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报告书
实验1 交换机的启动及配置途径
实验设备:
1.Cisco Catalyst 2950-24交换机一台,控制线一根。
2.PC机1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要求安装有超级终端程序。
3.T568B标准的3米网线一根。
实验目的:
了解交换机的启动过程,掌握交换机的配置途径和对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
与技巧。
实验内容:
1.连接交换机与PC机。将控制线的RJ-45头插入交换机的Console配置口,另一端的DB-9插头插入计算机的COM1或COM2串行接口。
2.配置超级终端。在Windows中启动超级终端程序,并创建一个名为cisco的新连接,并配置好COM端口的属性。
3.接通交换机的电源,注意在超级终端中观察交换机的加电启动过程。若交换机还不曾配置过,在启动时,将询问是否要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可回答Y,然后按照配置向导的提示,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
4.启动成功出现Switch>状态行后,键入?,观察在用户EXEC模式下,允许运行的命令。然后键入enable,切换到EXEC模式,再键入show run命令,并查看当前正在运行的配置文件的内容和当前交换机的端口信息;执行show version命令,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
5.配置交换机的主机名为C2950,并设置交换机的管理地址为192.168.2.154;配置Console口的登录密码为cisco,配置vty 0-4条线路的登录密码为mycisco,配置进入EXEC模式的密码为truename,然后将配置保存到NVRAM中。
6.关闭交换机的电源,然后再重新接通电源,以重启交换机,或者直接执行reload命令来重新启动交换机,并注意查看此时进入用户EXEC模式时,是否需要先输入登录口令。键入enable进入EXEC模式,并再次查看配置文件,并注意查看配置文件有何变化。
7.利用网线将交换机与PC机的网卡相连,即将PC机接入到交换机的某个快速以太网端口上。然后进入Windows的MS-DOS方式,键入telnet 192.168.2.154命令,登录连接交换机,在telnet连接登录的方式下,配置Console口和telnet连接的空闲超时时间为1分种0秒,然后等待1分钟不进行操作,看系统是否会自动断开与交换机的连接。
8.假设PC机连接在交换机的端口2,在超级终端中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将端口2 shutdown,观察交换机的第2号端口的指示灯有何变化,计算机的网络连接状态有何变化,执行show int fa0/2配置命令,查看该端口的状态。然后再执行no shutdown,再观察端口指示灯有何变化,最后再执行show int fa0/2命令,查看该端口的状态。
实验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设备:
1.Cisco Catalyst 2950-24和Cisco Catalyst 3550交换机各1台,控制线2根。
2.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要求安装有超级终端程序。
3.带网卡的PC机4台,3米的网线6根。
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对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2、掌握静态MAC地址的配置方法和MAC地址表的查看方法。
3、熟悉和掌握对交换机的端口配置和查看端口信息。
4、熟悉和掌握端口的镜像配置,掌握3层交换机端口的配置和端口聚合的配置方法。
网络拓扑如下 :
图2.1 网络拓扑结构
实验内容:
1.按图2.1所示,连接好交换机和各PC主机,第23号端口的级联线先不要连接。配置Cisco 2950交换机的主机名为C2950,管理地址为192.168.2.154,网关地址为192.168.2.1,禁用DNS服务,禁用HTTP服务,禁用交换机的SNMP管理;配置Cisco 3550交换机的主机名为C3550,禁用DNS服务,禁用HTTP服务,禁用交换机的SNMP管理。
2.设置PC1、PC2、PC3和PC4主机的IP地址分别为192.168.2.11、192.168.2.12、192.168.2.13和192.168.2.14。然后检查各主机间能否相互ping通,并利用ipconfig /all命令分别查看PC1和PC2主机网卡的MAC地址,并作记录。
3.分别查看从交换机端口1和端口2所学习到的MAC地址,看其中是否包含有PC1和PC2的MAC地址;利用PC1主机的MAC地址,查看该MAC地址所连接的端口及相关信息;查看交换机允许记忆的MAC地址数量和交换表的大小。
4.为端口2静态指定一个对应的MAC地址,然后查看为端口2静态指定的MAC地址,最后从地址表中删除该MAC。设置交换表的老化时间为240秒。
5.配置交换机的第1-8号端口为100M全双工,然后对1-24号端口进行优化。
6.将第1和第2号端口镜像到第3号端口。有实验条件的可在第3号端口再接入一台PC机,并安装运行sniffer程序,利用该程序实现对第1和2号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捕获分析。
7.在Cisco 3550的第24号端口,配置该端口为3层端口,并设置IP地址为192.168.2.1;配置第5号端口也为3层端口,并配置IP地址为192.168.3.1,然后将PC4的主机IP地址设置为192.168.3.14,网关地址设置为192.168.3.1。然后在PC4中,分别ping网关192.168.3.1和192.168.2.1,看能否ping通,若能ping通,再进一步ping第2段的PC1和PC2主机,看能否ping通。
