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中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6:25:55
文档

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中医

突发性传染病防控(中医)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充分发挥中医治疗效果与中药防病治病的能力,体现中医在传染病来袭后所发挥的效应,规范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医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
推荐度:
导读突发性传染病防控(中医)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充分发挥中医治疗效果与中药防病治病的能力,体现中医在传染病来袭后所发挥的效应,规范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医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
突发性传染病防控(中医)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充分发挥中医治疗效果与中药防病治病的能力,体现中医在传染病来袭后所发挥的效应,规范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医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案。

1.3 突发性传染病分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流、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1.4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在我院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突发性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包括以下情况:

(1)发生霍乱疫情及暴发疫情;

(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4)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5)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 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1.5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协调联动。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预防为主,群防群控。突出特色中西并重。

2 应急处置的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由院领导组成,负责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置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重大决策。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确定(见附录1).

2.2 日常管理组织

由感染管理科负责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医科负责突发事件的中医药防治工作。

2.3 专家委员会

由传染病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中医医学、卫生管理、医学检验等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调查和采取的治疗(中西医)控制措施提出建议(见附录2)。

2.4 应急处理机构

临床科室负责病例(疫情)的诊断和报告,并开展临床救治。危重病人尽可能转送具备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传染病发生时,中医、中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上报所在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主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事件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样本的采集等工作,落实医院内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并按照可能的病因假设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积极抢救危重病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一旦有明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病例的救治工作。

3 监测、报告

3.1 监测

感染控制科负责开展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科学分析、综合评估,早期发现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苗头。

3.2 报告

医务人员接诊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突发性传染病患者时要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的范围和标准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执行;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受威胁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发病的可能原因、采取的应急措施、现状和趋势、报告人的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

4.1物资储备:

建立处置突发性传染病的医药器械应急物资储备。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和交通及通信工具等设施。

4.2经费保障:

合理安排处置突发性传染病事件所需资金,保证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

4.3技术保障:

除成立专家组外,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西医执业医师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4.4培训:

感染管理科要定期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医务人员进行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置的系统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扑灭疫情的应急能力。加强医务人员中医药防治知识培训,确保病人得到更及时有效救治。

4.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地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并积极参与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性传染病疫情。

二0一二年七月十日

文档

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中医

突发性传染病防控(中医)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充分发挥中医治疗效果与中药防病治病的能力,体现中医在传染病来袭后所发挥的效应,规范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医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