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比热容》说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6:25:21
文档

《比热容》说课

《比热容》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但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经过探究得出结论,尤其是其中涉及实验,只要实验探究成功,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和应用就可以水到渠成,所以这节课的中心任务是第一课时实验。二、教学目标(
推荐度:
导读《比热容》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但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经过探究得出结论,尤其是其中涉及实验,只要实验探究成功,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和应用就可以水到渠成,所以这节课的中心任务是第一课时实验。二、教学目标(
《比热容》 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但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经过探究得出结论,尤其是其中涉及实验,只要实验探究成功,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和应用就可以水到渠成,所以这节课的中心任务是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验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从实验到理论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 

难点: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

2、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四、【说学情】

1、初中学生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五、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课标》要求,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了解比热容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说学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属性,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了解。结合《课标》本节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引入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这是新课程理念。(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考虑在炎热的夏天为什么沙子很烫而海水很凉,对学生的回答不做对与错的判定,染发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本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情景引入,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2、生活感知:(出示课件)

以热水袋为话题提出冬天为什么我们常用热水袋暖手,根据生活经验考虑以下问题:

(1)、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用生活里的现象支持你的观点)

(2)、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温度升高多少有什么关系? (用生活里的现象支持你的观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将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加热,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强调质量、升高的温度相等)

    让学生讨论思考回答,引导学生猜想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学生动脑想,动口说,激发其激烈的探究欲望。

总结得到: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猜想物质吸热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使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方案的制定是探究是否顺利的关键,由于本实验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综合考虑有一定的难度,故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探讨如下问题,以帮助学生设计实验。(出示课件)

(一)、根据问题讨论设计实验

(1).选取什么物质进行对比?用什么工具测质量?

(2).用什么工具对它们加热?

(3).用什么工具显示它们温度的变化?

(4).怎样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在完成本实验提示的基础上来)

(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设计方案,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应有两种方案(出示课件)。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让各小组讨论,然后教师特别强调“相同条件”是哪些,强制变量法的思想,明确按实验方案二进行实验,与提出的问题一致,简化了实验,可使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更明确一些)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本环节事先应安排好小组分工,明确小组要求)(出示课件)

物质名称质量m/g

初温t1/oc

末温t2/oc

升高的温度t2-t1/oc

加热时间t/min

     
煤油     
(将学生划分为6个实验小组,再分成A、B两大组,A组探究水,B组探究煤油。明确分工,其目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动手参与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来回巡视、指导。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5、分析和论证

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实验数据误差大)组织学生讨论。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6、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热源不可能绝对一致、加热时间的控制等),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在学生得到质量相等的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的基础上自然引入下面问题?

7、交流与合作: 

(1)、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 

(2)、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

在学生提出该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

(看课本的文字,解决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比热容的定义是什么?

(3).比热容的单位是什么?符号呢?

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在讨论中注意尊重学生意见,适当点拨,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比热容的含义,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会查比热容表,通过读表,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8、练习巩固:主要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的应用事例,使物理走向社会,及时反馈矫正。(出示课件)

9、课堂总结

回扣目标,让学生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七、说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出示课件)

 科学探究:比热容

 一、     实验探究

1、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2、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二、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2、单位;J/(kg • ℃)

文档

《比热容》说课

《比热容》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但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经过探究得出结论,尤其是其中涉及实验,只要实验探究成功,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和应用就可以水到渠成,所以这节课的中心任务是第一课时实验。二、教学目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