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姓名:
患者年龄:
住院号:
病房病床号:
入院时间:
纳入路径时间:
实际住院天数:
主管医师:
主管护士:
住院费用:
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ICD10:K35.1/K35.9)
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
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
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
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4.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1/K35.9急性阑尾炎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亦可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
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0.5至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
3.如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加用1次;
4.无特殊情况,术后24至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住院当天。
1.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或插管全麻。
2.手术方式: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3.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4.实验室检查:术中局部渗出物宜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术后回病房平卧6小时,继续补液抗炎治疗;
2.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肠功能恢复后即可进流食;
3.术后2-3天切口换药。如发现切口感染,及时进行局部处理;
4.术后复查血常规。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
2.体温正常,腹部无阳性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可在门诊拆线)。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于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先予抗炎治疗;如病情不能控制,行脓肿引流手术,或行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必要时行Ⅱ期阑尾切除术,术前准备同前。
2.手术后继发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或门脉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导致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表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急性阑尾炎(ICD10:ICD10:K35.902) 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姓名: _________ 性别: ___年龄: _岁__住院号 _________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__年___月_ 日 标准住院日:3-7天
住院第□1□2天(□手术当日) | ||
目 标 | 明确诊断、评估病情、确定治疗方案、急诊手术 | |
诊疗工作□ |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制定诊疗计划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大病历□手术同意书签署 | |
辅助检查□ | □三大常规+血型 □凝血四项 □血生化常规□传染病五项□全胸片 □ECG □B超 | |
入院诊断 | 中医诊断:肠痈 证型:□瘀滞型 □湿热型 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局限性腹膜炎 | |
入院评估□ | 全身情况评估:□有□无合并休克,□有□无合并其它脏器疾病,□有且影响第一诊断,需要特殊处理则退出临床路径 | |
治 疗 | 一 般 | □备皮 □其它: |
中医 | ||
西 医 | 前:术前肌注阿托品、鲁米那,术前静注头孢类 1次,静注甲硝唑或替硝唑1次,对症止痛(肌注曲马多0.1) 手术:腰硬联合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若发现其它病变则退出临床路径) 术后:静注头孢类1次,静注甲硝唑或替硝唑1次,静注止血药,基础液体量(30-40ml/kg),(特殊病人另计),维生素C、B6,不补钾,术后视情况吸氧2小时或以上 | |
特 殊 | 术后疼痛则肌注曲马多或颅痛定等 □腹带固定 □有□无切口及腹腔引流管 | |
合并症 | 对合并症作相应处理 | |
饮 食 | □禁食□全流□半流 | |
护理工作 | □护理级别:一级护理 □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医院规章制度及主管医生、护士人员等 □遵医嘱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完成入院评估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 □如有腹腔引流管者,应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并保持通畅 | |
活 动 | □卧床休息 | |
术前会诊 | 必要时会诊:内科、妇科及其它科 | |
健康教育 | □术前心理指导 □让患者了解术前各项检查的目的,告知禁食禁水的重要性 □为其介绍手术麻醉方式及其产生的生理效应,告知早期活动的重要性 | |
病情变异 | □无□有 原因: | |
知情告知 | □入院告知签字 □手术签字 □麻醉签字 |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入院第2-4天,术后第1-3天 | ||
目 标 | 评估术后疗效、了解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 |
诊疗工作 |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切口换药 | |
辅助检查 | ||
评估 | 全身情况评估: 发热□加重□减轻□无变化□无发热,□有□无恶心呕吐,□有□无□排气□排便 腹部情况评估: 腹痛□加重□减轻□无变化 □有□无腹胀 □有□无切口疼痛 肠鸣音□有□无□亢进 | |
入院诊断 | 中医诊断:肠痈 证型:□瘀滞型 □湿热型 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局限性腹膜炎 | |
治 疗 | 一 般 | |
中 医 | 针刺疗法:□足三里 □三阴交 | |
西 医 | 抗生素:静注生理盐水100ml+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 Bid,静注甲硝唑或替硝唑2次, 禁食补全量液体(40ml/kg):液体约2500ml左右,半流食补半量液体(20ml/kg) 基础量补充电解质、维生素,补钾3-6g,不用TPN。 | |
特 殊 | 腹带固定 切口换药 | |
合并症 | 对合并症作相应处理 | |
饮 食 | □半流食 □禁食 □其它: | |
活 动 | □下床活动 | |
护理工作 | □护理级别:一级护理 口腔护理 □针刺疗法,促进胃肠恢复 □神灯照射 □如有腹腔引流管者,严格按无菌操作更换腹腔引流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
会诊 | ||
健康教育 |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及深呼吸的方法 □讲解术后多活动的意义及重要性 | |
病情变异 | □无 □有 原因: | |
知情告知 | □ |
执行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执行护士:_________________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表二(3)
住院第5-8天术后第4-7天) | ||
目 标 | □术后康复,治愈出院 | |
诊疗工作 | □检查切口愈合情况与换药 确定患者出院时间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及复诊日期 □开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 |
辅助检查 | ||
诊 断 | 中医诊断:肠痈 证型:□瘀滞型 □湿热型 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局限性腹膜炎 | |
治疗 | 一 般 | |
中 医 | 根据腹腔感染情况,评估肠粘连可能性 个体化应用复方大承气汤、肠梗阻I号、II号方,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 |
西 医 | ||
特 殊 | □切口拆线 □来院复诊拆线 | |
饮 食 | □普食 □其它 | |
活 动 | □恢复轻体力活动 | |
体 位 | □无特殊要求 | |
护理工作 | □护理级别:二级护理 | |
手术并发症 | □有:控制情况,注意复查相关检查及处理: □无 | |
健康教育 | □告知出院的时间及流程,准备好出院所需手续 □出院指导 □评估患者对出院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 |
知情告知 | □住院期间沟通备忘录 □出院告知签字 |
执行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执行护士: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