8.Cisco 3550交换机的千兆光纤模块1通过光纤与移动公司中心机房相连,固定分配得到的IP地址为61.186.150.65,对端的IP地址为61.186.150.66,现要求配置Cisco 3550交换机的千兆光纤模块1端口为3层端口,并关闭端口的自动协商功能,配置IP地址为61.186.150.65,然后设置默认路由将其指向61.186.150.66。
为各PC主机设置DNS服务器,然后检查各主机能否访问Internet。
9.将Cisco 2950和Cisco 3550的第23和24端口分别对应相连,然后将23和24端口进行3层聚合,聚合后的逻辑端口的IP地址仍设置为192.168.2.1,然后再相互ping各主机和网关地址,观察能否ping通。
实验3 交换机的VLAN配置
实验设备:
1.Cisco 3550交换机1台,控制线一根。
2.PC机3台,网线3根。
网络拓扑如下:
图3.1 网络拓扑图
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VLAN的划分和配置方法。
实验内容:
1.按图3.1所示,连接好网络。并配置Cisco 3550交换机的主机名为C3550,禁止域名查询和禁止HTTP服务。
2.将Cisco 3550交换机的1-12号端口划归为VLAN2,VLAN2对应的虚拟接口的地址为192.168.2.1;Cisco 3550的13-20号端口划归为VLAN3,VLAN3对应的虚拟接口的地址为192.168.3.1。
3.设置PC1和PC2的主机IP地址分别为192.168.2.11和192.168.2.12,网关地址为192.168.2.1;设置PC3主机的IP地址为192.168.3.13,网关地址为192.168.3.1。
4.在PC1主机中,分别ping PC2和PC3主机,看能否ping通,若都能ping通,则VLAN划分成功,VLAN间通讯配置也成功了。
实验4 跨交换机的VLAN配置
实验设备:
1.Cisco 3550交换机1台,Cisco 2950交换机2台,控制线一根。
2.PC机4台,网线6根。
网络拓扑如下:
图4.1 网络拓扑结构
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跨交换机的VLAN配置方法。
实验内容:
1.按图4.1所示,连接好交换机和PC机,以构建网络环境。
2.配置Cisco 3550交换机的主机名为C3550,配置左边Cisco 2950交换机的主机名为C2950-A,配置右边Cisco 2950交换机的主机名为C2950-B。
3.C3550的快速以太网端口1与C2950-A交换机的端口1相连,用作trunk汇聚链路。将C3550的6-12号端口和C2950-A的2-12号端口划入VLAN 2,VLAN 2虚拟接口地址为192.168.2.1;C3550的13-24和C2950-A的13-24划入VLAN 3,VLAN 3的虚拟接口地址配置为192.168.3.1。(操作同实验三!)
4.C2950-B不划分VLAN,即所有端口均属于默认的VLAN1。将C3550的快速以太网端口2配置为3层接口,并设置IP地址为192.168.4.1,将接入C2950-B交换机的所有PC主机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4.0/24网段内的地址,网关地址设置为192.168.4.1。
5.在一台PC主机中,ping各主机,检查VLAN内和VLAN间的各主机能否相互通讯。
6.配置VLAN 2采用动态IP分配方式地址,并在一台安装有Windows 2000 Server的PC主机中,为VLAN 2的网段配置作用域。然后设置VLAN 2中的各主机为自动获得IP地址,重启VLAN 2中的主机,看能否正常获得IP地址、网关地址和DNS服务器地址,若能获得,则配置成功。
实验5 生成树协议配置
实验设备:
Cisco 3550交换机3台,配置线1根,PC机6台。
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生成树的配置方法。
网络拓扑如下:
图5.1 网络拓扑结构
实验内容:
在每个交换机都划分2个VLAN,即VLAN 2和VLAN 3,每台交换机上所连接的PC机分别属于VLAN 2和VLAN3,在同一个VLAN内的主机彼此间要求能相互通讯。将switch1交换机设置为VLAN 2的根网桥,switch 2交换机设置为VLAN 3的根网桥。
测试生成树协议:配置好后,将交换机间的连线中的任何一条线路切断,测试其连通性。
实验6 路由器常规配置操作
实验设备:
Cisco2621路由器1台,配置线1根,PC机1台。
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实验内容:
对cisco路由器2621进行以下的配置:
1、全局配置模式:默认路由、远程登录(主机)、主机名、enable密文密码
2、serial0端口:描述、IP地址、线路速率、封装协议类型、打开端口、连接线路的带宽
3、fastethernet0/1端口:描述、IP地址、收发数据包使用的模式、收发数据包使用的速度、打开端口
1、 全局配置模式:默认路由、远程登录(主机)、主机名、enable密文密码
Router#conf t 进入全局模式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2.1 默认路由
Router(confit)#int fa0/1
Router(config-if)#ip addres 192.168.2.2 255.255.0 远程登录
2、serial0端口:描述、IP地址、线路速率、封装协议类型、打开端口、连接线路的带宽
router1(config)#int s1/0 进入端口
route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3 255.255.255.0 IP地址
