | 5074.297 | 22.252 | |
JM06 | 3362528.951 | 508422.280 | 24.192 | |
JM07 | 3362418.110 | 508575.599 | 24.827 | |
JM08 | 3362479.5 | 508626.245 | 34.502 | |
JM09 | 3362355.746 | 508868.9 | 52.144 |
经复测成果与原成果比较,计算其偏差值,偏差值见表5:
表5 复测成果与原成果较差表
点号 | △x | △y | △z |
GPS01 | 0 | 0 | 0 |
GPS02 | -16 | +3 | +3 |
GPS03 | 0 | 0 | 0 |
GPS04 | 0 | 0 | 0 |
GPS05 | -5 | -10 | -7 |
GPS06 | 0 | 0 | 0 |
JM01 | 0 | -4 | +14 |
JM02 | 0 | -3 | +9 |
JM03 | 1 | -3 | |
JM04 | -4 | -6 | |
JM05 | -5 | -9 | -8 |
JM06 | -2 | -3 | +2 |
JM07 | -1 | -2 | -5 |
JM08 | -2 | -4 | |
JM09 | 3 | -1 |
根据以上数据比对分析得知,较差满足相应规范要求,该施工控制网点位稳定、成果可靠。
6 复测提交资料
(1)施工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2)施工控制网复测平差计算书;
7 结论和建议
(1)原成果符合相应等级的技术规范要求,能满足现场施工控制测量和放样的需要;
(2)建议施工单位采取有效防护,加强落实对控制点位的保护措施;
(3)位于桥轴线附近的控制点和加密控制点,要加强管理,预防施工机械和人为破坏;
(4)布设在河堤两岸上的GPS01、GPS02、GPS04、GPS05、JM06,施工单位在每次使用前,要采用有效的复核手段和方法,以确保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对首级控制点和加密控制点进行定期复测或不定期检查,预防点位发生位移和沉降,影响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