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6:28:58
文档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练习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1.(2015天津文综,3,4分)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2.(2015天津文综,4,4分)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推荐度:
导读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1.(2015天津文综,3,4分)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2.(2015天津文综,4,4分)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1.(2015天津文综,3,4分)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2.(2015天津文综,4,4分)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3.(2015上海,13,2分)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5上海,14,2分)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面两题。

5.(2015浙江文综,5,4分)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6.(2015浙江文综,6,4分)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7.(2015江苏单科,5,2分)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8.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地表径流主要流西洋

C.南美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题。

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
新↓老

C(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9、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10.(2015山东文综,12,4分)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C )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2015课标Ⅰ,10,4分)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2.(2015课标Ⅰ,11,4分)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3.(2015北京文综,4,4分)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14.(2015北京文综,5,4分)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15.(2015广东文综,6,4分)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

16.(2015福建文综,9,4分)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7.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18.(2015安徽文综,28,4分)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1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下图为我国两广地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②处山峰在当地有“飞来峰”之称,关于其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向斜——沉积——断裂   B.向斜——断裂——沉积——侵蚀    

C.向斜——侵蚀——断裂        D.向斜——断裂——沉积

22.造成②山峰两坡坡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壳运动      C.降水     D.人类活动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4),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5?6题。

23.图5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一风化剥蚀一侵蚀搬运一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风化剥蚀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一侵蚀搬运一岩浆侵入一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固结成岩

读下图“世界一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相对运动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25: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

A.甲乙之间的裂谷、海洋

B.甲丙之间的海沟、海岭

C.甲丙之间的褶皱山脉、高原

D.甲丁之间的海沟、岛弧

26:甲板块

A.参与了地质循环

B.漂浮在莫霍面上

C.周边多地震活动,少岩浆活动

D.以海岸线与其它板块分割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27: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8: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③    C.④    D.⑤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图3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下列三题

29. 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A.向斜山 B.背斜山 C.向斜谷 D.背斜谷

30.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1.若在③处钻4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A.15m B.45m C.75m D.1O5m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6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6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2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 风沙在此沉积。(2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2分)

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2分)(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1、首先岩层断裂,然后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称为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故选C。

2、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故选A。

3、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D正确。

4、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 

5:图中①——⑧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读图分析,根据岩层弯曲形态,甲处是向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向斜,外力侵蚀成山,A错;甲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向斜,受侵蚀成岭,B错;乙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疏松被侵蚀成谷,C对,D错。

6、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与周围岩石不同。读图,丙处岩层按顺序形成较晚,且没有侵入或切断的形态,是在地表沉积形成,可能是石灰岩等沉积岩,或是石灰岩变质成的大理岩,A对。不可能是岩浆岩,B、C、D错。

7、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成,因而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故答案选C。

8、巴西高原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将原始森林埋藏在地下所形成;南美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是秘鲁寒流作用形成的;巴西东南部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东南信风、巴西暖流、及巴西高原地形抬升气流相比,以上三项与安第斯山脉形成都没有必然联系,南美地表径流由于安第斯山脉位于西岸,东侧陆地面积广阔,致使发育的大河由西向东流入大西洋,西侧陆地面积狭小,河流短小,所以说南美主要流入大西洋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故答案选B。

9、读表格,根据表格中各点的坐标,可以判断地层的延伸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是东北-西南方向,D对。小组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所以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是东北-西南方向、A、B、C错。

10、根据表格中信息,CDS岩层年龄由新-老,根据各点的经度判断,由S两点向两侧依次出现D、C岩层的点,所以该地质构造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C对。

11、该区域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检测距起点的距离越大,反之当海水侵蚀的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年至1978年间,两者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故当地外力作用是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D正确。

12、在1992年——1997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海域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小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泥沙量减少,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C、D错。

13、图示甲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故选C。

14、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渠水通过蒸发、径流及下渗参与水循环。故选D。

15.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降水多少等对河床的侵蚀程度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河床的形态;而通航里程不会影响河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的强弱,进而对河床的形态影响不大。故选B。

16.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X地属于中间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属于河谷,因此X地为背斜谷。故选A。

17.从等高线分析,两河支流相连处,c河的地势高,河水应由c河流向a河,又②地位于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显著增加;而①④位于上游,水量不变,③河段位于c河的下游,水量会减小。故选B。

解析:此组题比较有新意,有野外地勘资料还原的风味。粗略图解如下:①、④岩层上弯其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了背斜谷地;⑤处岩层不连续且下降,说明断裂下陷。

本题具体分析: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形中筛选出①④符合题意。

19.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等知识点。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均为谷地;在背斜构造判断中③为断层(谷地),据图并通过计算可知②地下部分起伏较小,只有①④为背斜谷。

答案:C

20:⑤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

21:②处岩石与周围地区不同。从地质构造看是向斜,岩层与周围不同是因为向斜构造处发生过断裂,并且岩层有措动,后来在断裂处有新的沉积作用发生,形成T3岩层。后来地壳抬升,该地隆起,向斜槽部岩石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周围岩层被侵蚀,形成了向斜山,山顶岩石因年代与周围不同,被称为飞来峰。D对。A、B、C错。

22:读图,②处山峰是向斜山,山峰隆起后,山峰坡度大小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图中东坡较陡,西坡较缓,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A错。降水导致山坡受流水侵蚀,该地位于两广,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侵蚀作用强,所以坡度大,B对。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C错。人类活动可以改造部分环境,不能影响两坡的差异,D错

23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通过岩浆喷发形成。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才是岩浆岩。

24: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被侵蚀形成的。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和侵蚀。

25读图,根据符号判断,甲乙之间是消亡边界,裂谷出现在生长边界,A错。甲丙之间是生长边界,海沟出现在消亡边界,B错。甲丙之间可能出现裂谷、海岭、海洋,不会出现褶皱山脉、高原,C错。甲丁之间是消亡边界,可能形成海沟、岛弧,D对。

2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地质循环是种类岩石的相互转化,甲板块参与了地质循环,A对。莫霍面以上是地壳,板块是岩石圈的一部分,除了地壳部分,还有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B错。板块周边地震、岩浆活动都较多,C错。板块的分界多是地壳的裂缝分布地带,即地震、火山带做为分界线,不是海岸线,D错。

27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读图可知,①过程是表示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在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加大,因而发生变质作用。

28: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岩浆岩,所以形成过程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④。

29D 30A 31C  下图为①②③④⑤剖面图

1、“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这句话说明,此岩层①②③④⑤为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所以形成年代最晚就是岩层最新的应该是两翼①⑤,最佳答案就只能选A。

2、思路:据题图③位于河流附近地势最低,如上图,先计算出③和⑤两地的相对高度,由于⑤地地势高,样本岩层的埋藏深度肯定较深,再用40米加上③和⑤之间的相对高度,就可以得出⑤样本岩层的埋藏深度。

③和⑤之间有两条等高线,根据等高线图两地相对高度计算公式,相对高度H应该是介于(n-1)*d到(n+1)*d(其中n为两地之间等高线的条数,此时为2,d为等高距,此时为20),得出③和⑤地的相对高度介于20~60之间,用40加上该相对高度,得出埋藏深度为60~100米,所以答案选C。

文档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练习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1.(2015天津文综,3,4分)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2.(2015天津文综,4,4分)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