router1(config-if)#clock rate 000 时钟频率
router1(config-if)#bandwidth 512 线路速率
router1(config-if)#no shut 打开端口
router1(config-if)#encapsulation dot1Q 10 封装协议类型
router1(config-if)#speed 100
^
% 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 连接线路的带宽但是不能设置
3、 fastethernet0/1端口:描述、IP地址、收发数据包使用的模式、收发数据包使用的速度、打开端口
router1(config)#int fa0/1 进入端口
ip address 192.168.2.3 255.255.255.0 IP地址
router1(config-if)#speed 100 收发数据包使用的速度
router1(config-if)#duplex full 收发数据包使用的模式
router1(config-if)#no shut 打开端口
实验7 IP路由的配置
实验设备:
Cisco 2621路由器6台。
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路由器的IP路由的配置步骤和配置方法。
实验拓扑结构:按图7.1的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器的端口参数配置规划表,连接和搭建好实验用的网络环境。
实验内容:
利用静态路由、RIP动态路由、OSPF动态路由的三种方式对路由器进行配置,其中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方式要求将router1、router2路由器作为区域0,router5、router6路由器作为区域10,router3、router4路由器作为边缘路由。路由器的端口参数如表7-1所示。
表7-1 路由器的端口参数
| 路由器名称 | Serial0 | Serial1 | Serial2 |
| Router1 | 192.168.3.0/24 | 192.168.1.0/24 | / |
| Router2 | 192.168.1.0/24 | 192.168.2.0/24 | 192.168.5.0/24 |
| Router3 | 192.168.4.0/24 | 192.168.3.0/24 | 192.168.5.0/24 |
| Router4 | 192.168.7.0/24 | 192.168.4.0/24 | / |
| Router5 | 192.168.3.0/24 | 192.168.6.0/24 | / |
| Router6 | 192.168.6.0/24 | 192.168.7.0/24 | / |
图7.1 IP路由配置网络拓扑结构
实验8 帧中继的配置
实验设备:
1.两台Cisco 2621路由器
2.两台测试用PC机
配置参数和网络拓扑结构如图8.1所示。
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帧中继协议的配置方法
图8.1 网络连接图
实验内容:
1.分别配置RouterA和RouterB的Serial 0和Ethernet 0端口;
2.配置好PCA和PCB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3.用show interface、show run查看RouterA和RouterB的配置情况,并Ping命令检查RouterA和RouterB连接的通断情况;
4.用ping命令检查PCA和PCB连接的通断情况
提示:由于是两台路由器直接相连,因此,必须用一台路由器兼作DCE,这台设备必须用clock rate命令设置DCE的时钟频率。
实验9 配置标准访问列表
实验设备:
1.一台3550-24交换机,两台测试用PC机
2.一台装有WWW和FTP服务的服务器
配置参数及网络连接如下图:
图9.1 实验9网络连接图
实验目的:
熟悉标准访问列表的配置
实验内容:
1.ServerA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启用IIS的WWW和FTP服务;
2.在Switch上配置标准访问列表,允许PCA访问ServerA的WWW和FTP服务;禁止PCB访问ServerA的WWW和FTP服务。
3.检查配置的结果。
实验10 配置扩展访问列表
实验设备:
一台3550-24交换机,两台测试用PC机
配置参数及网络连接图10.1:
图10.1 网络连接图
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标扩展问列表的配置方法。
实验内容:
1.ServerA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启用IIS的WWW和FTP服务;
2.在Switch上配置标准访问列表,使PCB可以访问ServerA的WWW服务,但不能访问 ServerA的FTP服务;使PCA可以访问ServerA的FTP服务,但不能访问 ServerA的WWW服务;允许PCB和PCA Ping ServerA,禁止ServerA Ping PCB和PCA,然后检查配置的结果。
实验11 配置NAT
实验设备:
一台2621路由器,一台2950交换机,多台PC机组成的局域网
配置参数及网络连接图如下:
图11.1 实验11网络连接图
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路由器的NAT配置。
实验内容:
1.配置RouterA的S0口,使之用帧中继与Internet连通;
2.在RouterA上配置NAT,使192.168.1.0/24网络的主机在访问Internet
时进行地址转换;
3.测试配置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